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36节
   
         
   
   
     苏晟正要说话,苏展已经站了起来,对着李云笑着说道:“陛下,属下也想去幽燕战场上,为国尽一份力,请陛下许我,带着四郎一起到河北道战场去。”
  李皇帝瞥了他一眼。
  “你想去便去,我不拦你。”
  苏展深呼吸了一口气。
  “多谢陛下!”
  李皇帝没有理会他,而是回头看向苏晟,闷哼道:“你们这些人,让你们嫁个女儿给我那几个儿子,一个个避如蛇蝎,打我闺女的主意,倒是高兴得很。”
  苏晟左右看了看,然后笑着说道:“太子名分已定,陛下真要是指婚,让我们这几家人嫁女儿给皇家,其实也没有什么。”
  “臣的想法是,主要是看儿女辈自己愿不愿意,否则强扭了瓜,将来还要埋怨我们这些长辈。”
  李云的太子,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薛皇后,为了给他挑选太子妃,已经忙活了两三年时间。
  他的太子妃,是有一些麻烦的。
  苏家,杜家,乃至于周家,卓家,还有朝廷里的一些出过大力气,在朝廷里占据高位的家族,其实都不太合适。
  毕竟太子妃一定,这些人家立刻跟太子绑定在了一起。
  李云虽然不怕,但是却不得担心将来的外戚过份做大。
  因此,他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定下来了规矩,太子李元的太子妃,要在缉盗队老兄弟的女儿中挑选。
  太子妃已经不会在朝廷核心的这些家族之中诞生,那么其他诸皇子的王妃,对他们吸引力其实就不大了。
  毕竟太子名分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再加上皇帝陛下这样强势,谁也不能生出太多幺蛾子。
  李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站了起来,摆手道:“算了算了,不跟你掰扯了,我回宫里去了。”
  “你家那老四,去不去北边,都看你们自己。”
  说完,他背着手离开,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看周必,闷哼道:“你跟不跟我走?”
  周必一个激灵,连忙站了起来,挤出来一个笑容:“我跟陛下走。”
  说罢,他跟在李云身后,扭头看了看苏晟,对苏晟做了个拱手告饶的姿势,然后亦步亦趋的跟在李云身后。
  一直到上了马车,周必才小心翼翼的说道:“二哥,大公主要是跟周家的四郎成婚,那是好事情,二哥怎么这样生气?”
  李皇帝这会儿正在想事情,闻言回过神来,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微微摇头:“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不知不觉间,儿女都已经长大了,突然觉得自己老了罢。”
  …………
  又几天时间过去,朝会之上,皇帝陛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认下了李封这个兄长,并且在朝堂上,当众封他为宣王,并任其为宗府宗正,统管整个李家宗室。
  李封的次子,也得了郡王爵。
  宣王一家,暂不就藩。
  或者说,整个李唐的宗室,目前还没有一个宗王去外地就藩,将来李家的诸王要不要就藩,怎么就藩,都还是未知之数。
  工部得令,在洛阳城里修建宣王府。
  一时间,宣王一家成了洛阳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毕竟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皇帝陛下还有个胞兄。
  不过,李封一家常年跟皇帝一家一起过年,这个事情许多朝廷的高层都是知道的,只是他们不太能够确认李封的身份。
  这一次李封一家得以封王,才算是正了名分。
  一时间,原本几乎无人问津的李家,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每天拜访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就在李封一家成了京城热门的时候,李皇帝依旧在有条不紊的布置自己的北伐事宜。
  随着枢密院的章程上交,各种准备工作,也都在一点一点推进之中。
  与此同时,英国公刘博也亲自赶往河北道,主持河北道九司的事宜。
  驻守河北道的孟青孟将军,也每天一份文书,送到洛阳来,禀报幽燕的情况,以及河北道的准备工作。
  战事,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就在整个新王朝,上上下下都在筹备着进攻幽燕的时候,在皇城的甘露殿里,一身宫装的庐江公主李殊,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她盯着李云,轻轻咬牙,两只眼睛里,已经有了泪花。
  “阿爹,你干什么要让苏湛到河北道去?”
  李皇帝抬头看了看自己这个大女儿,只当是没有听见,又低下头来处理事情。
  李殊上前一步,正要继续说话,一个宫人小心翼翼上前,对着李云跟李殊低头行礼,然后开口道:“陛下,礼部奏报,说契丹使者已经到洛阳来了。”
  “还有,东瀛使者,也已经到了洛阳。”
  “请陛下赐见。”
  李皇帝闻言,眯了眯眼睛,缓缓说道:“知道了,让他们…”
  “在礼部会馆候着。”
  第957章 李皇帝的神器
  李唐至今,立国已经七年多时间,到如今,除了幽燕辽东以外,其余都已经可以说是一统。
  跟附近一众国家的接触,也在章武二年就开始了,到如今,附近的一众国家,基本上已经认同了新唐代替旧周,成为天下正统。
  而他们,也理所当然的遣使者朝拜新君。
  这其中,自然包括东瀛岛国。
  本来,初代国君刚刚建国,应当是很欢迎这些藩属国前来朝拜的,毕竟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最要紧的政治需求其实就是得到承认,因此国朝初年,外邦使者来朝,往往会得到很丰厚的赏赐。
  而在建立朝贡制度之后,这些藩属国前来朝贡的时候,往往所得的赏赐,也会远高于他们上贡的东西。
  对于宗主国来说,这些都是小钱,面子最要紧。
  所以朝贡制度,某种程度上就是花钱买面子。
  但是李皇帝却是个例外,他是个实用主义者。
  章武二年那一场朝拜,他的确给了这些藩属国相应的赏赐,但是也跟他们约定了一些贸易相关的条例。
  比如说,琉璃。
  其实也就是玻璃了。
  玻璃这个东西,早在东南的时候,李云就已经弄起来了,到现在,洛阳金陵两地,都有专归朝廷所有的琉璃厂,并派驻宫人掌管。
  这些玻璃产出品,最近几年时间,便大量销往这些藩属国,挣了个盆满钵满。
  当然了,国与国之间,没有挣钱这个说法,李唐真正用玻璃制品从这些藩属国里拿到的,是大量的原材料,以及生产资料。
  比如说粮食布匹,以及金银铜等贵金属。
  虽然挣了不少钱,但是李皇帝对于东瀛岛,仍然心里有些膈应,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在打这个岛国的主意了。
  此时,听闻东瀛的使者到了,李皇帝先是思忖了一会儿,然后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大女儿,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他这个年纪,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让他出去锻炼锻炼怎么了?难不成,你要让他一辈子留在洛阳吗?”
  李皇帝闷哼道:“你爹在这个年纪的时候…”
  庐江公主也哼哼了一声:“阿爹你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山上罢?”
  随着李唐稳固,皇帝陛下的事迹,也开始广为流传,天南海北,到处都有传说李皇帝的故事。
  现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李皇帝早年住在青阳县李家村,后来遇到道人传道,将皇帝陛下带到了苍山之上习文练武。
  到了天子二十岁的时候,道人算到天下将要大乱,于是放天子下山拯救苍生,结束乱世。
  天子下山之后,十年时间荡平天下诸侯,戡定战乱,于是天下遂平。
  这个版本的故事,已经带了一些神话色采,李家内部自然不是这么流传,虽然没有人敢跟公主说皇帝陛下当年的行当,但是这么些年,她多多少少也听闻了一些。
  如今,苏湛只十七八岁,而皇帝陛下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苍山上当他的李大寨主。
  李皇帝一怔,随即哑然一笑,摇头道:“你这丫头,真是胆大包天。”
  “旁人谁敢像你一样跟我说话?”
  庐江公主笑嘻嘻的走到李云身后,伸手给他按压太阳穴,然后娇声道:“要是人人都怕阿爹,那也没有什么意思嘛。”
  李皇帝显然很吃这一套,闭上眼睛享受了一会儿大闺女的按摩之后,才开口说道:“阿爹想让他去河北道走一趟,哪怕不上战场,只是吃吃苦头,对他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到军营之中历练个一年半载,就能看清他的品性如何了。”
  说到这里,李云回头看了看自家闺女,开口道:“他回来之后,你们要还是如此,为父就不干涉你们了,但是你须得跟你母后,母妃都打一声招呼。”
  “让她们知道。”
  李家,或者说李云这个小家里,感情最好的,还是薛皇后,以及刘苏,陆嬛三个人。
  很长一段时间,她们三个人以及李云,就是一家人了。
  一直到现在,薛皇后以及两个皇妃,彼此的子女也都很亲,庐江公主可以说是被薛皇后以及陆皇妃一起养大的。
  而且,这个事论礼法规矩,也要让她的这两个母亲先知晓才是。
  庐江公主看了看自己的父亲,眨了眨眼睛之后,有些委屈:“阿爹,一年时间太久了,到时候他从河北道回来,清淡了怎么办?”
  李皇帝闷哼道:“那说明,你们现在就是小孩儿胡闹,此事就此作罢。”
  庐江公主瘪了瘪嘴,但是她毕竟还是跟李云更亲的,哼哼了两声之后,也没有敢反对。
  不过她在甘露殿里四下看了看,最终走到了甘露殿角落的兵器架上,两只手提起一杆漆黑大枪,然后提着枪就回到了李云面前,开口道:“阿爹,这兵器放在这里也不见你们用,四郎要上战场,就拿去给他使使罢。”
  李皇帝这会儿,已经在低头批阅文书了,抬头一看,差点气个半死。
  “胡闹!”
  李皇帝眉头倒竖,喝道:“这是跟了为父快二十年的兵器,你这丫头倒是大方,竟要把它送人了!”
  他气的说道:“你怎么不把阿爹也送了人去?”
  庐江公主悻悻的把长枪放了回去,又取下一张大弓,回头看了看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