第203章

  “行,到时候你让春燕教教她。”
  ……
  翌日一早,杨春燕妯娌几个就开始挑选红苕,做红苕粉条。
  挑出那些表面光滑、没有被虫子啃噬过的,没露出去头被晒青头了的、个头大的红苕装入箩筐,挑到水沟边,倒入水中。
  妯娌几人都挽着裤脚,站在水沟里,手里拿着早就准备好的草把子,用力搓洗红苕上面残余的泥巴、削去两头和表面根须。
  削掉的两头也舍不得扔掉,全都装在箩篼里面,清洗干净后拿回去晒干了煮熟后喂猪。
  四人忙了一上午,才把小山堆一样的红苕清洗干净挑回家。这时家里的箩篼,竹筐全都派上了用场,连晒垫都搬了一张出来,倒上了红苕。
  杨春燕去灶房拿了砧板和木板出来放在小方桌上,妯娌四人坐到桌前,将削好了的红苕切成小块。
  装满了三个箩篼后,张秀香说道:“大嫂,你和春燕在这切红苕,我和秋月力气大,我们去推磨。”
  赵慧芳笑道:“这么多红苕,磨浆滤浆都费力气,今年全靠我们自己来,悠着点哈!”
  “嗯嗯!”
  两人抬着红苕去了后院石磨前,开始磨浆,边磨边往磨心里加水。红苕浆磨得越细越好,才能使红苕的淀粉颗粒充分释出,提高出粉率。
  杨春燕两人将今天需要磨浆的红苕,全部切好送去后院,又把磨好了的红苕浆抬到前院。
  两人搬了木梯出来,将吊布挂在阶檐上的横梁上面,在吊布下面放一口洗澡桶一样大的木桶,往红苕浆里加水将它稀释后才开始过滤,这样才能使渣滓和淀粉分离出来。
  赵慧芳握住吊布上的手柄,不停的来回摆动,杨春燕一边往吊布里添加红苕浆,还要不时用木棒搅拌一下,使红苕淀粉能快速漏出。
  过滤完几桶红苕浆,木桶就装满了,杨春燕忙把里面的苕浆舀进桶里再倒大水缸里。
  她揉着酸痛的手膀子,想着难怪以后的人即使有磨浆机,也不愿自己动手做手工粉条,正是因为做手工粉条太累,她们四个就磨浆滤浆,也要两天才能干完。
  张秀香和李秋月挑着最后两担红苕浆过来,“春燕,第一遍滤完了么?”
  “还有一桶就滤完。”
  做粉条,红苕浆得过滤两遍,滤好的浆液静置沉淀后,舀干上面沉淀出来的清水,还有淀粉表面的油粉,下层的淀粉取出后滤干,掰成小块晒干了才开始制芡糊,做粉条。
  做粉条,周怀荣和周怀军做的最好,杨春燕妯娌几个只需把淀粉做好,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到时候只需帮忙打打下手。
  她记得做粉条的时候,先把淀粉用温开水调成面糊,然后逐渐往里面添加淀粉揉粉,揉好了的粉团不能粘手才开始漏粉。
  做粉条好的火候也是特别重要,烧火工也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周母在做。
  锅里的水沸腾后,将粉团放入铁质的漏瓢里用力的挤压,打击。
  漏粉的时候,火力不能太大;太大锅里的粉条熟的太快,也不能太小,太小粉条容易黏糊结团。
  粉条从铁瓢的小洞眼里慢慢漏出,粉条下得太快,发生断条现象,表示粉团太稀,得掺干淀粉再揉,使粉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速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明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
  粉条进入沸水锅后煮熟后,捞入灶台边装有凉水的大木桶里降温,再用剪刀剪成合适的长度,放入大木盆里,再次用冷水降温。
  将粉条在盆里不断摆动,直至松散为止,然后整理成束穿到竹杆上晾晒。
  第278章 279:下地基
  一晃就到了二十二这天,这天是阴阳先生根据周家全家人的八字来选的日子。
  这个日子适合房子的坐向、还不会冲克家人,是个百无禁忌、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周母准备了香烛纸钱、供品,白米,四只毛色鲜亮的大公鸡,还有四封鞭炮,在选定时辰前,由老爷子带队,一家老小全都到了新房基前。
  房基后面的空地上搭了两个草棚,一个里面装着周怀安昨天开着拖拉机跑了几趟水泥厂,才拉回来的水泥,还有些工具,一个是晚上守夜时住的。
  地基昨天就平整好了,拉过来的砖头、青石条、还有石块堆成了山,就等着今天动土下基脚。
  原本说四栋新房子一栋一栋来,周父想着这样一来就要办四次上梁酒,自己费事费钱不说,还给亲戚增加负担。
  他便请了富牛大队的泥瓦匠和木匠,又去方田大队请了几位师傅,四栋屋子同一天动工,一家老小忙得脚不沾地。
  老爷子带着几人摆好八仙桌,阴阳先生和泥瓦匠、木匠还有帮工的村民就来了,还来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新房基前站满了人。
  阴阳先生接过供品摆在八仙桌上,点燃香烛向土地公焚香禀告,说某某业主将于此地兴工建屋,请予庇佑等等。
  祭拜过后,便提着锄锥由东而西,沿着地基四周挖动一遍,又回到八仙桌前。
  周父将准备好的红包、米、还有大公鸡给了阴阳先生。
  先生接过后将米倒进升斗里,将红包放进斗里,用罗盘压着,开始念念有词的调整罗盘,定下房屋的中线,并告知泥瓦匠。
  泥瓦匠将弹了墨线的青石条在中线埋好,开始摆供品,点香烛,上香,敬上黄纸钱。
  向土地公焚香禀告,唱吉语:“日吉时良天地开,五方土地安自在……一砖落下乾坤定……”
  接着阴阳先生拿着香烛纸钱朝房基四角走去,他每到一处便点燃香烛、敬上纸钱、打躬作揖、嘴里还念念有词,乞求神明保佑顺顺当当……
  阴阳先生将四角的香烛都点上后,再由泥瓦匠提着被抹了脖子的大红公鸡,念着吉语绕着房基走一圈。
  每到一个角便作揖拜神,一圈下来后,回到八仙桌前,烧纸钱作揖叩拜……接着主家祭拜燃放鞭炮。
  阴阳先生也大声唱起了吉语,“日吉时良……”
  新房基前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看到周家这么大的排场,羡慕嫉妒的都有。
  和周家交好的人家说周父眼光好,选的这块宅基前无遮挡、后有靠山是处旺宅。
  关系差的说起了熊家牛黄的事,交头接耳的小声嘀咕……
  下地基仪式结束后,一行人去了周家,婆媳几个做了几桌酒菜,请先生和泥瓦匠、木匠还有大房、三房还有帮工的乡亲吃开工饭。
  正式开工后的第二天一早,杨春燕就和周怀安一起上山去了林场。
  两人原本和周一丁约好一起上山的,因为周大庆有事提前走了,他也提前去了林场。
  杨春燕两人边走边收集成熟的草药种子。
  周怀安撸下一串车前草种子,回头道:“燕儿,我听小王医生说板蓝根也是草药,我咋都没听你说过?”
  “板蓝根喜欢长在阴湿的地方,林场的山沟边就有不少,这种草药得秋季采挖,我就没指给你看。”
  “哦!我还以为我们这边没有呢!”周怀安说指向路旁,“你最喜欢的果子!”
  杨春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看到路边那颗拐枣树已经挂满了棕灰色,拐来拐去的,和卍字符特别相似的拐枣。
  它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说前大熊国有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
  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堪称果树中的“活化石”。
  拐枣的别名有很多:万寿果、万子梨、俅江枳椇、鸡爪连、金钩梨、拐枣儿……
  它属鼠李科、枳椇属落叶乔木,树高达10多米。
  因其果实形态似卍字符,也有人称其树为万寿果树。
  刚成熟的拐枣味道不好,吃着涩口还有点干,有耐心的等到打霜后再去采摘。
  没耐心的也可以采了放到谷堆里,或是米糠埋几天就成熟了,杨春燕觉得捂过的拐枣味道比起打霜后的还是要差那么点味道。
  霜打过的拐枣颜色要红一点,被霜打过的拐枣,味道才是最巴适的。
  这时候只需抱住拐枣树用力摇几下,树上的拐枣就会像雨一样落下来,捡起来就能闻到它的香甜味。
  吃起来甘甜多汁,还有股淡淡的酒香味,老人喜欢用它来泡拐枣酒,具有补中益气,通经祛湿的功效。
  其实,我们吃拐枣并非吃的它的果实,而是它膨大扭曲的果序轴。
  它的果实在果序轴的先端,圆圆的、有豌豆那么大,掰开后就能看到里面红褐色的果实,非常漂亮。
  拐枣的果梗、果实、种子、叶及根等均可入药,解酒的效果最好。
  中药称其为枳椇子,其味甘酸,性平,无毒。在中医上其种子、木质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
  此外,拐枣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
  “怀安,你看下面还有几颗小的,明年开春来挖回去种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