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就是伪证的高明之处,它不需要完全骗过最顶尖的专家,它只需要制造出足够的疑点,让事情变得“说不清”,就足够了!
这时,又一名官员出列,朗声道:“陛下!既然现有证据对珩王殿下不利,且无法立即证伪,为示公正,臣以为,当暂时解除珩王殿下九珠亲王之位,接受调查!待水落石出,再行定夺!”
“荒谬!”一位戎装老将军忍不住怒喝,“仗刚打完,就要卸磨杀驴吗?没有珩王殿下,临安城早就丢了!”
“正是有功,才更应爱惜羽毛,避嫌自查!”另一名文官立刻反驳。
“那明王殿下呢?难道就任由其被圈禁,而真凶或许逍遥法外?”支持明王的官员立刻反击。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一团。文武对立,派系分明,互相攻讦,言辞激烈。
原本庄严肃穆的大殿,变成了菜市场一般的喧闹战场。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沉,手指紧紧抓着龙椅扶手。
他看看沉默如山,眼神冰冷的珩王,又看看台下吵得面红耳赤的臣子,再看看那些看似“铁证如山”的文书。
他心中岂能不知这其中必有蹊跷?明王绝非清白,但珩王他就真的完全干净吗?
那“养寇自重”的猜测,如同毒刺,扎进了他身为帝王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担忧。
最重要的是,眼下局势,临安刚稳,北狄虽退,余威犹在。
朝廷经不起再来一次剧烈的动荡和内耗了!
若坚持严惩珩王,珩王一系与明王残余势力必将不死不休,整个朝堂都会陷入分裂和混乱!
权衡……帝王最重要的就是权衡利弊!
在一片争吵声中,皇帝缓缓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疲惫而决断的帝王之色。
“肃静!”他低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大殿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龙椅之上。
皇帝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沉重无比:“此事,疑点重重,双方各执一词,证据真伪,非一朝一夕可辨。然,国事为重,边疆初定,朝廷当以稳定为上。”
他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宗政珩煜,又看了一眼虚空,仿佛能看到被圈禁的明王:“传朕旨意。二皇子明王,宗政明尘,所涉之事,既有疑点,暂恢复其亲王待遇,仍圈禁府中,非诏不得出,仍需配合后续调查。”
“九皇子珩王,宗政珩煜,”皇帝的声音加重了几分,“所控之事,亦需严查。在其间,九珠亲王的兵权暂收回朕手中,珩王仍领九珠亲王俸禄,于府中静思,无诏亦不得离京。”
“此事,交由三司、内阁,并同宗人府,共同彻查!务必水落石出,还所有人一个公道!在此之间,朝中上下,若再有敢妄议此事,煽风点火者,以扰乱朝纲论处!”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这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置,实则微妙无比!明王恢复了亲王名誉,而珩王却被变相剥夺了兵权,同样都被软禁!
珩王派的将领面露不忿,却不敢再言。
宗政昭然垂下眼眸,掩去其中一闪而过的复杂光芒。而那些出头指控的官员,则暗暗松了口气,甚至露出一丝得意。
宗政珩煜自始至终,面无表情。听到旨意,他只是缓缓跪下,声音依旧平稳:“儿臣,遵旨。”
无人能窥见他低垂的眼眸深处,那一片冰封之下,是何种汹涌的暗流。
一场狂风暴雨,似乎就这样被皇帝强行压了下去,但殿中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危险的暗涌激流。
…………
与此处朝堂的惊涛骇浪相比,丞相府晚栀阁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暖洋洋的。
姜晚栀正心不在焉地翻着一本话本子,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刚刚从父亲那里听来的,关于朝堂上那场交锋的零星消息。
姜丞相回来后脸色极其难看,但并未对姜晚栀细说。
春桃和秋菊两个小丫鬟却是一脸兴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小脸上满是崇拜的红晕。
“哎呀,你听说了吗?昭王殿下在落雁坡,一马当先,带着骑兵就像天兵天将一样冲下来!听说他银甲白马,所向披靡,狄兵见了都望风而逃!”
春桃眼睛亮晶晶的,手里的绣绷都快拿不稳了。
秋菊立刻接话,语气更加夸张:“何止呢!我听说珩王殿下才更厉害!他被那么多狄兵围着,浑身是血,手里的长枪都砍卷刃了,就是不退一步!像个…像个黑甲战神一样!要不是他顶在最前面,昭王殿下哪能那么容易冲进去救人?”
她说着,还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胳膊,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惨烈。
“两位殿下都厉害!都是大英雄!”春桃总结道,一脸向往,“听说班师回朝那天,全城的姑娘都快疯了,香囊手帕扔得跟下雨似的!”
“是啊是啊!可惜小姐那几天染了风寒,没去看到那场面……”
秋菊惋惜地叹了口气,随即又兴奋起来,“不过老爷说了,临安城保住了!好多百姓都得了救呢!要不是两位殿下,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两个小丫鬟沉浸在英雄叙事里,叽叽喳喳,眉飞色舞,完全是对待偶像般的崇拜。
姜晚栀放下话本,听着她们的话,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虽然没亲眼所见,但光是听描述,她也能想象出那场战役的惨烈与关键。
虽然是纸片世界,但想到临安城得以保全,无数百姓避免了家破人亡的命运,她是真心实意地感到高兴。
看来……这俩纸片人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嘛!
她心里嘀咕着,特别是那个大冰山,居然那么猛?这跟书里后期那个阴郁变态的暴君形象,偏差是不是有点大啊?
她不禁回想起自己穿书以来的种种:宗政珩煜虽然冷脸,说话能冻死人,看她的眼神像看物品,但也确实……没真的伤害过她。
撞了她赔了巨款,遇刺时用身体护住她,自己中毒都快挂了,还惦记着去梅香院给她解围,在朝堂上姜丞相被明王攀咬时,他也没把她爹拖下水……
她发现自己对宗政珩煜的观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至少在这场临安城的战役上,她无法否认,宗政珩煜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堪称英雄。
第18章 :冰山下的一缕微光
朝政殿上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结果如同深秋的寒雨,悄无声息地浸润了整个京城。
明王虽然未解除圈禁,虽仍被软禁府中,却已恢复了亲王尊荣,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而珩王被暂夺九珠亲王的兵权,闭门静思,更是让无数暗中观望的势力心思活络起来。
珩王府仿佛一夜之间门前冷落车马稀。
往日里即便宗政珩煜冷面慑人,前来拜谒,请示军务的将领官员依旧络绎不绝,如今却只剩下一队队御林军沉默而肃杀地守在府外,隔绝了内外往来。
那高悬的“珩王府”匾额,在阳光下,竟透出几分萧瑟的寒意。
府内,却并非外人想象的那般愁云惨淡或焦躁不安。
宗政珩煜褪去了沉重的甲胄,换上了一身墨色常服,更显得身姿挺拔,面容清减了几分,却丝毫未见颓唐。
他此刻正坐在书房窗边,指尖夹着一枚墨玉棋子,面前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残局。
窗外落叶纷飞,室内却静得只能听到棋子偶尔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以及银霜炭在兽首铜炉中燃烧的细微噼啪。
晏成无声地走进来,递上一杯刚沏好的热茶,低声道:“殿下,宫里传来消息,陛下确实调阅了兵部近三年的所有军饷拨付记录,特别是与我们北境军相关的部分。几位曾与我们走得近的将领,也被陛下私下召见过。”
宗政珩煜落下一子,声音平淡无波:“意料之中。那封‘镇北老将军’的信,虽拙劣,却精准地刺中了父皇最深的疑窦。他若不查,反倒奇怪了。”
他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冷峻的眉眼,“我们的人,都安顿好了?”
“均已按殿下事先吩咐,或隐匿,或调离关键岗位,或主动提供一些无关痛痒的‘线索’,引导调查方向。”晏成回道,语气带着绝对的信心。
“只是明王那边拿出的伪证,确实做得极为高明,尤其是北狄印信和军中笔迹,几乎天衣无缝。若非我们深知内情,恐怕……”
“夜鹰阁经营十来年,总有些压箱底的本事。”宗政珩煜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跳梁小丑,终究只会玩弄这些阴沟里的把戏。让他们暂且得意几日无妨。”
他目光重新落回棋盘,指尖摩挲着冰冷的棋子:“盯紧宗政明尘府邸,一只苍蝇飞进去,也要知道是公是母。还有…昭王府,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