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季桓偶尔会登上帅府的角楼,俯瞰城内外的景象。
  他看着城外那些如同棋盘般规整的田地,看着那些因为卖力劳作而黝黑发亮的脊梁,一种近乎于创造者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他成功了。他用最冷酷的手段,打碎了一个旧的世界,然后,又用最严苛的规则,建立起了一个属于崭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只有最简单的逻辑——为我而战者,得地;不从于我者,死亡。
  他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这套高效的体系将能为他锻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真正忠诚的军队。
  他以为,他已经掌控了命运。
  ……
  然而,一些不祥的预兆开始在无人察觉的角落里悄然滋生。
  开春之后,整个兖州境内竟连着数月未曾下过一场象样的透雨。天气一日比一日干燥,土地龟裂,原本该蓄满水的沟渠有不少已经见了底。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开始在田埂上对着老天爷露出忧心忡忡的神色。他们发现,田里的各种虫蚁似乎比往年多了不少。
  这些零星的消息,也曾被汇总到季桓的案头。
  在他看来,这些都只是寻常的农事问题。他正忙于更“重要”的事情:规划夏季的征兵、监督工匠营的新式武器研发、以及在沙盘上推演曹操与袁绍下一步可能的动向。他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那些看得见的、来自“人”的威胁上。
  至于所谓的“天时”,在他这个现代人的潜意识里不过是封建迷信的背景板而已。他相信科学,相信制度,相信人定胜天。
  陈宫曾为此专门找过他一次。
  那是一个异常闷热的下午,陈宫的脸色比天气还要阴沉。
  “季先生,”他开门见山,“近来天时反常,亢旱无雨,非吉兆也。古语有云,‘国之将兴,听于民;国之将亡,听于神’。我听闻,民间已有‘上天示警’的流言。你倒行逆施,废黜礼法,夺士人田产,恐已触怒上苍。若不尽快行仁政,开仓赈济,向上天祈福,恐有大祸降临。”
  季桓听完只是淡淡一笑。
  “公台先生,与其相信虚无缥缈的鬼神,我更愿意相信我眼前的粮仓是满的,我手中的军队是忠的。”他指了指窗外那些正在巡逻的士兵,“这才是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你……”陈宫气结,“竖子不可教也!天行有常,非人力所能及!待到灾祸临头,悔之晚矣!”
  他拂袖而去,留下一个绝望的背影。
  季桓看着他离去,微微地摇了摇头。他只当这是陈宫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将希望寄托于鬼神之说的可笑执念。
  他不知道,自己刚刚亲手推开的是这个时代最后一声善意的警钟。
  ……
  初夏,麦苗已经齐刷刷地长到了半尺高,眼看就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士兵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吕布的心情也很好。他每日巡视着军营与屯田区,看着自己麾下那支既能上马杀敌、又能下马种地的精锐之师,一种前所未有的、作为一方雄主的豪情在他胸中激荡。
  他甚至开始与季桓商议,等到秋收之后,是否可以主动出击,将兖州境内那些尚未完全归附的郡县一举拿下。
  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片安宁的梦想中时,“历史”终于露出了它最狰狞、也最不容置疑的面目。
  第一个警讯来自东郡。
  一名斥候浑身是伤,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帅府。他带来的不是敌袭的军情,而是一段近乎疯癫的描述。
  “主公!先生!大事不好!东郡……东郡被……被吃了!”斥候的声音里,带着极度的惊骇。
  “什么吃了?”吕布皱眉喝道。
  “是虫子!是数不清的虫子!”斥候的眼神涣散,仿佛回忆起了什么极为恐怖的景象,“像一片黑色的云,从天上飞过来,嗡嗡地响。那云一落地,不管是麦苗还是树皮,甚至是人身上穿的麻衣,只要是能咬得动的东西,眨眼之间就全没了!小的亲眼看见,上千亩的麦田,不到一个时辰就变成了光秃秃的泥地!”
  “蝗虫……”
  季桓的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这两个字像一把生了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一段被他遗忘在记忆深处的冰冷记载。
  他想起来了。
  兴平元年、二年,关东大旱,蝗灾并发。史书记载,“谷一斛直钱五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他记起来了,这场被他视作“背景板”的天灾,其爆发的时间正是今年。其爆发的地点,正是他脚下的兖州、豫州一带!
  不是曹操,不是袁绍,也不是任何他日夜提防的敌人。
  他最大也是最致命的疏漏,来自于他内心深处那份属于现代人的、对“自然”的傲慢。他以为他搭建的巢xue很安稳,却忘了,这个巢xue本身就筑在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先生?先生!你怎么了?”吕布看见他神情大变,连忙扶住了他摇摇欲坠的身体。
  季桓没有回答。他猛地推开吕布,跌跌撞撞地冲出大堂,冲上那座他曾无数次凭栏远眺的角楼。
  他扶着冰冷的墙垛竭力向东方望去。
  天空,依旧是蔚蓝的。田野,依旧是碧绿的。
  一切都仿佛只是一个斥候带回来了危言耸听的噩梦。
  然而,就在他几乎要以为是自己太过紧张的时候,他看见了。
  在遥远的地平在线出现了一道极细、极淡的灰黄色线条。
  那条线起初很模糊,但它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宽、变厚、变黑。紧接着,一阵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嗡嗡”声顺着风传了过来。
  那不是云。
  那是一片由亿万个生命组成的、拥有着最原始、最贪婪的毁灭欲望的……死亡。
  季桓的身体开始无法抑制地颤抖起来。他那双曾洞悉过无数人心与战局的冷静眼眸中,第一次流露出了名为“恐惧”与“绝望”的情绪。
  他知道,他所建立的那个看似美好的“安梦”即将被彻底吞噬。
  而他,无能为力。
  第23章 天灾与人谋
  公元一九五年,夏。
  一场史无前例的蝗灾,如同黑色的死亡之潮席卷了整个兖州。
  那遮天蔽日的虫群在肆虐了整整两天之后,终于向着不可知的远方迁徙而去。它们留下的是一个被啃食得只剩下枯黄色根茎的死寂世界。
  濮阳城外,曾经承载了无数士兵希望的万顷良田,此刻变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伤疤。空气中不再有泥土与庄稼的芬芳,只剩下一种混杂着腐烂与绝望的腥臭。
  季桓独自一人走在这片死亡的田野上。
  脚下的土地,干硬,龟裂。他俯下身捻起一撮泥土,轻轻一撮,便化作了毫无生机的尘埃。他第一次感到了如此深刻的无力。
  他所有的计策,所有的谋划,他那套引以为傲的、足以改变一个政权根基的制度,在绝对的自然伟力面前都被碾压得粉碎。
  他建立的那个脆弱的“安梦”,碎了。
  绝望如同瘟疫,比蝗灾蔓延得更快。
  军营里,死一般的沉寂取代了往日的喧嚣。士兵们三三两两地瘫坐在营账前,眼神麻木,曾经因为分到土地而燃烧的火焰已经彻底熄灭。他们用命换来的希望被虫子在一天之内吃得干干净净。
  哗变与骚乱开始在暗中滋生。为了争抢日益减少的口粮,小规模的械斗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吕布用最血腥的手段亲手砍下了数十个闹事者的头颅,才勉强将秩序维持在崩溃的边缘。
  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
  粮仓的储备在数万张嗷嗷待哺的嘴面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见底。所有人都知道,末日不远了。
  而就在濮阳陷入绝境的同时,一支插着曹军旗号的斥候快马,正带着兖州大乱的最新情报,向着许都的方向日夜兼程。
  ---
  司空府内气氛凝重。
  盛夏的暑气,似乎被堂内诸人严肃的表情都逼退了几分。
  曹操坐于主位,脸色阴沉。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刚刚接到了来自兖州边境的八百里加急军情。
  “诸位都看看吧。”他将那份军报,递给了身侧的荀彧,“蝗灾。一场足以将整个兖州都啃食干净的大蝗灾。”
  军报在堂内几位核心谋士手中轮流传阅,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天意,当真难测。”荀彧将军报放回案几,语气沉重地说道,“数月以来,我等一直在为吕布之事忧心。那季桓以‘军功授田’之法,将吕布军与兖州土地捆绑,使得其军心之稳固远超以往。我等本已在商议,是否要集结重兵,赶在其秋收之前,不惜代价强攻濮阳。未曾想……”
  “是啊。”曹操冷笑一声,眼中却闪动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在这里绞尽脑汁,上天却抢先一步,一把火直接将他的巢xue烧了个干干净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