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969节
   
         
   
   
     朝廷里的大臣们,恐怕也不太可能会同意,而且这个事情太敏感,到时候一个不好,可能会丢掉储君的位置也说不定。
  当今的皇帝陛下…太强势。
  以至于太子殿下,全然没有半点,与老父亲相争的念头。
  “不早了。”
  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手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歇着罢,明日你还要去政事堂理政。”
  太子毕恭毕敬,起身之后,小心翼翼的离开了。
  等到太子离开之后,李皇帝才叹了口气。
  他想要“退休”,是真心诚意,只是可惜,这种念头,没有人会信。
  而且,就连李云自己也不清楚,十年之后的他,还会不会有这个念想。
  假使十年之后还有,他真的做了太上皇。
  如果继续管事,那么跟没有禅位,区别不大。
  如果真的就不管事了,到时候权欲之心作祟,恐怕他想要自由活动都是难事,说不定会被儿子给圈禁起来。
  “难难难。”
  皇帝陛下摇头叹息:“天家父子,真是难也。”
  …………
  三日之后,一身蓝衣的孟海,在甘露殿里,对着皇帝陛下低头行礼,他手里捧着文书,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属下查陶相公,已经有了些结果。”
  皇帝陛下抬起头看了看他,又继续低头写字:“你说就是。”
  孟海低头道:“陛下,陶相公…”
  “为官相当清廉,不管是在江东主事礼部时期,还是开国之后任礼部尚书,任宰相时期,九司都没有查到他任何贪墨事宜,所有门人弟子登门,他都不收任何礼物,一旦有门人带礼物登门。”
  “就会被赶出陶府。”
  李皇帝闻言,并没有如何开心,只是心中更有些恼怒,甚至停下了笔,握紧了拳头。
  这老酸儒!
  恐怕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在为自己的生前身后名谋算了!
  否则的话,朝廷这个染缸,沾染其中,哪怕是苏晟,偶尔老部下登门,他也会收一些东西,哪里会这样干干净净!
  孟海见李云不说话,低着头继续说道:“不过,虽然陶相公两袖清风,但是陶相公家里的诸子,还有诸多孙子,多不干净。”
  “臣等粗略查了查,就查到了他们许多不法情事,如果陛下想要拿人,属下立刻将这些证据,送交大理寺以及京兆府,让大理寺还有京兆府拿人。”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想了想,然后闷哼了一声:“陶文渊刚死,现在朝廷动他的儿孙,一定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孟海,开口道:“你多查一查,尽量多找到一些陶家的证据。”
  孟海一愣,低头道:“陛下,这些已经足够拿人了。”
  李云摇头:“要再多一些,等证据足够多了,你拿去给郑王。”
  “让郑王把它们见报。”
  说到这里,李皇帝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了。
  你不是爱名声吗?
  你自己或许干净,但是儿孙可不干净,一旦陶家儿孙的罪过,见诸大唐官报,到时候说不定群情激愤,要官府去陶家拿人!
  孟海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连忙低头。
  “属下遵命!”
  第1113章 新局
  舆论从来都是利器。
  李云让自己的三儿子办官报,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因为这是个新奇的物事,与只在官员之中流通的邸报全部一样,再加上带了不少娱乐属性,如今在天下各道府州县,大唐官报都可以算得上畅销。
  但即便如此,这个生意也还是处于亏钱状态,毕竟要养活大批匠人,再加上刊印,物流等等的费用,在目前这个技术状态下,很难实现盈利。
  好在,李云也并不是要什么盈利。
  他要的是舆论。
  时谤杀人,有时候甚于刀兵。
  孟海从甘露殿离开之后,没有怠慢,他先是简单整理了一番手里头的证据,又让手底下人,多搜罗了一些证据,次日,他便亲自来到郑王府,求见郑王爷。
  作为九司京兆司的司正,孟海的品级可能不算高,在京城这块地方,属于名不见经传,但是论实权,还有在皇帝陛下那里的地位,孟海甚至可以挤进前二十。
  至少前三十是有的。
  他亲自登门,哪怕是皇三子郑王李苍,也不敢怠慢,郑王爷亲自到前庭来迎接孟海,笑着说道:“孟司正。”
  孟海毕恭毕敬,低头行礼:“卑职孟海,见过殿下。”
  郑王摆了摆手,上前拉着孟海的衣袖,笑着说道:“按辈分,我还要叫司正一声叔叔,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来来来。”
  郑王领着孟海,一路到了郑王府正堂落座,等奉茶之后,他看着孟海,笑着说道:“孟司正来的好巧,我奉皇命,今天就要动身离开洛阳,前往青阳府吊唁宁国公。”
  “孟司正晚来半个时辰,恐怕就见不着我了。”
  孟海闻言,低头道:“正是知道殿下现在在家,而且马上要出门,所以才赶来求见殿下。”
  郑王爷闻言,哑然道:“差点忘了,九司耳聪目明。”
  他看着孟海,问道。
  “孟司正亲自到我家里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孟海也没有废话,直接取出九司已经准备好的文书,递给了郑王,开口道:“这是陶相公儿孙们,所犯罪过的证据,陛下让九司搜集之后,交给殿下。”
  “再由殿下,见诸大唐官报。”
  李苍闻言,立刻站了起来,两只手接过这文书,正色道:“原来是父皇的差事。”
  他神色郑重:“孟司正放心,我马上交代下去,一定尽快把这个事情办好,办妥。”
  孟海也起身,低头说了声好,然后开口道:“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殿下出门了,殿下多多费心。”
  “如果还需要什么帮忙,殿下可以遣人召卑职,卑职随叫随到。”
  郑王摆手道:“要是有什么需要司正帮忙的地方,我让官报的人去寻司正。”
  二人互相行礼,孟海正要告辞,却被郑王伸手拉住,郑王爷笑着说道:“孟叔,这陶家犯了什么罪过了,让父皇这样生气?”
  孟海连忙摇头,苦笑道:“殿下,我们这些办差的,哪里敢问这种事情?”
  “您问卑职,还不如直接去问陛下。”
  郑王爷若有所思,然后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票据模样的纸张,递在孟海手里,开口笑道:“孟叔跑这一趟辛苦,我请孟叔还有底下的兄弟们吃酒。”
  这是洛阳城里可以通行的兑钱。
  但并不能算是银票。
  一来,金银此时都不通用,这种兑钱兑的还是铜钱,二来这种兑票,也只能在洛阳城里有数的几家钱庄里通兑,出了京兆府,就未必好使了。
  钱庄与银票这些,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起来,不过随着这几年江东以及金陵府的商业繁盛,现在江东境内已经出现了相当规模的钱庄。
  甚至,李皇帝也在考虑,要不要办官办的钱庄。
  如果官办的钱庄办的足够成功,等到将来商业进展到一定的程度,推出官方发行的纸币,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掌握铸币权。
  不像此时朝廷铸金属货币,扣掉金属的成本,其实捞不到太多钱,远远做不到无本万利。
  不过这种事情不用急,就目前而言,这种在地区流通的兑票,已经足够使用了。
  孟海连连摆手,开口道:“殿下,这使不得。”
  他正色道:“我们如何敢要殿下的钱?”
  郑王拉他到一边,笑着说道:“孟叔,我的钱干干净净,没有一分一厘是旁人送的,而且我的钱就是父皇的钱,父皇差你们办事,给点吃酒的钱岂不是天经地义?”
  “你放心。”
  郑王爷神色平静:“便是我父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孟海展开这张兑票看了看,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来,然后对着郑王微微低头道:“那我代兄弟们,多谢殿下了。”
  “应该的。”
  郑王爷笑着说道:“我五弟如今,正在找合适的亲事,我记得孟叔家里,就有差不多年岁的小姐,哪天孟叔见到我父皇,顺带着跟父皇提上一嘴。”
  “我看多半能成。”
  “五殿下?”
  孟海想了想,摇头道:“我家的出身,如何能匹配皇子?”
  郑王摇头道:“孟家哪怕撇去宣国公,在本朝也可以算得上是中流砥柱,我觉得很是相配。”
  宣国公孟青,如今已经改了国姓李姓,那么他其实就跟孟家分开了,自成一家。
  往后族谱,恐怕都要从宣国公李青这里开,法理上已经不再是一家了。
  当年皇帝陛下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对孟青的宠爱,但是另一方面,未尝不是为了切割孟家,将孟家一分为二。
  孟海认真想了想,才开口道:“多谢殿下提醒,卑职记下了。”
  郑王一路把他送到门口,目送着孟海远去,才背着手回到了王府里,正巧范阳卢氏出身的郑王妃,也在前庭,她看了看自家的丈夫,有些不理解:“一个五品官,哪里能让王爷一口一个孟叔叫着。”
  她皱眉道:“也太跌身份了。”
  李苍看了一眼自己的王妃,摇头道:“你不知道当年江东的过往,因此你不懂。”
  郑王爷背着手说道:“我父皇当年,扫平天下,身边前后跟了四个人,作为亲随。”
  “分别是孟海,周必,周洛,还有薛圭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