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683节

大明话事人 第683节

  又过一日,王天官召集其他大臣,在东朝房再一次就空缺正职进行廷推。
  王天官站在众人前面,开场道:“如果这次廷推还是出不了结果,诸君后果自负!勿谓本部言之不预也!”
  众人隐隐感觉,王天官身上居然多了一丢丢的霸气。
  这点霸气对吏部尚书这个职位来说不算什么,但王天官之前从未有过。
  之后程序就进行的很顺利,礼部尚书于慎行迁转为户部尚书,各方势力都没人反对。
  现在清流势力和内阁等各方心态都是不亏就算赢,让于慎行这个独立人士上了,总比让死对头上了好。
  至于隆庆二年状元罗万化补为礼部尚书,申首辅那边的人没什么意见,但清流势力稍微提出了点异议。
  王天官眼皮也不抬的说:“林泰来本想提名吏部左堂刘虞夔,不用罗万化就用刘虞夔?”
  于是清流势力这边也偃旗息鼓了,不然就真要送自己人上去祭天。
  到了推举工部尚书人选时,王天官直接说:“林泰来提了陕西巡抚、原宁夏讨逆总督叶梦熊,谁反对?”
  众人一时无语,反对什么?王天官你倒是说清楚,到底是反对提名,还是反对林泰来?
  在一片波澜不惊的沉默中,这个没人反对的提名通过了。
  王天官暗叹,上任一年多以来,今天这次廷推真是最轻松的一次。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无题(中)
  廷推过后,部院大臣们心情复杂,廷推结果被吏部上奏,内阁大学士们心情也很复杂。
  这是一次完全脱离于内阁掌控的大规模廷推,甚至可能是近数十年来第一次。
  很难想象,一位入朝两年、不过四品的年轻人,竟然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在大明政治传统里,外朝大臣的廷推结果只能由皇帝做出最终裁决,铨政属于天子,连吏部理论上都只是代行。
  内阁可以利用场外因素干涉和影响廷推,但对廷推结果一般在程序上不能否决,否则就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了。
  所以随着廷推结束,这段风波算是过去了,朝廷终于可以暂时安静几天。
  申府大爷申用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了家门,翻身上马去兵部上工。
  大半月的煎熬过去了,因为特殊身份被夹在中间,破碎的他终于得到了些许解脱。
  目前只需要思量的就是,如何撮合林九元和自家老爹进行会晤。
  路过长安右门时,申用懋远远的就看到,有十几个人站在墙下围观着什么。
  稍有经验的京师官员就能猜到,肯定又有人发揭帖了。近些年来,在街头张贴大字揭帖抨击时事、议论政治的情况越来越多。
  前年林九元入朝后,给这种张贴在街头的大字揭帖起了个名字叫“大字报”,还是挺形象的。
  申大爷想着,既然路过了就去瞅一眼,便掉转马头过去。
  其他人看到申用懋,不知为何,非常主动的让开了地方。
  结果申大爷连马都不用下,就这么直接凑到近前去看,只见得上面用锋锐的笔划写道:
  “乙酉(万历十三年)以前,首辅时行犹在押之鼠,尚敛缩而不敢为;
  乙酉以后,时行犹负隅之虎,乃暴戾而不可犯!
  所以然者何哉?以九元林泰来为之党也!
  凡欺君罔上,何忍而不为,附于九元林泰来之后,亦何人而敢犯其锋哉?”
  申用懋:“……”
  边上其他人也不看“大字报”了,齐齐看着申大爷。
  申大爷回过神后,怒吼一声:“还有完没完!”
  同样的招数,又来第二次!
  随即申用懋掉转马头,一路飞奔回家,成功在大门拦住了自家老爹。
  “冷静!千万冷静!”申大爷竭力劝说,就是口才不太行,反反复复就是“冷静”两个字。
  申首辅脸色铁青,真是一群不敢直面林泰来、只敢挑拨老实首辅的垃圾!老实人就该被肆意侮辱吗?
  脑中千回万转,最后申首辅称病不出。
  林泰来顾不上首辅的心情,目前最头疼的事情还是兵部通信司选址问题。
  兵部通信司筹建小组目前成员有组长林泰来、副组长柯廷、组员甲王士骐、组员乙、组员丙。
  经过数次考察后,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东城教坊司胡同附近不适合作为办公地址。
  还是皇城南区最好,人人都想在这里办公,但后来者想在这块黄金政务区抠出一块地方,实在太难了。
  小组里的组员乙和丙都是监生出身,因为参加了文坛大会,又通过林泰来考察被提携过来的。
  这日,组员易志舒在私下里对林泰来禀报道:“九元公!我有一策,定可为本司争取地方,但需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林泰来十分诧异,本真仙一时都想不到办法,你一个监生还能有什么主意?
  易志舒信誓旦旦的说:“只要借给我十名家丁,早则数日,迟则半月,必有成效!”
  此后每天晚上,易志舒都带着十名壮汉到鸿胪寺卿何老头的家门口,大骂“奸党”和“阿附首辅”,一直骂到半夜方才作罢。
  十来天后,何老头被熬的心力憔悴,直接告老还乡。
  也不等朝廷挽留,何老头扔下官位就走了,鸿胪寺瞬间群龙无首。
  而后易志舒立刻复命说:“幸不辱命,得以功成!可以去鸿胪寺圈地了。”
  林泰来:“……”
  这种出身不高的人,也真能豁出去脸皮,身边其他人就算是周应秋、顾秉谦这样的人,也干不出堵门骂街的事情。
  易志舒又献言道:“九元公在吏部,近期注意不要让吏部提名鸿胪寺卿,让鸿胪寺正卿先空缺一阵子再说。”
  林泰来暗叹,果然“草莽”之中不乏英才,只是欠缺机会而已。
  此后在这段空档期,林泰来带领家丁迅速抢了半个鸿胪寺的地盘,作为兵部通信司的办公地址。
  并且紧急找李如松借了批军匠,先把隔离墙搭起来,然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正堂。
  林泰来对此只有一个要求,在自己离京之前,把兵部通信司的正堂建起来!
  到了八月底的时候,嘉靖朝进士、由陕西巡抚兼总督宁夏善后事宜升为工部尚书的叶梦熊进京,时年六十一。
  虽然叶尚书出身偏远地方,又一直在地方为官,在朝廷的人脉不够强,但人生在世谁还没几个同年同乡之类的关系?
  况且在官场上的观念里,坐堂管部的尚书位列七卿,比督抚地位要高,所以肯定不会缺乏凑趣的人。
  故而在城外接官亭,叶尚书正在与一帮前来迎接的官员互相见礼。
  看着一张张挂满了恭维的笑脸,叶尚书心内感慨万分。
  他之前怎么也没想到,就自己这似有似无的上层关系,居然还能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位列朝廷七卿。
  全国地方上有二十多个巡抚,总督也有六七个,凭什么好事就轮到自己?
  原本想着,把善后工作彻底做完后,能升为三边总督就足够了,就没想过尚书的事情。
  幸亏自己脾气好,上半年平叛时,没有和抢自己权力的林九元吵架翻脸。
  当真是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
  不然的话,如果朝廷缺尚书,同在西北的大总督郑洛比自己更为合适。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郑洛回京师当尚书,而自己接替郑洛位置当大总督。
  结果与林泰来产生不和的郑洛还是继续留在西北,而自己则能荣升回朝。
  突然有马蹄声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有一群骑士骑着高头大马,从城门方向飞驰而来。
  离得不远了,当先那高大雄壮的骑士高声叫道:“叶公别来无恙乎!”
  接官亭这边的官员认出来人后,瞬间齐齐震惊!
  这是林泰来林九元!林九元竟然亲自来迎接叶梦熊!这礼遇简直匪夷所思!
  要知道,就算是去年王天官进京,林泰来也没亲自出面迎接!
  难道在林九元的心目中,工部尚书分量比吏部尚书还要重?
  叶梦熊也是一脸懵逼,上半年共事数月,他非常明白林九元是什么习性。
  那时候林九元对待自己这个名义领导,堪称是无礼之极。
  但这会儿林泰来对自己施恩之后,却反而礼遇隆重,实在是诡异。
  ------------
  第六百二十八章 无题(下)
  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反正人情世故就这么回事。
  上半年时,叶梦熊在林泰来眼里只是一个夺权对象,别无所求对他还能有什么礼貌?
  但现在,林泰来终于意识到自己乏人可用,经过研究后,叶梦熊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统战价值的小极品人物。
  一是此人背景清白,广东小地方出身,没有明显的派系色彩。
  最有意思的是,叶梦熊仕途初期在山西时,对外非常鹰派,坚决反对“隆庆和议”,为此被贬了一次。
  二是能力比较出众,在山西、河南、江西、浙江、山东、云南、贵州、陕西都干过,大明十三省去过八个。
  考核经常拿第一,硬生生靠着政绩一步步干成了督抚。
  而且久在边镇省份,军事素养很高,写过军事专著,对火器战法很有研究。
  三是为人脾气好,林泰来翻看叶梦熊往年的考核记录时,看到有老上司为叶梦熊写评语说“居功不自傲”。
  综合这三点,再加上做熟不做生的想法,林泰来才会着力拉拢叶梦熊,给予隆重礼遇当然就是基本操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