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都到方田了,最多就多走半个小时,那就推着回去。”
周怀安看了看前面赶场回家的村民,“今天赶场的人多,等会儿有牛车拦一个,坐牛车回去也一样。”
两人推着自行车,一直走到观音路口,才遇到同村去观音回来的牛车,这才搭了车回去。
到小树林就看到曲秋林一行在前面走,看到他,杨春燕忽然想起一事,“怀安,曲村长上次带来的鹿茸,我忘了给你看了。”
“只能明天带宁安去了。”周怀安推着自行车快走几步,追上前面的骡队,“曲村长,你们走得挺快的嘛!”
曲秋林扭头见是他,咧嘴露出满口白牙,“周大哥,你今天没去百草坪收货啊?”
周怀安笑着摇头,“没去,有点不舒服,在家休息一天,你的鹿茸也只能明天帮你送去看看了。”
“没事,不着急,等你好了再去也一样。”
“听说你国庆办喜酒啊?春燕说你未婚妻人很好。”
“她跟我一个大队的,是我们那的小学老师,我也觉得很好。”
周怀安见他乐得见牙不见眼,暗叹又一个耙耳朵诞生了,“今年山里的庄稼长得咋样,收成好不好?”
“太干了。”曲秋林叹气道:“洋芋还好点,高粱和苞谷种下去都干死了,前些天才补种下去,我打算学你的办法,忙过这段,下山买几吨水泥回去,多砌几个蓄水池。”
周怀安连连点头,“砌蓄水池的办法真的不错,你们这次砌的话,可以稍微挖深一点,水池底部用水泥硬化一下,就不担心渗漏了。”
“行,动工之前,我把师傅带来找你取经。”
“简单的很,就是砌一个大池子,没啥技术可言。”
两人说笑着,很快就到了烤房外面,老爷子和周父迎了出来,大伙儿帮着把藤筐卸下来,杨春燕叫来蒋玉几个,大家开始分拣过秤。
周母给曲秋林几个煮了一碗面,开始收拾背篼里的东西,这才发现两人买了一大包米线,还有两背篼菌子回来。
提了一下,觉得背篼里这些,加上自己在家收的,炸五十斤香菇酱已经足够。
忙背到酒窖,把五花牛肉割了一块下来,拿出去和着牛大骨焯水后下锅炖了,中午烫米线吃。
第810章 826:一个黑陶罐
送走了曲秋林,张秀香和李秋月才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家,菜篮里装了两篮竹荪,背篼里有红菇和好几种菌子。
几个娃到家洗了脸,就吵着要看电视,周怀安去隔壁给他们开了,把两个小的也交给几人带着。
杨春燕妯娌几个把竹荪清洗干净,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送到李秋月家楼上,一朵朵挂在竹架上,这才回去开始清洗鸡枞、香菇还有那些杂菌。
鸡枞用竹片将泥脚上的泥巴刮干净,冲洗几遍后,撕成细条揪成寸长的短节,摊开晾在晒垫上面。
几个娃连新闻都看得津津有味时,周母来喊吃饭了,周家康拉着她围腰,“奶,中午吃牛肉饺子啊?”
“馋嘴猫,中午吃牛肉米线。”
“真的啊?”周小倩几个都高兴的看了过来,“幺爸买米线回来啦?”
“一大包,吃了乖乖的帮着剥大蒜、洗菌子。”周母说罢去后院喊几个儿媳妇去了。
见中午有上街才吃得到的牛肉粉吃,几个娃觉得电视也不香了,周家明抱起小龙,周小倩牵着小九儿,兄弟姐妹一窝蜂去了隔壁烤房。
还没到院门口就闻到牛肉香,进了院子,桌上放着豆瓣酱、海椒面、藤椒面,周怀安站在灶台前切牛肉。
周家康惊讶的上前,“幺爸,你也会切菜啊?”
周怀安瞥了他一眼,拿了一片牛肉给小九儿,“切菜算啥,老子还会炒菜呢,啥时候露两手给你娃看看,惊掉你下巴!”
“别听你幺爸的,他炒的菜连旺财和来福都不喜欢吃。”周母端着薄荷进来,毫不留情的戳穿了他。
周怀安见她来了,立马放下菜刀,嬉皮笑脸的说:“来来来,换陈大厨上场。”
“你不是厉害的很么?”周母白了他一眼,放下筲箕,拿起菜刀切了起来。
周小倩帮着把斗碗端到灶台上,“奶,我要放薄荷。”
“都有,家明去酒窖喊你老祖和爷爷来吃饭。”
“哦哦!”周家明一溜烟朝屋后跑去。
周母抓了些薄荷放碗底,捋一把米线放进竹编的漏斗里,放大骨汤里面烫熟后倒进斗碗里面,舀两勺大骨汤牛肉汤,再抓些牛肉铺上一层,撒上芫须葱花送上了桌。
杨春燕妯娌几个帮着把烫好了的牛肉粉端上桌,几个娃已经围坐在矮桌前了,连小九儿也坐在了周小倩旁边吵着要吃。
周母见周家康舀了一大勺海椒面,忙叮嘱几个孩子,“才舂的海椒面辣的很,少放点。”
“晓得了!”
在山上转悠了一上午,虽说也有各种果子吃,也早就消化完了,几个娃放了藤椒面、豆瓣酱还有海椒面和盐巴,拌匀后就大口吃了起来。
周母把给小九儿吃的米线扯断烫好后,又切细了的牛肉放里面,“春燕,有点烫,你喂他吃。”
“哦!”杨春燕舀了点盐给他拌好,拿了筷子准备喂他,小家伙还不领情,扒开她的手,拿起自己的木勺舀了两根米线就往嘴里送。
米线滑溜溜的,一根喂进了嘴巴,另一根掉在桌上,他也不闹,捡起来就塞进嘴里,小嘴嚼吧几下,拿起小木勺舀起几根又往嘴里送,忙的不亦乐乎。
老爷子看着一桌的重孙,乐呵呵的对老虾子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他们一天都要吃不少东西。”
老虾子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眼眶有些发热,“是啊,还是现在的政策好,不然分的粮食养娃都养不起。”
周怀安笑道:“虾叔,有你帮忙我爷爷和老汉儿也轻松多了,等菌子收完,下半年收块菌的时候,你还是来我家帮忙哈!”
老爷子也点头,“有你虾叔在,我们真的省心多了。”
“要得,要得!”老虾子连连点头,“我也喜欢在你家,吃的好,顿顿都热热乎乎,有盐有味的,我都吃胖了。”
周父笑道:“天气热烤房的活不好干,又热又累,不吃好点人遭不住。”
周家康吃好后,腆着小肚子靠在竹椅上,“好饱,我都不想动了。”
“我也是。”周小文坐在他旁边,看着小九儿跟碗里滑溜溜的米线战斗。
饱懒饿心慌,周家明几个吃饱后,也懒洋洋的靠在那不想动。
周母指着大木盆里泡着的蒜瓣,“家明,别坐着了,带着弟妹把蒜瓣剥出来,下午炸鸡枞油、香菇酱要用。”
“哦!”周家明应下后看向杨春燕,“幺婶,我们去隔壁一边看电视一边剥?”
“好!顺便把旺财和来福的狗粮带过去。”
“还有我们家的。”周家明几个一人端着一盆狗粮往回跑。
杨春燕拿了筲箕把盆里的蒜瓣倒出来,把水滤掉后,带着几个娃回去把电视打开,几个娃高兴的坐在地板上,一边剥一边看。
蒜瓣外衣浸泡后很好剥,轻轻揉搓一下,外面的红衣就剥下来了。
杨春燕婆媳四个坐在阶檐上收拾那些菌子,香菇和杂菌修剪掉泥脚,两背篼菌子,四个人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收拾干净,然后送到水槽边,用丝瓜瓤搓洗干净。
周怀安陪着小九儿睡了一会儿,起床穿上雨靴,去后院拿起收蜂蜜的家什,跟杨春燕打了声招呼,去竹林后面收野蜂去了。
婆媳几个把菌子清洗干净,挤掉多余的水分,又把几个娃送来的蒜瓣和生姜清洗干净,来回跑了几趟,才把东西送到隔壁。
杨春燕妯娌一人拿着一把菜刀,把牛肉、香菇还有杂菌切成小丁,周母把红皮花生米炒熟后,倒进簸箕里面搓掉外面的红衣,再用擀面杖压碎备用。
周母见妯娌几个已经把牛肉切好了,把锅烧热后提起油罐,往两口大锅里咕咚咕咚倒了半锅菜籽油。
等锅里的菜籽油烧滚后,把牛肉分成两份一口锅倒一半,翻炒几遍后又倒了一碗白酒在锅里翻炒,直到锅里的肉丁不再有沫,颜色焦黄,油也变清澈了,才铲起来装瓷盆里。
见杨春燕几个还没把香菇和杂菌切好,便拿了菜刀把洋葱切好,蒜瓣、生姜一阵乱刀剁碎,又把小葱葱白,芫须、桂皮、八角等等倒进筲箕里备用。
婆媳几个在灶前忙碌着,周怀安带着旺财已经到了后山,走到野蜂窝前,看到藏在草丛里的蜂箱,用竹竿轻轻敲打几下后,扒开草打开蜂箱,里面还没有野蜂住进去。
“算了,还是直接把蜂王弄过来,直接给你们弄个新窝的好。”
周怀安把蜂箱搬到空地上,用药锄将土堆上面半人高的杂草铲掉,露出藏在里面的土石堆,戴上蜂帽,用药锄镐头将小蜜蜂藏身的洞穴处的石头撬开,掏出艾条点燃放在了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