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46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46节

  虽然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但在理论上仍然没有“公开”装备名称。
  至于此前几个型号的列装服役,更是突出一个悄无声息。
  但从敬彦龙的反应来看,似乎上级已经决定,要在歼10上面整点声音出来。
  “嗯……侧面宣传一下。”
  敬彦龙回答道:
  “肯定不会涉及到具体的装备单位和型号,不过新闻里面应该会出现到交付仪式和飞机转场起飞的视频画面。”
  “一是这次交付到滇省,位置没有那么敏感,不用担心刺激到什么国家,二来也是给同样型号序列的歼10e做一做宣传,毕竟泰国那边有可能很快就要做出最终的采购决定了……”
  常浩南很想说其实也未必就不会刺激到别人,但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就在二人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功夫,交付仪式也在一阵音乐声当中拉开了序幕。
  类似的场面,常浩南已经参加过太多次,倒是几乎已经脱敏了。
  当然,作为主角的甲乙双方,也就是蓉飞集团和空131团的代表们,都表现的相当兴奋。
  尤其是四名飞行员,嘴角更是要咧到天上去了,隔着几十米都能看清楚他们露出来的白牙。
  不过,跟上次一天赶两个场的匆忙不同,这一次,常浩南在时间上倒是充裕得很。
  因此,在仪式结束后,他并没有马上返京。
  而是留下来,准备目送这批新机告别132厂。
  当天下午三时许,四架飞机以两个双机编队的形式,先后拖着蓝紫色的长长尾焰,从黄田坝机场的跑道上腾空而起。
  尽管歼10a相比于原始设计而言“胖”了不少,但这种变化对飞机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会在超音速,至少跨音速段内才会体现出来。
  就起飞、降落、爬升这类基础飞行性能来说,得益于涡扇10b高达14吨的最大推力,歼10a的有效推重比不降反增,反而显得比歼10e更利索了些。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特地找来影像资料,看过台风和阵风的飞行表演。”
  直到彻底看不见四架飞机的身影之后,站在常浩南身边宋闻聪才有些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略带感慨地对常浩南说道:
  “说实话,当时我们派过去的歼10e,在低空低速段的机动性跟它们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如果是歼10a的话,表演观感肯定还要更好一些。”
  “说起来。”
  杨韦这时候也从稍微靠近跑道的位置走了回来:
  “我们的歼10比欧洲双风晚首飞好几年,结果服役得更早,你们说……他们会不会受到一些刺激?”
  “欧洲人嘛……不奇怪。”
  作为多项对欧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或是发起人,常浩南如今可以非常自信的说一句“没人比我更懂欧洲军工”:
  “但是受刺激我觉得倒不至于。”
  宋闻聪和杨韦此时都用好奇的眼光看向常浩南,显然是在等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是阵风,虽然空军用的c型还没服役,但其实舰载的阵风m已经交付两架给法国海军试用了,进度基本上跟歼10差不多。”
  “再说台风,虽然进度确实是慢了点,计划到明年才正式交付第一批,但那是个多国合作项目,所以每个国家都会觉得问题出在另外三家身上,不可能受什么刺激的……”
  周围几个人听到这里,几乎同时发出了笑声。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其实真要说受刺激……确实有个国家会受刺激,只是不在欧洲……”
  “不在欧洲?”
  宋闻聪眉头一皱,思索片刻之后重新抬起头:
  “美国?”
  “不至于吧?”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
  “一个三代机而已,对美国人来说肯定不至于……况且他们现在正紧盯着爱乌罕呢,恐怕也没那么多精力关注咱们。”
  “那是……”
  宋闻聪有点懵了。
  “我觉得常总说的可能是……”
  旁边的杨韦倒是听出了些许端倪:
  “印度?”
  第962章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不至于吧……”
  对于宋闻聪这样的老一辈技术人员来说,这个答案确实显得有些反直觉。
  印空军虽然一度给我国造成过相当大的麻烦,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试图持续给我们造成麻烦,但其主要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从各国进口。
  如今华夏的航空工业都已经基本上跟欧洲人坐一桌了,你斯坦航空公司连大部件组装苏30mki都能出问题。
  他能比吗?
  比不了知道吧?
  不过,稍微年轻一些的人,比如杨韦,还是很快理解的常浩南的意思:
  “常总说的确实有道理。”
  “我记着……他们研发的光辉战斗机,就是那个lca,好像是今年年初才首飞吧?”
  “没错,1月14号。”
  旁边很快有人回答道:
  “而且首飞的td1严格来说是一架技术验证机,不是原型机。”
  “我记得当时,那边还出了不少报道,有意无意地拿lca和我们的歼10作对比来着……”
  听到这里,众人随之发出一阵笑声。
  如果说1997年以前,把这这两种飞机放在一起对比还勉强算有点道理。
  毕竟虽然飞机的体量不同,但至少在纸面上都是正儿八经的标准三代机。
  在真正飞起来之前,谁也别笑话谁。
  甚至td1验证机完成装配的时间还比1001号歼10早不少。
  可如今已经是2001年,还这么干就有点夜郎自大那意思了。
  那架td1验证机1995年就完工下线,结果调试了足足6年才首飞。
  第二架1998出厂的td2,这眼瞅着都2002年了还没做第一次飞行测试呢……
  实际上,几人的这一段交流,完全属于闲聊天的范畴。
  毕竟,不会真的有人把印度同行当成跟自己等量齐观的对手。
  包括常浩南的猜测,实际上也就是随口一说——
  眼下正在或者试图独立研发战斗机的国家并不少。
  包括2000年就已经宣布服役的f2战斗机,实际上也还没做完全部测试,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而且这会野心勃勃的三菱公司还有一个“f2超级改”的方案。
  被歼10这样抢先,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都是個不小的刺激。
  印度在其中并不显得有多么特殊。
  然而。
  他这随口一猜。
  还真就猜对了……
  ……
  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段长达两分钟的播片,以堪称史无前例的尺度,报道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战斗机”列装部队服役的消息。
  尽管仍然按照惯例没有提到具体型号,但新闻当中提供的视频资料实在是太清晰了。
  但凡稍微关注一点相关消息,都能知道那是歼10。
  而且,相比之前在航展上露过面的版本,明显经过了一番大改。
  应该就是传闻当中的多用途型号——
  在军事和航空爱好者这个圈子里,由于并未接触到具体的型号命名,因此不少人都把两种基本设计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歼10分别称为“制空型”和“多用途型”。
  并且认为会同时加入华夏空军当中服役。
  虽说后面的想法很有问题,但只看这两个名字的话,倒还真能对上意思。
  一时间,整个华夏,乃至华夏周边的网络当中,都充斥着关于这条新闻的讨论。
  关于歼10有一胖一瘦两个版本这事,倒是早就传开了。
  但新版本竟然能赶在2001年结束之前交付,确实有些出乎预料。
  要知道,华夏口径中的“列装部队”,标准是相当高的。
  至少说明设计定型测试已经全部结束。
  跟很多国家定型定到一半就提前“服役”完全不是一种含金量。
  当然,多数人也仅仅是讨论而已。
  一方面,华夏这些年在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也逐渐拉高了大家的震惊阈值。
  况且在此之前,歼10也已经公开亮相过了两次。
  尤其巴黎航展,更是流出了大量清晰度极高的照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