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43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43节

  林三七的声音响起:
  “好,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二道程序,就是对药粉进行填充压制,也就是要把药粉如何变成一颗药片。柴教授,现在国内对这道程度是如何完成的?”
  北大的柴国立教授这时候苦笑道:
  “我们借鉴了中医制作药丸的方法,用木头制作了很多模具,一个模具里面雕刻有许多药片大小的孔,在制药的时候,工人手工把药粉填充进去,
  然后两个模具合并在一起,再用木锤进行加压,静置几分钟,药片就成形了,再一粒粒倒出来。”
  林三七开玩笑道:
  “那这跟糕点店里面做月饼点心是一个道理嘛。”
  众人都轻笑起来,显然每个人脑海里都有了一个画面感。
  林三七这时候又提出一个疑问:
  “这样手工制作的药片,药片的坚硬程度应该不能保证吧?估计用手指轻轻一按就会粉碎?”
  柴教授点点头:“是的,咱们的药片扔到水里,马上就会跟蛋糕一样泡发开,硬度完全不够。”
  林三七又问道:
  “我说如果,一种药片对食管和胃有刺激,药片入口即化,这个刺激如何避免?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药片不能经过胃酸的中和,必须到肠中溶解,又如何躲过胃酸的破坏?”
  从解剖结构简单来说,药片口服下去,先是经过食管,到胃里,最后才是肠子里。
  如果一个药片需要肠道吸收才有效(后来的肠溶片),但因为药片硬度不够,入口即化,直接在食管或胃里就会吸收了,药效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个道理,只要是药学专业的人都知道。
  柴教授这时候再次苦笑起来:
  “林专员,你说的问题按目前国内的技术难以解决,我知道国外的药片都在进行压力测试,但国内目前完全达不到。”
  林三七又问了一句:
  “如果药片压力测试不通过,那还有一个胶囊呀,我是医生,对药学是半个外行,目前我国的胶囊生产情况如何?”
  是的,六十年代我国是可以生产胶囊的,不过来龙去脉有点小喜剧。
  五十年代,浙省有一个山区小县城,有一名叫潘光明的工人在一家美国制药厂打工,这人聪明,关于观察,于是就偷偷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空心胶囊制造技术。
  1953年潘光明回到老家新昌后,用铜筷当模具、铝罐来烊胶、扇子当鼓风机,以极其原始的方法,手工生产出了第一粒空心胶囊。
  胶囊是生产出来了,也填补了国内一个空白,但是产量却低得可怜,一个是生产工艺太原始,完全没有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条件。
  柴教授这时候继续介绍道:
  “第二个,做胶囊的原料是明胶,明胶主要成分是动物胶原蛋白经部分水解衍生的水溶性蛋白质,主要是从牛皮、猪皮、鱼骨和鱼鳞中获得。
  可是林专员,你要知道我们国内目前的粮食供应紧张,鱼肉类更是紧缺。像我们在学校里,一个月就供应一次肉,那个肉细小得要用放大镜找。
  所以受困于原材料的稀缺,现在的胶囊完全指望不上,也就特殊部门的特殊药物才能用得上。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还是得想想其他办法,看有没有替代的。”
  这时候浙大的石龙昌教授开口道:
  “我们学校曾经有同志提出过一个替代方案,就是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这样也能熬制成明胶。
  这样明胶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获得,比如废品收购站里的皮带、皮鞋;皮革厂的废弃边角料等,就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明胶,进一步制成胶囊。
  如果说猪皮牛皮鱼鳞难以批量获得的话,那么废弃的皮带皮鞋等皮制品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全国收集起来,的确可以解决原料紧缺的问题。”
  林三七一听就吓一大跳,心想果然是浙省人脑子灵活呀,这种鬼点子六十年代就想到了?
  要知道几十年后,新昌这个“胶囊之乡”,每年生产全世界40%的胶囊的地方,这个产业差点毁于一旦。
  就是因为被曝光出了“毒胶囊事件”,用的原料就是石教授所说的废弃皮革制品和边角料。
  这事危害可大,林三七必须提前打好招呼。
  “石教授,这可不行,我们不能用皮带皮鞋去制作明胶,那都是工业明胶,有害的。”
  这时候人群中有一名学生就不服气了:
  “林专员,皮鞋皮带,包括其他皮革制品的原始物料也是动物毛皮,也含有明胶,为什么不能使用?我记得课本上写着,我军过草地时,没吃的,就是煮了皮带吃,也不见得有害呀。”
  林三七竖了个大拇指,心想你这话政治正确了,小伙子以后有前途。
  但他话还是要说清楚的,毕竟他又不是黑心资本家,他要做的是良心药,而不是毒死人的黑心药。
  “这位同学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都知道皮鞋皮带的原始物料是动物毛皮,含有明胶。你们都是药学生,应该是系统学过化学的。
  皮鞋皮带这种皮制品,是经过皮革鞣制等化学处置的。
  大致经过硫化钠脱毛、芒硝浸泡、浸灰、浸酸、铬鞣、染色等环节,在铬鞣时须加入聚氨酯-铬络合物、鞣酸等。
  也就是说,这种皮制品会产生一种东西叫“铬”。
  我们学过化学都知道,铬是一种多价金属元素,常见的有二价铬、三价铬和六价铬。
  同时,铬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均含有微量铬。
  其中二价铬参与了人和动物体内的糖与脂肪的代谢,听起来似乎是对人体有利的,就像营养补品一样,对不对?
  那你们错了。皮革制品产生的铬是六价铬。
  六价铬那就是有害元素了,进入人体后,对肝、肾等内脏器官会造成损害,尤其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等等。”
  底下学生中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呼声。
  第632章 展示药物生产线
  “刚刚柴教授说胶囊的原材料不够,石教授说浙大发明了一种皮革替代方法。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没有明胶我们就没办法制造胶囊药去救人。
  但是如果用工业明胶制成药物胶囊,对人体是有害的,吃了是有毒的,怎么办?
  或许有同学会说,现在我们先解决“有”的问题,再考虑有没有“毒性”的问题。
  这个我是不赞同的,我们的药品是用来救人的,在明知道危害的前提也继续使用,那就是害人。
  如果大家从一开始就存在这种偷鸡行为,不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是单纯考虑了经济效益,或者为了政绩去放卫星。
  那么这样的学生,我是不接收的。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制作良心药的观念放在第一位,没有原材料,我们可以想其他办法。
  但是如果一个人捷径走习惯了,以后肯定不会走正大光明之路,这对社会对医学都是一种灾难。”
  啪啪啪,大礼堂里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石教授有些羞愧地说道:
  “今天林专员给我们上了一课,大家都要记住三个字‘良心药’,这也是我们药学人的使命。林专员你放心,回头我肯定暴揍一顿我同事,让他把工业明胶制作方法烂在肚子里。”
  林三七心想几十年后国内的“药品”那真是一言难尽。
  中药嘛,要么是假货、要么是以次充好、要么是用化学原料泡发熏制,没效果也算了,很多反而有毒害。
  西药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原料药这个环节就出现问题,制药工艺都处于极低的水平。
  否则为什么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制作流程,国产药和原研药疗效会相差那么大?
  你不会创新就算了,现在让你抄作业都抄不好?
  说白了不是抄不好,是人心太黑了,为了节省成本,为了多赚钱,乱搞。
  如果有人或者有机构说: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疗效是一样的。
  不用怀疑,这个人不是傻就是坏,最大的可能就是坏,坏到流脓那种!
  这时候又有一个同学举手道:
  “林专员,您提出要新建全世界一流制药厂,可是我们连基本的原料都解决不了,怎么能生产出先进的,领先国际的药物呢?”
  林三七呵呵一笑,指了指旁边的机器道:
  “以前我们没办法解决的难题,现在有了这些生产线,一切都解决了,而且比国外解决得还彻底。大家看好了,这台设备是怎么用流水线生产药物的。
  小白,启动机器。”
  新秘书白如莉赶紧找到开关,按下了按扭,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同学们,同志们,大家看,这台设备叫做制压机,就是通过挤压力,将药粉压缩成一粒粒的药片。这台机器能产生5吨的压力,一分钟可以制造五千颗药片出来。”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一个个眼珠子瞪得圆圆的,大大的。
  制压机快速运转,一粒粒药片就跟豆子一样大片大片制作出来,通过生产线往下一道程序走去。
  中国药科大学的郭文浩教授感慨道:
  “我经常跟药厂打交道,就说津门第一制药厂,这已经算是大型药厂了,全厂几千号职工,一天最多只能生产五万颗药片出来。
  换了以前,我觉得津门第一制药厂很了不起,但是现在你们猜怎么着?
  人家一个大厂一天的工作量,还不及这一台机器10分钟的生产量,真是太让人惊讶了。”
  柴国立教授这时候有些垂头丧气:
  “就这样的生产线,林专员还说并不是最先进的设备,你们想想看,对比一下国外,我们真的落后太多太多了,我看了都心焦啊。”
  林三七在旁边安慰道:
  “几位教授,我们国内落后于国外,这个是事实,我们没必要感到羞耻,这是客观差距,不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真要算,也是从晚清那一代人开始算。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重要的是未来。
  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国内外的差距,我们能知耻而后勇,加快脚步,排除万难,一心一意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科技,这才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案。
  现在最怕的是什么?
  一个是怕没见识,以为自己是中央大国,整天幻想万邦来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愚人应该扫进历史垃圾堆,让他滚蛋。
  还有一种人是坏,他们明明看到了问题,明明知道如何解决,但就是拒绝进步,拒绝开放,就因为害怕自己失去权力。
  这种人为一己私欲,同样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柴教授重重点头:“林专员说得对,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加快追赶的脚步!”
  复旦的任如冰教授是女同志,这时候也是心潮澎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