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52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52节

  “部队长,我们已经看到视频了,降落非常完美!”
  戴明盟接过几乎塞到自己脸上的花束,茫然地点点头。
  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根本无法区分声音到底来自哪里,只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声音还有些沙哑:
  “是啊,我们做到了。”
  连续的高强度飞行让戴明盟的喉咙干涩不已,不过这种时候,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有数不清的话想要跟战友们说。
  而在距离不远处的地方,王炜同样被人把一捧鲜花塞进手中。
  好在他的宣传优先级相对较低,因此没有遭到太多的闪光灯洗脸。
  当他的视线逐渐恢复过来时,面前的人群却直接让出了一条通路。
  很快,一名身穿戎装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
  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的是,对方身上的制服还是老款的87式礼服,白色上衣在周围一众深蓝和藏青色的海洋中显得格外扎眼。
  王炜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对方正是当年率队执行了筑堤行动的老首长,也是他的伯乐,唐一平。
  实际在指挥那次任务时,唐一平就已经达到了战斗机飞行员的最大停飞年龄。
  凯旋之后,他顺利获得晋升,并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了七年。
  只不过华夏航空力量的发展速度实在过于迅猛,对掌握新知识新概念的能力要求也日益严苛。
  绝大多数老一辈指挥员都很难跟上这样的节奏。
  唐一平也不例外。
  因此在2007年拒绝了将自己调往闲职的建议,选择退休。
  “老师长?”王炜三步并作两步冲向人群,紧握住了对方的胳膊,“我刚才返航的时候还想着,回来之后要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您!”
  唐一平抽出一只手来,狠狠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道:
  “其实昨天晚上我就被接过来了,只是担心影响你们今天的心态,所以才没提前告诉你们。”
  王炜听罢先是一愣,接着满脸震惊:
  “那除了您以外……”
  “还有几位同志,也是跟我一起的……”
  实际上,在唐一平说出这句话之前,王炜就已经注意到了——
  在相隔几个机位的07号机旁边,一名身穿空军湛蓝色军装的女少校,正和年轻的郑辉紧紧拥抱在一起……
  ……
  就在这感人的时刻,人群却突然安静了下来。
  一位身着海军制服、面容严肃却难掩喜悦的高级军官钻出车门,大步来到停机坪中央。
  身后几名副官一路小跑,才总算跟上了自家领导的节奏。
  众人这才注意到,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搭起了一座临时主席台。
  同时很快认出,来人是负责辽省号试验试航总指挥的张义勇主任。
  “张主任!”
  戴明盟立刻调整情绪,带领其余五人立正敬礼。
  张义勇继续向前几步站定,回礼后,目光在六位飞行员身上一一扫过: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六位飞行员异口同声地按照标准回应。
  张义勇点点头,转向戴明盟:
  “部队长,请简要汇报任务执行情况。”
  身为行动总负责人,他当然早就收到了从辽省号上发来的本次测试全部技术细节。
  但在这种标志性的时刻,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戴明盟深吸一口气,以清晰而有力的声音报告:
  “报告首长,今日11时28分至16时47分,我部六架歼15舰载机按计划完成在辽省号航母上的着舰和起飞测试,所有参战飞机均一次完成触舰复飞、一次成功着舰,着舰后完成舰上整备并重新起飞,安全返回本场……”
  “……”
  “任务期间,舰载机各项系统工作正常,航母助降系统表现超出预期,飞行员状态良好,无任何异常情况。报告完毕!”
  张义勇听完,脸上刻意保持的严肃表情终于彻底舒展开来。
  他率先鼓掌,随后整个停机坪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同志们!”张义勇的声音洪亮有力,“我正式宣布,华夏海军第一次舰载机起降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刻,更多的相机闪光灯亮起,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定格。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从今天起,华夏海军正式迈入了航母时代。
  第1515章 电磁拦阻(1514章在审核,应该很快能放出来)
  当晚19点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准时响起。
  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主持人一开场就提前预告,今天的节目时间将会持续到45分钟。
  这让坐在电脑前的席博洋感到有些意外。
  他低头瞄了一眼右下角的日期,确定今天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会议或是领导人的访问行程。
  “难道是有什么重要人物去世了?”
  席博洋一边想着,一边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笔记本——
  当年的摄影爱好者如今已经是一家知名网络媒体的主编,因他不得不时刻关注这些略显枯燥的新闻,以免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
  然而,他刚刚把笔记本翻到空白页,还没来得及重新抬起头,就听见主持人用古井不波的语气说道:
  “今天,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省号顺利完成舰载机起降测试,标志着我国海军建设迈入历史性的新阶段……”
  “未来七天,新闻联播将推出系列专题纪录片《海空雄鹰》,回顾我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历史,以及辽省号的建造历程……”
  “……”
  “啪——”
  一滴墨水被狠狠甩到纸页上,晕开成一朵蓝黑色的花瓣。
  可席博洋已经全然顾不上这些,只是双眼无神地紧盯着眼前的屏幕:
  “???”
  作为军事板块编辑,他当然知道,辽省号在几天前突然出港,进行了本来不应该存在的第十一次海试。
  考虑到辽省号预计会在12月底举行入列仪式,这次试航的时间安排显得极不寻常。
  甚至有比较悲观的看法认为,可能是舰上某些系统出现了严重缺陷,不得不增加海试轮次,从而导致入列服役的时间向后推延。
  这种情况在最近十几年里已经非常罕见,但对于席博洋这样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军迷而言,却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更何况,华夏海军毕竟从未接触过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就算真出现什么疏漏,也完全可以理解。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次出航可能是对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进入马尼拉湾的回应,因此可能进行与航空作业有关的测试科目,比如舰机协同,甚至是触舰复飞。
  但不管怎么说,绝对没有人会想到。
  海军竟然不声不响,直接来了个大的……
  席博洋此时哪还顾得上听主持人说后面的其它主要内容,赶紧抓起桌面上的手机,准备给手下的几名编辑打电话。
  但转瞬间又放下——
  这么大的新闻,他必须亲自动笔!
  当席博洋的注意力重新回到面前时,屏幕上已经开始播放精心剪辑的画面:
  辽省号劈波斩浪的雄姿、歼15主机轮接触甲板的震撼瞬间、飞行员们专注操作的特写、成功着舰后甲板人员的欢呼,还有01号机滑跃起飞离开甲板那一刻时的抓拍……
  专题报道不仅回顾了辽省号的十一次试航活动,更详细展示了本次舰载机起降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
  在华夏官方宣传历史上,如此迅速、如此详细地公开一项重大军事进展的情况,几乎前所未有。
  “滴滴滴——”
  电脑右下角的企鹅图表轻轻闪烁了几下。
  那是来自他一名助手的消息。
  只有五个字。
  【主编,看军网】
  下面还跟着一条链接。
  席博洋几乎想都没想地点开。
  持续几分钟的漫长加载过后,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张高清到能够看见起落架细节的舰载机照片。
  编号为02的歼15已经放下尾钩,将阻拦索拽成了一个明显的v字形。
  而随着滚轮向下滚动,后面更是有近百张辽省号和歼15的高清照片。
  包括地面训练、舰载机着舰、舰上整备和滑跃起飞的全部过程,信息透明度之高令人惊讶。
  “我草……”
  席博洋的右手甚至已经抓不稳鼠标,口中更是不断念叨着相同的语气词:
  “我草我草我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