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这人从一开始就配合他的行动,后也未揭穿他,或许隐隐约约是支持他们的。
  贺真义正疯狂动脑时,崔衍昭还没回过神。
  听了贺真义的目的后,他感到不敢相信。
  这个人叛乱的目的居然就是为了减税,而不是割据一方,或者把皇帝拉下马什么的。
  怎么评价呢?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还挺忠诚。
  贺真义意图试探崔衍昭:我发现郎君并无把我送官之意,难道郎君其实有意支持我等?
  贺真义询问时,崔衍昭还在思考,一时没反应过来,加上自称已经成了习惯,下意识地开口:朕
  字刚出口就反应过来不对,但已经来不及了。
  崔衍昭握紧刀,紧紧盯着贺真义一举一动,就怕对方心血来潮,拼尽全力也要来个屠龙什么的。
  而贺真义的眼神从迷惑、震惊渐渐过渡到了了然。
  贺真义:你居然
  崔衍昭下意识把刀握得更紧。
  贺真义压低了声音:你居然想当皇帝!
  而且想当皇帝都想得疯了,一开口就是皇帝的自称!
  崔衍昭:啊?他还需要想吗?
  贺真义这下明白崔衍昭为什么不把他交官了,原来崔衍昭也是反贼。
  而且比他还要大胆!
  因为崔衍昭要当皇帝!
  但
  贺真义按捺不住好奇,犹豫再三,还是问道:为什么会想当皇帝?
  崔衍昭:
  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贺真义充满求知欲的目光中,崔衍昭一字一顿地说道。
  哦。贺真义这下懂了。
  他在史书上看到过有人说人生固死,宁一日为帝,他懂,崔衍昭现在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还是崔衍昭的理论基础更高端一点,毕竟是出自《论语》呢。
  贺真义其实没读过多少书,但这个时代玄学和儒学是主流,他找机会蹭书读的时候,最常接触的就是这两门学科的基础教材。
  儒学的基础教材自然就是《论语》了。
  *
  位于吴郡治所吴县的太守府中。
  朕已亲去娄县调查,数日便回。天师道之事,不劳大将军费心。
  大将军需以身体为计,少劳动身体,这几日间记得吃药。
  展开的纸条上字迹舒展,王适安对着它看了许久,一手手掌已经握起,显然气得不轻。
  但最后,他还是轻轻把纸条折好,装进随身的绢袋中。
  -----------------------
  作者有话说:为什么要造反?
  朝闻道,夕死可矣。
  啊?
  《论语》这么说的。
  孔子:6
  历史上也有人因为这句话称帝的。
  寿命筮之,占者曰:可数年天子。调喜曰:一日尚为足,而况数年乎!思明曰:数年天子,孰与百世诸侯!寿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侯之言,策之上也。遂以咸康四年僭即伪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汉兴。《晋书·卷一百二十一》
  大家久等啦,本章掉落小红包!
  第74章 缺点
  从崔衍昭暴露出当皇帝的想法, 并说了理论指导后,贺真义对崔衍昭的警惕都降低了不少。
  他只是想叛乱而已,崔衍昭却想当皇帝。
  他觉得崔衍昭的情节更严重。
  贺真义实在不敢相信, 最后还是又确认了一下:你真的想当皇帝?
  崔衍昭:我现在否认, 你就会信?
  他受不了贺真义那种看乱臣贼子的眼神, 但为了混进去,只能牺牲一下他的名誉。
  没有人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谋逆可是十恶之首,会被夷三族的。
  贺真义想了想, 摇头。
  崔衍昭拍拍贺真义的肩膀,道:这就对了,大家是同道中人,快带我去你们的地方。
  贺真义被崔衍昭这理所当然的态度感染,一时说不出拒绝的话。
  他们都想搞事, 说同道中人好像是有点道理。
  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好像忽略了什么。
  他努力思考着的时候,崔衍昭把拴在另一头的马牵过来,对他道:走吧。
  贺真义心里思绪非常复杂,听到崔衍昭声音,心事重重地抬起头。
  崔衍昭神态矜持平静,仪容殊美, 不说话时, 完全看不出里子是个想当皇帝的野心家。
  对着崔衍昭这张脸脸,贺真义全部念头不由晃了一下, 最后统一归于仿佛宇宙爆炸后的平静。
  崔衍昭都已经想当皇帝了,肯定和他们是一路人,没有问题的。
  他于是不再犹豫, 把崔衍昭带到了据点。
  据点在吴淞江流经的一处村庄。
  贺真义讲道,这个村庄虽然近水,但村民很少去河里捕鱼。因为一旦被评定户等的官员看见,就会被提高户等,要交的税也会更多。
  面临这种困境的并不止一户两户,范围也不限于一处。
  大多数人,迫于户等评级的压力,有水不敢近,有田不敢垦,屋破不敢修。
  崔衍昭放眼眺望,四面荒芜一片,不像是人能够居住的地方。
  但荒草和断壁之间,却是存有些许人迹的的。
  这就是看似平稳和谐的王朝的一角,普通人挣扎求存,每一天都水深火热。
  崔衍昭之前有过预想,但真正见到,心里沉重得几乎说不出话。
  贺真义:你看,就是这样的情况,而且他们才遭了灾,连生活都成问题,能有什么向官府交税呢?
  感受到崔衍昭气场变得沉重,贺真义意识到自己说话太步步紧逼了些。而且崔衍昭的衣裳气质一看就是世家出身的郎君,恐怕此前从未见过这般场面。
  要是其他世家中人表现这样的态度,贺真义只会不耐烦,觉得国家前途一片灰暗。
  但崔衍昭给他的感觉很不一样,他还是不想让崔衍昭产生负面情绪的。
  贺真义准备挽救:我只是
  还没说完,忽然听到崔衍昭问他:你对当今陛下有何看法?
  贺真义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
  眼前这人都想当皇帝了,肯定是对皇帝有意见,现在是想找他寻找共鸣。
  但贺真义觉得自己是个很客观的人。
  听闻陛下前段时间北上亲征,与燕国订下盟约,收复旧土。陛下魄力非凡,加上还是先帝的养子,或许哪天真能还于旧都。
  崔衍昭:
  亲征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词居然还能用在他身上。
  看崔衍昭沉默,贺真义知道自己是完美错开了崔衍昭期待的答案。
  但要说当今陛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吧,一时还有点难想。
  因为陛下既没有做出先帝一样四方平寇,驱入河洛的宏伟业绩,也没有像史书记载的昏君那样大兴土木奢侈无度。
  民间对陛下的认知程度还不如对王谢之流的世家深刻。
  贺真义仔细地想了半天,终于道:陛下有一点实在令人诟病,恐怕会流传万年!
  崔衍昭没想到自己在别人的口中只有一个缺点,诧异道:只有一点吗?
  贺真义看出来眼前这人对陛下的怨念十分深重了。他斩钉截铁地道:虽然只有一点,但这一点,已经超越古今无数昏君!
  崔衍昭:?
  虽然是他要听缺点的,但贺真义这么说,他还是感觉一口沉重的大锅忽然就扣在了头上。
  看贺真义非常确信的表情,他都有些怀疑。
  难道他真的做了什么罄竹难书的糟糕事情?
  贺真义坚定地看着他:你知道吗?陛下为了一己之私,居然要把大将军封成皇后!
  崔衍昭:这也算黑点吗?
  不对,这件事根本也不能算真的吧,而且他只想听事业上的黑点!
  崔衍昭迟迟没说话,贺真义以为崔衍昭是被这一事实震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