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50节
   
         
   
   
     崇德殿里,二人商议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看着裴璜,继续说道:“咱们现在,能动用的兵力有多少人?”
  “回陛下,当初被三节度解散的禁军,臣最近已经在尽力联系了,不少人都愿意效忠陛下,把兵部库房里的兵甲全都用上,再加上京中的一些将领,短时间内,能够拉起来万人左右的禁军。”
  说到这里,裴璜顿了顿,低声道:“新建的禁军里,也有不少人是愿意忠诚于陛下的,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朔方军控制了皇城…甚至皇宫附近的守卫,也有很多朔方军的人。”
  裴璜看着皇帝,低声道:“因此,非到逼不得已的时候,臣觉得,还是不能跟韦全忠直接起冲突,最好是让他自己离开京城,他离开之后…”
  “陛下就可以一点点,着手拔除他们三个人在京城里埋下来的钉子,进而徐徐图之,恢复社稷。”
  皇帝陛下坐在龙椅上,沉默了许久,才长长的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办呢?”
  “只好如此了。”
  君臣二人又详细商议了一番后续的章程,等到事情说的差不多了之后,皇帝突然说道:“高临前几天回来了,说汴州的那个梁温,虽然是招安来的,但很是忠心,而且他手底下人数不少,可堪一用。”
  裴璜想了想,低声道:“陛下,梁温毕竟是王均平部下,用他是不是要慎重?”
  “如果平时,自然应当慎重。”
  天子低声道:“这个时候,当用则用,要不然…”
  皇帝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外面一个宦官一路小跑跑了进来,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灵武王求见…”
  这宦官话音刚落,寝殿外面就隐隐传来了脚步声,皇帝陛下被吓了一跳,连忙去看裴璜,裴璜倒是面无惧色,他站了起来,低头道:“陛下若不想见他,臣去应付。”
  皇帝陛下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那…那三郎当心一些。”
  “好。”
  裴璜站了起来,退后几步之后,扭头出了寝殿,刚到寝殿门口,就看到一身紫袍的韦全忠迎面走过来,裴璜深呼吸了一口气,迈步上前,低头行礼道:“见过王爷。”
  韦大将军上下打量了一眼裴璜,笑着说道:“裴公子又在这里,在与陛下商议什么事情?”
  从王均平之乱以来,裴璜便是朝堂上最活跃的人物,几乎没有之一。
  尤其是天子回到京城之后,常有怠政,基本上都是裴璜在对外传递天子的意志,朝堂上下,已经有人称他为裴相了。
  只不过,现在是手里有兵的说了算,即便是做了裴相,也没有太了不起就是了。
  裴璜不慌不忙,低头道:“回王爷,陛下龙体染恙,下官过来探望探望。”
  韦全忠皱眉道:“方才朝堂上,陛下还好好的,怎么?”
  “方才只是强撑罢了。”
  裴璜假模假样的叹了口气,低头问道:“王爷来见陛下,可是有什么事情?”
  “萧李二位节度使都已经离开,看来京城的事情已毕,韦某这个朔方节度使,也到了离开的时候,因此特来向陛下请辞。”
  裴璜闻言,心中冷笑。
  既然请辞,方才朝堂上怎么不请辞?这会儿私下里来说,分明是来试探皇帝的态度来了!
  想到这里,裴璜脸上挤出笑容,开口道:“如今朝堂不稳,另外两位大将军既然离开,王爷就更应该留在京城里,多多镇守一段时间,不瞒王爷说,方才陛下还跟下官提起,要将宫里两个即将出阁的长公主,嫁入韦家,给王爷做儿媳妇。”
  “以彰显王爷勤王救驾的功绩。”
  韦大将军笑了笑,开口道:“陛下的天恩,韦家上下自然欣喜万分,只可惜,韦某家里的几个孩儿,都还没有长成人,这会儿年纪最大的,也才十三四岁,再小一些的,十二岁都不到。”
  这个时代的人,成婚年纪一般都比较早,比如说杜谦,他虽然只比李云大了几岁,但是孩儿都已经快十岁了。
  但这是对于世家大族来说的,韦全忠是泥腿子出身,早年穷的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后来从军了以后,才慢慢发迹,开始娶妻纳妾,开枝散叶。
  因此,他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儿女们岁数都不大,眼下儿子里,只有长子韦遥成人。
  裴璜挤出一个笑容,开口道:“王爷,年纪小也没有什么,可以先将两位长公主娶进家门,放在家里养个几年就是了。”
  韦全忠看了看裴璜,笑了笑:“裴公子这话有理,不过这事不着急,韦某现在有更紧急的事情,要面见天子。”
  裴璜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王爷,陛下龙体微恙,是不是现在暂不打扰?”
  韦全忠摇头道:“事情紧急,顾不得许多了。”
  说到这里,他不再看裴璜,径直闯进了天子的寝殿之中,不过他还算讲规矩,进了寝殿之后也跪了下来,叩首道:“臣韦全忠,叩见陛下!”
  寝殿里,寂静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了皇帝陛下的咳嗽声,皇帝咳嗽了好几声,才开口说道:“韦…韦爱卿,进来说话。”
  这个时候,裴璜因为放心不下,也回到了寝殿之中,跟着韦全忠一起,重新回到寝殿里。
  寝殿之中,天子脸色有些苍白,看着韦大将军,目光之中,闪出恐惧之色,不过他还是强撑着一口气,问道:“韦卿家快快起身,卿家急着见朕,所为何事?”
  韦全忠抬头,看了看皇帝,又低下头说道:“陛下,臣刚收到紧急情报,江南观察使李云,一无有朝廷诏命,二不曾上报朝廷,便自顾自领兵,进了鄂州境内,且在三日之前,领兵攻下鄂州武昌,与武昌军大战了一场,杀伤了武昌军不少将士。”
  韦大将军沉声道:“陛下,这李云的来历,臣已经详查过了,其人原只是宣州青阳县的一个都头,乃是越州平叛之时,蒙朝廷破格拔擢,做了越州司马,其后一路高升。”
  “这人…”
  韦全忠沉声道:“其人甚至没有来过京城,没有去过朝廷任何一个衙门,如今竟莫名成了封疆大吏!”
  “而且,肆意妄为!”
  “更可恶的是,这人做了江南观察使之后,江南两道,连同淮南道在内,朝廷便再没有见过一粒钱粮,陛下!”
  “臣以为,应当立刻下旨,革除他的一切官职,并令其自缚进京,问其罪过!”
  皇帝挑了挑眉。
  无论如何,朔方军的地盘,都跟江南搭不上边,这韦全忠,怎么突然关心起江南道的事情来了?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叹了口气道:“韦卿家,王均平之变后,朝廷元气大伤,各地都有自主之相,这个时候,下这种诏命,那李云绝不会相从。”
  “陛下。”
  韦大将军抬头看向天子,沉声道:“那正好,就借这李云的人头来立威,让天下人,重新见到朝廷的威严!”
  “这样,朝廷的元气才能恢复!”
  皇帝跟裴璜对视了一眼,问道:“若李云不从,何以立朝廷威严?”
  “朝廷应当下诏书讨他,同时令岭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以及武昌军节度使,一同讨伐此人。”
  皇帝皱眉,没有说话。
  一旁的裴璜,替他说了话:“大将军,若这些节度使,也都不从命呢?”
  “那就让萧大将军的范阳军南下,连同太原府的李大将军,一起去扫清这些叛逆,还大周一个朗朗青天!”
  说到这里,他才终于,说到了正题上,裴璜抬头看了看皇帝,两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韦大将军,却在这个时候抬头直视天子,缓缓说道。
  “陛下…下诏罢。”
  第508章 不要求我!
  最后一句,明显就带了一些威胁的味道了。
  而这种威胁,是皇帝陛下没有办法无视掉的。
  皇帝真想要说话,一旁的裴璜看向韦全忠,开口道:“王爷,萧大将军还在京城,过几天才要离开,这件事既然涉及到范阳军,是不是请萧大将军过来,一同商议商议?”
  韦大将军一怔,随即开口道:“裴公子不说,我差点都忘了这回事了,那这件事就稍稍搁置,等过几天,再重新商定此事。”
  他这话一出,皇帝陛下跟裴璜对视了一眼,都直皱眉头。
  显然,韦全忠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朝廷发下这份诏书,而其背后的用意,也不难揣测。
  就现在的局势而言,韦全忠至多也就是在京城里多留半年时间,半年之后,他再不想走,也必须得离开京城,离开关中。
  到了那个时候,他最多也就是跟其他两位节度使一样,控制关中的一个关口,再留下一部份兵力,掌握住随时进入关中的钥匙。
  其他,就跟别的藩镇,别的节度使一样,再没有什么优势了。
  两年辛苦,到最后除了在朝廷里搞到了一个郡王的爵位,搞到了一些朝廷的赏赐,一些地盘,还有一些女人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收获了。
  当然了,这些“收获”其实已经相对来说比较丰盛,但是如果回头看一看,趁着朝廷大乱的空档,其他没有来关中的节度使也在飞速扩张之中,其中最明明显就就是平卢节度使周绪,还有江南的李云。
  平卢军原本只占青州等十个州,现在地盘扩张了两倍不止,恐怕已经有近三十个州。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云,如今也是掌握了三十个州,都赚的盆满钵满。
  一对比下来,朔方军的付出与收益,实在是不成比例,这位韦大将军当然心里不舒服。
  见皇帝陛下不说话,他微微低头道:“陛下,国朝危难之际,臣等拼却一切,冒死来救,但是地方上如李云这等小人,顶着朝廷官员的名义,大肆扩张地盘,实是国贼。”
  “他身边的诸多地方军,也俱不安分,如今朝廷既然已经恢复,便不能继续坐视不理,至少,也应该剥除那李云身上的官衣,让他不能再借着朝廷的名头,继续为所欲为。”
  “否则。”
  韦大将军沉声道:“否则,我等忠臣,心里实是不服气!”
  韦全忠的意思很简单,先把李云定为反贼,然后下令让李云附近那些没有来支援朝廷的地方“诸侯”们,去围攻李云。
  如果他们从命,大周的东南立时乱成一锅粥。
  如果他们不从,便将他们也定为反贼。
  即便这样定下去,到最后大周朝廷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但是这大周朝廷又不是他韦某人的,成了笑话,也不是他韦全忠成为笑话。
  说不定,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皇帝陛下沉默了片刻,低头道:“韦卿家,朝廷现在,可以说是大病初愈,是不是应该先休养两年,剩下的事情,再徐徐图之。”
  韦大将军皱了皱眉头,沉声道:“陛下,那李云之所以能够起势,全靠朝廷的官身,哪怕朝廷不下诏讨伐他,但至少也要剥去他的官身。”
  “这样,他手底下的势力,至少崩解一半,说不定会直接崩溃!”
  “没有谁,会愿意跟着一个反贼做谋逆的事情!”
  皇帝陛下同裴璜对视了一眼,最终默默说道:“那好,朕同意了。”
  “就以李云擅自领兵,进攻鄂州为罪名,革除他的一切差事,贬为庶民。”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停顿了一下,看向裴璜,缓缓说道:“派谁去传旨比较合适?”
  裴璜想了想,低声道:“陛下,如果要下这道旨意,应该同时抄数十份,送江南道,淮南道诸州郡,广而告之。”
  “至于李云那里,原江南东道观察使费宣,现在还在江东,可以将旨意送到他手里,让他去向李云传旨,由他解除并接手李云手上一切权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