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31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31节

  他们过过手,中间就赚个差价,赚大发了。
  林三七这时候看向史云南道:
  “史处长,那这火车头的价格怎么算?”
  史云南兴奋地搓着手:
  “林董,是这样的,不同型号不同年份的内燃机火车头价格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方案是打包一口价,2亿人民币。另外,我们再额外送你50节绿皮车厢。”
  林三七算了一下,心想一个内燃机火车头100万,这价格不知道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小秘书朱新月很机灵,马上拿出平板电脑一始搜起了价格。
  网上北方某省铁路公司有出售信息:
  根据车况,废旧内燃机火车头空壳景观的30万左右、车况废旧不能开整车100万左右、二手能开的120到200万之间。
  所以史云南以平均100万一个机车头出售,这价格不能算贵,也不能算便宜,毕竟现在他可是批发价。
  不过好歹还送了50节绿皮车厢。
  这玩意儿平时就是当当景观或者创意饭店使用,但如果送到1962年那绝对是好宝贝。
  林三七思考了一下,便点头同意道:
  “2亿打包价我可以接受,不过史处长,我还想要内燃机车头制造技术,不用太先进,哪怕是国家已经停产的机型也可以,不知道咱们花都铁路局有没有相关资料?”
  史云南眼珠子一转,心想你要高铁技术我一时还没办法,但你要内燃机这种淘汰技术,那全国不是一抓一大把?
  花都铁路局没有,其他兄弟局有呀,加上内燃机头技术也不是啥保密材料,调资料过来不就是领导们一个电话的事情。
  第616章 广九线上达速开
  想到这里,史云南于是假装为难,扯了一个谎:
  “这个,内燃机火车头制造技术,我们花都铁路局是有的,虽然我们不造火车头,但我们八几年的时候是有过造车计划,只是后来铁路高速化了,这事就搁浅了。”
  这下轮到林三七两眼放光了:
  “那史处长,这部份技术你们卖不卖?”
  史云南咬咬牙:“卖,不过这价格!”
  林三七大手一挥:
  “价格好商量,我不会让你们花都铁路局吃亏,毕竟你们是国企,咱亏谁也不能亏国家的。这样,如果你们允许出让,我花1亿人民币购买。”
  林云南在心中恨不得放声大笑,他辛苦卖了200个火车头才卖了2个亿,现在卖一份图纸就可以赚1个亿?
  这1个亿还不跟白捡一样?
  什么长春客车厂、大连客车厂、青岛四方客车厂等等,随便一个电话,人家转个资料过来花得了几分钟?
  大不了年终团拜会的时候,多敬几杯茅台嘛。
  实在不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可也在花都铁路局的管辖范围内,应该也有内燃机车头技术储备的。
  到时自己一张张资料、图纸打印出来,订书机这么一订,一个亿就到手,天下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想到这里,轮到史云南大手一挥了:
  “不就是内燃机车头制造技术嘛,这个包在我身上,我保证给你搞到手。那个实在不行,蒸汽机火车头技术要不要?我免费赠送。”
  林三七心中同样大喜:“要要要,免费的技术为啥不要,史处长真是好人啊。”
  两人重重握在一起,3个亿的项目就谈成了。
  但双方都在心中彼此骂对方一声:傻x。
  史云南想的是,国内淘汰的技术居然还要花1个亿购买,是不是脑子有坑?你或许去网上查查都能查出资料来,免费的。
  再说了,就算买了图纸,非洲那些黑家伙们能造火车吗?
  史云南怀疑这些奥德彪们可能连自行车都造不出来。
  火车机头,这好歹也是需要一定技术和实力的,还要考验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
  就非洲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估计造个铁锅都够呛。
  林三七则在心中庆幸。
  因为这些内燃机车头所有设计图纸、参数、材料等等,都是我们的铁路工作者们几十年经验和科研积累。
  几十年来,投入的资金估计几百、几千亿亿都不止。
  现在1个亿就卖给了他,他拿到1962年去,相当于可以让我国的铁路发展少走几十年的弯路,这绝对是大喜事。
  也就是史云南败家,区区一个亿就卖了,怪不得是国企。
  几天后,林三七就收到了全套东风系列内燃机火车头的设计图纸参数,从东风1型一直到东风11型全部都有。
  甚至连蒸汽机头各种型号都齐全了,什么人民型、上游型、建设型等等,应有尽有。
  估计也是铁路系统良心发现吧,反正也就是多打印几份资料的问题,于是整整一个集装箱的资料外加一个硬盘,里面有全部电子资料,全都交到了岭南堂手上。
  岭南堂公司也将3亿资金打到了花都铁路局账上。
  随后208个火车头、50节车厢通过海运送往了马达加斯加安采拉纳纳港
  当然这笔交易岭南堂注定又是巨亏,那些非洲客商实在不讲信用,每次发货出去就是拖着不给回款,太无耻了。
  ……
  ……
  1962年,广九铁路。
  笋岗站,原来是宝安县境内的一个小站,因为通往香江的客车停运了,所以平时的笋岗站几乎是没有人的。
  但是今天的笋岗站却一反常态,里里外外围满了人,甚至还有不少记者正在拍照。
  所有人都围着铁轨上一台奇怪的绿色火车头。
  这个火车头没有运煤车厢,也没有直冲云宵的烟囱,更没有那红黑色的巨大车轮。
  铁道部的藤部长站在驾驶舱里,看着几个老司机正对照着一本厚厚的说明书在进行最后的检查,火车发动机此时已经噗噗噗在响动了。
  林三七也站在驾驶舱后面,做为一名专业的、优秀的两界走私贩,为了售后服务,他已经在2014年初步学过如何驾驶内燃机火车了。
  反正最大的感受就是火车没有方向盘……
  藤部长看到两个司机不停在核对这个数字,查看那个仪表的,渐渐有些不耐烦了:
  “我说老丁,差不多了吧,这么多人都等着呢,赶紧把火车开起来,咱们溜两圈再说。”
  旁边的南方铁路局的陆局长也迫不及待说道:
  “是啊老丁,你就放心吧,今天广九线全部都封闭了,路上一辆火车都不会有,从宝安县一直到花都170公里,今天你们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司机老丁今年50多岁,几年前曾经去苏联学习过内燃机驾驶,算是国内最有经验的火车司机了。
  这时候他见几位领导都想看看这台“新火车头”的威力,于是咽了咽口水:
  “那,那我可开了?”
  藤部长两眼放光:“开,快开。”
  司机老丁还是不放心,看向了后面的林三七:
  “林专员,那我可开了?如果我有操作失误的地方,您可一定要及时提醒我,阻止我!”
  林三七差点笑喷,自己这个学习了一周火车驾驶技术的三脚猫,怎么敢当这位有30年驾龄司机的师傅?
  “行了老丁,这说明书和驾驶流程你都已经倒背如流了,就放心大胆开吧,咱是火车又不是汽车,你还怕开到河里去呀。”
  司机老丁一听,跟副驾驶互视了一眼,彼此点头,然后他缓缓火车方向档推到前进位,随后开始将功率手柄往上推。
  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开动起来了。
  这列临时列车除了火车头外,后面还挂着两节普通车厢,车厢里除了记者外,就是采集数据的铁路员工。
  火车缓缓驶出笋岗站,朝花都方向开去。
  速度越来越快,10码……30码……60码……90码……
  速度越来越快,藤部长是越来越兴奋:
  “老丁,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加速很吃力?机车够不够稳定?”
  司机老丁这时候驾驶感觉也慢慢上来了,跟着兴奋道:
  “藤部长,没有问题,火车一切数据正常,行驶非常平稳,比老毛子的火车头好多了,感觉还有非常巨大的加速空间。”
  林三七心想,这可是东风11型内燃机车,1992的为广深准高速铁路开行时速160公里级别准高速旅客列车而研制的,新型准高速干线客运用内燃机车。
  后来更是成为国内铁路首次大提速的主力机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70公里/小时。
  比起这个年代平均50公里/小时的时速,170码快得吓人。
  藤部长一听就兴奋了:
  “既然有提速空间,那就提速,快,先到120公里/小时。三七同志,这台火车头是你搞来的,你说说我们提速到几码?”
  林三七心想你这么大一个官儿都不怕死,自己怕个鸟?
  就是要给你们见识见识科技的实力,也好让六十年代的土著人感受一下,他林三七带过来的东西有多么惊人。
  “藤部长,咱们也不要婆婆妈妈,抠抠搜搜的,老丁,你直接上160码。”
  司机老丁汗都下来了:
  “林专员,这,这也太快了,我怕我们的铁路,我们的机车承受不住,万一出现事故,那可就是车毁人亡了。”
  林三七不屑道:
  “160公里还快?我告诉你,现在法兰西正在研发的高速列车tgv,时速已经达到了320公里/小时,而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还有小日子现在已经在新建一条连接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时速最快可以达到360公里,计划平均运行速度是250公里。
  咱们现在连160公里的时速都不敢上,那我这先进车头不是白拿来了?怕个鸟,我和藤部长、陆局长都在车上,要死我们一起死,死了也是英雄!”
  林三七说得霸气,其实一只手已经放在了通往内燃机仓的门上,如果稍有不对,他肯定第一时间穿过门逃跑了的,怎么可能等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