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16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16节

  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被上升到这样离谱的高度。
  不等他给出回答,首长又继续道:
  “我之前打算让组织部门活动活动,帮你解决一下生活问题……但是后来听说,你跟一位姓姚的女同志走得很近,对方的成分背景也都干净,那就不要犹豫了嘛……就算你还等得起,也要考虑一下人家女同志的年龄。”
  “所以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过完年之后,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把家庭问题给解决掉……”
  好家伙,原来是这种工作。
  怪不得对方非常笃定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
  ……
  个人问题这种事,只要常浩南点了头,剩下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他本人操心。
  甚至都不需要常援朝和周莉俩人操心。
  组织部门会安排好一切细节。
  因此,在送走首长一行人之后,常浩南还是先投入到了导弹试射的最后准备当中。
  实际在验证弹到位之前,41175号图160就已经进行了三次模型弹的试投,成功率100%。
  证明扰流板+后缘倾斜的弹舱优化方案完全可行。
  所以剩下的工作,其实就只有确定导弹本身的技术状态完好。
  一切顺利。
  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农历除夕。
  灯光把整个机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原本,常浩南是希望在过年之前完成试射任务的,算是给农历乙酉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天时间,试射区域的气象条件都不满足要求。
  尽管导弹本身允许全天候条件下发射,但光学观测设备却需要良好的天气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阴差阳错之下,试射这天就刚好赶上了除夕。
  图160的体积太大,无法进入机库,因此加油挂弹等一系列操作,都只能在一个机棚内完成。
  出于安全考虑,包括常浩南在内的项目骨干成员没有被允许进入停机坪,只能在塔台指挥所里远远看着现场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时,飞机的整备工作已经完成,十几名技术人员正在把刚刚完成推进剂加注的验证弹挂入弹舱。
  就在几分钟前,四名机组成员身穿橘黄色的抗荷飞行服,沿着前起落架后方的舷梯进入飞机驾驶舱。
  无线电中很快传来机长邓远刚的声音:
  “15号机报告,飞机通电成功,各项电气设备自检正常,机翼控制面活动正常……”
  接下来是武器操作员许华胜:
  “弹舱各部件运作正常,编号gc-x弹药一发,确定接入武器控制系统……”
  “……”
  四名机组成员,分别按照自己的分工完成了汇报。
  塔台指挥员和负责飞机改造的工程师又分别询问了部分重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几辆地面辅助车辆的协助下,四台nk32加力涡扇发动机完成启动。
  白天鹅优雅地展开双翼,沿着滑行道驶向跑道末端的起飞待命位置。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同时汇聚在了常浩南的身上。
  飞行计划负责人王占学大校站起身,把无线电通话器递到了前者的手中:
  “常院士,请下命令吧!”
  接过通话器的一瞬间,常浩南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脏正在一下下跳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音。
  自打装载着涡扇10的歼11ws首飞之后,他似乎再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做了个深呼吸,常浩南把话筒凑到嘴边:
  “同志们,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我宣布,高超音速验证项目,测试正式开始!”
  几乎在话音落下的同时。
  跑到末端,巨大的轰炸机尾部喷射出一股带着淡棕色的强大气流。
  高温掀起的气浪甚至让经过此处的光线都发生了折射。
  无线电那头的声音有些沉闷,飞行员显然已经戴上了氧气面罩:
  “15号机,准备起飞!”
  “允许起飞!”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壮观景象,但塔台指挥员的声音中还是带着些许颤抖。
  邓远刚确定四台发动机转速全部达到稳定之后,左手松开刹车。
  伴随着操纵杆上传来的轻微抖动,一股相比于其他轰炸机来说堪称强大的推背感传来,将他的身体牢牢压在靠背上。
  尖锐的轰鸣声响彻整个耳畔,速度表的红色指针迅速从0开始顺时针转动,下方的五位数字交替变换。
  100km/h、200km/h、300km/h……
  当速度来到350km/h的时候,邓远刚轻轻向后拉动面前的操纵杆。
  整架飞机立即抬头,优雅而轻盈地飘离地面,拖曳着四道湛蓝色的弧光,冲入那泼墨般的夜空之中……
  第1230章 那一抹耀眼的闪光
  位于塔台的指挥中心内,众人目送着图160逐渐远去。
  实际上,在飞机起飞之后,无论是导弹技术人员也好,飞机设计人员也罢,都已经无法再做些什么了。
  只能静静地等待着飞行员给出下一次情况汇报。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几分焦急,但如非必要,谁也不可能在这种节骨眼上干扰飞行员的动作。
  除了一些电子设备运行发出的声响之外,偌大的八角形房间里,安静得如同死寂。
  最后,还是王占学率先打破了沉默:
  “春节联欢晚会就快开始了。”
  一句有些不着边际的话,让快要凝固住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
  甚至有人发出了几阵轻笑声。
  常浩南看了看大屏幕右上方显示的时间。
  19:47分。
  确实快开始了。
  “那今天晚上,就当是我们给全国人民送一个新年礼物。”
  常浩南也有意活络一下现场的气氛,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
  与此同时,41175号机的驾驶舱内,四名机组成员也从半空中看到了下面镐京城区的万千灯火。
  当然,飞机目前还处在爬升过程中,他们肯定是没工夫闲聊的。
  随着飞行高度的不断增加,他们所看到的夜空反而重新出现了一抹湛蓝色。
  那是在地平线上已经看不到的夕阳。
  但很快,在高度表上的前两位数字缓缓跳到“13”之后,驾驶舱外的天幕又重新被染成了一片暗紫——
  在这个高度,只有波长最短的紫色光才能被高层稀疏的空气分子散射出来。
  “已经到达b6导航点,转305方向继续飞行。”
  机内通讯器中传来领航操作员宣益民的声音。
  图160上面实际已经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天线,但对地轰炸的复杂程度远非“从a到b”的运输任务可比,所以除了极少数只考虑执行特定专门任务的型号以外,基本都会额外设置1-2名机组成员。
  宣益民的岗位就主要负责控制机载自卫套件,兼职轰炸领航任务。
  “收到。”
  机长邓远刚把目光从远处的天际线收回眼前,同时扳动操纵杆,控制着飞机做出了一个超过200°的大坡度转弯动作。
  跟绝大多数使用盘式操纵杆的大型飞机不同,图160的驾驶舱布局类似战斗机。
  当然相对应地,尽管起飞重量接近300吨,但它的飞行品质却远超一般同行。
  又是十几分钟后。
  41175号机终于爬升到了本次测试预定的发射高度。
  “报告塔台,15号机已经到达16000米高度。”
  邓远刚确认了一下高度表的读数,接着把飞机慢慢改平。
  “收到。”
  塔台的回应简洁而有力。
  飞行计划早在几天前就已经下发,四名机组成员几乎倒背如流。
  只要一切正常,就并不需要太多外部的指挥。
  “准备加速。”
  邓远刚和旁边的副驾驶各自将两部节流阀推到末尾,将四台发动机调整至加力燃烧状态。
  伴随着他们手上的动作,位于两侧机翼中间的钛合金节套开始自动收缩,将后掠角度锁死在了最大的65度档位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