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它们发出的光呈现柔和的暖黄色,但这看似无害的光芒却属于某个格外贪婪的种族——辉光鱼。
  它们终其一生都在追逐光的影子,哪怕在最终被光芒在灼伤。
  可是,辉光鱼本身发出的光极其有限,即便随着成长会有所提升,可对于向往光芒的它们来说,完全无法满足它们的本能。
  这么一看,辉光鱼应该更喜欢居住在能见到阳光的地面。但是,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它们在见到阳光的那一刹那,紫外线便会灼伤它们的皮肤,让辉光鱼的身体迅速发生溃烂。照射到阳光仅仅不到24小时,辉光鱼便会死亡。
  然而在远古时代,辉光鱼曾是水域上层的居民之一,它们和现在的明光鱼同属一支。
  它们并不惧阳光,反而会利用阳光去狩猎来养活自己。
  但是,水域最深处存在着一座火山。某一天,沉寂已久的火山喷发,原本的水体被瞬间改变,无数物种在这场浩劫之中永远消失了。
  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部分明光鱼反其道而行之,游入了更深的地方。
  不像一些选择来到地面生活的同类,这部分明光鱼的举动更像是走投无路的自救。
  它们的运气很好,骤然变化的地壳上出现了一道很深的裂缝。由于密度差异,热水往往会在冷水上方。于是,裂缝深处的水温勉强达到了生存的极限温度。
  最终,这部分明光鱼活了下来,成为了辉光鱼。
  它们适应了深水中的压力,并因为恐惧不再接触上层水域。
  由于它们的生命周期仅有三年,差不多能够经历一次完整的四季轮回。所以,基因的更新迭代很快。不适应新环境的同类沦为食物,新一代的辉光鱼又在重复这一步骤。
  虽说进化的方向令辉光鱼不再适应阳光,但是基因中镌刻的本能却难以改变,它们始终本能追逐着光源,并想让自身的发出的光更加明亮,在繁殖期占据上风。
  辉光鱼本就是小型肉食性鱼类。于是,辉光鱼在食物匮乏或者求偶期的时候,会主动攻击同类。在辉光鱼的世界观里,光芒是可以掠夺的财产。
  于辉光鱼的胸鳍附近,有着一个装满发光藻类的器官,以后简称为发光器官。
  它们会主动捕捉水中的发光藻类,并给这些发光藻类提供食物和居住地,持续供养。
  大概是长期的黑暗环境使辉光鱼的视力有所退化,于是,有些会发光的矿石也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偷走岸边发光晶体的罪魁祸首大概便是这群辉光鱼吧。
  它们自身发出的光亮强弱是衡量能力的最佳标准,因此,辉光鱼不会放过任何一点增加自己优势的机会。
  根据辉光鱼的习性,它们通常在春季中期产卵,幼崽与春末夏初孵化。
  当前从深潭中游出的大概便是新一代的辉光鱼。
  难怪虫族生活至今第一次见到它们,上一代辉光鱼都生活在更深的地方,只有幼鱼才喜欢偶尔冒出水面换气。尚未发育成熟的鳃无法让幼年辉光鱼适应深水中的气压,只得暂时居住在浅一些的地方。
  若不是负责取水的虫族不慎受伤,辉光鱼的存在还不会被虫族察觉。
  虫族留下的血液被幼年辉光鱼争抢,不出片刻便完全消失在了水中。意犹未尽的辉光鱼聚集在深潭表面,让取水的难度骤然上升了无数倍。
  它们的体型实在是太小了,并且完全不害怕体型比它们大无数倍的生物。无论虫族怎么驱赶,都无济于事。
  见此,两只虫族对视一眼,只得去联系了尤莱亚。
  很快,虫母的命令便顺着精神网传达了。
  他说:“既然赶不走,那就全部一锅端了。”
  这条命令的执行难度比取水简单了无数倍。
  作者有话说:
  ----------------------
  坏了,怎么我的朋友看完我的文也觉得我在写动物世界……
  第28章
  抓鱼对虫族来说肯定比驱赶更加简单。
  辉光鱼的体型本就在十厘米以内, 体表也没有任何毒刺和粘液。其中,它们的主要攻击手段便是自己的牙齿。
  再加上位于现场的两只虫族所具有的防御力本就强于辉光鱼的咬合力。于是,任凭这群小鱼胡乱攻击,都破不了虫族的防。
  受伤的虫族也没有浪费资源,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血液用作聚集鱼群的诱饵。
  用不了多久, 便再度聚集起了鱼群。
  为了从同伴口中分一杯羹, 辉光鱼奋力用尾鳍搅动着水面, 溅起无数碎末,使得水面的能见度再次降低。
  然而,负责捞鱼的虫族径直向水花最丰富的位置舀去。辉光鱼躲闪不及,顺着水流进入了容器内。
  原本装水的容器成了困住辉光鱼的牢笼。不出片刻,数十条辉光鱼便被捞了起来。
  幼年期的辉光鱼体内的各项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暂时无法适应深水区的水压,所以它们通常居住在地下暗河的上层区域。等到进入亚成期时, 便会逐渐向深水区前进。
  因此, 在秋季结束之前, 辉光鱼都不会因为水压过小而丧命
  被装在容器中的辉光鱼似乎意识到了事情走势并不对劲,它们在水中焦虑地打转,却始终无济于事。
  为了防止它们逃离, 怀抱容器的虫族眼疾手快地倒掉了一些水,进一步限制了活动范围。
  同类的消失令辉光鱼产生了警惕。
  在一部分辉光鱼被捞取后,剩下的辉光鱼无声无息地潜入了视觉死角。它们在进食和明哲保身中选择了后者, 冷眼看着自己的同类被带入未知的世界。
  这批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鱼就这样体验到了竞争的险恶。
  很快,被捞出的辉光鱼便被送到了尤莱亚的面前。幸运的是,在他的记忆中有这种鱼的相关知识。
  大概是无法剔除基因中的本能,辉光鱼终其一生都在追逐阳光,却又无法靠近。它们的居住环境也与远古时期截然不同, 只得另辟蹊径。
  于是,辉光鱼选择了“模拟”。
  它们利用水中的发光藻类和矿石制造出了光源,并将光源存放在发光器官内随身携带。
  也不知道辉光鱼的发光器官究竟是什么原理,生物光在透过发光器官后,会被转化为某种无限接近于阳光的物质。
  在人类社会中,有科学家利用辉光鱼做过植物的培育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辉光鱼所发出的生物光足以取代阳光,能够让植物经历完整的一生。
  辉光鱼的意外出现,倒是恰巧可以弥补巢穴内农场和牧场运转时的某些缺陷。
  小时候的尤莱亚对这些奇怪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在无意中记下了许多看似无用的知识。
  所以当前去打水的虫族提到辉光鱼后,仅仅凭借些许明显的特征,便让尤莱亚认出了它们的身份。
  虫族的视力极佳,尤莱亚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有些辉光鱼腹部的卵黄尚未被彻底吸收,出生时间大约在三天以内。大一些的辉光鱼出生时间也不过只有十来天,也才开始进食没多久。
  它们所发出的生物光远远没有到达自身所能容纳的极限,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尤莱亚决定将它们装在可以移动的容器内养起来。
  不过,尤莱亚也不打算一直养着这批辉光鱼。在辉光鱼成长到无法适应浅水中的水压时,在将其放回地下暗河。
  当所种植的药材、农作物和饲养的牲畜需要光照时,便能将它们及时送达。
  当前,干旱的影子尚未完全笼罩这颗星球,但无法派出之后出现混乱的可能性。
  地下巢穴的优势之一便是隐蔽。
  尤莱亚需要在保证巢穴内部平衡不瘫痪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开敌人的视线。这也是为什么尤莱亚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去开辟地表据点的原因,对于全然未知的环境,他一向抱有谨慎的态度。
  辉光鱼的饲料可以用牲畜的内脏和粪便来代替,偶尔加上些发光晶体的碎屑。
  生为半食腐性的鱼类,这些东西完全可以达到它们的生活需求。
  至于水质,辉光鱼对它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倒也减少了许多麻烦。
  在意识到旱季到来之前,建筑者们早已制作好了一批容器,恰好可以安置这批辉光鱼。
  为避免辉光鱼自相残杀,根据年龄将它们分隔开来,组成六条为一组的小群。
  当前捕捉到的辉光鱼自然是不够用的,无法彻底覆盖整个地底巢穴中需要光照的区域。于是,在有意识间隔一段时间后,另有虫族重复上述步骤,继续捕捉辉光鱼。
  *
  在尤莱亚处理这些杂事之时,另有一批虫族开始生产在沼泽区行动的基础工具。
  由于工序并不复杂,所有虫族看上几次就能成功上手,尤莱亚干脆把信息直接传到精神网中与眷属们共享。
  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了。
  前往沼泽区挖掘黏土的虫族被筛选了出来,现在已经从巢穴出发。依旧是工虫加兵虫的常规组合,兼顾灵巧与力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