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70节
“我有两件法宝,科学生产和科学管理。”
罗学云不慌不忙道:“蔬菜种植销售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比照工业生产,得提前做好市场规划,订单设计、生产计划、质量管理、运输时效、销售结款等,理应在生产之前,就做好先期准备。”
崔群英黄揽等人当场傻眼,听新鲜的名词一个个蹦出来,脑袋跟浆糊一样,不知道是啥意思。
沈栋蒲新格却来了兴趣,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画等号的理论,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只在目的、原材料、工具、劳动力等方面有区别,核心却一致,都是给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
不考虑市场需求,就盲目地进行生产,必然要承担巨大风险,极容易产生蔬菜成熟期找不到合适销路,被迫烂在地里的情况。
当然目前还不会出现农副产品滞销,可若不打好基础,将来形成习惯,再想改变就很难。
就拿拖拉机生产来说,分田到户之后,中大型拖拉机全面滞销,很多厂子关停车间,只有一拖这种具有广泛调研能力的大厂,才能敏锐察觉到农户对拖拉机需求的改变,迅速研制小四轮拖拉机,放大运输作用。”
会议室一片寂静。
他们不明白,好好的表彰大会,怎么突然变成研讨会,罗学云这个年轻小伙不是该讲致富经验么?怎么突然给我们上课起来。
怎么个意思。
董朋学陷入沉思,他隐隐觉得罗学云话中有话,似乎不仅是讲种植蔬菜。
“继续。”他沉声道。
第104章 解决难题
“农业向来是靠天吃饭,因为一切东西都要从田地里出产,土壤温度水分病虫害,都受天气节制。
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不做,天天等着老天爷赏饭吃。
种子培育、化肥研制、池塘沟渠修建,以及耕种机械的发明,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产量。
蔬菜种植亦是如此,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罗坡对小白菜种植的经验,多到可以编制成书,从种植到收成整个田间管理,我们都有做问题记录和经验总结。
以此来保证,我们种植的小白菜是整个县最好的,不愁卖不出价钱。”
罗学云微微一笑,道:“领导,我的经验分享完毕。”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少不了认为罗学云是显眼包,逞能装样子的,同样也有真心实意觉得罗学云讲得不错的。
可能罗学云说得太流畅丝滑,让很多人没反应过来,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处理。
董朋学带头鼓掌,才引动掌声如雷。
“学云同志讲得很好,情真意切。”董朋学道,“之前农业生产,受公社生产队管理,加上统购统销,农民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可现在,种什么完全老百姓自己决定,那么就要考虑,种出去的东西没人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们能否承担这种损失。
你们各乡镇要做好工作,积极发挥作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而不是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沈栋等人连忙答好。
紧接着就是颁奖仪式,戴红花领奖状拍合照上报纸。
董朋学发奖的时候,拍了拍罗学云的肩膀,道:“好好干,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这一幕,让崔群英石亮等人嫉妒得发狂,眼睛都冒酸水。
大会结束,蒲新格给罗学云竖大拇指,沈栋亦是毫不吝惜夸奖。
“学云讲得很好,秋收以后,乡里做农业技术交流会,你必须得来,给咱们乡的老百姓们指点迷津。”
罗学云点头称是。
沈栋很高兴,直接让拖拉机把他送回上罗坡家门口。
老远,就看到望龙峰岭上浓烟滚滚。
罗学云随手拉住一人,道:“佬,出什么事?山里着火了?”
罗师修抽着烟,眉飞色舞道:“放心放心,没失火。”
“那这是咋回事?”
“你不是进城领奖去嘛,幺叔说咱上罗坡出了个能见县太爷的人物,得跟老祖宗说道说道,这不趁着天晴,买了好多纸炮,带着你爹和村里的孩娃,上坟去了。”
罗师修美滋滋道:“祖坟冒青烟啊。”
罗学云绝倒,祖坟冒的青烟,原来是后人烧的纸钱?
算了,没拉自己去磕头就够了。
幺爷知道他回来,牵扯一大阵人马,过来问东问西,非要罗学云讲述进城的经历,恨不得细节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怎么过的,反倒是罗老爹很不好意思的坐离老远,看来确实很怵自己。
“好好干,将来还给老罗家争光。”幺爷喜笑颜开。
……
董朋学忙活工作之余,不免回想罗学云的话,看样子他是在讲农业生产,其实工业生产一同囊括,再放大讲就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什么才是科学管理和科学生产?如何做到?
董朋学翻开材料,看到罗学云遇到的困难,略微思索,决定打铁趁热,迅速再约会议。
管交通的宋英雄,供销社的张刚,蔬菜公司的赵庆同都被叫来。
“关于罗学云同志提到的困难,城乡之间大件运输问题,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
台下列席的赵庆同暗暗心惊。
会议举行得很突然,他也是刚知道,本次会议的由头居然是为了解决罗学云的困难。
什么情况,罗学云买个树苗都得找自己借车,怎么突然之间能惊动老大为他排忧解难。
宋英雄道:“我局下属车队拥有货车数量有限,承担着城际运输、城乡运输的艰巨任务,实在没办法单独为他增加班次。
供销社负责统筹农村生产,不妨勤快些多往田集跑,将罗学云的菜捎带手拉进城。”
张刚忙道:“供销社的车队数量也有限,每月发往各乡均有明确计划,罗学云的菜每日都要上新,若是替他专门设置行程,个中损耗难以理清。
更何况田集到黄岗还是纯土路,刮风下雨对汽车损伤不小,都算成钱,怕罗学云承担不起。”
董朋学皱眉道:“难道就没有办法?想清楚,这不是罗学云一个人的问题,更是陈清县五庄十二集,广大农民百姓的普遍困难,是不是农民个人产品的运输,你们就不担起责任?!”
宋英雄为难道:“shu记,资源有限,我们得首先保障广大群众的需求,若是罗学云这样的情况普遍增多,再申请汽车,进而增加班次不迟。”
董朋学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忘了?非要等问题爆发,盖不住的时候才想着解决?”
宋英雄憋半天,说了一句:“我相信群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董朋学差点打人,到了还是沉住气,本是为了解决普遍问题来的,若真做不合适的举动,会被人误以为他执着给罗学云个人出头,影响很不好。
赵庆同估摸着情形,终于开口:“领导,我有个想法。”
“讲。”
宋英雄张刚向他看来,期待他能吐出什么锦囊妙计。
“省里地区都有文件,鼓励个人踊跃参与各行各业,解决生产不足问题,发展经济发展生产。”
破题之后,赵庆同承讲。
“如罗学云这类,在乡村生产,城市销售的运输问题,可以试着让他们自己解决,我相信他们作为农业生产的先行者佼佼者,有这样的觉悟和担当。”
宋英雄直翻白眼,这跟自己说的有什么差别?
眼看董朋学要批评,赵庆同赶忙说出自己的策略。
“宋、张两位主任的担忧,说到底是成本问题,即不确定农村的需求,能否满足我们的投入,所以宋主任说等到问题普遍出现,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到那时就可以明确运力不会被浪费。
但现在我们可以把摸索市场交给市场本身,民间货车承运主要问题在于没法买到货车,我们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分配一些二手货车,让他们参与到市场来,若能维持下去,真的经营起来,证明真有需求,他们赚到的资金可以反带动货车生产……”
宋英雄眼睛一亮,道:“我支持。”
好处是明摆着的,他们可以借机淘汰旧车,不仅换取资金,还能光明正大申请或购买新车。
想承接的也不亏,目前运力不足明确存在,拖拉机运输都能挣出万元户可想而知,等他们得到汽车,参与运输,大概率不会亏损。
董朋学当机立断道:“就这么办,尽快确定具体办法,先放出一小批试试,庆同的蔬菜公司跟罗学云有生意往来,他那边由你负责。”
第105章 好消息
赵庆同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大会开完弄明情况,就要召唤罗学云觐见。
突然间,他发现迅速寻找罗学云不是个简单事情,不是罗家人过来送菜的时日,他得吩咐人去南城寻辛贵,辛贵第二天通知罗家人,罗家人回去再通知罗学云。
倘若罗学云没有挪窝,一天时间能来报到,若是不幸,遭逢罗学云进山或者外出,就没期限。
赵庆同陡然郁闷起来。
罗学云这小子找自己,不是单位就是家,一找一个准,自己找他,反而得绕一大圈,跟请神仙似的。
奈奈的。
“谢强,查一查田集黄岗队的电话,让他们通知罗学云明天尽早过来,有好事。”
谢强得令,好不容易寻到黄岗队的电话,结果根本接不进去,一问才知道电话设备损坏、线路年久失修、通话质量差,导致大多生产队的电话远远落后通信技术发展,干脆就听之任之。
田集黄岗同样抛荒不管它,反正有什么事,骑个自行车二十分钟就到公社,见面说话还清楚,这年头不就是突出一个节奏慢!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赵庆同如此行事风格,谢强可不敢随随便便来一句,打不通就搪塞过去,实在不行安排人下乡通知,也得完成老大的要求。
谢强灵机一动,来回托关系,寻到田集供销社的熟人,请他们帮忙通知罗学云。
“黄岗万元户嘛,咱田集还有不知道他的,放心,保准给你通知到位。”
供销社的人信誓旦旦打包票,当即骑车下乡,随便打听几句,就找到罗学云家。
此时罗学云家依旧高朋满座,曹国宏、黄自立、张庆、刘运财各路亲朋好友都来沾喜气凑热闹。
“谁是罗学云?”
熙攘的正堂,走出一位风采照人的年轻小伙。
“我就是,请问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