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79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79节

  就这半亩地想要养活一家老小,太难了,如果我们不允许少数民族做点小买卖,老百姓连盐巴都买不起,这样会乱的。”
  林三七懂了。
  少数民族聚焦的地区,往往都是什么深山老林里,条件最艰苦。
  如果不给他们特殊照顾,开个口子,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那社会就会不安定。
  穷则思变,对沿海的老百姓来说是下南洋,去欧洲讨生活。
  “能做生意好啊,哪怕是小买卖,呵呵。”
  林三七这下更放心了,能做小买卖,那就饿不死,生病了花个几毛钱,几块钱总是问题不大的。
  这样赤脚医生的收入来源就解决了。
  哪怕没有钱,这茫茫大山里有得是可爱的小动物,什么野兔野鸡野山羊来一只,也足够支付诊金和药费了。
  几人走了几百米,就到了一座破庙前面,门口挂着一块十字。
  金县长指着介绍道:
  “林部长,这就是我们安都县医院,也是目前全县唯一的医院。原来是县里的城隍庙,解放后改成了医院。”
  林三七早就看到旁边的牌子了,心想这年头的寺庙可真是糟了大罪了,不是改成学校,就是改成医院。
  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所以就没有出现陕省临童县的造假一幕。
  林三七进入院子后,发现病人还真不少,一个个都在那边哼哼。
  甚至还能看到不少竹椅子制成的简易担架,显然是下面乡镇赶来治病的人。
  金县长对着屋里喊了几声:“老单,老单!”
  就看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头,匆匆从屋里跑了出来。
  林三七观察了一眼,戴着眼睛,穿着破旧的中山装,光着脚,压根就不像一位县医院的院长。
  其他院长都是知识分子,恨不得在胸口口袋里别上三、四支钢笔,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单光明跑到院子里,一看是县里的老大了,于是点头哈腰道:
  “金县长,你怎么来了?是有哪里不舒服吗?”
  金县长赶紧介绍道:“老单,这是首都来的林三七副部长,上次你提到过的抗结核四联疗法的发明人就是他。”
  单光明一听,眼睛都发亮了,赶紧伸出手来:
  “原来您就是林部长,啊呀幸会幸会,你看我都没提前收到通知,一点准备都没有。啊呀,不好意思,你看我这手脏的。”
  两人手分开后,林三七的手上就遗留着一些黑色的粘状物。
  林三七嘴角扯了扯,当医生的多少都有点小洁癖,但这时候是绝对不好表现出来的,反而故作轻松道:
  “单院长,你好,你这是在给病人看病啊,这手上的是,狗皮膏药?”
  黑色粘状物气味还是挺浓的,林三七当然不会怀疑是一坨屎。
  单光明不好意思道:
  “对,有个病人从山上摔下来了,我正在给他制作膏药,刚刚一激动忘了,嘿嘿。”
  林三七点点头又问道:
  “单院长,我这次来安都县就是来调研的,我想问了下,你们全县现在有多少医生?多少老百姓?”
  单光明看了看屋里,咬牙道:
  “林部长,我这还有病人,等我处理完我再跟你汇报。”
  林三七赶紧双后合十道歉道:
  “啊呀,不好意思,你赶紧去看病吧,病人第一。”
  单光明又快步跑进了房间,林三七环顾了县医院一圈,发现这就是一个普通四合院,占地面积不算大。
  但是病人不算少,几乎把院子给占满了,现场起码有30多人。
  金部长心里还在埋怨这个单光明死脑筋,大领导来视察了,把病人交给其他医生就行嘛,怎么管自己跑掉了。
  于是主动帮着介绍道:
  “林部长,目前我们安都县一共有18万人,医生……医生有6个,原来都是县里的土郎中收编的。包括这位单光明医生也是,他是祖传的骨伤科,单家在安都小有名气。”
  十多分钟后,单光明又小跑了过来,把众人请到了院长办公室。
  说是办公室,其实就量个吊脚楼一样的房间,全是木头坐的,里面有几把竹椅子,一张估计会摇晃的木书桌。
  单院长亲自泡了几杯茶过来:
  “林院长,这是我们自己家里摘的野茶叶,乡下地方没有好东西,您请喝茶。”
  林三七不以为意,条件更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他都经历过,没有比那时候更苦的事情了。
  “单院长,刚刚你治疗的病人是什么情况?”
  单光明坐直身子,认真回答道:
  “那病人呀?是县城以东30里的龙湾乡人,病人昨天上山种地,从山上摔下来,肋骨和前臂都骨折了,伤势还是比较重的。
  因为病人今年才29岁,是家中的壮劳力,所以家里人凑了点钱,送到了我们县医院。如果是其他人,一般是不会送到县里来的。”
  林三七小小吃了一惊:
  “咦,你的意思是,壮劳力才有资格看病,普通的老弱病残有病是不治的?”
  单光明苦笑着点点头:
  “虽然说出去很残酷,但事情就是如此,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死了就死了,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
  就像这个骨折病人,挂号费是2毛钱,虽然用的都是中草药,但几个疗程下来,加起来药费也要5块钱。
  这点钱对城里人来说也就是三只鸡的价格,普通工人一个月30元,5元钱并不是什么巨款。
  可是对山里人来说,他们一年到头赚的工分,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看病啊。5元钱,可以说99%的农民都拿不出来。”
  林三七心里盘算了一下,心想六十年代,果然是北方比南方要富一些。
  像昌平县的农民,5元钱,一般的家庭还是拿得出来的。
  甚至逢年过节,还能进到京城里面去买点东西,除开三年时期,平时饭还是吃得上的,并没有饿死人的情况。
  但在西广省的农村,穷就是彻底的穷,连饭都吃不饱的穷,饿死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种情况在浙南、胡建、粤东地区也非常普遍,也恰恰是这些地方往往都成为了侨乡,老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国讨生活。
  归根到底,还是田太少。
  像安都县人均耕地0.5亩,再加上石灰岩土地太贫瘠,粮食产量非常低,没办法养活更多人。
  林三七看向了身边的王晋,问道:
  “老王,你就是安都县出来的,你说说你老家的情况?”
  第932章 宝安县借启动金
  王晋没想到会问自己,挠了挠头道:
  “至少我们村也有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生病基本都不管,如果村子里有土郎中的还好,能自己上山采点草药。
  比如我们平时感冒发烧了,就会去采柴胡熬汤喝。如果有跌打损伤,则会用一些鸡血藤,都是山上能找到的草药。
  能熬就熬,熬不过去也只能那样了,基本上是不会送县医院的。
  像我们村在拉烈公社,离县城有50公里,现在还不通车,如果有人生病了,只能靠这种简易轿子抬出来。”
  王晋指了指院子里山民们自己制作的竹椅轿子。
  “老板,你想,50公里,还是上上下下的山路,一天时间根本就走不到县城,除了解放前的地主有这个条件,普通老百姓家没这能力的。
  所以你说要在农村新建村卫生室,要村村都有赤脚医生,要让农民有病也有地方治病,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我们农民实在太苦了。
  如果老板你愿意在我家乡拉烈公社成立村卫生室,我愿意贡献我一年的工资。”
  黄晓吉一听也赶忙保证道:“我也一样,我也愿意捐献我一年的工资。”
  单光明一听,眼睛瞬间就亮了:
  “林部长,您的意思是?”
  林三七也不再隐瞒,反正有王晋这些本地退伍兵在,他应该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
  而且在安都县试点赤脚医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都籍的退伍兵总共有50多人,分布在各个公社,到时林三七想要了解真实情况会很简单。
  这些退伍兵跟老家没有利益纠葛,肯定更愿意讨好老板说实话,心甘情愿当眼线。
  林三七这时候继续说道:
  “金县长,单院长,国家是肯定要在全国农村推广赤脚医生制度的,这个是任务,是不能商量的事情。
  但是你们也不要发愁,国家敢推广赤脚医生,那就是做好了可操作方法。
  就像金县长刚刚说的几点顾虑,我现在就可以回答,首先资金投入不需要太多,比如赤脚医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开卫生室,不需要新建医院。
  如果自己家里地方不够大,可以借村里的寺庙、地主老财家的房子,或者村委办公室等等,只需要一两个房间,二三十平米就足够了。
  大不了就是要配备一些血压机、体温计、纱布等医疗器械和小设备,这能花得了多少钱?而且这些东西上级部门会免费派发,不需要你们地方筹款。”
  金县长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不让县里出钱就好,免费的东西嘛,多多益善。
  林三七也明白,想让地方政府配合,那就不能损害地方利益,就是不要让地方掏钱,否则他们肯定会反对。
  这钱其实是林三七准备个人掏了。
  毕竟国内目前还不能量产血压计体温表等等设备,哪怕能生产,产量也很低,毕竟橡胶等物资还是管控的,完全依赖进口。
  但这对2016年的华国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制造业大国不是说说的,到时几百万部血压计的定单砸下去,有得是厂家接手,还能拉动内需不是。
  “另外,医生也你们也不用愁,这是我们宝安县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
  李育杰将两本红色小册子交到了金县长和单院长手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