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752节

大明话事人 第752节

  同时林泰来借力跳上了垛口,然后手握长矛再次发力,直接将长矛另一端的倭兵整个身躯都挑了起来!
  但是长矛的杆受不住力,又从中间断裂,结果被挑起来的倭兵直接坠下城墙摔死。
  城墙上的倭兵看到这一幕,人人震骇失神!
  虽然那倭兵只有一米五,但也不是正常人能用矛杆凌空挑起的!站在垛口的雄壮巨汉到底是个什么妖怪?
  说时迟那时快,林泰来从垛口跳进城墙内,从地上捡起来了一把形制非常眼熟的武士长刀,或者叫倭刀。
  刚才在垛口堵截的倭人中,应当有一个是倭将,但被巨盾砸晕了。
  捡起倭刀后,林泰来顺手就将地板上的倭将刺了个对穿。
  此时林泰来心里嘀咕了一声,也不知道这倭将是谁。
  如果事后能查出姓名,此人被自己首杀,也算是能青史留名了。
  周围其他倭兵也反应过来了,举着长矛就冲上来围攻,普通倭兵的武器也就是长矛了。
  林泰来快速扫了几眼,一群不到自己胸口的小人
  装备倒是统一,头戴斗笠,上半身套着个“马甲”,下半身围了一圈像是“荷叶短裙”,从审美上来说确实有点辣眼睛。
  来不及想太多,浑身重甲的林泰来挥舞着倭刀,躲着矛尖就冲进倭兵群里。
  宛如虎入狼群,直接贴身肉搏,最大程度的限制长矛威力。
  凭借林泰来双臂的巨大力量,制作精良的倭刀在混战中发挥出了极致作用!
  往往一刀下去,就能连倭兵的脖颈带肩膀一起劈断!
  如此活生生的连劈数人,林泰来就已经一身血色!有诗曰:“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前排倭兵肝胆俱裂,宁可被追着砍也连连大步后退,完全失去了对敌的勇气!
  林泰来自我感觉,穿越以来身经百战,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砍得过瘾。
  完全不必留手,杀杀杀的感觉真好。
  就是这把倭刀有点脆,砍了几十个人后就断了。
  在林泰来的身后,中军官达云带着最悍勇的亲卫也纷纷冲上城墙,跟着林泰来一起冲杀。
  在芦门城墙上守御的倭兵终于崩溃了,开始朝着城里溃逃。
  浑身变红的林泰来感觉有些疲累,就坐在城砖上恢复体力,同时给南城各纵队下后续命令。
  参与攻打城墙的兵员暂时休息整顿,其他兵员通过城门,迅速向城中推进,一直到遇见强力抵抗为止。
  倭兵在城中也修筑了六个堡垒,而南城这边是“偏师”不是主力,没有实力在城中大规模攻坚,先分割包围即可。
  而后林泰来又嘱咐达云:“被我刺死那员倭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要割下首级仔细保存好。”
  达云有点无奈的说:“经略公!你先前下令说,不许官军在割首级上浪费时间!”
  林经略很娴熟的双标说:“那是给你们的命令,本部院不用执行。”
  而后林经略又指着城墙说:“沿着城墙上的砖道,能不能通向西边的普通门?”
  达云摇了摇头,“这个情况不清楚,地图也没有标示明白。”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芦门虽然位于南城,但却更偏于西南角。
  从芦门向西沿城墙拐个弯,再折向北不远就是西城的普通门,就是不知道实地能不能通行。
  “试试看能否直接从城墙上过去!”林泰来站了起来,“反正攻破芦门这个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其他就自由发挥。”
  达云答话说:“若经略公有心思勘察,可将本部标营一千人都带上,另外再调三百弓手应对突发敌人。”
  随后林经略将芦门这边的军事指挥权还给了受伤的骆尚志,然后就带着标营亲兵沿着城墙前进摸索。
  一路清理着小股巡逻倭兵,向北转到西城墙后,终于遇到了大股倭兵。
  经过一番厮杀,林泰来率军击溃了这股倭兵,现在已经能望见普通门倒塌的城门楼了。
  “看来真能通过去!”林泰来惊喜的下令道:“冲!一鼓作气连夺二门!”
  正当这时候,在西城普通门一线防守的倭兵忽然像是接到了什么号令,如同潮水般的从城门退了下去,全部撤回城内。
  等林泰来沿着城墙冲到普通门城楼时,这边的倭兵已经跑光了。
  达云不由得感叹说:“倭兵里也有知兵法之人,撤退收缩竟如此果断。”
  此时已经是午后时间,在普通门城墙外,负责指挥八个纵队攻打普通门的李如柏双眉紧锁。
  已经组织了两轮炮击,以及数次强攻,阵亡一百五十人,但离破城却总是差一口气。
  这种一直“差一口气”的状态,才是最折磨人的。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另一个主攻方向七星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破城。
  今天集中了最优势兵力主攻的就是西城普通门和七星门,只要进度不落后另一边,那情况就还不算坏。
  第一兵团主将、负责督战西城的李如松骑着马到了这边,对弟弟李如柏问道:“可曾登城?”
  李如柏苦着脸说:“两次登城,都没有站稳。”
  李如松指示道:“不要休息,各营轮番冲城!倭兵的器材也是有限的!”
  而后李如松又严厉的说:“尔等怕戚少保关门弟子林经略偏袒南兵,临阵要求更换我来督战这边,好为你们请功。
  林经略嘴上不说,但心里必然有计较!我用我的脸面帮你们担着了。
  但如果你们再拿不出功劳,后果自负!”
  李如柏额头直冒冷汗,连忙继续组织精锐去冲击城头。
  甚至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故意受个伤,以此逃过后账?
  正在此刻,站在云台负责瞭望的亲兵忽然叫道:“退了退了!城墙上的倭兵全部退走了!”
  李家兄弟二人猛然抬头,向着普通门望去,本该在垛口闪动的倭兵确实消失的无影无踪。
  “莫非其中有诈?”李如松自言自语道。
  无论有没有诈,总要派人上城墙试试看的。
  当重新组织的攻城精锐爬到一半的时候,城头上突然又出现一个全身上下红糊糊的巨大身影,与爬梯爬到一半的官军面面相觑。
  更让城外官军惊奇的是,看这人身上甲胄轮廓,应该是属于大明风格的。
  “我乃大明经略大臣林泰来也!”红糊糊的巨大身影朝着城外官军吼道,“半日不见,李都督别来无恙乎?”
  李如松:“……”
  卧槽尼玛!你一个文官,是不是登城有瘾?能不能给同袍武将一点活路?
  旁边的李如柏惊骇莫名:“不能吧?林经略投敌了?”
  李如松气得差点吐血,恨不得把亲弟弟打回娘胎,回炉重造。
  亮出身份后,林泰来又低头对爬梯的官军说:“小哥儿别爬了,等本部院打开城门,从城门走进来吧。”
  城外李大将突然意兴阑珊,一切都是那么索然无味。只要那个人在,风头就永远是那个人的。
  ------------
  第六百八十八章 秋后算账
  在守城战中,只要被破了一个门,再死守所有城门的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当南城芦门告破,五六千明军率先冲进城中时,倭兵也就逐渐放弃了西城、南城各门。
  一边依托城中修筑的土窟死守,一边退守到没有明军攻打的东城。
  林经略沿着城墙上面从芦门流窜到普通门后,便打开普通门,将李如柏麾下的大明官军放进来。
  站在城门洞边上,在亲兵的严密保护下,又刷出一个“先登”伟业的林经略开始卸甲。
  毕竟这可是重达八十斤的特制重甲,穿戴着战斗完了,林经略也会累的。
  这时候,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第一兵团左路副将李如柏等将官上前来参见。
  林经略一边卸甲,一边轻描淡写的说:“登城破门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本部院已经代劳了。
  下面入城清剿顽抗贼寇这样的艰巨任务,就交给尔等了,不会还做不好吧?”
  李如松无语,这么喜欢抢“先登”的文臣,古往今来可能就眼前这么一个了。
  宁夏城那次就是,这次平壤城又是,难道是为了寻求刺激还成瘾了?
  如果林泰来只是个小兵卒,凭着大战“先登”之功,说不定能直接得到一个世袭百户。
  但以经略大臣身份,冒险登城杀敌,真不知道到底图个啥。
  于是李如松忍不住劝道:“军门万金之躯,干系重大,不可亲冒矢石也。
  若军门稍有折损,我等将官万死莫赎也,又该如何向朝廷交待。”
  这倒是实在话,如果经略大臣噶了,大军主将李如松也逃不过被治罪。所以看到林经略突然出现在城头,最后怕的人可能就是李大将。
  林泰来淡淡的说:“你在教我做事?先登这种功劳,本部院可以给你们,也可以不给你们。”
  李如松忽然有所悟,林经略悍勇先登,莫非是为了震慑出自辽东的骄兵悍将?
  按照最早的部署,他李如松在西北方向督战,林经略在西南方向督战。
  也就是说,他李如松负责督战北城牡丹峰、密台门到西城七星门一线,林经略负责督战南城含毯门、芦门到西城普通门一线。
  但是在攻城的前一夜,辽东军出身的众将担心不公,所以要求西城全部由他李如松督战。
  主要是因为经略大臣林泰来是南人,日常又明显亲近南兵。别的不说,三个经略直属标营里有两个是南兵系统的。
  这难免让辽东军将官心里犯嘀咕,就怕遭遇赏罚不公。
  比如说,分头同时攻打几个城门,差不多时间攻破城门,那先登破城的功劳怎么算?
  只是人人都没想到,林经略竟然以这种方式来打脸。
  看着李如柏,以及李如柏身后的几个辽东军将官,林经略又冷笑道:“本部院给你们的功劳才是功劳,本部院不想给的,谁也抢不走!”
  众将默然无言,不敢与经略大臣对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