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但下一刻,她只觉发烫的指尖触及了自己的手,回过了神。
此时她身上的衣服算不得丰厚,方才顾着激动,现如今静下来才感觉到寒意,便将有些发凉的手抬起来,轻轻抚上少年的耳垂。
后者明显一僵,看向面前人的目光中带上了些别样的东西。
只可惜周岚清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不对劲,自顾自地念叨:“北朝正值内部动乱,又派了兵力去往陈国,想必在北疆的兵力也不是很多了...我说的话你在听吗?”
她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己的手不知不觉间已经取下来了,现如今正放在霍云祺掌中,靠在嘴边,时不时被他哈出的热气揉搓温暖着。
后者悄悄吃了几个豆腐,心情也随之转好:“在听。”
周岚清也不计较了,继而又道:“既如此,也不着急赶路,我上回信中所言之地,还需你去跑一趟。”
说到此事,霍云祺也正色不少:“待我前往那处,具体情况定会第一时间反馈于京。”
“好。”周岚清眼色柔和,却又混合着淡淡不安,而这不安源于何处,两人皆心知肚明。
霍云祺的凝望柔情似水,与不舍交织,形成一片独属于周岚清的汪洋。
“殿下,我舍不得你。”
周岚清用手轻轻将他的头藏在怀里,缓缓合上眼,声线有些涩然:“我也是。”
在睁开眼时,前几日的记忆悄然模糊,目光紧紧锁定在城下即将远行队伍之中,那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城上下皆不乏前来送行人,她听着身边人声音起起落落,城下人回应此起彼伏,唯有她一言不发。
霍云祺坐在那匹平日同她的黑子一并训练的白马上,时不时望向周岚清的方向,虽无言,情谊之浓溢于眼眶。
江如月作为守卫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前来做城下的交接。她离霍云祺最近,自然看得清两人之间的情愫,不由得开口宽慰:“你且放心去罢,京城有我们。”
霍云祺收回些视线,点了点头,停顿一瞬,待再次开口之时,眼里已然换作坚定:“阿姊,京城交给你了。”
城头之上,周靖将目光放在一旁少女的身上,见她迟迟未出言,有些担忧:“莺儿?”
周岚清阖了阖眼,再睁开,眼睛透出的果决已逐渐往面前的大军覆盖而去,随即,
朗声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望诸位将士,犯我敌寇皆诛尽,换得功名万世安!”
声音带着无法言喻的气魄和力量,还没落在地上,就被数万将士的应答声托起来,扛在肩上,顶在头上,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那震撼的回荡声,直冲于云霄之上。
此刻,内心不舍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是身负国家重任之人,理想与抱负,也不会因个人的私情而摇摆不定。
他们做相互扶持的战友,也做昂扬向上的亡命之徒。
-----------------------
作者有话说:文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取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很喜欢的一首诗!
第107章 蓄势待发
半月时日,弹指太息。
周岚清携着桃春,笑容可鞠地往太虚殿里进,而当身影消失于外头的视线之中时,脸上装饰的表情又瞬间消失得无影踪。
看着迎上来的海顺公公,声音有些难以掩盖的担忧:“父皇怎么样了?”
海顺公公脸上还保留着大难幸存下来后的惊慌:“回禀殿下,陛下服下事先备好的药后,已经没事了,只不过...身体是愈发不好了...须得增加药量。”
“知道了,劳烦公公了。”
自陈国称臣后,离王见朝中风向开始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愈发难以抑制野心,举止也愈发肆无忌惮,如今就连太虚殿的外头都多了许多双眼睛。
恰逢此时夏英仍未归,若是他要搞个鱼死网破,只会两败俱伤。
想至此,周岚清不再多言,直往殿内去。
原先的那些帘纱早已被撤去,由外观测,只觉里头光线充足,仿佛住在这的人也充满了活力;但再往里走,那些厚重的,遮人避目的帷帐唯有亲近之人才能够拨开,太上皇真实的状态只有他们才能看见。
周岚清又一次坐在他的床边,不同的前几次的是,她不再带有那些轻佻的不敬,双眸沉沉,光打在她靠外的面容,显现出一副令人有些捉摸不透的神情。
凝视着眼前看上去有些半梦半醒的人,动了动嘴唇,声音中夹带着一丝就连她都不注意的紧张:“父皇?”
无人回应,她不由得又问了一遍。
“干什么?”
听到床上人那不耐烦的语气,周岚清的面色一怔,旋即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半带轻笑调侃:“儿臣叫叫您,倒使得您不乐意了。”
太上皇微微掀起眼皮,随心所欲地盯着床边坐着的人:“可别叫我,我嫌闹心。”
话是这样说,可半晌没听到对方的应答,他又有些不乐意:“哑巴了?”
周岚清也不恼,嘴角轻轻一撇,最终勾起一个弧度:“没有,只是想起您那好兄弟,曾同我说了些话,如今想起来,只觉得多少也有些道理。”
太上皇听到这个人,冷笑一声,嘲讽道:“他?狗嘴吐不出象牙的东西,能说什么出像样的话?”
周岚清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是一种光明正大到有些冒犯的打量,随即道:“他说大哥同您不一样,长得不一样,为人处世也不同。”
话音刚落,只见面前人眼中快速闪过些什么,她还没看清,就听他的声音有些怅然,表情猛然之间染上了些呆滞:“谁说的?谁说的?”
周岚清知道他现在有些时常忽然神志不清,且需要自己缓过神,就静静在一旁看着他呢喃自语。
在她的有些过分的注视下,太上皇又说:“不像我...不像我好...像淑锦才好...”
听到这句话,周岚清的眉头一松,悄然侧过了目光。
等他的神志逐渐回笼,又有些艰难地坐起身来,盯着她,那双已有些浑浊的眼睛隐含着一股犀利的锋芒:“不论发生了什么事,你都得帮你大哥,知道了么?守住大燕江山,知道了么?”
周岚清听言,报之以同样的审视,直至片刻后,方才轻声“嗯”了一声。
就在此时,离不远处的地方传来一个声音:“陛下,该喝药了。”
瞧着太上皇有些颓然而缓慢地往后仰,周岚清不由问了句:“不是才喝下的么?怎么又要喝了?”
那声音停顿一瞬,赶忙解释:“殿下,如今陛下身体即将痊愈,已经可以喝些补药了,配上原先的药,效果更好些。”
周岚清余光扫了自己爹一眼:“行了,拿进来。”
待帷帐被掀起一角,一名小太监端着药碗走了进来,待靠近时,又听一道并不亲和的女声在耳边响起:
“拿给我就行了,你出去罢。”
小太监素来同海顺公公在太上皇身边伺候,也知道这父女两的关系并不如外头传言那般好,一时间犹疑了一瞬,这时,床内那位下了指令:“还不照做?”
小太监闻令忙不迭得点头:“是。”
帷帐再次被掀开与合上,周岚清的握着汤勺的手也随之扬起而落下,抬眸而望,似是随意扯话:“其实皇叔那日说了...”
太上皇漫不经心地喝着药,看了她一眼以作回应。
周岚清却将目光放在碗中有些摇曳的药汤:“他说,我还挺像你的。”
说完后,殿内寂静无声。
她眨了一下低垂的眼睛,也不再说话了,手上的动作又开始复原,安静地一下一下地喂着药。
到最后,碗底见空之时,周岚清干脆利落地站起身来,才刚转身要走,身后忽然出来声音。
“像就像罢,也不是坏事。”
这句话将她留在了原地,不过只是一瞬,在这一瞬之后,也并没有回头看,而是往前走去,掀起帷帐,消失在身后人的视线里。
出了殿内,室外的阳光争先恐后地朝她涌来,令她有些不适地眯了眯眼睛,随后将手中药碗还给了刚才的小太监,夸了一句:“方才说得不错。”
小太监连忙回道:“这是奴婢该做的。”
周岚清适应了外头的明亮,便要离开,抿了抿嘴,最终留下一句:
“下回多放些糖。”
小太监站在原处,目送着少女离开,忽然觉得这对父女的关系也不如平日所见那般差。
回到明善宫时,她脸上作假的表情才有些放松下来,揉着笑得发僵的脸颊,还没往里头走几步路,就见秋竹正快步往自己的方向赶来。
“殿下!”
周岚清看着她的表情,心中忽然生出些预感,随即道:“进去说。”
猫在树上,透着叶子的缝隙观测底下几个少女行色匆匆,目光随之移动,最后被书房重新紧闭的大门隔绝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