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2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2节

  大约半小时后,距离最远的四号车也报告说自己已经抵达了15公里外的预定位置。
  于是。
  第一轮测试,正式开始。
  首先,自然是对照组。
  也就是按照传统中继模式,中继站只进行数据接收和转发,而不对数据进行处理。
  “各号车均已就位!”
  无线电当中,传来了现场测试指挥员付明义的声音:
  “一号车,开始发送数据!”
  一时间,原本有些嘈杂的车厢当中,只剩下空调和通信设备工作时的嗡嗡声,以及包括常浩南在内,总共四个人的呼吸声。
  测试所用的数据内容是常浩南提前就设定好的,所以并不需要操作员现场输入什么。
  只要在操作界面上选定内容,然后发送就行了。
  不过,程序毕竟是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紧赶慢赶编出来的,也就不用考虑什么ui交互之类的问题了。
  不说别人,哪怕常浩南自己,看着略显简陋的界面都有点绷不住。
  好在基本功能还是比较齐全的。
  没过多长时间,数据传输便逐渐接近了尾声。
  毫无疑问,哪怕不去看具体的结果,单凭感觉也能知道,结果并不乐观——
  网络吞吐量并非一般理解当中的“平均网速”,测试方法也不是通过传输一定数据量的文件然后再除以最终用时,而是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
  如果二者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直到接收帧少于发送帧的瞬间,其对应速率就是网络吞吐量。
  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测试时间越短,则结果越差。
  另外不难看出,这种测试方式得到的结果虽然是一个字节/秒的带宽单位,但却绝不仅仅和传输带宽有关。
  更重要的其实是稳定性。
  “1.4千字节/秒……”
  几乎在屏幕上出现数字的一瞬间,吴威就下意识念了出来。
  哪怕在21世纪初,也是个慢得惊天地泣鬼神的结果。
  正如他之前估计的那样,在传输条件恶劣的地面上,利用通信车进行多跳传输,不会有任何好下场。
  实际上,二号车那边测出的吞吐量高达170千字节/秒以上。
  到了三号车,还剩下30千字节/秒左右……
  而四号车就只剩下1.4千字节/秒了。
  足以见得增加中继节点对于传输速度的毁灭性影响。
  当然,如此夸张的结果确实是本地自然干扰较大导致的特例。
  但趋势总归是没错的。
  “打开各号车的编码和解码功能,重新进行测试!”
  常浩南记录下实验数据,然后对着无线电下令道。
  对于他来说,对照组的结果越差,反而越贴近于成功。
  不过,一切的前提是。
  实验组真能测出一个更好的数据出来。
  ……
  随着机柜的散热风扇重新呜呜转起,第二次测试,也正式开始。
  理论上,在启动了编码和解码功能之后,网络吞吐量将可以逼近香农极限。
  虽然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诸多影响,但无论如何,结果应该都会明细优于之前才对。
  而测试过程,果然也不负众望。
  持续时间比第一次长了几倍。
  尽管结果好坏与时间长短只是呈正相关而不是呈正比,但这至少是个不错的兆头。
  一直到十几分钟之后,屏幕上才像刚才那样跳出一个代表四号车吞吐量的数字。
  “6.8千字节/秒!”
  这个结果让吴威眼前一亮。
  要知道,这些数字本身并不代表他这辆通信车的真实水平。
  但提升的幅度可是实打实的。
  将近5倍!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家产品用上这种技术,那么即便过上5年,乃至10年,性能都不会完全过时……
  “常总,这……”
  他一脸兴奋地看向常浩南,准备表达一下祝贺。
  但话说出口才发现,对方的脸色……似乎并不太好看。
  “不对啊……”
  常浩南眉头微皱,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结果喃喃道。
  略显怪异的反应直接把吴威给整懵了:
  “不对……哪里不对?”
  “……”
  迎接他的,是一阵沉默。
  好一会之后,常浩南才用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回答问题的语气轻声说道:
  “我之前在有线网络内测试,结果就没下过15倍……怎么这次的效果就直接减弱了三分之二呢?”
  听到这句话,吴威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
  好家伙,这意思是嫌五倍的提升还不够大呗?
  第1013章 被忽略的广播效应
  “常总,我觉着您也别太着急……”
  有点绷不住的吴威开口劝慰道:
  “无线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稳定性本来就没办法跟有线相比,结果稍差一些……应该也是正常的吧?”
  “不对!”
  然而,常浩南的回应却是斩钉截铁地摇头:
  “无线系统的传输速率确实不如有线系统,但我们的测试已经对传输方式进行了控制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无线传输,在提升倍率方面不应该有区别才对。”
  “至于稳定性……”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用严肃的眼神看向吴威:
  “要是从这个角度分析,那对于稳定性更差的传输方式,网络编码技术带来的提升反而应该更加明显才对。”
  “总之,只有不到5倍的提升……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
  吴威很想对这个“只有五倍”的描述表达一些异议,但看常浩南一脸认真,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还是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一时间,测试的进度,就这么停了下来。
  6月的西部。
  大晴天。
  又是午后。
  即便设置了空调,但车厢里面仍然难免闷热。
  刚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测试上面所以没感觉,但这会却让人有些心烦意乱。
  就连常浩南,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
  总之是没能马上搞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主要是无线通信这东西,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
  就跟飞机设计类似,人类只是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应用,其实还有很多原理性的部分没有完全搞懂。
  所以有时候真的只能考虑机魂不悦的可能性……
  “重置设备,再来一次试验。”
  既然思索无果,常浩南只好祭出电子产品维修绝技——
  重启。
  保不齐刚才就是个意外呢。
  他的指令很快通过无线电传达到了各号测试车。
  技术人员们对于这种事情已经轻车熟路。
  于是,一番折腾之后,新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很快也被测了出来。
  结果跟刚才相比有些波动。
  但变化不大。
  分别是1.6和7.4千字节/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