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担心再不小心送走几个人,崔衍昭此刻不敢发表感慨。
  他按了按额头,转身就走。
  虞堪之发现崔衍昭动作,表哥要去哪?我为表哥驾车。
  崔衍昭拒绝:不用,朕想静静。
  虞堪之觉得崔衍昭离开的背影是那样孤独。
  难道萧策还做了其他犯上之事?
  他转回头,随手指了一人,冷淡地询问:刚才陛下与太仆间发生了何事?
  *
  崔衍昭重新牵了匹马单骑出宫,到国公府的时候静夜悄悄,已无人声。
  他怀着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情进门,府中犹有长灯明亮。
  就像在等他一样。
  崔衍昭连续默念几遍没什么好怕的,才按以往路线进房。
  王适安伏案写着什么,他本想安静坐一边,然而王适安这时抬头,和他对上视线。
  崔衍昭:晚上好,好久不见。
  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崔衍昭继续:今天路上发生了一点意外,还好未酿成事故。
  意外的是王适安看起来不甚在意,而是问:今日朝会,陛下可还记得在众臣面前说过什么?
  王适安已经听人报告过了崔衍昭跟萧策之间发生的意外,在他看来,萧策纯粹是不安好心,既然崔衍昭已经解决,没必要过问。
  只要崔衍昭以后对凑上来的人的都这个力度就好。
  比起无关事项,他更想听崔衍昭亲口表达心意。
  崔衍昭只当王适安是想知道奏折一事的处理后续,道:他们言行无状,伤害你的名誉,我让他们给你登门道歉。
  边说崔衍昭边想是不是有人道歉的时候把王适安二次得罪了。
  朝中应该没这么头铁的人吧。
  王适安对这个回答明显不满意,还有呢?
  崔衍昭一愣:我只做了这一件事。
  难道有人不仅得罪了王适安,而且还是打着他的名义?
  谁啊这么坑?
  崔衍昭思考着他是不是无意间给了大臣暗示。
  王适安见他如此,冷哼道:又在嘴硬。
  *
  翌日。
  今天依然开小会。
  出身世家的官员被召来东殿。
  崔衍昭环顾一番。
  太仆何在?
  众臣面面相觑,一人从坐垫起身,回答道:陛下,萧太仆昨夜因为御前失仪,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大家都很纳闷,萧策被关押的时候陛下也在现场,不应该不知道情况。
  崔衍昭本来就只是引入一下话题,顺理成章道:既然如此,诸卿稍后回去时,通知他的家人带十万钱入宫,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他觉得萧策不至于直接进大牢,但此人已经被冠上御前失仪的罪名,直接放了说不过去。正好这个时代有赎刑制度,九品以上官员都能用钱赎罪。
  这是他昨天被王适安罚写的时候想到的。
  王适安因为他没想起来在朝会上表白的两句话,让他重复写了二十遍。
  比语文老师还严格。
  听到萧策可以赎刑,大臣们松一口气,就说陛下不可能真对世家无情。
  但是他们觉得陛下要的实在是太少了,显得萧策不值钱。
  兰陵萧氏位列一流世家,一流世家的人才十万,那其他世家不更不值钱?
  萧策的身价就是他们的身价,他们不假思索就决定抬价。
  陛下,还是向太仆家人要百万钱吧。不然索虏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堂堂江南世家出不起一百万呢。
  以萧太仆之家世名望,需五百万。
  陛下,臣觉得千万之资才配得上萧太仆之身份。
  不行,必须一个亿!
  顿时,满堂都看向出声的王清。
  虽然如今铜钱贬值,但一亿钱依然不是能轻易拿得出的。
  也不知多少铜矿才能铸出一亿钱。
  众人都十分佩服,不愧是琅琊王氏,一开口就是非同凡响。
  王清:
  怎么都停了?他就是看所有人讨论得火热,忍不住参与了一下。
  崔衍昭把眼看着歪到天边的话题拉回来,今岁秋遇天灾,多地受害,各地税收想也难以征集,朕决定凡受灾之地免税一年,并分发补贴,助民过冬。
  这番话已经是老生常谈,崔衍昭心想,这次要是还不能谈成,就把王适安抬出来试试。
  -----------------------
  作者有话说:萧策:我谢谢你们。
  第95章 武帝陈后
  提到免税的事情, 大臣们纷纷面露难色。
  崔衍昭:众卿为何一言不发?
  他视线挨个扫过,心中默默盘算着,王适安的虎皮被他当作最后方案。
  可能世家会觉得他在与虎谋皮, 但他本来就要让位给王适安, 倒用不着在意世家的想法。
  扯王适安虎皮时, 顺便讲下北朝一次性死了千名高官的故事。
  陛下,谢珉起身上前,我大越立国不过数载,府库空虚, 百废待兴。若免除民间赋税,朝廷用度又从何而来?
  崔衍昭笑了,缺钱便征税,征税便民间贫困,民间贫困, 朝廷依旧缺钱。依卿所言, 倒是跳不出这一轮回了。
  谢珉没想到崔衍昭反应这么快,而且还如此不留情面地追问。
  饶是自诩冷静理智,他也忍不住埋怨起王适安。
  陛下初登基时,尚且十分关心他们这些老臣的感情,自从有了王适安,一切都不一样了。
  谢珉颇感悲从心来:昔前汉武帝与新欢相亲, 至于忘与陈后朝来暮往之誓1, 今者陛下属意皇后,臣等自然招厌, 说什么都是错!
  崔衍昭:?什么?他居然能碰瓷汉武帝?
  虽然清楚谢珉这番话的中心思想是指责他无情,但由于汉武帝在他那个时候太出名了,和汉武帝这样一个皇帝里的佼佼者比较, 他还是生出茫然之感。
  只是就算谢珉这么会说话,该推的进程还是得推。
  崔衍昭神态一沉,大臣们本来就关注着他的反应,此时更是鸦雀无声。
  沉默一阵,王清觉得展示自己高情商的时候来了,立刻起身上前,前汉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2。而陛下刚登基就亲临钟离击退索虏,威仪震天,臣与贞质一样,认为陛下英明神武,足与之一论高低。
  这话说得
  饶是崔衍昭已经开始进入推进度状态,还是忍不住麻了一下。
  可能是风俗不同吧,21世纪夸人不兴睁眼说瞎话。
  崔衍昭没管王清,视线远眺至靠近殿门侧漆金的梁柱,深沉叹气。
  这么一来,就连王清都愣住了。
  所有人都觉得崔衍昭一反常态地表现得如此沉重,一定是有很重要的话要对他们说。
  崔衍昭神色沉重:诸卿所居之职,无不清华贵重,少有事任,恐也正因此,才不解民间疾苦。若论根源,是朕做了错误的安排。
  看所有人都听进去了,崔衍昭接着道:现朕欲效后汉灵帝故事,卖官筹钱,现卿等便在此共议各职级价位,朕好出一份价目表。
  陛下,这!
  满座皆惊。
  有钱就能够买官,世家高官辈出的清贵自然会受到玷污。
  他们甚至能想象,日后会有人这样对他们说话你能做公卿,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怎么可以用钱来玷污他们先祖的奋斗成果!
  想到这样的未来,大家心里都十分抗拒。
  崔衍昭:朕知道,这样行事玷污了各位。朕还有另一个办法,只是恐怕诸卿仍不能接受。
  即使崔衍昭这么说,大臣们仍是忍不住心生期待。
  卖官鬻爵已是打破道德底线,他们不觉得会有比这一措施更糟糕的了。
  在众人的期待中,崔衍昭缓缓道:朕决定重编氏族志,各郡家族有替灾民捐税者,所捐越多,排名越前。
  经典的排位赛机制,可以不打,只要不在乎声望降低,名次滑落。对普通玩家来说无所谓,但对时刻担心着家族衰落的世家这种强度党来说还算致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