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23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23节

  “难,恐怕难以打赢,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张州制药厂提起的所有片仔癀侵权官司,胜率是百分之百,这个概率是很恐怖的。
  我查过资料,张州制药厂跟“片仔癀”有关的注册商标共有84件。
  包括“片仔癀”、“片仔癀;pien tze huang”、“片仔癀 pzh”、“片仔癀宏仁”、“片仔癀清解”、“片仔癀皇后 queen”等商标。
  距离最近一场官司,张州制药厂与鹭岛中药厂的一场长达5年的官司,这5年时间里,双方发生多次诉讼交锋,一路从地方打到省高院。
  期间双方还收到了胡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的调停函,没有成功,反而加剧张州制药厂与鹭岛中药厂的商标争夺战。
  最终,鹭岛中药厂还是以败诉告终,最后也没有拿到片仔癀的通用名,只能将自己公司产品改成新癀片,尽管成份几乎一致,但商业价值大跌。
  从这场官司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胡建地方肯定是保护张州制药厂公司的,另一个,片仔癀至少从目前法律上被认定是商品名。”
  如果片仔癀被认定是商品名,那么其他公司使用这三个字就是妥妥的侵权。
  现在官司打到了岭南堂,如果法院还是按前例宣判,这对岭南堂是极其不利的。
  林三七放下文书,咨询到:
  “五哥,这场官司如果我能提供片仔癀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药方的证据,你觉得官司能不能赢?”
  林德智有些惊讶道:
  “你有证据?如果有证据就最好不过了,就还是拿刚刚的鹭岛中药厂和张州制药厂公司来举例,这事我昨晚查了一晚资料,有点数了。
  这两家公司的官网都介绍道,八宝丹源于明嘉靖年间宫廷秘方,八宝丹能治疗“癀”。
  噢,对了,闽南方言称肌肉红肿热痛为“癀”,只需切下小片服用,即可退癀。
  传到清末及民国时期,民间又称之为“八宝丹片仔癀”或“八宝片子黄”。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两家的介绍可以看出,八宝丹与片仔癀都宣称自己的配方起源于明朝,都可以用来治疗“癀”,而且治疗“癀”都是“切片”服用。
  当时认定,八宝丹即是片仔癀,片仔癀就是八宝丹,甚至两个名字可以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民间的默认。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鹭岛中药厂与张州制药厂都可以生产‘八宝丹片仔癀’,没什么区别。
  后来由于年代背景,双方还将产品名称共同改为‘片仔癀’。
  一直到七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国家安排仅由张州制药厂生产片仔癀,鹭岛中药厂停产。
  八十年代后期,因为市场化了嘛,鹭岛中药厂也要生存,所以恢复了片仔癀生产。
  但张州制药厂想吃独食,所以申请商标保护,导致鹭岛中药厂无法用片仔癀商品名称,无奈改回‘八宝丹’,这是第一次改名。
  后来张州制药厂决定赶尽杀绝,第二次起诉,连八宝丹这药名都不给鹭岛中药厂使用。
  当年法院判决被告鹭岛中药厂立即停止涉及“八宝丹”与“八宝丹片仔癀”、“片仔癀”互相之间有渊源关系的宣传,免得引起消费者误解。
  后来鹭岛中药厂不死心,在2012年申请在第5类“中药成药”等商品项目上注册的“八宝丹片仔癀”和“片仔癀八宝丹”商标,最终被拒绝。
  于是鹭岛中药厂无奈,继续向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打了几年官司还是输了,无奈又被迫进行第二次改名,叫‘新癀片’,连八宝丹这名字都不给用了。”
  林三七挠了挠头,有些无语道:
  “这张州制药厂这么霸道的?我记得鹭岛中药厂同样也是国企吧?按你的意思,两家公司其实几十年前都生产一样的八宝丹片仔癀。
  结果最后张州制药厂为了彻底垄断片仔癀,包括八宝丹的名称,对兄弟单位鹭岛中药厂下死手,逼得对方不断改名,这可有点不地道了。”
  林德智笑道:
  “商业竞争,这样做不是很正常?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你想想咱们东广本地的加多宝和王老吉之争就知道了。”
  林三七摩挲着下巴问道:
  “按张州制药厂的尿性,他们不但不会允许我们用片仔癀的名称,就连八宝丹都不准用?是这个道理吧?
  哼,跟爷爷我斗,看来是时候拿出证据来了,五哥你等我一下。”
  林德智也好奇,想看看自家老板手里到底有什么样的证据能绝地翻盘。
  不一会儿,林三七回来了,手里捧着一个木头盒子。
  只见林三七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从盒子里拿出三本线装书来,林德智一看便知道,这应该是古董玩意儿了。
  “五哥,你看这三本书就是我的证据,这本叫《璞苑山笔记》,就是传说中明朝那位从北平城逃亡到胡建张州的御医所著,笔名就叫平和居士。
  这位平和居士,就是目前民间公认的八宝丹,也就是片仔癀药方的发明者。
  这本书里也详细记录了八宝丹方,以及他发明药方的整个过程,这是铁证。
  这本《龙溪方歌括》,是明末清初,胡建传统闵医大家陆大钟作著,上面详细记载了片仔癀民间名字的由来,首次明确片仔癀就是八宝丹的别名。
  最后一本是清朝的佛教医学著作《南山医方明》,里面记载得还要齐全。
  上面明确记录了佛门圣药八宝丹是‘延侯和尚’还俗后,将八宝丹以“僧帽牌”片仔癀名义制售……”
  第862章 片仔癀配方绝密
  当林三七拿出三本线装古籍,又简单讲了一些这三本书记载的内容后,林德智马上便是拍案叫绝。
  “好,太好了,这三本医书,其实就是将片仔癀怎么来的来龙去脉全部都说清楚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明确表明了片仔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间药方,而不是属于哪一家药厂的。
  这三本医书的出现,不仅仅是片仔癀这名字是不是公用的问题,而是彻底绝了张州制药厂的根,上面可是将真正的片仔癀秘方都公布出来了。”
  一旦医书公开,其实密方也就彻底公开了。
  突然,林德智冷静下来,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老板,这三本古代医书拿出来,其实也不是百分百的铁证。
  一个是张州制药厂会对这三本书提出质疑,认为是我们造假,所以最好要把这三本书都送到专业的鉴定机构,把年份确定下来。
  第二个,如果这三本古医书公布出去,相当于秘方也公布出去了。
  我记得片仔癀是国家绝密配方,其配方和工艺均被列为国家绝密级秘密,保密期限为永久,与云南白药并称为中国仅有的两个“双绝密”中药品种。
  这固然对张州制药厂影响巨大,同样也会影响我们岭南堂未来的中药销售,是不是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林三七无所谓道:
  “秘方公布出来无所谓的,我们只要把生产工艺和药物比例保密就行,这样光给配方也难以摹仿生产。
  另外,你看这药方里面写明几味药:牛黄、麝香、羚羊角、东北野山参。
  就这四味药,涉及到四种国家保护动物和植物,一般人是搞不到原料的,国家也有法律不允许使用。
  就算搞到了原料,想要生产还必须有特别生产许可证才行,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当初我为了办这张许可证,那可是花费了巨额公关费,连院士的关系都托到了,这才给办下来。
  所以药方公布出去,我是无所谓的,有这么多重重难关挡在哪里,也不怕别人能防制。
  我现在主要担心的问题是,这三本古代医书都属于孤本,孤证不立。
  用你们法律界的话说,仅凭一条未经其他证据佐证的孤立证据,无法独立支撑结论的真实性或合法性。
  那我们要想一个办法,怎么样把这三本古代医书变成公认的中医古籍,逼得张州制药厂不得不认。”
  林德智点点头,两人都开始沉思起来想办法。
  到底还是林大状智商高,脑子灵活,马上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不是准备炒作一番,把坏事变好事嘛,我觉得两者可以结合起来。”
  林三七也来了兴趣:“你说!”
  “这样,我们招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就张州制药厂起诉我们的事情公布于众,新闻标题我都想好了。
  比如《片仔癀到底是公有还是一家独有?》,或者《岭南堂中医馆绝地反击张州制药厂》,反正标题越夸张,越能吸引人眼球,这就有了流量。
  我们把新闻发布会放在二沙岛的中医馆内,给记者的车马费足足的,一人给个几万,让他们写文章的时候笔头歪一下,全部都偏向我们。
  当然我们也要以受害者,或者被迫害者的形象出现,控诉张州制药厂的霸道和违规,把一只民间用药占为己有,这是一种强盗行为。
  在记者会上,我们可以展示出这三本医书来,还可以将复印件人身一份送给记者,让他们写新闻稿的时候有素材。
  为了增加三本古医书的份量,我们还可以请全国名中医来站台。
  这个对别人来说很难,对于我们岭南堂来说再简单不过,咱们的医馆里光是全国名中医就有32位,份量绝对足。
  张州制药厂绝对会提出质疑,他们肯定也会指使胡建当地中医进行反驳,那我们就可以提出,欢迎所有中医们来验证三本古代医书的真伪。
  反正这三本医书来就是真的,真金不怕火炼,再加上你也不怕药方公布,那就让更多人看到。
  等中医界公认为三本医书是真的,相当于专业行业协会替我们背书了,这样在法律上就算是实证。”
  林三七懂了,笑道:
  “五哥的意思,就是将这三本医书公布出去,欢迎胡建方面的人来打假。这医书本来就是真的,这是越打越真,反而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权威性。”
  林德智也笑了:“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林三七心里松了口气:“那这事就拜托五哥了,到时你说怎么做,我绝对配合。”
  林德智站了起来,做了几个扩胸运动:
  “我兼着岭南堂集团的法务部总监,到目前为止一个官司一场都没打过,白拿集团这么多钱,我这拿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嘿嘿。”
  林三七早就知道自己公司麻烦事少,法务部主要的工作仅限于合同审核。
  所以早早就跟林德智合伙开了一家律所,否则真白瞎了林大律师一身本领。
  林德智离开后,林三七又拿出手机,给山东猫的老板周达新拨了过去。
  周达新正在厂房里忙活着呢,林三七下单了5万辆全地形车,就凭雏菊公司的生产能力,那也是生产线都冒火星的地步。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批订单。
  以山东人的脾气,既然你单子给我了,那我这质量必须要保质保量,一点不打折扣,所以老板都亲自去车间紧盯生产。
  周达新一看是财神爷的电话,赶紧走出厂房笑呵呵道:
  “喂,是林董啊,是不是又要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啊。”
  林三七也客气道:
  “周总,你呀,先给我把第一批订单生产出来再说吧。这次电话过来,是想问问你,你们淄博那边的肯孚制药有限公司,老板你认不认识?”
  “肯孚制药?那必须认识啊,老板叫王牧野,还是我的战友,当年我们同一期当兵。怎么,林董想要采购药品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