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王适安:虞堪之。
  他的便宜表弟?
  崔衍昭露出思忖的表情。虞堪之还是第一次没通报就来找他,可能是有什么要紧事,待会去问问。
  王适安:臣看他那急匆匆的样子,大抵是担心臣对陛下不利。
  这样啊。崔衍昭觉得虞堪之很贴心,如果不是在这种尴尬的时候贴心就好了。
  还处在尴尬中的时候,王适安自后贴在他身上,滚烫的温度难于忽视。
  王适安:继续。
  第80章 更爱美人
  局面再次往失控的方向发展。
  崔衍昭:等一下!
  趁王适安疑惑, 他重新整了整自己刚才被扯得凌乱的衣服。
  崔衍昭:朕有一事想与大将军商量。
  但王适安对他要商量的事显然并不感兴趣,头搁在他颈间蹭着,声音沙哑:正事完了再说。
  谁家正事是这种事啊?
  崔衍昭有些微的无语。
  崔衍昭又想摘下丝带, 但被王适安按住, 动弹不得。
  崔衍昭又一次放弃挣扎, 无奈地道:朕希望大将军速反。
  只要王适安造反称帝,他就不用立王适安做皇后了。
  在这个时期,被大臣篡位是一种非常寻常的风险,那些使臣也没什么好说的。
  王适安动作一顿。
  崔衍昭看不见王适安的表情, 只察觉王适安按在他手上的力道加大了。
  王适安语调幽幽:陛下在试探我?
  崔衍昭受不了了,他每次真心实意地送上去,都要被王适安怀疑。
  最过分的是王适安明明很想要,还在这里屡屡推让。
  崔衍昭很心累,哪有试探, 试探来试探去多伤感情啊?
  王适安:陛下就不在乎做失国之君?
  他心里仍是不信崔衍昭, 他知道崔衍昭对他曾经情深意重,但他并不是会为情爱冲昏头脑的愚夫。他更清楚对一个有抱负的男人来说,江山有多么重要。
  崔衍昭兀地一支棱。
  说其他的他可能还会无言以对,但王适安这么问他可就不困了。
  电视剧里各种亡国之君多了,他随便就能想起一个模板用来套。
  崔衍昭一字一顿,极力让自己显得格外真诚。
  朕爱江山, 但朕更爱美人。只要能讨大将军欢心, 万里江山拱手相让又有何妨?
  王适安:
  崔衍昭感觉王适安沉默了很久很久。最后,蒙在眼上的丝带被大力扯开。
  王适安咬着牙道:臣九尺之躯顶天立地, 绝非以色事人的幸臣。还请陛下细看!
  不等崔衍昭反应,他又掐着崔衍昭下巴,语气强硬:臣这就让陛下知道, 臣绝非陛下以为的娇娇弱弱的美人!
  接着,他再度咬上崔衍昭的唇。
  王适安有自己一套丝滑的逻辑,崔衍昭全程都没来得及说一个字。
  崔衍昭:
  他觉得王适安在意的点真的很奇怪。
  *
  深夜。
  王适安伸手向旁边一揽,什么也没有。
  他起身一望,窗外夜幕深沉,殿中则亮着尊长信宫灯,崔衍昭跪坐在案几前奋笔疾书。
  崔衍昭只穿里衣,身形削薄,投下的影子也是清瘦的。
  王适安下榻,来到崔衍昭身后。
  陛下在写什么?
  崔衍昭:禅位诏书。
  王适安弯腰,一手按在桌案上,一手从崔衍昭手下把诏书抽出,扔在一边。
  臣只想收到陛下的婚书。
  崔衍昭放下笔,抬头真诚地看向王适安,大将军,你有没有觉得升职路径错了?
  王适安挑眉:错了吗?臣不觉得。
  崔衍昭:好吧,朕明天让太常写一封。
  说着就要起身。
  让位王适安的目的不能达成,他也懒得熬夜了。
  王适安:臣想要陛下亲笔。
  崔衍昭心如死灰地摆烂:好吧好吧,朕明天就写。
  -----------------------
  作者有话说:大家中秋快乐,本章掉落小红包,么么哒。
  第81章 夺权
  翌日。
  王适安拿到婚书, 满面春风地走在御道上。
  王清和谢珉结伴,同样沿御道向宫里行走。
  两方正好相遇。
  王清一直都对王适安有意见,此时只是淡淡道, 随国公。
  王适安语气反常的温和:清晨进宫, 是为奏请陛下给我下婚书吗?
  王清一愣。
  婚书?婚事的具体步骤不是太常操持就好了吗, 和他有什么关系?
  谢珉目光瞥到王适安手中的卷轴,隐约有了猜测。
  王适安对他们一扬婚书,神色自得地夸耀,不必二位费心, 陛下今日方醒,就把亲手写成的婚书交给了我。
  说罢,王适安心情愉快地离开。
  在他身后,王清和谢珉对视。
  王清纳罕道:谁问他了?
  谢珉也觉得很迷惑,但他比王清更能抓重点。
  谢珉:见道, 正事要紧, 我们还是先面见陛下。
  每次王适安回到建康,王清和谢珉的关系都能迅速从势不两立转到风雨同舟,这次也不例外。
  昨天收到虞堪之的密信,知道陛下和王适安的关系还没塌后,他们就决定开始下一步计划。
  王适安当了皇后,就该退居深宫好好当陛下的贤内助, 不要再参与朝政了。
  他们要劝陛下趁这个完美的机会收走王适安兵权。
  看王适安没了兵权, 以后该怎么跟他们叫板!
  想到美好的未来,王清一摇手中羽扇, 贞质说的对。
  陛下!
  一进东殿,王清便恳切且深情地呼唤。
  崔衍昭本来按着自己那一份婚书出神,被这突然的一声呼唤惊动回神, 爱卿有何事?
  王清:臣有一想法,还请陛下考虑。
  崔衍昭:说吧。
  王清:陛下,王适
  话刚出口,王清直觉不对劲,又急忙停下。
  不可以叫王适安的名字,万一陛下因为他直呼皇后闺名生气就不好了。
  可是称呼王适安为随国公吧这就不能清楚地向陛下表达他剥夺王适安兵权的政治立场了。
  王清脑中极快地斟酌了一下,对崔衍昭道:王皇后既然已经做了皇后,就不该再执朝堂权柄!
  崔衍昭一时间思维断了半拍,王皇后?
  谢珉紧跟着附和:臣以为尚书令所言有理。
  王清眼巴巴看着崔衍昭:陛下觉得如何?
  崔衍昭对大臣们满脑袋的奇思妙想觉得十分心累,没了随国公,江南还有谁可支撑?
  王清:陛下可在群臣中选拔有能之士。臣等均出身名门,必不让陛下失望。
  言罢一挺胸,摇扇的频率也缓慢下来,看上去胸有成竹。
  崔衍昭幽幽地看着王清。
  被崔衍昭这样看着,王清觉得不太对劲:陛下为什么不说话?
  崔衍昭:朕又何尝不想把兵权给你们?
  王清困惑:为何?
  崔衍昭:卿等可还记得长平殷氏之事?
  闻言,王清和谢珉都若有所思。
  长平殷氏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前前前前朝,当时殷氏出了一人,容貌举止为当时之最,犹善清谈。朝廷为了平衡一位权臣的势力,费劲心思请其出山入朝,代替权臣领兵。
  那位容止无可挑剔的殷氏先祖一上阵就兵败如山倒,多年积累的声名毁之一旦。最后非旦没有压制那位权臣,反而以自己为垫脚石,证明了那位权臣的能力。
  而殷氏先祖之前一直都是被人夸赞追捧,失败后首先就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竟然忧愤成疾,抱病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