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杨春燕想了一下,“明天我和怀安一起去宁安,把她带去看看,如果不严重的话应该不用做手术。”
  “妈跟你说就是想喊你们带她去看看,钱妈这里先给她垫着,等她好了再挣钱还我们。”周母说着又叹了口气,“女人啊,这辈子真的太难了。”
  杨春燕拍拍她的手,“你别担心,海丽姐还有巧玲,如果没合适的带着巧玲也一样过。”
  周母点头,“只有这样了,等你老汉儿忙完,我让他去找找徐书记帮帮忙,看看能不能把她们的户口立在富牛……”
  杨春燕安慰道:“她们只要个户口,也不要队上的田地,对大家都没影响,徐书记应该会同意的。”
  “嗯!”周母欣慰的看着她,“妈跟你说说心里宽敞多了!”
  她想着自家这个幺儿媳妇,年纪轻轻的说话做事比老大家的还稳重,还要贴心。
  婆媳俩把十几颗洋姜摘完后,装了大半背篼,周母拍拍手上的土,提起背篼,“回了,下午再来。”
  杨春燕提着锄头和篮子,跟在她后面往回走,“爷爷和老汉儿晌午肯定在大哥那吃了,你们去我那一起吃算了。”
  “家里有冷饭,我把洋姜给你送过后,回来吃。”周母笑道,“你妈要是不在就在老宅一起吃了回去。”
  杨春燕:“这点洋姜也不重,我一个人背回去就行。”
  周母想想也是,“等下山再给你。”
  杨春燕到家杨母已经开始做晌午饭,见她背着洋姜回来忙上前接下来。
  “哟,这些洋姜长的还不错,洗几块晌午拌了吃。”
  杨春燕点点头,“我看拖拉机都开回来了,三哥把东西带回来了么?”
  “带回来了,缝纫机、收音机还有针线、肉、菜籽,还买了半斤小葱头,等会儿栽菜地边。”
  “我去看看。”杨春燕去了堂屋,见缝纫机是安装好了的,收音机还装在盒子里。
  她摸摸缝纫机,想着抽空把棉布裁出来,做几件小衣服。
  她回到灶房拿了几块洋姜洗干净,切片后撒了些盐拌匀。
  原本脆生生的洋姜,腌了一会儿后就变得软趴趴的了,杨春燕将多余的水分挤出后,用熟油海椒、花椒面、酱油拌匀又炒了一碗芝麻,舀了两勺拌里面。
  她捻了一片尝了尝,吃起来麻辣爽脆,“好吃,开胃!”
  杨母看后说道:“少吃点上火的东西,孩子生下来眼睛容易上火。”
  “我放的很少,是熟油海椒的颜色太红。”杨春燕说着把筷子递给她,“不信你尝尝。”
  杨母笑着尝了一口,“拌好腌到下午更加入味。
  “嗯!留一半等怀安他们回来吃。”
  杨母箜的洋芋饭,洋芋用猪油渣炒过了的,吃起来粉糯油香,腌洋姜开胃爽口下饭,杨春燕吃了两大碗饭,才放了碗。
  母女俩吃过饭把洋姜提到屋前水沟边,用草把子把洋姜一块块刷洗干净。
  张秀香端着一大盆脏衣服从院子出来,“春燕,你家的菜籽撒下了没?”
  杨春燕抬头,“撒下了,你的呢?”
  张秀香走到沟边,放下木盆,“我上午撒好了,还剩了些冬寒菜籽你要不要。”
  “我妈有带来,你拿点洋姜回去腌了吃?”
  第389章 390:开门红
  张秀香笑着摇头,“去年吃了不少,今年一点都不想吃。秋月说你打算撒苎麻和花草喂猪啊?”
  “嗯!我跟你说,洋姜的嫩杆……”
  “真的啊,下午我也去挖点回来种屋后。”
  “等我把葱头草籽撒下后,我们一起去。”
  “要的,我去把衣服洗了。”张秀香说着又笑道,“我们搬过来后还有些不习惯,你呢?”
  “我们也不习惯,我看妈他们也不习惯。”
  杨母笑道:“别家都说搬家了好,自己一家子清清静静的舒服,你们还说不习惯。”
  张秀香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没想到。”
  母女俩把洋姜洗干净,提着背篼回家去了灶房后门口,那靠墙砌了两个小水池,也安了水龙头。
  杨母拧开水龙头,把水池冲洗一下后用木塞将出水口塞住,水哗啦啦流进水泥池里,“还是懒人办法多,这样一来省得一桶一桶往上打水。”
  杨春燕把淘洗后的洋姜捞进筲箕里,笑道:“看你说的,被你这样一说,弄水管纯粹就是为了偷懒,不是为了方便省事了。”
  杨母听后笑了起来,“你现在的嘴真的比以前会说多了,难怪你婆婆妈说你跟怀安学的。”
  “哪有!”
  母女俩把淘洗干净的洋姜个头小的挑出来,摊开晾在簸箕里,等晒干水份后腌制。
  一半切片晒干后存起来做猪饲料,还有一半切片和牛皮菜煮熟喂猪。秋凉后不管大猪、小猪都吃热猪食。
  母女俩把葱头、草籽,苎麻籽撒在林子里后又关上门去山坡挖洋姜,忙了大半下午挖了两大挑洋姜回家,又挑了一篮洋姜出来在树林边上埋下。
  杨春燕母女回家,把晒干了水分的洋姜切片后,用盐腌出多余的水分,倒了些白酒、调料拌匀后装坛子里抱到灶房靠墙跟放好。
  灶台后北侧的墙根下已经放了好几个坛子,两个泡菜坛子,一个里面是泡的是嫩姜、大蒜,一个里面泡的青红海椒和豇豆、胭脂萝卜还有一些能泡制的蔬菜。
  倒扣在坛盖里的是盐菜坛子,盖着土陶盖子的坛子里装的是酱油、菜籽油、豆瓣酱,还有一口装的大米,这些都是周母在这几个月准备好的。
  这么贴心的婆婆妈真的很难很难找到,她愿意留下给周怀安一个机会,婆婆妈好也是一个原因。
  杨母择好菜,看了看天色,“燕儿,太阳都下山了,怀安咋还没回来?”
  杨春燕说着看了看时间,已快六点了,“他上山前说要去挖山药,再等一会儿应该回来了。我们先把饭做好。”
  她说着揭开锅盖,舀了半瓢水把锅涮洗了一下,加了两瓢水在锅里,到灶膛前把火点燃才去洗米。
  想着周一丁一个人在家,两人今天在山上跑了一天,又多舀了半碗米在小瓷盆里淘洗了下锅。
  杨母端着择好的菜苔进来,“家里的白菜苔挺多的,我回去捞一桶酸菜给你送来。”
  “不用,村里到处都是,一角钱就能买四五斤回来。”
  杨母噎了一下,横了她一眼,“把钱给你妈,我做好了叫你大哥给你送来。”
  “这……”杨春燕看她的样子,咽回到嘴边的话,笑道,“行,你把酸菜腌好了,我让怀安去取。”
  “这还差不多。”杨母端着菜苔、蒜苗朝后门走去。
  杨春燕笑着摇了摇头,揭开泡菜坛子捻了些泡豇豆、两根泡椒出来冲洗了一下,切细后装盘子里,又切了半截五花肉剁碎,打算做烂刀肉,还有一节切成肉片和蒜苗炒盐煎肉。
  两个荤菜一个汤菜,还有晌午拌的洋姜,四个人够吃了。
  院子里传来狗子欢快的叫声,她走到门口,看到周怀安和周一丁背着背篼提着尿素袋走了进来。
  “回来啦!”
  “嗯!累死我了。”周怀安放下背篼,“有吃的么?我们都快饿死了。”
  “还有两块发糕,我热一下给你们。”
  “不用,冷的就成。”周怀安说着就朝灶房走。
  杨春燕忙道:“锅里已经开了,我放甑箅里蒸一下就热了。”
  “好吧!”周怀安拿了瓷盆、瓜瓢,揭开罐子舀热水,“我们掏了两个大蜂巢,一个特老的老巢,打了三只野鸡,掏了一个兔子窝,还捡了十来朵灵芝,挖了两窝山药,都累成死狗了。”
  “收获不错哈!”杨春燕惊喜的看着他,“我先弄点吃的给你们垫垫肚子。”
  周怀安高兴的点头,“搬进来第一天上山就大丰收,开门红!”
  “开门红好!”杨母端着菜苔进来,笑道:“把里面那口锅烧起来,饭菜一会儿就好了。”
  “要的!”周怀安端着热水往外走,“丁丁猫,来洗把脸。”
  周一丁叼着香烟,瘫在椅子上,“等我缓缓再洗。”
  “要的,你缓缓自己去灶房舀热水哈!”周怀安挂好洗脸帕,给狗子舀了一碗水,拉过竹椅瘫在上面,“坐会儿再去收拾。”
  “嗯嗯!”周一丁头也不回的应道。
  杨母看了两人一眼,回到灶房心疼的对杨春燕说:“出去一天了,就那点干粮哪抵事,肯定又累又饿。”
  “发糕马上就热了。”
  杨春燕把蒸好的发糕从锅里夹起来,喊了后门口杀鸡的周怀安一声,想想又拿汤勺舀了两碗米汤端到小饭桌上,冲阶檐上喊道:“怀安、一丁,发糕热了,进来喝碗米汤垫垫肚子。”
  “来了!”两人慢吞吞的起身走进灶房,吃了一块发糕,喝了一碗米汤觉得舒服多了。
  周怀安说道:“我们把东西收拾出来,饭菜应该就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