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218节
   
         
   
   
     “露马脚了。”罗学云嘲讽道,“做这事也不知道背光。”
  年轻人回头一看,果然看到一群人影地上晃动,明显能看到持有棍棒等武器。
  焅!
  他连忙伸手,要拉住离开的罗学云。
  “你知道我是谁?就拉拉扯扯。”罗学云哂笑道,“我今天心情不好,正愁没人发泄,你可千万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兄弟们好心好意,请你发财呢,别不给兄弟们面子。”年轻人道,“你就不想跟那住旅店的朋友一样,出门呼啦啦一大阵,还有司机轿车,吃好喝好。”
  “我都快想死了。”罗学云伸手一指,“带路!”
  “好嘞!”年轻人大喜,赶忙带着罗学云往小巷走。
  三分钟后,地上躺倒一片,罗学云打完收工,略微舒缓抑郁之气。
  “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捂着胸口,不敢抬头看。
  “大兴子。”
  罗学云皱眉。
  “你爹这么有度量,让你跟别人姓啊。”
  说着,骈起食中二指,往他腹部按去,顿时响起杀猪般的叫声,其他人愈发畏缩。
  “我叫陈兴,家住汝阴地区太冲县城关镇,家有七口人……”
  “停停停,我不是来查户口的,详细说说怎么盯上我的,找我干嘛。”
  “这……”
  “挺能抗啊,非要我挤牙膏是吧。”
  “疼疼疼,饶命……”
  陈兴终于服软,竹筒倒豆子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原来竟是林家伟惹的祸,他行事非常高调,出行有专车有司机有助理就不说,到哪都是住最好的旅店,吃最好的饭馆,还光明正大地要参观名胜古迹啥的。
  就连香濠同胞欢迎会,都不知道开过几场,导致很多本地人都知道他们来投资的消息。
  很明显,林家伟是想营造声势,借力打力,让玉阑汝阴等地区,给最好的条件。
  对玉阑汝阴这些地区来讲,林家伟和杨记为首的各路人马,确实是比较早吃螃蟹的人,在大亨都在深耕沿海地区时,他们已经把目光投到更远的地方。
  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能随随便便开出优厚的条件,第一步越是重要就越是难走。
  而在这个相持阶段,似陈兴这种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就盯上林家伟,坑蒙拐骗,无论什么手段,都敢使一使,别的不说,哪怕只是撸下林家伟戴的手表,就够他们吃一年半载。
  树大招风,对所有人都一样道理。
  只可惜陈兴团伙毕竟不专业,再加上林家伟出行都是呼呼啦啦一大阵,很难有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罗学云能轻而易举见到林家伟,便让他们感觉到有戏。
  然而,罗学云比林家伟还凶猛。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罗学云拍拍陈兴的肩膀,“别惦记了,都在盯着的人你们也敢打主意,就不怕吃不了兜着走?惹了我,只是教训你们一顿,落他们手里,得吃够牢饭。”
  陈兴气道:“看不起我们可以,休要小瞧了江淮豪杰,这壁养的狗佬敢在我们地界上逞威风,把我们当猴耍,不仅要抢他的钱,还要划烂他的脸,打断他的手脚。”
  愤怒是真的,狠话也不假,可惜效果等同于零。
  这一群乌合之众,罗学云懒得搭理,拍拍手洒然离开。
  陈兴这些人的思路,其实就是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惜成本太大,不利长久,更不能反复使用。
  可被这一冲,罗学云却渐渐想清楚应该怎么做。
  “没说服?”
  回到陈清,赵庆同询问此行效果。
  “我们得考虑别的办法。”罗学云道,“坦白讲,我不想再跟林家伟他们谈合作,心太大,掂不清自己几斤几两。”
  赵庆同表情沉重点头。
  “记得催款,尤其是兔毛,当初给折扣就是为了现钱,既然他们不打算合作,就赶紧把钱要回来。”罗学云道,“也别指望杨记给我们拉订单,这批合同一完,青云菜也不会跟他们继续合作。”
  “就闹掰了吗?”赵庆同讶然道。
  “谁都不愿被当作猴子一直被遛,这一点上,大家有共识,既然杨记不给我们诚意,别真吊死在这棵树上。”
  这边,赵庆同刚通过外贸渠道,对杨记催收货款,地区那边就接到杨云章的压力。
  层层向下,到吴岷身上已经是重重堆叠。
  他不得不给罗学云打电话。
  “慎重,慎重啊,学云同志。”
  吴岷语气诚恳,令罗学云都有种似在求人的错觉。
  “别本末倒置,要是合作不成,反成了对头,我都不敢想象后果,不过是一些货款,杨记不会昧了你的。”
  罗学云玩笑道:“听这话的意思,主任愿意给杨记作保?若是他们拖延货款,或者故意找麻烦,您能给解决?”
  吴岷顿时语滞。
  “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很多事情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青云农业现在聚焦全地区目光,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第336章 谁能撼动?
  “主任殷切关怀,罗某人牢记于心,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干脆再帮我个忙。”罗学云笑道,“跟地区的报纸打个招呼,转载一下老清河报的下期头条。”
  “下期有什么?”
  “等你看到报纸,自然就明白。”
  “没头没尾的,我可不敢答应。”
  “你会答应的。”
  罗学云主动挂断电话,惹得吴岷暗骂不停,真是人心浮动啊,一个比一个难管。
  可话是这么说,还是得关注老清河报,毕竟罗学云现在挂了号,自己作为第一责任人,保质期内,有义务三包。
  本地的报纸,一般很难走出本地,就是企事业单位订报,往往也是下级定上级,不过吴岷要陈清的报纸,一个电话,自然有人送到。
  “育红?十万元!”
  吴岷看到报纸上的金额,差点没把茶水喷出去。
  老清河报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青云农业支援陈清,成立关爱青少儿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并捐助十万元,作为育红行动启动资金。
  育红行动,旨在改善中小学教学环境,关注照顾弱势学生,其中弱势学生就是经济困难不能入学,身体有残疾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等。
  这个名称可谓是极具时代特色。
  而十万元的数额,便是吴岷都不能淡定,本省工资最高的工业部门,年均工资也不过八百多元,一个人要挣够这笔钱,得上百年。
  若是再平均其他工种、甚至大量待业人群,这个数额便会显得越发夸张。
  关键的是罗学云以青云农业创始人的名义保证,只要青云农业发展稳中向好,每年都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在祖国的未来身上。
  少年强则国强。
  而主持育红项目的总经办,正是有着一大串头衔的陈清老戈命老同志赵济民老爷子,关爱青少年儿童协会更是表明,这个项目在陈清县的领导监管之下。
  也就是说,罗学云可不能说大话,承诺了钱,就必须得交上来。
  吴岷感慨罗学云气魄豪壮之余,亦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这个火速成立的协会,是否预示着罗学云和陈清之间达成某种默契呢?
  尤其是报纸声明,先立足陈清,积累经验达到一定水准之后,才会慢慢向外推广。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若是育红公益项目,还不能说明什么,下面这个振兴乡村的计划,就是给罗学云和陈清的默契盖上板子。
  育红是外部项目,仅提供资金,振兴乡村就是青云农业内部计划。
  罗学云承诺,他将拿出不少于育红比例的资金,用作改善乡村劳作和生活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修路、建设文化娱乐中心、组织医疗队下乡免费检查身体等等。
  报道写得很明白,先从陈清各乡开始,真正取得成果,有把握有信心后,才会向外推广,而要证明青云农业是否光说不练,单看各乡各村每年的变化就知道。
  老清河报更是表态,说会参与报道两个项目的进度,呈现给读者监督。
  文化娱乐中心,吴岷知道,上次去黄岗看到了工地,表面无非是给村里人一个玩耍和看电影的地方,实际上却是提高村民生活条件。
  电影院公园溜冰场这些设施,未必真的能提高多少幸福感,但确实是农村孩子羡慕却没去过的地方。
  “要真实打实给钱,每年青云农业还能有结余吗?”
  抱着这样疑问的吴岷,忽然看到后面一段话,直接被震得头皮发麻,坐都坐不住,捏住报纸起身就冲向周叶办公室。
  周叶看完,同样震撼不已,茶水抿了几口,都没喝到水,索性带着报纸去见大领导张武山。
  “我始终认为,努力奋斗的目的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青云农业立足乡村,也必将回馈农村,这就是我先后拒绝搬到县里搬到地区搬到江城,甚至更远更好地方的原因……”
  张武山镇定许多,平静地看完整篇报道。
  “这小子还真能给人惊喜,怪不得能异军突起,把蔬菜做出名堂,只不过能否践行自己的承诺,像报纸上说的这样高觉悟,还是得听其言观其行。”
  “时间还很长,我们可以关注罗学云的后续动作,只是他跟杨记现在的状况,就有些难处理了。”周叶道。
  张武山看着报纸道:“一码归一码,他答应的事,完不完得成,都得给个交代,可不是掏个二十万三十万就能轻拿轻放的。
  当然,做生意讲究诚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天经地义的事,杨记收了东西不给钱,说不过去,这杨云章动不动就给我出难题,也得想想别的法子,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周叶点头离去,同意吴岷以部门的名义,要玉阑报纸转载这份报道,并且做深入宣传。
  玉阑各报纸一宣传,威力可就大了,基本上整个地区订报纸关心时事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而这些东西跟很多人生活息息相关,更扩大范围。
  “哐当!”
  余大圆得知消息,肺都要气炸,鼓噪这么久,好不容易把青云农业跟为富不仁、嘴脸丑恶、崇洋媚外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动摇青云菜在群众心中的观感。
  结果一个声明,就让他的心血全部破产!
  不对,还有十万二十万的所谓公益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