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贼天子> 贼天子 第965节

贼天子 第965节

  李云在手里把玩了片刻,瞥了李苍一眼,开口笑道:“走的是琉璃厂的公账?”
  李苍笑着说道:“是儿臣自己的钱,可没有用公账。”
  皇帝陛下放在一边,拍了拍李苍的肩膀,笑着说道:“你有心了。”
  “去岁赢余了多少钱啊。”
  “回父皇。”
  他开口道:“赚是赚了很多,但是今年是丰年,按照父皇的要求,丰年要花钱买粮食,撑起粮价,所以很大一笔钱,用在了这个上头。”
  “今年扣除开销,送到内库的,一共是二百七十余万贯钱。”
  皇帝点了点头:“不少了。”
  李苍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父皇有要用大钱的地方,各个产业里,还可以抽出数倍的钱。”
  李皇帝眯着眼睛,盘算了一番明年的花销,摆手道:“罢了,就这么着罢。”
  郑王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琉璃厂烧玻璃的法子,似乎已经外流出去了,一些民间作坊,也能够烧制出玻璃,只不过他们没有拿到精准的配方,烧出来的不好看,有些粗糙。”
  他看了看李云,开口说道:“父皇,要不要让九司查一查,查封这些民间作坊?”
  李云摇了摇头:“算了算了,都这么许多年了,民间若是能学去,就让他们学去罢。”
  “这些买卖,本也捂不住太久,而且琉璃厂是咱们家的家产,非是朝廷官营,不好用朝廷的力量。”
  皇帝陛下看了看李苍,继续说道:“出海的事情,要放在心上,等我要找的东西都找回来了,那其中有一样东西,很适合专营。”
  说起出海,李苍先是应了一声,然后笑着说道:“前几天,老五带着陆侯爷,去儿臣家里,还说起这个事情。”
  李苍笑着说道:“这几年父皇出海寻东西,不少人以为,父皇是在寻什么长生不死药。”
  李云哑然一笑,并不在意。
  “随他们怎么想。”
  他神色平静:“我不在意。”
  李苍开口道:“父皇何不下明诏,与朝野解释清楚…”
  “跟他们解释什么?”
  李云有些不高兴了,淡淡的说道:“我做事情,从来也不用跟谁解释,而且这东西…”
  “太远了。”
  他摇头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咱们父子尽量去办就是了,等办成了,再公诸于众不迟。”
  “万一没做成…”
  李云自嘲一笑:“就当我去找长生药了罢。”
  他看着老三,正要继续说话,大太监顾常,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对着李云低头道:“陛下,陛下…”
  李云看了看他,问道:“怎么了?”
  顾常低头道:“陶相公薨了。”
  李云皱眉,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大半个时辰前。”
  皇帝陛下挑了挑眉,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去给太子传个话,让太子替朕去一趟罢,探望探望陶家的家里人。”
  “从内帑,支取三千贯钱,给他们家治丧。”
  顾常应了一声,毕恭毕敬的去了。
  等他离开之后,李苍才低着头,开口道:“父皇,儿臣等,要不要去陶家看一看?”
  “你去干什么?”
  李云皱了皱眉头:“你大兄去,已经给足了他们家脸面了。”
  说到这里,皇帝闷哼了一声:“这老头儿…”
  陶文渊,这几年一直不敢死。
  他生怕李云觉得,是他自己不想活了,不想在章武朝为官。
  所以他一直很努力的活着,哪怕卧病在床,也吊着一口气,不敢咽气,就指望着多活一段时间,好告诉皇帝陛下,他陶文渊里里外外,都对皇帝陛下服服帖帖。
  从上一次两个人交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五年时间,这老头儿,硬生生多熬了五年。
  听李云这个语气,李苍就知道,自己的老父亲并不喜欢陶相公,就老老实实,低头不说话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前几天,儿臣去晋王叔家里做客。”
  “晋王叔的大儿子,也到了做事的年纪了,儿臣想,如果父皇没有其他差事给他,就让他跟着儿臣,打理打理皇庄,还有琉璃厂罢。”
  李云闻言,扭头看了看自己这个三儿子,皱眉道:“这是你自己这么想,还是李正教你这么说的?”
  李苍连忙低头道:“是儿臣自己这么想的。”
  李皇帝瞥了他一眼:“本来你自己做主的事情,平白无故,要拉个兄弟跟着你一起干?”
  李苍苦笑道:“事情太多,儿子有时候,忙不太过来。”
  李云摆了摆手:“晋王世子有自己的事情要干,这个事就算了,你要是忙不过来,回头为父给你找个帮手。”
  李苍连忙低头:“多谢父皇。”
  李皇帝背着手,正要说话,又有个紫衣的宫人,小心翼翼进了甘露殿:“陛下,九司急报。”
  这宫人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江南司传来消息,说…说…宁国公,薨了…”
  宁国公,就是周良。
  周良初封宣国公,从金陵任上卸职之后,他回青阳府养老,李云很感念他,为了讨个安宁的好彩头,给他改封宁国公。
  后来,这个宣国公的爵位,在前不久,就授给了孟青。
  听了这宫人的话,李皇帝许久没有说话,默默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三…三日之前。”
  李皇帝摆了摆手,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知道了,退下罢。”
  “是。”
  这宫人小心翼翼,退了下去,李苍此时依旧站在自己父亲身后,他再抬头看去,只觉得身形依旧高大的父亲,背影竟莫名多了几分萧索。
  过了好一会,李苍才鼓起勇气,低头道:“父皇,儿臣代您回一趟青阳罢…”
  “正好,顺路去看一看明年出海事宜。”
  李皇帝依旧没有答话,只背着手走到窗前,看向窗外,半晌无语。
  李苍低着头:“儿臣不会耽搁内库的事情。”
  皇帝陛下回头看了看儿子,没有说话,然后再一次看向窗外,沉默不语。
  过了不知道多久,郑王李苍才听到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唉。”
  第1109章 章武十疏
  就当年创业集团的平均年龄而言,李云的年纪是偏小的,而且差不多小了五岁到十岁左右。
  正因为如此,李云在整个江东创业集团内部,其实可以算得上少壮派。
  从前,这个年龄差距并不是如何显眼,因为在江东创业集团内部,不管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对李云都可以说是心服口服。
  哪怕李皇帝当年二十多岁的时候,江东集团内部四十岁五十岁的人,也不敢跟他炸刺。
  李皇帝三十岁登鼎帝位,在他坐上这个位置之后,就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有任何悖逆了。
  因此,年龄差距,在此之前并没有给李云带来任何麻烦,反倒成为了他巨大的优势之一。
  因为年龄优势,他根本不用做出什么清理功臣集团,为后代铺路的举动,因为靠他自己,就能够把江东的功臣集团第一代主事人给熬下线,至于第二代,类似于孟青,徐坤,张遂这些人,更是他一手培养,一手拔擢起来的。
  李皇帝有足够的时间还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人与继承人,还有朝廷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看起来,都相当的完美。
  但是此时此刻,这种年龄关系的弊端,终于切切实实的体现在了李云身上。
  陶文渊的死,他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陶文渊虽然也是一代功臣集团之中的一员,但是这人是个老顽固,心里想的与李云心里想的,未必站在一处。
  他没了,李皇帝可以很冷静的处理他的后事。
  但是周良没了,让李云心里,着实有些不太好受。
  周良,可以说是江东军的创始之人,也是江东创业集团的元老。
  而且,他是看着李云长大的长辈。
  这样一个亲近之人的过世,对李云打击不小,而且…李云心里很清楚,周良的薨逝,并不是一个结束。
  而是一个开始。
  朝廷里,如今已经有很多年过六十的老兄弟了。
  缉盗队里的就不必多说,文官里,卓光瑞,姚仲,许昂等人,都已经差不多过了六十这条线。
  武将里,苏晟也已经接近六十岁了。
  还有大批将领,其实都在五十岁到六十岁这个区间,六十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李云…还会不可避免的同很多人告别。
  过了不知道多久,李皇帝才回过头来,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三儿子,默默说道:“你明天就动身,代表为父,去宁国公府吊丧,到了青阳之后,跟你周必叔说。”
  李皇帝缓缓说道:“跟他说,让他节哀顺变,宁国公一系,往后世代相承,世袭罔替。”
  “等他处理完家里的丧事之后,不必守孝三年,歇一段时间就回洛阳来,我给他袭爵宁国公。”
  “周大将军丧仪一切花销,由我们李家来出。”
  皇帝陛下想了想,语气沉重:“朝廷圣旨很快就会下发,追赠郡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