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73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73节

  向院长若有所思,点起了一根烟,准备听林三七继续说下去。
  林三七又从平板电脑上调取了一些儿科用药:
  “向院长您再看这些儿科用药,退热方面的主要靠的是布洛芬和地乙酰氨基酚这两个成份。
  但现在儿科用药的问题非常多,比如这个布洛芬。
  它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然而这只药对儿童,尤其是小婴儿的肝肾功能毒性很大,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
  再比如儿童感冒常用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现在儿科不推荐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原因很多,包括易导致皮疹、消化道反应、肝肾损伤、药物成分可能过量等
  然后这个不推荐用,那个有毒性,是不是我们的小孩感冒发烧了就无药可用了?
  可这时候如果我们的小儿柴桂研究透了,符合现代医学需求了,又是一种从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天然原材料,是不是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能不能做全球推广?
  如果真到这一天,小儿柴桂能一统全世界儿童感冒用药,那光是这一个药物的市场就起码有几百亿美元之多,药企能不发财吗?”
  向院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懂了懂了,就像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阿司匹林原料是柳树皮;麻黄碱是从麻黄中提取的;流感神药达菲是从八角中提取一样的道理。
  小七,你有眼光啊,根据最新版的《中华本草》记载,共有中药8980种。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最新统计是12800种左右。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蕴藏了多少财富,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它们,研究它们,最终作用它们。这么一想,这说明我们的中医中药大有可为啊。”
  林三七跟着点头:“所以中医也要进步呀,要跟得上现代医学的脚步,千万不能故步自封。”
  第537章 欲收购中医三院
  花都、二沙岛。
  二沙岛是花都市区,珠江中间的一座小岛,面积约1.76平方千米,形状像一个纺锤形,两头尖中间宽,有一座广州大桥与陆地相连。
  中医学院的院长向前和林三七两人坐在迈巴赫汽车后座,从大桥上拐下来后,在二沙岛上小小转了一圈,然后在花都医大中医学院附属中医三院门口下了车。
  这次两人属于微服私访性质,没有惊动院方,两人以普通病人的身份过来参观,所以心情放松。
  林三七下车后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还挺满意:
  “向院长,这环境不错啊,医院对面就是一个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在花都市区可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呀。”
  向院长苦笑道:
  “二沙岛原来是远离市区的,当年都是给不能上岸的沙南疍民居住,可想而知这个地方有多偏僻,交通有多不便。
  后来随着城市慢慢扩大,二沙岛才慢慢发展起来,在上面建了一个疗养医院。但因为位置太偏,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所以医院办不下去了。
  上级指定我们花都医大接手,当时咱们大学几家附属西医医院都不愿意搬过来,最后强制我们中医学院接盘,我们这才成立了中医三院,就是眼前这家医院。”
  向院长带着林三七往医院里面走去,两人一边参观,一边继续闲聊着:
  “医院嘛,主要还是要方便病人治病不是,所以最好是建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实在要开发新城,那也得把医院建在交通方便,地铁公交都能到的开发区。
  可是你再看看这个二沙岛,网上都说这是富人岛,岛上的别墅都是普通人买不起的节奏。可问题是富人们是不需要坐公交车的,所以二沙岛至少没有公交地铁。
  病人如果要来我们中医三院看病,必须要自己开车过来,步行都难。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环境虽然好,但交通不便,病人来得也少呀。
  你看看,现在是下午2点,正是医院开诊的时间,瞧这大厅,稀稀拉拉有几个病人?
  像我们的附属一院,年门诊量可以达到350万人次,但这个中医三院,年门诊人次只有一个零头,30万,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病人少,医生收入就少,医生收入少谁还能安心待在三院?有水平的,有关系的纷纷调到其他附属医院去了。剩下的医务人员也彻底摆烂了。”
  林三七一边听着,一边眼睛也在观察院内情况。
  眼前的中医三院可能因为建筑有限高,所以最高没有超过6层的。
  院区的规模似乎挺大,绿化搞得很好,有不少绿地改造一下,完全可以新建医疗大楼。
  “向院长,其实当初你们的定位就错误了,这个地段压根就不适合建医院,哪怕你们建到对岸的五羊新城也好。这地方就适当建疗养院,或者养老院。”
  向院长苦笑道:
  “谁说不是呢,但有什么办法呢,当初也是上级指派的任务,不接也得接。现在三院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医学院一个沉重的负担,每年亏本超过5000万以上。”
  林三七有些不解:
  “医院亏本,但这个地皮可值钱了,就这个地块,就这个面积有多大?”
  “50多亩吧。”
  “50多亩也可以了的,开发房地产,良心凶一点,间距小一些,容积率弄高,一套别墅卖个上亿,那也能赚不少钱来。”
  向院长听了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地块呀,除非有通天本领的人,否则土地性质可是改不了的,因为岛上必须要配套医院和学校,咱们中医三院是惟一的医疗单位,必不可少。”
  两人开始在医院里参观起来。
  两个陌生人,尤其其中一个还是明显大领导气质的老人,只要医院的人不傻,就知道这肯定是哪个领导来暗访了。
  所以医院的导医台迅速就汇报给了领导,不一会儿就跑过来几个穿着白衬衫黑西裤,胸前挂着一个工作牌的中年男人。
  林三七去年还是实习生,自然知道这副打扮的,就是医务人员们最讨厌的行政领导们。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刮起一股歪风
  医务人员上班的时候穿白大褂工作服,胸口的袋子上面夹一个工作牌。
  但行政领导们偏偏不,为了体现自己的特殊,或者为了显摆自己高人一等,都喜欢穿便服,再把胸卡制作成放大版的“竖版”,然后挂在胸前。
  这就让医院里面人为分成了三六九等。
  真不知道一群连白大褂都不愿意穿的行政人员,来医院工作干嘛?
  “院长,向院长,您来了怎么不通知我们一声呀,呵呵呵~~~”
  向院长悄悄跟林三七说道:
  “这群人做业务水平不行,拍马屁本领挺高,瞧瞧鼻子多灵,我们才到医院里10分钟,他们就发现了。”
  当然这是背后吐槽,当面不可能这么打下属的脸。
  “小七,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医三院的院长袁成济。小袁,我旁边这位年轻俊杰,就是我们花都医大的杰出校友,岭南堂医药公司的老板林三七。”
  袁成济一听,赶紧热情跟林三七握了握手:
  “原来是林董,哈哈,我知道,林董现在在业内可是大大有名,上次一口气给母校捐款一个亿,还收购了学校那家亏损企业南方药厂,那真是替学校分忧了。”
  林三七面对这种院长自然挺客气:
  “袁老师你好,您太客气了,我是尽我一名花都医大学生的本份。”
  袁成济嘴上跟林三七互相客套着,商业吹捧着,其实心里已经在打小九九了。
  顶头上司突然带着一个老板来微服私访,这事怎么看怎么透着古怪,再加上这位林董可是有收购学校不良资产的前科。
  莫非……
  难道……
  林董是想收购中医三院?
  想到这里,袁成济内心就有些紧张了,虽然中医三院的业务不好,病人稀少,但他袁成济好歹也是一院之长,级别跟病人火爆的附属一院是一样的。
  如果林三七真动了收购医院的念头,到时他袁成济怎么办?
  院长不当,回学校去当一名普通大学老师?这多少有点不甘心了。
  于是袁成济决定试探一下:
  “向院长,林董,不知道你们这次过来是看病吗?林董我可听说了,咱们中医学院最好的几位老教授可都在你们岭南堂执业了,你还需要到我们三院来看病啊?”
  呵呵呵~~~旁边一群中层都轻笑起来。
  岭南堂中医馆现在一个号子5000元挂号费,一天限号20个,坐堂医生2000元的抽成,这就是一天收入4万元。
  另外,只要每周固定有三天在岭南堂中医馆上班,那岭南堂就给一个月20万的保底工资。
  也就说,一名坐堂大夫一个月如果全勤,那收入就在68万元起步了,那一年12个月,收入可就超过800万了。
  这个天价工资开出来,花都医大中医学院所有在职或者退休老教授都疯了,之前还因为文人风骨犹豫的,现在也全部都投诚了。
  再加上向院长的变相默许,可以说花都最好的老中医已经被岭南堂一网打尽。
  所以岭南堂中医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实力绝对是一流的,不说全国,至少在南方地区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
  还有一个关键点,岭南堂所用的中药材全部是从1961年穿越过来的,全都是纯天然无公害正宗的原始药材,疗效自然不用说了。
  这个优势就是全国所有中医院不能比拟的。
  名医+好药=神奇疗效。
  这一传十,十传百,岭南堂中医馆每天预约的号源都排到一个月之后了,可见受欢迎程度。
  林三七这时候也半开玩笑道:
  “中医要进步,肯定需要取长补短,我们岭南堂有岭南堂的优势,三院有三院的优点,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再一起互相进步嘛。”
  袁成济心想我信你个鬼,但他也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止什么。
  向院长看到袁成济笑得勉强,也不准兜圈子了,于是直接挑明了话题:
  “小袁啊,这次我带林董过来,是我主动邀请的。目的是什么,如你们心里所想那样,看看林董有没有兴趣收购我们中医三院。”
  袁成济脸色一变。
  旁边的医院中层们也都是面面相觑。
  第538章 医院中层的反对
  三院的领导们傻眼了,一个个表情哀怨。
  林三七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收购医院其实是他主动提起的,向院长是在给他打掩护。
  向院长这时候点了点医院门诊大厅,语重心长道:
  “小袁啊,你看看咱们中医三院,病人数量是一年比一年低,门诊人次只有一院的十分之一,而且你们还不设住院部,这就导致病人资源进一步下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