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735节

大明话事人 第735节

  “其一,朝鲜国根本无法为大明官军提供足够的粮草。
  其二,朝鲜国完全提供不了准确情报,还动辄用错误情报误导大明官军,出现两三千人我军对阵万人敌军的情况。
  其三,朝鲜国君臣心情过于急切,屡屡在天气不利情况下逼迫大明官军出动,导致骑兵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
  其四,同行之朝鲜兵太过垃圾,开仗就溃逃,拖累大明官军”
  与其说是败仗总结,还不如说是祖副总兵的吐槽大全,林经略越看越摇头。
  他知道朝鲜国的情况很烂,可没想到竟然这么烂。
  祖承训这份总结里每一个吐槽的点,都是一个需要专门解决的问题。
  林经略正在深入研究时,忽然左护法张文上前禀报说:“有个叫沈惟敬的人,自称精通倭务,拿着宋少司马的名帖,前来拜见。”
  历史上那位很活跃的大忽悠?林经略略诧异,自己又没有公开招贤纳士,他怎么还主动找上自己了?
  “让他进来。”看在兵部右侍郎宋应昌推荐的的面子上,林泰来决定抽出片刻时间见一面。
  看着沈惟敬行过礼后,林泰来随口问道:“你想在经略幕府效力?你有什么特长?”
  沈惟敬小心谨慎的说:“在下精熟倭语。”
  林泰来很不在意的说:“又不是只有你会,很多海商都会说倭语。
  连本部院也略懂几句,什么雅蔑蝶什么一库的。”
  沈惟敬又连忙挺起了胸膛说:“别人虽然也懂倭语,但只有在下有勇气为明公前驱,有胆量深入敌营进行谈判和沟通。”
  林泰来打了个哈欠,“待天兵一下,贼寇顿成齑粉,根本不需要什么谈判和沟通啊。”
  沈惟敬有点急了,但他又不敢说“别太盲目自信”之类的话,那不是诅咒失败么?
  故而只能说:“深入敌营不只是谈判沟通,还能搜集敌方情报,比如倭兵数目。
  无论如何,作战总是需要这些敌军情报的吧?”
  林经略端起了茶杯,漫不经心的说:“平安道倭兵一万八千七百,主将小西行长;咸镜道倭兵二万二千八百,主将加藤清正。
  要不要我把各部将和直属军也给你列出来?所以,我还需要你搜集什么情报吗?”
  沈惟敬:“……”
  为什么与林经略会面的情况,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啊?
  难道在林经略眼里,精通倭务的自己真就是一个无用的小垃圾啊?
  本来觉得大明与倭国开战,自己施展才华的时机就到了,难道所有心血还没开始就白费了?
  为了搞到宋少司马的名帖,获取拜见林经略的机会,他已经孤注一掷把剩余的身家都花光了!
  林泰来放下茶杯,眼皮也不抬的说:“要不你发挥一下大忽悠这个真正的特长,去忽悠一下倭寇第一兵团主将小西行长?
  我还是挺看好的,你们两人之间应该能产生化学反应。”
  沈惟敬恍恍惚惚的离开了经略幕府,他感觉自己的身心被彻底摧残了一遍。
  林经略沉迷于调兵遣将、纸上谈兵的快感时,三天又过去了。
  朝鲜国使节尹卓然再次求见,估计是与困在义州的国王沟通过了。
  “敝国王上允诺,可以将大部分财物先行送到辽东保存,但是还有一个条件。”
  林泰来好奇的问道:“虽然我说过,这不是讨价还价,但还是想听听,你们国王又提出了什么条件?”
  尹正使脸皮不停抽搐着,小声的说:“进入朝鲜的大明天兵,由敝国将领指挥作战。”
  大明右佥都御史假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登莱朝鲜等处备倭事务大臣林泰来虎躯巨震,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这个条件,可真是万万没想到。
  能想象吗?四百年后棒国敢提出,让灯塔国驻军要完全服从棒国的指挥吗?
  四百年后的棒国都不敢提这种要求,现在快灭国的李氏王朝凭什么敢?
  林经略本来以为,上辈子时空的棒国民风是经过大变局后产生变异的结果。
  现在看来,可能是棒族自古以来的血脉觉醒。
  四百年前的万历朝时都快灭国了,还能这么勇!
  面对这种狂妄到无语的要求,林经略一点都不生气,对尹正使说:
  “要不,还是换个王室?你们老尹家试试看?
  我三年前闲着没事帮着贵国国王拟定了庙号和谥号,也该派上用场了。”
  尹正使都快哭了,经略大人你到底是不是开玩笑啊?
  经略大人你的语气这样轻佻,他也不敢应啊!
  最后还是忠义之心占了上风,尹正使劝道:“别别!敝国王上只是尝试询问,不答应便罢!”
  林泰来冷笑着翻出了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的报告,指着相关内容,对尹正使斥道:
  “你亲眼看看,这是上次我大明五千兵马进入贵国的记录!
  同时去攻打平壤的贵国兵员也有五百人,结果在交战时,有四百人直接溃逃!
  至于剩下的一百贵国军兵,竟然有与敌军有交谈的情况!
  还有,我大明天兵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的情况!
  据报倭兵应该不擅长射箭,远程以铁炮为主,所以在敌军阵营里射箭的军兵可能就是贵国的人!
  对这些疑点,贵国又该怎么解释?”
  卧槽!尹正使大惊失色,怎么国内那边的烂事层出不穷,他这当使节的根本洗不过来啊!
  慌乱的尹正使只能下意识的叫道:“误会,必定是误会!”
  林泰来喝道:“闭嘴吧!不用解释了!明确告诉你,我林泰来根本就信不过贵国!
  如果贵国还没有诚意自证清白,我大明就连倭兵和贵国一起打!
  天兵所至,犁庭扫穴,根本不在乎贵国君臣是否配合了!”
  尹正使浑身颤抖,只能反复说:“敝国二百年来向为恭顺,绝无二心!绝无二心!”
  林泰来冷着脸说:“五天之内,我要听到贵国君臣把财物送过江的消息!
  切记,这是最后通牒!不允许任何讨价还价!否则视为勾结倭寇的叛逆属国!”
  尹正使失魂落魄的被抬出了经略幕府,他感觉自己已经被蹂躏的体无完肤了。
  在这种硬实力为尊的非常时期,小国弱国的使节实在太难当了。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应该盯着谁
  从京师到鸭绿江距离一千五百里,又不缺马匹,加急公文传递速度每日最高可达六百里。
  几天后京师这边便得到了回报,朝鲜国王李昖开始将所携带的部分财物运过江。
  不过与此同时,李昖直接向万历皇帝告了一状,说经略大臣林泰来欺凌藩属。
  万历皇帝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前往经略幕府,询问林泰来此事。
  林泰来回奏道:“总不能让朝鲜国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做。
  但如今朝鲜国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只能让其君臣拿出金银,也当是做贡献了。
  若非如此,朝鲜国还能干什么?”
  万历皇帝也就是象征性的问问而已,陈太监从林泰来这里得到回话,转身就要走。
  这时候,忽然又听到林泰来说:“还有件事情,望大珰转奏皇上。
  先前打探军情时听说,朝鲜国应该有座巨大铜矿,其规模应当远超大明各矿。”
  陈太监:“……”
  你林九元还能更机灵点么?如果你林九元肯净身入宫,还能有他们这些大珰什么事?
  “矿在哪里?”陈太监问道。
  林泰来很有心机的答道:“此铜矿紧邻边界,距离大明几乎触手可得。昔年成祖时候,那里还属于大明辖境。”
  陈太监点点头,这个消息应该能让皇帝今天多吃一碗饭。
  不过林泰来又补充说:“不过铜矿与辽东之间虽然很近,但中间却隔着建州女直的地盘,有点碍事。”
  陈太监没把这当回事,如果皇帝真对一个超级大铜矿动了心,让那群野人滚蛋就是。
  如此前期军费暂时得以解决,然后最重要的也最难的就是粮草问题。
  有几万石军粮就够大军支用两三月了,纸面上看起来数字似乎不多,大明也不缺这点军粮。
  但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运输问题,都得一点一点转运到千里之外。
  想到这里,林经略又想骂朝鲜国君臣。
  这帮废物根本指望不上,等出了兵连因地就粮都做不到,全要靠大明自己运过去。
  初期在北部临近大明边境的地区还好,中后期越往南打,军粮补给越困难。
  所以林经略现在更多考虑的是中后期补给问题,琢磨能否从运河上的德州仓、临清仓向登莱运粮,然后从登莱海运到朝鲜国。
  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可行的话,应该派专员前往山东负责。
  前期工作有了点头绪后,经略幕府便颁布了招贤令,招纳幕府属员。
  原则是不拘出身,唯才是举(划掉),只论才华,同时还要求身体强健,能适应长期异地工作。
  同时林经略根据自己印象,又连续向朝廷奏请征调一批副总兵以上级别将官听用,有麻贵、董一元、达云等名将。
  不出意外的,这份名单又在武官群体里引起了巨大关注。如果出征顺利,就是一大波功劳,这批将官肯定人人有功升赏。
  宁远伯府中,一对中老年武官看着这份将官名单,双双皱起了眉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