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家里用的还是陶锅咧,等下回赶集,我换它一口大铁锅!”
林姝道:“三婶想买的话何须等下回,早买早用,用这铁锅做饭炒菜方便多了。”
张巧花沉默下来。
她其实只是逞一时嘴快,一口铁锅老贵了,有这钱还不如给玉书攒着读书。
林姝见她这样,有些迟疑地问:“三婶,一口锅约莫要多钱?”
她只是从阿娘那儿听了一耳朵,知道铁锅造价不菲。家里能用铁锅,还是因为周野逃荒时带了不少铁疙瘩,那铁疙瘩不能当饭吃,又沉,他辛苦带了一路,最后没有便宜别人,将那铁疙瘩连同自个儿一起留下了。
许是觉得阿爹阿
娘待他好,后来周野来镇上卖山货的时候,顺带着用那些铁疙瘩定做了一口铁锅,然后跟阿娘说只花了些许工钱。
具体一口锅要多少钱,林姝不清楚,但她知道这年头铁贵,所以她猜三四百文是要的。若是便宜,甜水村里也不会人人都用陶锅。
岂料她刚这么想着,三婶便来了一句,“打一口铁锅,一吊钱是要的。”
林姝瞬间瞪圆了眼。
多少?你说多少?!
“我老早以前便问过了。”张巧花摆着手指头给她数,“别的地方不知,但咱井溪镇,光生铁一斤就要一百五十文,一口锅怎么着也得个三四斤重罢,这还得把损耗给加进去,那就是四五斤生铁。然后咱还得给打铁匠工钱,这工钱约莫占生铁费用的三成,遇到不厚道的,那铸铁的柴火钱都要给你算进去。阿姝你算算,是不是得一吊钱了?”
林姝:……
一口铁锅造价近一贯,这底层百姓哪里买得起?在穷困潦倒的家里,这么一口铁锅都能当传家宝了!
林姝没敢再劝三婶买铁锅了,这跟劝别人不管不顾花大钱去买奢侈品有何分别?
两人逛了这一路,林姝口干舌燥额间生汗,先前喝的那一晚散茶早就不顶事儿了,自己带的一竹筒山泉水也早早饮完,她不由地将目光投向街边的那饮子小摊儿。
来回几趟后,镇上几家铺子、每个铺子卖啥林姝已记得七七八八了。
小镇没有专门的饮子铺,但街边卖饮品的小摊儿却不少,卖茶水的、卖酒水的,还有各种汤品。
茶肆里卖的是散茶团茶,但路边小摊卖的多是些草茶药茶。
酒么,大多为米酒,本地人称醪糟。
汤品的种类便多了。这汤品又称凉汤或熟水,像绿豆汤这种的最为常见,价格低廉。但像是那香药汤,便是将各种香料,譬如紫苏、竹叶、薄荷等投入滚水,熬制后密封一段时日方能饮用*。这些熟水饮子,尤其是紫苏饮,价钱上可要贵多了。
再是那花汤,以桂花、梅花等花瓣熬制,香气清雅,最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林姝这一番逛下来,也只在街市上看到一家卖香药汤的。
而这家饮子小摊儿竟就有卖紫苏饮的!
摊主熬制的那紫苏饮瞧着并不正宗,却也挂出了十五文一碗的高价。
要知道这京城的紫苏饮尤为出名,她那侯府的便宜父亲和弟弟,素日最喜欢这紫苏饮,正宗的这紫苏饮里熬制中不仅加糖和蜜,制完还会冰镇,一碗能卖到五十文高价!
张巧花见她盯着那饮子小摊里的那些饮品,扯着她胳膊就要走,“那是香药汤,贵得很咧,也就镇上的富户才买。”
林姝笑道:“三婶,我只看看,不买。我瞧着像是那种会胡乱花钱的人嘛?”
张巧花心道:你是不乱花钱,但你长了一副会乱花钱的样子啊,没瞧着那摊贩都朝这边盯来了么。
最后两人只寻了个卖绿豆汤的小摊,一人一碗绿豆汤。
放凉了的绿豆汤清凉解暑,慢慢喝还能喝出一丝甜味儿,可见里面是加了糖的,只是加得极少。
一碗绿豆汤才两文钱,物美价廉。
喝绿豆汤的碗带不走,林姝想了想,又问那摊主要了一碗,将碗里的绿豆汤都倒入了自己早就空掉的竹筒杯里。
“阿姝,你这是……”
林姝道:“阿野的竹筒杯肯定也空了,我给他带一碗绿豆汤回去。”
张巧花听了这话,笑得意味深长,“阿姝是个会疼人的,不过阿野小子也不赖,没有他,我今日哪得这般偷闲快活。”
林姝轻咳一声,询问道:“三婶可要给玉书堂弟带一碗回去?”
张巧花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立马道:“我这当娘的都喝了一碗,哪能少了他的,给他带!等等,我没带竹筒啊,这要怎么带回去……算了,是玉书没福气,他就喝我带的水罢,我带的水多,渴不着他。先前要不是你急着拽我走,三婶能两手空空啥都没带?”
林姝点头,“可不是,都怪我急着去茶肆听书,这才拽上三婶就跑。”
张巧花被她逗笑。
这一番闲逛下来,时间已不知过去几何,但日头西斜了许多,林姝估摸差不多申时了。
等回到城门口那鞋摊上,林姝抬眼瞧过去,玉书堂弟不知去向,只剩周野一人看摊子。
那摊子前竟有个年轻的小娘子挽着妇人的手在买鞋。确切地说,是那妇人在询价,而小娘子时不时偷看几眼那……即便坐在地上也能瞧出有多身高体壮的汉子。
看这两人的穿着,应是附近村落来赶集的村民。
中年妇人笑呵呵地问着什么,周野回答得言简意赅,没有冷着,但态度也不热络。
林姝还没说什么,张巧花已是心中警钟大作,拉着她就疾步往那鞋摊赶去。
“阿野,辛苦你帮三婶看了这么久的鞋摊。不过我和阿姝可没有只顾着自己快活,你看阿姝,她惦记着你看摊子辛苦,帮你带了一碗绿豆汤回来,就盛在她那竹筒里呢!”
张巧花说完,将林姝轻轻往过推了一把。
林姝:……
不是,三婶你是没瞧见这妇人都准备掏钱了么?你这样会失去一位客人的。
果不其然,那先前还笑呵呵的妇人,目光往林姝身上打了一转后,那笑容便淡了下来,挽着她胳膊的那小娘子则是直接变了脸。
“我突然记起家里还有两双草鞋,便先不买了。”妇人匆匆撂下一句,带着那小娘子离开了。
林姝没看那离开的两人,兀自将竹筒杯递给周野,“喏,给你带的,里头放了糖,慢着点儿喝,能喝出甜味儿。”
虽然林姝什么都没问,表情如常,但周野对上张巧花那有些谴责的眼神,好似他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他直觉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他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接过林姝的竹筒杯,将里头的绿豆汤倒入了自己的竹筒杯,先是几大口下去,然后才慢着品了两口。的确带着一丝不明显的甜味儿,让他心里也甜丝丝的。
周野忽地看向林姝,解释道:“那两人是大福村的,向我问了路,又问我这草鞋是谁编的,我从哪个村子来的。我拣能回的话回了,旁的并未多说。”
林姝笑着睇他一眼,“谁问你这个了。我瞧之前那双男式草鞋没了,女鞋也少了一双,你卖掉了?”
周野心情莫名松快了几分,嗯了声,道:“有个摊贩收摊出城的时候,我瞧见他草鞋烂了,便问他买不买,他买了那双大草鞋。我又随口说了句家中嫂子定然欢喜他卖空了货物,他迟疑一二,买了双包头草鞋。”
说完这些,周野将那卖草鞋得来的七十文钱递给张巧花。
张巧花笑着拨了七文钱过去,“先前走得急,一个铜板没带,吃茶的钱喝汤的钱都是阿姝垫的,一共七文,你替她收着。”
林姝连忙道:“三婶你也太见外了,一碗粗茶和一碗绿豆汤我还请得起。”
张巧花却坚持要给,“哪有小辈请长辈的道理,下回三婶带了钱请你,这钱你收着便是,要不是知道你多的肯定不收,就冲你今日叫我沾了福气这事儿,三婶也定要给你包个大红封!”
见她坚持,林姝只能作罢。
周野这才将那钱收了,只是他微皱了下眉,问:“阿姝,你和三婶在茶肆的时候没点些小食吃?”
“我就带了些零碎铜板,那茶肆里头的小食贵得要死,不划算,再说我也不饿。对了阿野,你想不想知道那说书的讲了些什么?”
周野看她片刻,回了句不想,然后便将鞋摊交还给三婶,“三婶,我叫玉书寻了个阴凉处看书,我去喊他回来。”
张巧花听了这话心头一阵感激,“我还当那小子是去茅房了,没想到……阿野,三婶记着你的好了!”
周野不觉得什么,“这种看摊子的小事本也需不着两个人。”
等他离开,张巧花感慨道:“阿野这小子顶好,阿姝,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
林姝哼了声,“三婶先前不还说我是你的福星么?既然我都是福星了,我的福气何须别人给。”
张巧花听了这话,乐呵呵地道:“你和阿野都是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