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42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42节

  只是角度稍微差了点。
  好在这是个由三架运8平台特种机组成的支援机编队,运8x和运8j对于长期关注空军装备的人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东西。
  “你就瞧好吧,刘哥。”
  趁着两个编队中间的几秒钟空闲,秦成邦抬起头,揉了揉因为长时间睁着而有些发酸的眼睛:
  “这次回去,我保证写个爆款出来,绝对不亚于你当年在香洲航展之前写的那篇!”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脑海里,甚至已经构思出了新文章的标题:
  《治好“心脏病”——新一代国产动力托举起新一代国产战机》
  第769章 继往开来
  在观礼台的另一边,一个小男孩正举着一个望远镜看向天空。
  不过,因为瞳距太小,加上端不太稳,实在看不清什么东西。
  还不如用肉眼。
  “爷爷,这些是你当年开过的飞机么?”
  他放下望远镜询问道。
  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得到回应。
  回过头之后,他才发现,爷爷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多出来了另一个穿着军装的人。
  “老师长,听人说,你之前还飞过这种飞机?”
  老人抬头看着头顶的编队,对旁边那人问道。
  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作为飞行员,他的眼力几乎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好。
  “是啊,前年去飞过……”
  林老将军点了点头:
  “我跟你讲老王,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别的不说,手里那杆只要轻轻一动,飞机就有反应,哪像咱们当年,刚上飞机的时候俩手捧着杆才能掰开……”
  林将军是开国大典上飞p51的华夏第一代飞行员,最早学飞的时候用的是老东北航校的99高教,没有飞控,钢丝直接从驾驶舱连接舵面,全靠一膀子力气。
  甚至有些飞机连座椅都是坏的,飞行学员只能用绳子把自己五花大绑,固定到上面。
  至于跳伞……
  什么跳伞?
  全军就这么几架飞机,你跟我说跳伞?
  能飞回来就飞回来,飞不回来我也就不用回来了……
  旁边被称为老王的,是林将军当年任职航空师长时候的参谋长王民,曾驾驶歼5击伤过一架f86战斗机,不过,后来由于身体原因转业进入了民航系统工作。
  “啧啧……”
  王民摇了摇头:
  “还是你这身子好啊,七十岁了还能飞战斗机……”
  “不过说起来,我前两年回老部队的时候,可是还瞅见当年飞过的歼6还在停机坪上停着呢……”
  他们这个位置周围全是离休老干部,最多加上些不到十岁的小孩,所以能聊得比较开。
  “换了,都换了。”
  林老将军笑着回答道:
  “刚才过去的那个高空高速歼击机梯队看见没有,就换的那个型号……”
  两个老干部凑到一起,聊的自然多是过去的一些陈年旧事。
  直到王民的小孙子连续叫了几声爷爷,二人的注意力才被转移过去。
  这次,是林老将军直接开口回答:
  “你爷爷我们两个当年要是有这些飞机,估计北海道都能去照量一下……”
  两老一小谈笑之间,空中编队分列式也逐渐进入尾声。
  6架航校灰色涂装的教练机,登场了。
  “这些飞机,跟最开始表演队的飞机,好像是同一种?”
  王民拿过小孙子手里的望远镜,朝天上看了一眼。
  他作为空军草创时期的老同志,自然明白飞行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对,去年才装备部队的新型歼教机,可以模拟第三代战斗机的操纵特征,因为飞行性能好,所以反而是表演队最先采购了一批。”
  林老没带设备,只好用手遮住阳光朝上面看去。
  而听到这个回答,王民先是沉默地点点头,紧接着半开玩笑地看向对方:
  “第一个编队和最后一个编队的机型一样……”
  林老先是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了王民的意思——
  开国大典上,因为飞机数量太少,因此有三个编队共9架p51机队在完成检阅之后又绕到最后,重新飞了一遍,让17架飞机看上去像是26架一样。
  而林老本人,正是9名飞行员中的一个。
  当然,现在的华夏空军尽管跟世界顶级空军尚有差距,但肯定已经无需再用这种障眼法了。
  如今再提起这件事,只不过是两个老家伙之间的调笑罢了。
  林老抬起手,指了指面前的王民,但没有说话。
  二人同时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
  与此同时,东观礼台上。
  “小南……”
  周莉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就刻意表现得非常沉稳,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结果这时候第一嗓子就破了音。
  显然,之前那都是装的。
  心里保不齐比常援朝还高兴。
  不过这个时候,她也顾不上这些了,赶紧清了清嗓子,拉住旁边的常浩南:
  “小南,是不是这个编队?”
  常浩南点点头:
  “对,就是这个,佳瑶在六号机,就是编队最靠后的那架飞机上面。”
  听到这句话,常援朝赶紧从一个有些破破烂烂的牛皮盒子里掏出一具望远镜。
  那还是他当侦察兵时候的战利品,东德货,质量非常好。
  “快给我也看看。”
  周莉也彻底不装了。
  实际上,就算是有望远镜,也不可能在地面上看清楚座舱里面的飞行员长什么样子。
  更何况还有飞行头盔和面罩呢。
  不过,常援朝还是带在了身边。
  毕竟,女儿坐儿子设计的飞机里面接受检阅,而当父母的则在下面的观礼台上看着。
  这种幸福感,全国上下都未必有几个人能体会到。
  尤其是,人嘛,怎么可能没有显摆的心理。
  平时钓到个10斤重的鱼都恨不得逢人就提一句呢,更别提儿子女儿有这么大出息了。
  但因为常浩南和常佳瑶的工作性质都很特殊,俩人又只能低调行事,平时鲜少有机会能跟人提及这一对儿女的情况。
  就算有时候被问起来,也只是说儿子在京城的国企里当个小领导,女儿则参了军。
  根本没有显摆的机会
  憋坏了。
  与此同时。
  教练机编队6号机的前座舱里面,常佳瑶也正看向下面观礼台上的人群。
  之前在机场见面那次,常浩南就说过,他们的位置在东观礼台的最西边。
  不过,今天观礼台上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光靠这么一个粗略的方位,根本不可能精确找到是哪个人。
  所以,常佳瑶举起相机,借着俯拍天安门城楼的机会,给整个东观礼台也留下了三张照片。
  能不能从里面找到人以后再说,反正得留个纪念。
  否则这趟参阅,很难称得上完美。
  ……
  教练机编队之后,就是连续的三组直升机。
  相比于上一世直升机编队的清一色直9a,这次的花样丰富了不少。
  分别是直9a、直9c和直9w……
  不过,包括教练机编队在内,其实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注了。
  一方面是不同型号的直9之间长得很接近,除了法国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后两个改进型号背后意味着多么惊人的技术能力,而教练机则跟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型号一样,没什么新鲜感。
  另一方面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