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扶苏面带疑惑地抬头:“……这有什么问题吗?《孟子》不就是这么写的吗?”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第一世修习过的儒学和宋朝显学的儒学区别甚大。但连《孟子》都成政治不正确了吗?不会吧?
  司马光明显地被噎了下:“孟轲只云及‘民贵君轻’, 何时说过‘造反有理’?”
  扶苏:“可他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而且, 我又没说咱们大宋, 说的是辽帝和云州百姓呀。有那种皇帝和太子,十六州的民心躁动,很正常的。”
  辽国那边, 在位的皇帝是辽兴宗耶律真。太子是大名鼎鼎的昏君耶律洪基。拿这两位比较仁宗和他,实数碰瓷了。
  扶苏觉得自己虽然不喜欢争论,但可能辩论技巧还不错。因为两个回合下来,司马光都明显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司马光索性也不粉饰太平:“官家是明君,您未来也是。但谁能保证未来如何。若未来昏君践祚,民乱四起时,您就不怕今日的文章成了叛军们手中之剑,来斩大宋之国祚么?”
  司马光和王安石不愧是宿敌。前者说的正是后者心中所想,却未宣之于口的。司马光本以为自己说完后,太子殿下会意识到严重性,惊惧后若有所思,但扶苏白嫩的小脸蛋上只浮现了微妙的表情。
  这个嘛……其实我还挺熟。当年不就被“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了么。
  其实也没什么吧?
  他心里是这样想的,但说出来司马光肯定会气死。他的话说得直白难听,当中却包含着一份关怀。是来提醒扶苏别回旋镖打中自己,被钉在史书的耻辱柱上的。
  但是……
  “大人的关怀之意我已领会。但我不打算修改,就这样吧。这文章,字字皆我本意。”
  短暂的沉默中,扶苏的脑海中闪过了很多画面:他见面不多的弟弟胡亥上任后性情大变、杀光手足,朝堂上却被赵高用一头鹿摇杆操纵。几十年后的宋徽宗喜爱花石纲,江南民不聊生,北宋却亡于他寄希望于天兵天将大败金人。
  荒唐的朝代,观其倾覆时不会令人惋惜。只会在一件又一件、绵延不绝的荒唐事中惊呼:怎么还没亡?怎么还不亡?
  他微微抬起了下巴,流露出许多悲悯、和一点自矜:“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不介意百姓中的有识之士引用我今日的话,只要他们能找到更合适的出路、过上更好的日子。”
  “但我可以保证,至少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司马光深深地凝视着扶苏,胡须小幅抖动。半晌幽幽道:“太子殿下,您今日这句话臣记住了?”
  扶苏讶然不止:哦?这就结束认输了?
  司马光有这么好说话吗?
  “以后每当您懈怠之时,臣就会拿出这句话上书鞭策您,以免您忘了初心。”
  扶苏平白打了个冷颤。
  感觉好像给自己惹了个大麻烦。
  司马光的意思是……以后会盯着他、一直一直?这不对吧?历史书上只说司马光是个能臣、直臣、耿臣,没说过他是个男鬼啊!?
  扶苏心中后悔不迭,但帅气的台词已经甩出去了。他只能强撑着气势、假装平静:“那我以后要与大人共勉。那这文章,能发了么?”
  司马光:“殿下身为太子,当真不后悔?”
  我不过是个臣子,但你是太子,这是你大宋国祚。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扶苏再一次确定:“不后悔。”
  “臣告辞。”
  ……所以应该是把人说服了吧?扶苏凝望着司马光离开的背影,心中想道。不对,上次王安石走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想的,以为一切都顺利。结果把司马光给招来了。
  扶苏决定保持警惕心。
  但他确实没想到,司马光确实有后手。他仗着自己是审查系统的一把手,强令王安石加页一篇自己写的文章。两人一个做编辑,一个做审核,早就是老不对付了。王安石原本很是不爽,但看了司马光的文章,竟然默默同意了。
  是什么文章呢?
  扶苏提心吊胆地拿到当期报纸,掀开一看,方才知道,司马光竟然把他俩私下的对话记录了下来,堂而皇之登载上了《求知报》。甚至还包括他用几年前提拔的人情求司马光放他一马的部分!
  扶苏的脸涨得通红:我不要面子的吗?
  他立刻把报纸搁在桌上,不再瞧看。让王安石撤掉内容重发已经来不及,只能当作没这一回事。但扶苏不看,自然有其他人看。从报纸发售的当日中午起,他就发现,每一个看他的人眼神都怪怪的。
  “太子殿下竟有如此志向……”
  “他那高论当真惊人。”
  “诶,可他不是太子?竟不管不顾大宋的国祚,鼓励百姓造反有理?”
  “你懂什么,这才说明人家觉悟高呢!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国祚只能屈居第二位,自己当扶苏项燕他都愿意的。”
  ……我本来就是扶苏,谢谢。
  “还有你们。”扶苏怒瞪着在他面前光明正大说起小话的人:“是真觉得我聋了,听不到吗?”
  “就你演得最像了是吧,苏大人!”
  “还有你,师兄!”扶苏又转头控诉起二十代后半的、看起来可靠无比的范纯仁:“你怎么也陪子瞻他胡闹啊!”
  范纯仁眼神飘忽:“是苏小郎求我的。”
  “怎么啦?”苏轼浑不在意:“我充其量是个鹦鹉学舌的。殿下,你有本事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再来清算我吧。”
  自从扶苏的马甲当众掉落、“太子殿下不喜被夸奖”的癖好意外远扬以后,苏轼就成了唯一会触及他逆鳞、不顾扶苏脸色当场犯忌之人。
  当苏轼发现这一点之后,不仅一点没有惶恐过,反而“作弄”扶苏更加起劲了。像是今天,如果不是苏轼学舌,扶苏大概永远不会听到别人是怎么背后夸他的。
  扶苏:……谢谢,我也并不想听。
  苏轼又说:“而且殿下你能搞定司马大人,这也很了不起的好么?”
  他入仕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求知报》当编辑兼写手。在王安石底下做事时,天天看上司和审查系统斗智斗勇,深知司马光有多难缠。
  他心有余悸拍了拍胸口:“没想到他在殿下你面前那么好说话。还担心你被后人骂,亲自下场写文章给你张目。”
  “这下好了,就算大宋以后……嗯……后来之人也要感谢你,得给你多说好话,不敢随便清算咯。”
  扶苏垂下眼:“是呀。我是得承他的情。”
  “什么承情不承情的?”苏轼笑眯眯地凑近搭住他肩膀:“司马大人又不是为了你记住他的人情才写文章的。还不是因为殿下你值得嘛。”
  “还有范大人、富相公、狄将军、王大人他们……”苏轼张开手,发现类似的人竟然一只手都数不完,再伸出一只手,还是数不完。当然,他把自己也算进这类人里:“不都是因为殿下你值得,才乐意对你好的嘛!”
  “殿下呀,你要真想还人情,得还到什么时候去?”
  扶苏当即反驳道:“那我总不能因为还不起,就当作没看见!”
  苏轼不说话了,翘起半边嘴角。范纯仁也背着手含笑看向自家师弟。唉,不就是因为赵小郎/师弟的才学品性,他们才心甘情愿追随吗?
  扶苏好像看懂他们的未竟之语,不自在地别过脸去:“算了,随你们吧……”
  “咦?好像害羞了?”
  “滚!”
  太子殿下的名声因自己和司马光的两篇文章又双叒叕一次大燥。他文章中言及的十六州也成了百姓们关注的焦点。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十六州百姓虽然也是汉人但并不被大宋视作“自己人”。但这篇文章后,坊间渐渐地也有许多人留意到这片失落的土地。
  而就在它的关注度迈向高峰的几天,从前线传来一条军报,仿佛是为了印证扶苏文章中先验的预言似的——
  云州,有人造反了。
  -----------------------
  作者有话说:贴个基友的新文,喜欢古言的友友们可以看!基友的专栏全是古言树!
  《表姑娘又又又又跑了》作者:狗柱
  文章id:8976059
  软糯心机x表里不一
  父亲辞世,母亲改嫁。
  薛知盈被送往萧府,成了萧家的表姑娘。
  来到萧家并没能让薛知盈的日子好过多少。
  以她的身份,最终只有为人做妾的命,甚至更糟。
  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萧家的嫡长子,萧昀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