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55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55节

  “不,小数点后面的618只是凑巧,实际还有更多位数……”
  他解释道:
  “实际上,这是螺旋共振的临界点。”
  彭觉先的激光点在某个微分方程上画圈:
  “赫尔院士刚才的发言中提到,是磁重联导致能量逃逸,但实际是共振引发的链式反应——就像推秋千的时机或许会影响秋千摆动的幅度和频率,但归根结底不对反而会阻碍摆动的产生……”
  “……”
  随着他的介绍,听众席上逐渐响起纸张翻动和键盘敲击的声音。
  这一次的理论介绍部分出人意料地短暂,只经过二十几分钟,就已经临近尾声:
  “因此,根据我们得到的锯齿崩塌判据,可以得出控制锯齿不稳定性主要有两种途径。”
  彭觉先说到这里,停下做了个深呼吸。
  他倒不是专门为了给别人留下理解的时间,而是确实因为疲惫和兴奋而感到有些眩晕。
  稍许恢复过后,他终于说出了最重要的结论部分:
  “一是通过调整q=1面的磁剪切来控制锯齿振荡的周期,二是通过改变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扰动势能项来控制锯齿振荡的幅度。”
  此话一出,下面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我知道各位此时的想法——这个结论,看起来跟赫尔院士刚才的报告殊途同归,对吧?”
  没有人回话,但从前面几排听众的表情来看,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在这里,请各位注意,无论是低混杂波加热还是中性束注入,只能单纯延长锯齿震荡的周期,而扰动幅度却仍然会随着时间积累而逐渐增长,并导致温度、密度等参数的伴随上升。”
  彭觉先的语速越来越快:
  “换句话说,只能延缓而无法真正解决锯齿崩塌现象的出现,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影响到等离子体芯部杂质的正常排出,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即便能把等离子体的可控时间提高到600秒、6000秒乃至更长,一旦脱离高额能量输入,芯部就会瞬间破裂,根本无法真正实现等离子体的稳态存在。”
  直到这时,众人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刚才评价赫尔的方案“不具备工程价值”。
  现阶段,无论是谁的托卡马克装置,都需要超大功率的能量输入来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如果换算下来,那么消耗的能量甚至会比未来聚变发电的输出能量更大。
  当然,以眼下人类的聚变研究水平,还只能聚焦于等离子体的维持时间,远不到考虑能量盈亏的程度。
  但不管怎么说,可控核聚变的终极目标仍然是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而赫尔的办法,则只会让iter离这个终极目标越来越远……
  事到如今,彭觉先也不再卖关子:
  “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外加螺旋场改善磁场的拓扑结构,让锯齿震荡的扰动幅度严格维持稳定,保证其排出杂质能力的同时,从原理上彻底排除等离子体芯部崩塌的隐患!”
  这下子,会场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大家搞可控核聚变,尤其是加入iter,那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不管什么办法,能整出点进展交差就算胜利。
  怎么你华夏突然摆出一副真要解决问题的架势?
  第1394章 一份报告引发的休会
  由于早有准备,所以彭觉先的报告内容并不算长,基本上只是针对性地驳斥了罗伯特·赫尔在前面的发言,并在理论层面简单提及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至于具体工程层面的方案……
  先不说华夏这边尚且没有个最终定论,哪怕已经完成制订,也不可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公布出来,
  因此,ppt很快便翻到了最后一页,会议进入例行的qa和场间休息环节。
  而整个报告厅则如同一个已经被憋了许久的高压锅,在这一刻完全炸开。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技术主管直接冲到控制台前要求查看原始数据,美国人正在疯狂敲击笔记本电脑,日本代表团则是集体脸色铁青。
  他们已经认出那些螺旋场参数与jt-60u的数据高度近似,说明华夏人拿出来的这些东西绝非空穴来风。
  当然,哪怕只从逻辑角度考虑,越是涉及到这种惊世骇俗的结论,相关数据有问题的概率反而越低。
  而很快又有人意识到了更大的隐患。
  “森田主任,从jt60u到jt60sa的升级方案,可是按照过去的理论解释做出的,尤其新的中性粒子束注入装置,更是把订单都已经下给东芝了,如果……”
  坐在第二排的儿玉敏雄语气严肃。
  要说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对于哪个个人的影响最大,那除去最早发现图表数据异常的黄知涛以外,大概就是他了。
  连罗伯特·赫尔本人都得往后排。
  儿玉敏雄来自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算是整个代表团的三号人物,但实际属于前来镀金的行政人员。
  按照原本的预期,代表团将带着与itea的崭新合作计划,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国内。
  除去提升相对应的话语权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以“国际合作”的名义,实际上解绑了相当一部分涉核工程研究的限制。
  他本人也可以凭借着这份资历,在年底前顺利过渡到jaea理事长的职位。
  本来,一切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结果现在不仅合作有告吹的可能,甚至连jt60sa的升级工作也隐藏着巨大的损失风险。
  那这煮熟的鸭子可就要飞走了。
  然而,还没等他把自己的担忧讲出口,前面的森田康弘就一个抬手示意噤声:
  “稍安勿躁,现在的局面虽然对我们不利,但要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说到这里,后者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然后继续解释:
  “儿玉君你不是技术人员出身,所以可能不了解,就算他们拿出来的数据本身可靠,如此复杂的分析过程往往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学界认可。”
  这后半句话,多少有点得罪儿玉敏雄的意思。
  不过事到如今,森田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对于他来说,当务之急是必须维持住代表团内骨干成员们的士气,否则后面的工作就彻底没法做了。
  身旁的副团长马上心领神会,也借着安抚儿玉敏雄的机会补充道:
  “森田团长说得没错,过去三十年间,对锯齿不稳定的解释从完全磁重联模型到电子惯性模型再到不完全磁重联模型,每一步都只能算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现在他们想凭一份报告就要彻底推翻现有理论,哪有那么容易?”
  果然,在一二把手陆续表态之后,原本弥漫在代表团周围的悲观空气总算消散了不少。
  只有儿玉敏雄仍然面色不善——
  在他看来,森田康弘威望高资格老,门生故吏遍布整个行业,属于无论如何都整不倒的常青树,副团长又是对方的学生兼亲信,这么算下来恐怕是要把黑锅甩给自己的节奏。
  于是也不再过多言语,而是随便找了个内急的理由暂时离场,准备整理一下自己的人脉资源,看有没有什么破局之法。
  而他突然起身的举动就像是打开了某种开关一般。
  金基珉博士突然对助理说了些什么,后者也紧跟着抓起公文包冲向门外。
  随后,刚才还只是在讨论的各国代表团陆续有人离席,看样子明显都是准备在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国内。
  当然,也有人真的在关注报告中提到的一些细节。
  “彭先生,您的发言内容非常……富有见地,但我还有几个疑惑希望您能解答。”
  迪米特里·萨夫金操着一口颤音浓重的英语问道:
  “您刚刚提到,通过调整q=1面的磁剪切来控制锯齿振荡的周期是不可行的,我在工程上认同这一观点,但您能否从原理层面给出证明……或者至少是说明?”
  刚开始被提问的时候,彭觉先心里还多少有点没底。
  因为时间太紧张,所以常浩南给出的证明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就连他都还没完全吃透。
  但对方恰好问到了一个无需数学解释的部分,巧合到让人以为这个俄罗斯教授是早就安排好的托。
  “萨夫金先生,请看这张由软x射线阵列重建的银齿崩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分别是崩塌前、崩塌时和崩塌后的辐射剖面。”
  彭觉先手持激光笔指向幕布右上角:
  “从中不难看出,等离子体内部有一个顺时针转动的热芯,而边缘上则存在一个冷的磁岛,在崩塌前x点就已经开始向外释放能量,而直到崩塌后的c图中热芯仍然存在,说明等离子体中心安全因子q0直到崩塌后仍然小于1,所以根本不可能在崩塌发生之前准确测量出q=1面的位置……”
  “……”
  原本,现场众人对于彭觉先报告中的内容还算是将信将疑。
  但这样对答如流的表现,无疑是个大大加分项。
  森田康弘意识到,不能任由局势这么发展下去了。
  “各位,各位……”
  趁着萨夫金低头记录的空当,他赶紧凑到话筒旁边,用喇叭勉强盖过了现场的嘈杂声:
  “鉴于华夏代表给出的报告内容具有较大的颠覆性和争议性,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是否正确,我提议暂时休会,额外留出两到三天时间用于讨论和理解这一全新的理论模型……”
  彭觉先此时还没回到座位上,听到这句话之后低头露出一抹冷笑。
  这个森田康弘提到“争议性”,显然属于偷换概念的私货。
  但却并没有出言纠正,而是任由对方继续表演。
  因为一切都跟他的预估几乎完全相同——
  实际上,iter与jaea的合作仍然处在谈判阶段。
  虽然各方面细节已经大体敲定,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但只要还没签字,就并不具备正式的法律效力。
  赫尔所做的报告总体上仍然属于偏向学术的风格,并没有过多提及准备与日方合作的细节。
  所以,这部分内容原定应该是由第三个登台的森田康弘进行公开。
  如今水已经被自己给搅混,森田的报告根本无法照常完成,强行上台只会让情况更加复杂,还有可能自取其辱,所以势必要求休会,以获得一个缓冲的窗口。
  可时间对于大家来说是公平的。
  华夏代表团一样可以利用这两到三天时间。
  而且,因为是有心算无心,所以还能利用得更加充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