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9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9节

  不过向来也没什么人在意就是了。
  “他们的意思,应该是想要购买专业提升版的torch multiphysics软件。”
  常浩南看完全部内容之后,对杨慧梅总结道:
  “里面提到的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只有在我们马上发布的最新版里面才会有。”
  “那直接填表不就行了,搞这么麻烦干什么……”
  后者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我直接让市场部回一封信拒绝他们?”
  专业提升版的软件需要经过常浩南本人审核才能批准,但从发行之初就说过暂时不会给外国用户授权,所以杨慧梅甚至没额外去问。
  实际上,绝大多数用户甚至未必知道在pro版本上面还会有一个pro+版本。
  常浩南把文件夹合上放到一边:
  “嗯,可以,不过可以在后面附一封情况说明函。”
  “说什么?”
  杨慧梅说着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圆珠笔准备记录。
  “就说,torch multiphysics的专业版本可以提供有限的非结构化网格功能用作理论研究,他们可以到公司官网上去填写申请表。”
  “但更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限制,无法直接向国外用户转让相关技术和工程工具,如果对方实在有需求,可以向我方提交项目合作申请,以共同研究的方式进行,或者直接到我们企业的官网,购买‘工程计算’类别的数值计算业务。”
  “就这些?”
  作为经常参与各种会议的老油条,杨慧梅的速写功底了得,几乎是在常浩南说完之后不久就完成了记录。
  “对,也算是给咱们公司打个广告。”
  “但是……他们真的会跟咱们搞合作研发么?”
  杨慧梅没有马上合起笔记本,而是抬起头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次么……肯定不会,克兰菲尔德大学是英国空军赞助的研究机构,项目大概率比较敏感,没那么容易搞国际合作。”
  常浩南缓缓摇头:
  “而且,就算经过了空中客车那档子事,英国人也没那么容易放下架子跟咱们华夏搞对等合作,老欧洲嘛,身段高得很。”
  “那这封信岂不是不会有什么用?”
  “眼下确实没什么用,但观念的改变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常浩南停顿片刻,拧开矿泉水瓶喝了口水:
  “英国人这次能想到找我们买个趁手的工具,相比以前的态度就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只需要潜移默化地不断施加这种影响,早晚有一天会让他们愿意主动跑过来求合作的。”
  第507章 把直9改的妈都不认识……
  1997年11月11日,torch multiphysics软件的0.0.2.0版本正式发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奇特的版本号,是因为第一个0代表公开测试版,第二个0代表pro plus版,2则代表第二个大版本。
  这是一個仅面向超大杯用户的更新推送。
  所以大杯用户的版本号仍然是0.1.1.0。
  但即便如此,这也成为了工程数值计算领域的一道分水岭。
  火炬公司在本次更新中引入的全新网格化技术,结合对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降维算法。
  从后世的角度看,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数值计算这一原本应用范围只局限于极少数领域内,且多用于参考和规律分析的工具,被正式提高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
  也标志着火炬集团打响了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的第一枪。
  至少,在几十年后出版的《数据计算发展史》里面是这么讲的。
  只不过,在这本书里面占据了大概二分之一以上篇幅的常浩南本人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正主表示,尽管0.0.2.0版本的软件对于他和火炬集团来说都非常重要,但完全没有像书里面写的那么直观。
  毕竟,超大杯在当时只面向极少数用户发行,95%的用户都没有机会体验,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型号存在。
  一家公司、一个产品,终归不可能脱离大环境而存在。
  真正帮助火炬集团走向世界的,还是在其推动下不断发展前进的华夏工业。
  ……
  作为和常浩南关系最为密切的单位,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几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版本更新的第一个推送对象。
  其中最幸运的,则当属位于冰城的122厂。
  因为跟着新软件的安装光盘一起过来的,还有刚刚被常浩南指定为数值计算业务部经理没几天的刘洪波。
  可怜刘教授刚被自家师弟用丰厚薪水拉进坑,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出长差。
  而且每个星期还得飞回学校上两节课。
  课本竟然也是对方写的。
  简直没有天理。
  当然,嘴上抱怨归嘴上的,90年代末每个月五位数的工资终究还是香的不行。
  所以这差还是得出。
  “刘教授,久仰久仰,您能亲自来我们冰城,实在是荣幸之至……”
  前来迎接的是冰城飞机工业集团的总经理崔文学。
  虽然他是靠造车上位,但是冰飞毕竟还是航空工业系统里面的单位,核心终究还是直升机业务。
  冰城汽车的成绩,可以稳固他在冰飞集团内部的地位。
  但要想在航空工业这个系统里面更进一步的话,那还是得把直升机这块招牌给搞上来。
  因此,尽管崔文学对直升机只能算是一知半解,但对于亲自过来做项目的刘洪波,还是摆出了足够尊重的架势。
  实际上,就后者的身份来说,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热情了……
  “崔总您好,还麻烦您亲自出来跑一趟……”
  说话间,面前呼出一道长长的哈气,眼镜上也蒙上了一层霜。
  十一月中旬的冰城,气温已经零下了。
  常浩南一个东北人,哪能想得起来提醒别人注意气温这种事。
  于是从京城出发的刘洪波对此毫无准备。
  下飞机的时候直接进了航站楼,又直接上车,所以没什么感觉。
  现在下车在122厂门口站了一会,人都快冻麻了。
  但为了不影响火炬集团的形象,还得强撑着……
  好在崔文学看出来了这位刘教授装备不行,没法适应东北的干冷天气,直接把头上的皮帽子摘下来递给对方,然后一起快步往厂里面走了过去。
  一边走,一边也没忘了介绍刚刚一直跟在他身后的一名老人。
  虽然其貌不扬,但精神矍铄。
  “这位是直9技术引进项目的负责人,也是直9c、直9武装型和民用型h425的总设计师,郭靖山同志。”
  “……”
  “咱们这是直接去厂房?”
  刘洪波看着眼前越来越大的建筑有些疑惑。
  虽然是第一次到这边,但他也能从这高大且不分层的样式上看出来这应该是生产车间。
  “实在抱歉,刘教授,这段时间的设计工作都是在这边的设计室完成的。”
  走在旁边的郭靖山回答道:
  “咱们602所,最开始的时候只是122厂配套的一个研究室,后来虽然规模是大了,但也一直保留着把设计室放在厂里面的传统……”
  说话间的功夫,几人先后走入了车间内部。
  刚刚才恢复透明的眼镜片上顿时又布满了雾气。
  好在车间内部供暖很足,刘洪波很快看到了里面的全貌。
  已经做过不少项目的他自然不是第一次进入这种地方,但相比于他之前常去的其它几家比起来,122厂这边的产线就显得有些萧瑟了。
  如果只看航空业务的话,那冰飞基本跟贵飞属于难兄难弟。
  地处偏僻,而且没有什么当家型号。
  偌大的车间里面,只有零零散散几架不同版本和型号的直升机。
  反而是更远处的产线上,一种双发螺旋桨小飞机的数量似乎更多些。
  “惭愧,咱们122厂在航空业务方面的经营情况一般,所以订单数量也不太多,大多数工位都处在停工状态。”
  对于冰城飞机集团的现状,崔文学倒也大方:
  “这还是借了贵公司常总的光,让咱们的小飞机没怎么费功夫就获得了美国和欧盟的适航认证,这才签下来一笔30架的大单,否则这车间里啊,一眼都看不见几个人影……”
  由于运12是华夏此前唯一进行过faa适航审定的飞机,之前常浩南在研究防除冰技术,以及跟欧盟方面谈判的时候,都拉了不少冰城这本的技术人员参与。
  所以崔文学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听到这里,刘洪波算是明白人家为什么对自己如此热情了。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斤两,在京航大学里面还算小有名气,出了学校谁知道刘洪波是谁,之前在镐京那边也没少做项目,哪见过被人家总经理亲自迎接的场面?
  无非是看在常浩南,还有火炬集团的面子上罢了。
  之前的疑惑在于,冰飞似乎并未跟自家师弟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过现在一想倒也合理。
  以常浩南这一年半时间里搞出来的各种大新闻,整个航空工业,恐怕多多少少都沾过他的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