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3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3节

  “丁主任,在这种事情上面借用欧盟的力量,我觉得未必是什么好的选择。”
  “土耳其无论再怎么跳,终究只是一个借助关键地理位置才勉强算得上号的中等国家,而且至少眼下跟我们之间还没什么太直接的联系,虽然瓦良格号是个很大的筹码,但无论是敲诈也好、交易也罢,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
  “但欧盟如果算作一个整体,已经是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如果把他们也牵扯进来,从两方交易变成三方谈判,那局面可就复杂了,长远来看的隐患恐怕会更大。”
  听到表达自己的顾虑之后,丁高恒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不对,时间就是生命,确实要尽量避免局势复杂化,所以这才是次要选择嘛。”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手里确实没有什么能直接跟土耳其人交换条件的筹码,瓦良格号又必须弄回来,总不能无论对面怎么狮子大开口,我们都得答应吧?”
  他的语气有些无奈。
  从之前的圆环工程,到现在的瓦良格号被困,华夏已经连续在这一地区吃了两次亏。
  关键是,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反制措施。
  “其实吧……要说筹码,那其实还是有的。”
  常浩南总算等到了这个时候,当即就坐直了身子。
  但丁高恒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
  “你说的是我们和阿古斯塔合作的那个直升机项目吧,土耳其航空工业集团同时引进了a129和ac109作为国产型号,现在连厂房都已经盖起来了。”
  “如果我们在技术转让问题上设置障碍,那确实能卡他们一手,让这个项目在短时间内都推不下去。”
  显然,如此直观的办法,上级也已经考虑过了。
  但既然没有被纳入主要考量范围,显然是还有一些常浩南不知道的细节。
  果然,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丁高恒继续道:
  “但我们在向阿古斯塔集团旁敲侧击之后得到的情况是,土耳其方面这次引进计划的核心是a129武装直升机,形式类似我们的十一号工程,会逐步提高国产化率,最终达到除动力系统之外的零部件完全国产,甚至同时还获得了出口贸易许可,可以独立于a129进入国际军售市场。”
  “至于a109的待遇就低很多,只是以许可证生产的形式进行,而且也只会做到大部件总装这一步,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把这个项目给卡死,给土耳其造成的损失也很有限,反而是阿古斯塔和我们自己会吃亏,所以这事很难作为一个重量级的筹码,至少不可能跟瓦良格号这么大的事情对标。”
  听到这段解释,常浩南确实是有点意外的。
  不过,当时他只是让宋景明去查了些火炬集团内部的档案,确实没办法了解到这么详细。
  看来安卡拉敢在这个时候挑事,虽然看上去是有点疯,但至少还是做了点先期准备的。
  好坏先不谈,至少没有很蠢。
  不像后世某些国家,明明对别人能源依存度过半,竟然还敢直接制裁对面。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要说多聪明,显然也谈不上。
  因为留着后手的,不只有他们。
  “丁主任。”
  常浩南的表情并没有因为想法受挫而有所变化:
  “除了ac109项目之外,其实我们还有一张很重要的牌。”
  “哦?”
  “就是希腊。”
  第809章 什么叫狮子大开口啊?
  希土两家关系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实际上,仅仅在90年代,他们之间就爆发过不下十次冲突。
  其中更是有四次发生过直接交火。
  总体上算是各有损失。
  相互之间不说你死我活吧,至少也是仇深似海。
  按说要是这种情况,那正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两边各自找个大腿抱住,然后开展军备竞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干翻对方。
  就算干不翻,也要想办法不停恶心对面。
  但是,这两家的情况比较特殊——
  因为都是北约国家,所以至少在过去几十年中,双方找上的大腿,主要都是美国……
  不管谁吃了亏,第一反应都是去找华盛顿嘤嘤嘤,然后或是要更多军事援助,或是买更好的武器装备,反正是准备把场子给找回来。
  所以,以希制土这种策略,虽然不能说没人想过,但却没有进入过正式的讨论阶段。
  可操作性太低了。
  不过,对于丁高恒来说,既然是常浩南说出来的想法,那不管怎么样,至少有听一听的必要性。
  “说说你的计划?”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摆出倾听的架势。
  “虽然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影响到希腊,但是谈判嘛,讲究的主要是一个虚张声势……”
  ……
  一直到几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当地时间的第二天早上,足足开了一天闭门会议的安卡拉方面才宣布,博斯普鲁斯海峡管理局已经接收到了来自律创集团的情况说明文件,双方将在平等公开的情况下,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
  虽说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已经上升到了两边的官方层面,但在出通告的时候用词多少还是得谨慎一些。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事情终于回到了大家所认为的“正轨”上面。
  当然,所谓平等公开,那肯定是不存在的,反着听就行了……
  至于会面地点……
  考虑到这次事件实在特殊,最终确定的会谈方式也非常复杂。
  首先,两边肯定都不愿意跑到对方的地盘上去谈。
  这倒是没什么异常的。
  所以按照惯例,面对面交锋的位置就选在了布达佩斯的一处酒店里面。
  但坐在谈判桌前面的,却并非这种场合常见的全权代表。
  而只是個传声筒,负责传达本国国内所做出的决定。
  颇有一种“明明可以直接打电话,但是却非要写信让别人代替自己打电话”的既视感。
  这种谈判方式,在19世纪甚至更早的密约外交时代比较常见。
  但已经有差不多一个世纪没人用过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比如核心谈判团队无需直接面对外人,也不用出国。
  因而不太需要考虑规模和成员身份的限制。
  常浩南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跟着丁高恒一起进入了名单。
  “丁主任,为什么会采用这样一种……”
  坐在为谈判团队专门准备好的大会议室里,常浩南看着面前的谈判纲要,百思不得其解地对旁边的丁高恒问道。
  他本来想说这样一种抽象的办法,但想了想又觉得高低算个正式场合,而且周围还有其他单位的同志,不好表达的过于直白。
  但一时间又实在找不到一个其它形容词出来。
  不过,隔了一个位置之外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谈判负责人沈盛广倒是耳朵很灵,听到了常浩南的问题,当即接上话茬: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很奇怪,是安卡拉那边坚持要求的。”
  “但我们手里的筹码本来就不多,要是在谈判方式这种细枝末节上面跟对方纠缠太久,反而会更加不利。”
  常浩南露出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
  “但这么一来,谈判效率肯定是要降低了,恐怕得以天来计算,拖船队那边……”
  此时,一名穿着海军军装的人也加入了话题:
  “瓦良格号没办法下锚,不好停船,暂时让他们在公海放慢速度转圈了,如果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谈出结果,那就只能找个港口停靠,或者先回黑海造船厂……我怀疑选择这种办法就是对方看准了我们的难处,想要故意拖延时间……”
  “那我倒觉得不会。”
  沈盛广缓缓摇了摇头:
  “真要是这样,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效率更低的办法,比如找个特使出访,谈到一半再回去,然后再邀请我们派个特使过去……以前我们想拖延时间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
  说到一半,他就注意到了来自周围的几道异样目光:
  “你们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什么……这都是策略!策略的事情,能叫脏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兵不厌诈”之类。
  好在这个场合还是比较严肃,众人也不可能哄笑起来。
  于是沈盛广很快回到了正题上:
  “总之,他们既然还是选择了派代表团面对面谈,那就也是想要快点谈出个结果,只是实在没办法理解,为什么又不给谈判代表足够的权限……”
  “毕竟最近这几个月,他们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不太平,金融市场已经有传言说有外国投资者要集中撤资,要是还没办法迅速注入信心,那我估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崩了……”
  “所以老沈。”
  刚刚一直没赶上机会说话的丁高恒总算开了口:
  “你的意思是,对方的条件会集中在经济贸易层面?”
  “那还用问?”
  沈盛广作为负责对外经贸的领导,当即挺直腰杆拍了拍胸脯:
  “不然你们觉得上级为什么会把我派过来?”
  “我可不这么觉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