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这时,王桢走了进来,见周怀安跟小九儿蹲在阶檐上玩小汽车,笑道:“这么大人了,还抢九儿的玩具。”
  周怀安见他回来,放下手里的玩具,一脸得瑟的看着他,“来来来,给你看我的大桑黄。”
  “我看看有多大?”王桢笑着反手关上了院门。
  周怀安把大桑黄从布袋子里拿了出来,王桢一眼就喜欢上了,“姐夫,你这运气真的不摆了,真的是极品中的极品。”
  他翻来覆去的着,爱不释手,“上次我去省城,看到郑老板那有一朵比这个还小一点,菌形还没你这个好看的,你猜花了多少钱?”
  周怀安想到自家这朵晒干后净重16斤7两,三百九一斤,照二十斤算的话,也就七八千块,“八千?”
  王桢笑道:“九千八!”
  周母和杨冬梅惊喜的看着他抱着的桑黄,没想到一朵菌子竟值这么多钱,。
  杨春燕忽然想起上辈子那个千禧年后捡到十八斤重桑树桑黄,卖了十万块的同行,拿到钱后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觉得这年头的九千八,真的比后世值钱多了。
  “卧槽~”周怀安惊喜的看着他,“那我这朵岂不是上万了?”
  接二连三送财给我,难不成是上次我说要给他老人家修缮山神庙的缘故,也不晓得啥时候才能动工帮他老人家修缮山神庙?
  前些日子才买了大猪头拜过山神爷,现在只能在中秋节那天,买个大猪头拜拜他老人家了。
  “上万没问题!”王桢笑着把桑黄放茶桌上,“没想到吧,一朵菌子就能成万元户。”
  “我以为顶天也就七八千块,哪晓得竟然这么值钱。”周怀安高兴的搓手,“晌午我们去黄哥那吃,喜欢吃啥我请客。”
  王桢笑道:“我都定好了,以后想吃再请!”
  周怀安忽然想起一事,“哎呀!我差点忘了,还得去菜市买一付肥肠回去,爷爷说想吃肥肠鱼。”
  周母忙道:“老幺,你们在家说话,我去买去。”
  “要得!”周怀安掏了些钱给塞在她衣兜里,“买一对猪蹄、几根大骨,给老汉儿他们买几捆烟叶,看着有啥喜欢的,再买一点。”
  周母掏出钱要还给他,“我有钱……”
  周怀安豪气的指着大桑黄,“有我这个多么?”
  周母瞪了他一眼,“小声点,财不露白的道理你忘啦?”
  王桢看着母子俩想起他们卖牛黄的事,不由得笑了起来,“大娘说的对,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周母一脸嫌弃的看着他,“你看看人家王桢,有文化的人跟你就是不一样,一天天就晓得瞎得瑟,占花儿一个!”
  “看到王桢就嫌弃我。”周怀安苦着脸,把桑黄收起来去堂屋了。
  杨冬梅姐妹和王桢都笑了起来,周母笑着提起夹背,去菜市买东西去了。
  王桢对周怀安两人说道:“郑老板说,上次送去的香菇牛肉酱还有鸡枞油,顾客买了后都觉得味道不错,缺点就是都觉得土陶罐子,看着没玻璃瓶装的卫生,影响了销量。”
  周怀安:“你上次说过,密封灌装得用机器才行,等年底电站好了,帮我进一台机器回来。”
  杨春燕记得县城没玻璃制品厂,“怀安,光有机器设备没罐头瓶也没用啊!”
  王桢笑道:“县城没有玻璃制品厂市里应该有,我过去的时候打听一下。”
  “对,先问清楚罐头瓶的事,我们再定设备也来得及。”周怀安说着又道,“为民那的酒我已经定好了,他们啥时候来拉块菌酒?”
  “下个星期过来拉,你们准备一下,这次不用灌装,直接大缸拉过去,下次来拉货的时候,把酒缸还回来。”
  “直接大缸拉密封还好一些。”周怀安想起他这次定的酒,“五十度的高粱酒一斤涨了五分,明年的块菌酒,恐怕要涨点价才行。”
  王桢笑道:“原材料涨价,酒价当然得涨一些,我打电话跟那边说一声。”
  这时,外面响起了拖拉机的声音,杨冬梅笑着站了起来,“大哥来了。”
  几人走到门口,见杨为国提着竹筐走了过来,“家里的雪犁结了不少,给你们带了两筐过来。”
  周怀安上前帮忙抬了起来,“大哥山上的果树,雪犁和白花桃的味道都不错。”
  第823章 839:遍地都是机会
  杨为国高兴的说:“我照上次来王桢家的那个老师教的,把桃树和樱桃树修剪了一下,然后用绳子把枝干拉下来定型,等它们长定型后,以后摘果子不用爬树,站在树下就可以摘。”
  周怀安赞道:“这法子不错哈,大哥,你啥时候来我家,教我们把家里的梨树、桃树、花椒树还有芒果树修剪一下。”
  杨大哥爽快点头,“等割完谷子我就去。”
  梨子抬进院子后,王桢拿起一个,才发现他家的金花雪梨,大的比大肚子罐头瓶还大,一个人根本就吃不完一个。
  削皮后的雪梨,梨肉白嫩多汁,甘甜爽口,小九儿也喜欢上了雪犁的味道,拿着一块坐那啃得满下巴汁水。
  大伙儿说了一下今年收货时的一些问题,原来杨为国在隔壁云省的收购点和烤房,也被合作社的盯上了,他最后也采用的周怀安的办法,自家少收一点,让给他们收。
  杨大哥笑道:“我昨天去镇上办事,听同学说,冯老板在横山镇的收购点,被合作社罚没了两拖拉机菌子。”
  周怀安惊讶的看着他,“他们只收红菇,咋也被合租社盯上了啊?”
  “他们后来增加了羊肚菌、松茸,大大小小都收,把合作社的货源都抢光了,那边收不到货,就搞他咯!”
  杨大哥幸灾乐祸的说,“听老同学说,他们刚拉了两拖拉机货回来,就被拦住了,松茸的价钱可不低,他们应该亏了不少。”
  周怀安叹道:“鸡蛋碰石头真的没必要,我让百草坪和百草坡、白灵山的人把菌子背去卖给合作社,他们就没再咬着我不放了。”
  王桢:“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把电视机、冰箱还有收录机减少供货量后,换成款式新颖的玩具、学习用具,利润不比卖电器低多少。”
  周怀安惊讶的看着他,“你也怕他们咬你啊?”
  王桢笑着点头,“父亲处在那位置,我又干的个体户,做事更得小心谨慎,万一被对头咬上就麻烦了。”
  周怀安这才明白,为啥他会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对头,没必要招惹疯狗,合作社那小平头,还当面嘲笑我胆小如鼠呢!”
  杨大哥笑着说:“胆子小好啊,胆大的被弄走了两拖拉机货,换成我得好几天睡不着了。”
  几人话还没说完,诊所那边就来人把王桢和杨冬梅叫去帮忙了。
  杨为国笑着把存折给了周怀安,“你家的红利都存折子上了,多亏今年听你的,在那边买地皮修烤房,不然的话,全靠杨家坪子的烤房,今年连去年一半的利润都没有。”
  周怀安接过看了一眼存折上有四万二,转手就把存折递给杨春燕,“你看大哥今年干的不错哈!”
  “大哥,辛苦你了。”杨春燕觉得可能是这边的天气比隔壁云省干燥的缘故,菌菇资源的确赶不上隔壁。
  今年两家因为在那边买地皮、修建烤房,各拿了半成股出去做人情。
  周怀安觉得自家每年就投点钱进去,连看都没过去看一眼就分那么多钱,杨大哥又带着人在那边干,又拿了半成股出来给大哥。
  原本的四成现在就只有三成,但三成股也比去年的四成,还多分了一万多。
  买地皮、四轮拖拉机、还有修建烤房,加上启动资金,自家一共投了一万三,一季下来,本钱投入就挣回来了,还赚了两万多和那些资产。
  加上家里的五成股挣的,这一季就有十来万的收入。难怪上辈子常听人说,刚开放这几年,只要敢干,遍地都是机会等着你。
  杨大哥也很高兴,“家里那个收购点被冯家抢了不少货源,听说他们还在镇上买了地皮修了烤房,不然的话,还不止这些。”
  杨春燕忙道:“大哥,这样已经不错了,家里那个收购点就大嫂和妈老汉儿照管,老汉儿时不时还要出诊,她们两人能挣这么多,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她觉得娘家收购点的货源下降,主要因为杨家坪大队所处的位置有点偏僻,村子附近就几个小村,货源被镇上的收购点截留也是正常。
  周怀安也点头,“大哥,燕儿说的对,一季下来能挣这么多,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杨大哥见两人和以前一样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心里也很高兴,“年底的块菌应该会更好,那边的天气比这边湿润,现在每天也有一千多斤货。
  烧烤房又有点划不来,我就砌了一个小烤房,上下两层,下面是炉灶,上面就像烤炉一样,弄了十几层烤架,但是比烤炉好用多了,我觉得你们可以弄一个,收块菌的时候烘烤大货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