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56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56节

  “这篇论文的内容,他应该会感兴趣的……”
  第876章 关键技术:超短激光加工
  时间一天天过去。
  春节返工之后,还没等大部分人的假期综合征完全消除,复合材料领域便突然传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一个来自华夏的课题组在nature期刊上发表论文,在玻尔兹曼传输方程和晶格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项有别于传统双温模型的激光-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的瞬态热弹性模型,并且几乎完全拟合了连续激光源对大厚度cfrp板的加工情况。
  更巧的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去年参与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但随后就几乎销声匿迹的常浩南。
  第一作者过去没人听过,但想来应该是常浩南课题组的学生。
  显然,这大半年时间,他并不是隐居了。
  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上面。
  还是跨界指导。
  还指导出了一篇nature……
  纯纯不当人了属于是。
  因此,无论是处于研究目的,还是出于好奇心,亦或是单纯为了“有华夏学者发了nature”这件事凑热闹。
  总之,这篇文章的热度,一时间高的吓人。
  在论文正式被录用之后,常浩南便一直在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
  尤其是arxiv。
  作为预印本网站,它上面出现的大多数论文本身其实没什么价值。
  但一段时间内被发布在上面的内容数量,却是一个以小见大的窗口。
  接下来一周时间,与复合材料加工有关的新增词条数占比暴涨了近15%……
  只能说,永远不要怀疑材料学研究人员追逐热点的嗅觉。
  而这,也正是常浩南想要看到的情况。
  在高度的狂热当中,一些课题组即便本身研究的方向就是超短脉冲激光,也大概率要分出一些力量朝传统的连续激光加工方向去试探。
  或者至少重复一遍他论文里的实验。
  而如果一篇nature还不够的话……
  他还有后续的组合拳。
  于是,元宵节一过,常浩南便直接找上了丁高恒,申请以科工委的名义组织一次光电子学和材料物理学领域的座谈会。
  参与者人数不必太多,但必须要足够可靠。
  实际上,当丁高恒听到“座谈会”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基本同意了——
  上次常浩南提出类似的请求,是在大概三年前。
  那场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至于结果么……
  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
  华夏的航发产业直接被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时代。
  尽管常浩南表示这次座谈的规模肯定会远远小于上次,但丁高恒也不贪心。
  哪怕能实现十分之一的效果,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过,在最终点头之前,丁高恒还是具体确认了一下:
  “这个座谈会……你最终准备实现的目的是什么?”
  毕竟,同意和同意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
  而常浩南的回答则直截了当:
  “我发现,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可以对任何具备电子活性的材料进行精确的冷加工,而这一点,很可能是涡扇10发动机生产定型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
  “!!!”
  丁高恒整个人瞬间紧绷了起来——
  合着常浩南的这些研究,还是有前后继承关系的?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自然是全力支持。
  “你直接说吧,具体准备把哪些单位纳入进来?”
  丁高恒说着从旁边抽出一张便笺:
  “科工委系统以内的资源,我们可以给予你100%的支持,至于科工委以外的……也全力争取!”
  既然对方都这样问了,那常浩南也不客气,当即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交给对方:
  “首先是镐京光机所,我查过一些资料,全国只有他们能马上拿出满足我功率要求的皮秒级脉冲激光器。”
  “还有兵器工业集团应用光学研究所,在光电系统总体研发领域积累比较深。”
  “核工业集团下属有一个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那边的同位素研究和同位素制品生产能力应该是国内最高水平……”
  “……”
  常浩南一连列出了近十个单位的名字。
  “另外就是,如果还有其他专精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确定背景调查没问题的前提下,也都可以加入到我这边。”
  丁高恒看着面前已经被列好的表格,心里知道这应该又是个大工程。
  人数不多归不多,但涉及到的机构数量一点不比上次少。
  而且还有一小半是科学院系统的。
  所以还是比较劳神的。
  不过,考虑到一旦成功之后的美好未来……
  丁高恒还是义无反顾地点了头。
  ……
  国防科工委毕竟是军工单位,效率还是没得说。
  尽管丁高恒当时没敢打包票,但实际上,连正月都还没出,常浩南要求的单位就陆续派人到了京城。
  尤其是他第一个点名,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镐京光机所,直接派出了一个由侯询院士率领的10人团队。
  甚至还表示可以由侯院士课题组自行支付出差补贴。
  虽然用不了几个钱,但支持工作的意思还是到位了。
  考虑到这次座谈会的规模不大,因此也没像之前那次航发产业大会一样到京城以外去开。
  而是直接把会议地点安排在了航空动力集团顶层的大会议室里面。
  牌面和保密程度一并拉满。
  而会议主持,则是常浩南自己。
  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进行多么详细的自我介绍了。
  所以,一段极其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座谈会就进入了正题。
  尽管丁高恒此前通报的时候并没有公开说明常浩南召集此次座谈会的内容细节,但得益于那篇nature的缘故,大家也基本都有个猜测。
  只不过……
  猜测的方向,多少还是受到了常浩南的误导。
  比如侯询。
  在座谈会正式开始之后,身为众人当中唯一的院士境强者,他自然轮得到第一个开口。
  “常教授,你这次把同志们集中起来,是准备以航空动力集团的名义,立项连续激光加工的课题?”
  侯询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关切——
  当然不是对常浩南,而是对常浩南的研究:
  实际上,侯院士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主要研究方向都是超短激光,甚至还力主建立了一个“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浩南心心念念的飞秒激光器,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产物。
  只不过,在具体的工艺层面,距离商业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这也是全世界超短激光加工面对的共同问题。
  因此,当他在半个月前看到常浩南发表在nature上的那篇论文时,第一反应是……慌了。
  尽管过去从未和常浩南见面或者共事过,但对方的名字,侯询还是听过不少次的。
  最开始,对于那些神乎其神的传闻,他总体上还是秉承着耳听为虚的态度,就是一个不信。
  但去年证明庞加莱猜想那一次,实在是影响太大。
  由不得不信了。
  在那之后,侯院士也逐渐接受了常浩南身上的诸多事迹。
  而这样一个神奇的人,他有一天突然发了篇论文。
  还是篇nature。
  内容跟自己正在研究的方向完全相反。
  而恰好,自己的研究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突破……
  搁谁谁不虚啊?
  也正是因此,在听到常浩南要办个座谈会,还可能要搞激光加工相关的项目时,侯院士想都没想就表示要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