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贼天子> 贼天子 第937节

贼天子 第937节

  可惜卓相公已经去署理户部去了,中书再没有卓相公那种劳模出现。
  二人聊了一阵之后,姚相公拉着杜相公坐下,问道:“杜相,您今天同陛下说什么了?朝堂里往后是个什么章程?下官跟了您这么多年,您可得给下官透透风才是。”
  二人共事都已经十好几年了,甚至平日里,姚仲已经很少再自称下官,此时为了套出些话,姚相公也将姿态放的很低了。
  杜相看了他一眼,默默说道:“明天开始,我跟许子望一起,协同三法司,严查武逆一案。”
  “朝廷以及中书里的事情,就多劳居中兄费心了。”
  姚仲闻言,神色一变。
  他也知道,事情终于闹大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姚相公低头苦笑:“中书就四个人,陶文渊躲了,你们两个人又去做这个事,那下官岂不是要天天睡在中书?”
  按照规矩,每天中书必须要留一位宰相在这里值夜,以备皇帝陛下随时召见,随时询问。
  同时,也方便中书处理一些紧急的情况。
  从前五个宰相都在,最多就是五天值班一次,现在这种情况,姚仲大概率真要天天睡在中书衙门里了。
  “不是寻常时候。”
  杜谦看着他:“要不然,我天天在中书值班,居中兄你去跟许子望一同,严查武逆一案?”
  姚仲闻言脸色大变,连连摇头,苦笑道:“下官哪里有本事做着这事情,下官还是在中书值夜罢…”
  杜谦见状,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一次,朝堂一定大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最终牵联其中,但是居中兄的门生故吏,却多能够安然无恙。”
  “往后,说不定我还要靠居中兄照顾照顾。”
  姚仲是金陵文会出身,他做了宰相之后,身边自然会聚拢一批文会以及科考出身的新晋官员。
  而且他拜相极早,也前后主持过两次科考,到如今身边,的确有许多门生故吏。
  势力之大,几乎只在杜谦一人之下。
  姚相公默默叹了口气:“下官跟杜相相比,要差得远了,杜相哪怕只身一人,也胜过下官无数倍。”
  对于皇帝来说,杜谦是下属,也是伙伴,更有一些合伙人的味道。
  但是姚仲…
  在皇帝那里,大概永远都是下属,最多也就是个老部下。
  差得远了。
  这一点,两位宰相心里都很清楚,这句话之后,也就心照不宣,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两位宰相又聊了一会,杜相公看着姚仲,开口说道:“居中兄,增补宰相还要看陛下的意思,而且即便有了新相,新相没有理政的经验,短时间也很难自己在中书值夜,后面一两个月,你估计都在中书辛苦。”
  “今夜,我替你在中书一天,你回家里休息一晚上,顺便跟家里人交代几句。”
  姚仲连忙低头:“要说辛苦,还是杜相担当的辛苦,我家里几口人而已,没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回头让人送个纸条回去就行了。”
  他作揖道:“杜相才要回去,好好歇一歇。”
  杜谦也没有婆妈,点了点头之后,拱手道:“那就这么说了,哪天居中兄若是支撑不住了,就让人跟我说一声,我可以回来替你一两天。”
  “查案审案,也不是每天都要忙。”
  姚相公深深低头。
  “属下遵命。”
  ………………
  次日,大理寺大牢。
  杜相公与许相公,一前一后走出大理寺大牢,各自都面色凝重,许相公看着杜谦,低头苦笑道:“这些人,供认出来的同党太多,已经有攀咬之嫌了,而且有些也的确是不知情,是不是先细查一遍,再拿来问罪?”
  杜相公看了看许昂递过来的名单,看了一遍之后,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该抓的都要抓过来,不要怕事情闹大,这个事情就是要闹大。”
  “不闹大…”
  杜谦低声道:“平息不了陛下的怒火,也震慑不了那些人的人心。”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许昂,开口道:“不闹大,你跟我往后在陛下那里,都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了。”
  许昂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但是如果往大了去查,大了去抓,则必有冤了的。”
  杜相公面无表情:“便有冤了的,他们也是跟这些案犯有脱不开的干系,谋逆大罪本就该株连,只当是株连了就是。”
  “大局为重,多死一两个人,一两家人。”
  杜相公握紧拳头,喃喃道:“不甚要紧。”
  “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许昂叹了口气道:“杜相这话就是瞧不起下官了,这事本来是下官负责,杜相您能来,下官已经很感激了。”
  “出了事,也是下官负责。”
  他把杜谦拉到一边,低声道:“这些人供认出来的,有东宫属官,其中一人是东宫的小吏,倒无关痛痒,但是有一个…”
  “是东宫詹事杨宏的侄儿。”
  许昂默默说道:“这两个人,要不要细查?如果细查了,会不会查出更大的问题?”
  杜相公皱了皱眉头,然后断然道:“太子绝不可能参与其中。”
  “便有东宫属官参与,也不可能跟太子有关系,这个事情,不能涉及到东宫。”
  杜相公默默说道:“这些人故意攀咬,信不得,涉事的东宫之人…”
  “将他们隔离在名单之外。”
  许相公皱了皱眉头:“不报到陛下那里去?”
  “这种事,怎么报?”
  杜谦咬牙道:“至少,公文上绝不能写,私底下…私底下…”
  “跟英国公说一声罢。”
  许昂默默点头,说了一声好。
  杜相公回头看了看大理寺大牢,开口说道:“大理寺大牢已经不够用了,我去一趟京兆府见晋王,请晋王爷把京兆府大牢腾出来。”
  许昂想了想,问道:“那下官去见英国公?”
  杜相公想了想,开口道:“好,咱们各自办事罢。”
  他拱手道:“子望兄辛苦。”
  许昂深深低头:“杜相才是辛苦。”
  …………
  三日之后,京兆府大牢里。
  一个一身灰色袍子的中年人,在两个狱卒的带领下,一路进了京兆府大牢,到了一处牢房门口,两个狱卒毕恭毕敬,低头道:“孟司正,案犯就在里头。”
  孟司正抬头看了看牢房,扫视了一眼其中的四五个人,然后用冷漠的语气问道:“谁是杨凌?”
  一个二十多岁的,一身囚衣的年轻人,颤巍巍站了起来:“我,我是杨凌…”
  孟司正打量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走罢,跟我走一趟。”
  杨凌有些害怕,大声道:“官爷,我…我只是交了些朋友,我真的没有参与谋刺,我一点也不知情!”
  “没有说你参与谋刺。”
  孟司正看了看他,然后示意狱卒打开牢门,淡淡的说道:“九司办差,你跟我们走一趟就是。”
  说罢,他不由分说,当着狱中所有人的面,将杨凌给带了出去。
  从这之后,再没有人见过这个叫做杨凌的年轻人。
  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第1077章 铁面有私
  自武逆洛阳之后,九司陆续向三法司,交割了数十名钦犯,以杜相公和许相公牵头的三法司,短时间内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这桩案子上。
  这几十个钦犯,被关在了大理寺大牢,而他们供认或者攀咬出来的朝堂官员,官职高的关在大理寺大牢,官职低的则是关在刑部大牢以及京兆府大牢。
  只七八天,就有数百人被牵联了进去。
  这数百人,当然不都是朝廷的官员,也不都是勾连了武逆,只有一小部分是朝廷的官员,更多的则是这些官员的家里人。
  而这些官员里,也只有一部分人与武逆有勾连,另外一部分则是与武逆间接联系。
  比如说东宫詹事杨宏,他本人就没有跟武逆有过联系,但是他的侄子杨凌,却跟武逆有勾连,证据确凿。
  另外,这些官员里,的确有一部分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武逆有过一些联系,倒也不能说他们有谋逆之心。
  但是,这个时代的法条就是这样,皇帝陛下震怒,几位宰相都想要严办,为皇帝陛下出气,那么事情自然就会扩大化。
  事实上,章武一朝的官员们,已经相当克制了,要知道这种扩大化,是可以无限扩大下去的。
  你攀咬我,我指认你。
  大理寺大牢刑具一上,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可能牵扯进来。
  另一个世界里的洪武大案,便是这么来的,最后甚至牵扯到数万人的地步,相比较来说,章武朝的扩大化,已经可以说是活菩萨模式了。
  但即便如此,几天下来,还是弄得洛阳城里人心惶惶,不少人到处奔走,走各种各样的渠道,想要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朝廷到底想要干什么。
  但是在这个当口,高官勋贵们也不敢参与其中,更没有人敢去甘露殿,问一问皇帝陛下到底想要做什么,于是各个高门大户,包括后族薛家在内,都各自闭门闭户,谢绝见客。
  刑部的老尚书费宣,今年已经年近七旬,几天时间下来,也是忙的脚不沾地,见到人满为患的刑部大牢,这个旧周朝廷出身的刑部尚书,也忍不住大皱眉头。
  这天上午,这位老尚书终于忍耐不住,捧着朝笏就进了宫里,一路闯到甘露殿门口,跪在了门前,叩首行礼道:“臣刑部尚书费宣,求见陛下!”
  说完这句话,费宣就干脆跪地不起了。
  他跪了片刻,就有内侍顾常,小心翼翼的上前,将他搀扶了起来,开口道:“老尚书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陛下请您进去说话了。”
  费尚书挣开了顾常的搀扶,摇头道:“多谢顾公公,老夫还支撑得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