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怎么会这样?”凌芜的眼泪瞬间决堤,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府医不是说……不是说只是普通的发热吗?怎么会……”
  她猛地看向姜姝宁,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切道:“王妃!您不是会施针吗?您快救救小世子啊!您一定有办法的,对不对?”
  姜姝宁缓缓抬起头,那双曾经明亮动人的眸子,此刻黯淡无光,空洞得吓人。
  “君儿太小了,经脉脆弱,根本承受不住针力。”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每一个字都说得无比艰难,“我尽力了……还是……还是留不住他。”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凌芜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怎么会这样啊……小世子才那么小……”
  姜姝宁看着她哭得肝肠寸断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忍。
  她伸出手,轻轻放在凌芜的肩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也不必这么难过。”
  凌芜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哽咽道:“要是王爷知道了……他得多难过啊?可怜王爷……他……他连小世子一面都还没见过……”
  “不要告诉他!”
  姜姝宁的声音陡然尖锐起来,她死死抓住凌芜的手,指甲几乎要嵌进她的皮肉里。
  “王爷如今在西榆浴血奋战,沙场之上,瞬息万变!绝不能因为这件事让他分心!”她盯着凌芜,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命令,“君儿的事,我自己会处理。你听着,早夭的孩子不能入殓,你去外面……买个干净的陶罐来。另外,此事暂时不要让府里任何人知道,就说小世子身子不适,谁也不见。”
  凌芜被她眼中那股决绝震慑住,只能含着泪,胡乱地点头应下。
  巨大的悲痛让她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王妃说什么,便是什么。
  房门被轻轻带上,凌芜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屋内的死寂,只维持了一瞬。
  姜姝宁脸上的哀恸、绝望、疲惫,如同退潮般消失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残忍的平静。
  她低下头,冰凉的唇瓣轻轻印在小邺君冰冷的额头上,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吾儿,委屈你了。”
  “母亲……很快就来找你。”
  说完,她抱着孩子,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了窗户。
  窗外,一道纤细的人影早已等候多时,正是崔芝兰身边的小翠。
  “凌芜被我支走了。”姜姝宁的声音压得极低,“有劳崔侧妃,帮我把孩子送到我母亲那儿。我母亲会帮我处理好一切的!”
  小翠迅速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小的襁褓。
  “王妃放心,侧妃都安排好了,定会好好安置小世子!”
  姜姝宁的目光胶着在那个襁褓上,贪婪地,一寸寸地描摹着孩子的轮廓,仿佛要将他刻进骨血里。
  直到小翠的身影消失在墙角,她才关上窗,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她转身,动作迅速地从衣柜里拿出几件小邺君从前的旧衣物,熟练地叠好,塞进另一个干净的襁褓里,细心地包裹成一个婴儿的形状。
  当凌芜双眼红肿地捧着一个素净的陶罐回来时,看到的就是姜姝宁抱着那个“婴儿”的模样。
  “王妃……”凌芜的声音依旧带着浓浓的鼻音。
  姜姝宁将怀里的襁褓,轻轻地、郑重地放进了陶罐里。
  凌芜流着泪,下意识地探过头,想再看小世子最后一眼。
  “别看了。”姜姝宁伸手,挡住了她的视线,声音沙哑,“徒增伤悲罢了。”
  听到这话,凌芜刚止住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她不敢再哭出声,怕惹得王妃更加伤心。
  失去亲生骨肉的痛苦,该有多深,她连想都不敢想。
  凌芜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抱进怀里,那重量,仿佛承载了整个王府的悲伤。
  她对姜姝宁郑重承诺:“王妃放心,奴婢定会将小世子……带到京郊最好的寺庙里安葬,给他供最好的香火,让僧人日日为他诵经祈福。”
  “谢谢你,凌芜。”
  姜姝宁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盖住了眼底一闪而过的愧疚。
  抱歉,凌芜,让你为我演的这场戏,流了这么多真心实意的眼泪。
  可若不如此,我此生,怕是永远都不可能挣脱萧凌川的掌控,尝不到自由的滋味。
  小翠用被褥做掩饰,将襁褓里的小邺君抱到藏锦阁。
  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那具刚刚还冰冷僵硬的小小身躯,此刻竟已回温变软,胸口有了平稳的起伏。
  等崔芝兰看到他时,小邺君的脸色已经恢复了红润,他没有哭闹,只睁着一双清澈如黑葡萄的眼眸,安静地、直勾勾地凝视着她。
  崔芝兰心口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仿佛被轻轻撞了一下。
  心里不由地想,幸好当初姜姝宁没有吃掉那碗她下了落子药的红豆粥。
  否则,今日如何能看到如此玉雪可爱的孩子?
  “侧妃,小世子带来了,奴婢按照王妃的吩咐,把他送到相府吧?”小翠道。
  “别送去相府。”她那强壮可爱的婴孩,一字一句地说道,“把他……送到表哥那里去。”
  “可王妃她……”
  “别说了,照我说的去做。”崔芝兰看向她,“只有这样,他们之间那段被斩断的缘分,才能重新牵起来。”
  “是,侧妃。”小翠低声应下,抱着小邺君离开。
  第306章 她“病了”
  宁王府中,萧怀瑾焦灼地等待着。
  自从上一次在景王府跟崔芝兰见了一面之后,他便跟她彻底失去了联系。
  直到萧凌川领兵西征,京中防备松懈,他才终于寻得一丝缝隙,将信递了出去。
  崔芝兰的回信很简单,只让他今日在府中静候,说有一样“东西”要交给他。
  阿齐匆匆来通报:“殿下,小翠姑娘来了!”
  “快请!”
  很快,抱着襁褓的小翠便来到萧怀瑾面前,屈膝行礼:“奴婢见过宁王殿下。”
  萧怀瑾目光越过她,直直落在了她怀中的那个襁褓上。
  他的呼吸蓦地一滞,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力量攫住了咽喉,艰涩地开口:“这是……”
  “这是姜姑娘的孩子。”小翠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他耳边轰然炸响。
  萧怀瑾整个人都僵住了。
  姜姝宁……她竟然真的生下了她和萧凌川的孩子。
  那个他曾视为阻隔他们感情的障碍。
  襁褓中的婴孩似乎感受到了陌生的气息,黑葡萄似的眼睛睁开,好奇地望向萧怀瑾。
  那是一双无比纯净的眼眸,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像极了姜姝宁。
  在触及那双眼睛的瞬间,萧怀瑾心中最坚硬的壁垒轰然倒塌,化作一滩柔软的春水。
  他几乎是不受控制地伸出手,声音沙哑:“……给我抱抱。”
  他的动作有些生疏,却又带着莫名的熟稔。
  怀里多了一团温热柔软的小生命,那感觉如此不真实。
  荣华比他小上许多,当年荣华还是襁褓的婴孩时,他也是这样,小心翼翼地从母妃手中接过,笨拙地学着哄她。
  怀里的孩子不哭不闹,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这孩子长得真好,”萧怀瑾的指腹轻轻拂过婴儿柔嫩的脸颊,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神态像极了姜姑娘。”
  可这眉眼间的轮廓,分明带着萧凌川的影子。
  一想到此,尖锐的刺痛再次攫住他的心脏。
  但看着孩子玉雪可爱的面容,更多的却是翻江倒海般的愧疚。
  他想起自己因嫉妒而指使崔芝兰给姜姝宁下落子药。
  若是当初崔芝兰真的这么做,那么今日,他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孩子,见不到这双酷似姜姝宁的眼睛。
  他差一点,就亲手扼杀了姜姝宁的亲骨肉。
  见他如此喜爱小邺君,小翠暗暗松了口气,继续道:“姜姑娘本意是让侧妃将孩子送到相府。可侧妃说,相府人多眼杂,未必安全。只有放在宁王您这里,才是最稳妥的。将来……将来姜姑娘出府,才能和殿下您,有份牵绊。”
  一听到姜姝宁,他原本死寂如古井的眼眸,瞬间泛起了滔天巨浪:“姜姑娘她……当真能出府?”
  小翠用力点头,语气肯定:“景王殿下被困西榆,军情紧急,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回京。姜姑娘已经用假死的法子,将小邺君送了出来。她打算……用同样的法子为自己脱身。这段时日,就有劳宁王殿下,照顾好小邺君了。”
  萧怀瑾抱着孩子的手臂收得更紧了些。
  他懂了。
  姜姝宁这是在釜底抽薪,她要彻底斩断与萧凌川的一切,换一个全新的身份,重获自由。
  “你放心。本王定会照顾好她的孩子。若姜姑娘那边有任何动静,还请表妹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本王,本王亲自去接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