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781节

大明话事人 第781节

  这时候,时间刚好来到十二月。
  在谷山,林经略与西线李如松兵团恢复了直接联络,获知了最近一个月李如松兵团的详细情报,尤其是二十天之前本时空碧蹄馆之战的详细情况。
  但是林泰来没有南下直接前往李如松如今的驻地、朝鲜三京之一开城,却行牌告知各处,将向西至凤山。
  凤山位于平安道和黄海道交界处,也是平壤和开城之间的交通枢纽,南兵营将领骆尚志就驻扎在这里。
  如今暂时无战事,于是西线两道文武官员纷纷前往凤山拜见阔别四十天的经略天帅。
  比如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朝鲜南人党首领、三道体察使、都督诸军事柳成龙,朝鲜北人党首领、义军首领郑仁弘都在第一时间来到凤山。
  林泰来躺在榻上,懒洋洋的翻着几份拜帖,然后转头对顺嫔问道:“你爹,何时到?”
  顺嫔用着生涩的汉语回答说:“次日。”
  林泰来扔下手里的几份拜帖,“先见你爹,让他们且等着吧!”
  这时候顺嫔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用了,又拿起了笔问道:“其他都是何人求见?”
  林泰来提笔回答:“李如松、柳成龙、郑仁弘。”
  看到这几个名字,顺嫔大惊失色,惶恐的写道:“家父不敢居先!”
  这三个人,李如松是大明方面仅次于天帅的天将,柳成龙和郑仁弘都是当前乱局下李朝小朝廷里的顶尖人物,南人党和北人党的首领级大佬。
  自己那个爹虽然也是两班士大夫,但与这三个人相比,完全不够看的。
  如果天帅为了先见自己父亲,却让这三个顶级大佬等待,以后自己父亲就不好做人了。
  而且会不会让别人以为,自己恃宠而骄,引发不可测的连锁反应?
  林天帅冷哼一声,写道:“不必惶恐,就是要先晾着他们!有些人不敲打不行。”
  金顺嫔能看懂汉字,就好奇的扫了几眼拜帖,问道:“这几人言辞恭顺,有何不妥?”
  林天帅非常不满的答道:“最大的不妥就是,这三个人竟然一起送拜帖求见!
  或者说柳成龙、郑仁弘这两个朝鲜人应该单独来拜见我,而不是跟着李如松来拜见我!
  这就是问题所在!说明他们两个人与李如松走得近了,下意识里开始跟着李如松行动了!
  据我推断,应该是我去咸镜道的这一个月里,他们和李如松混熟了,又看上了李如松家族在辽东的影响力!
  毕竟辽东与朝鲜接近,结好辽东强人有百利无一害。”
  金顺嫔:“……”
  这就是天朝的权臣么?对人事的敏感性竟然恐怖如斯!
  仅凭几张拜帖,就能脑补出如此详细的人际关系画面!
  是不是看别人进门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就能判断出此人有没有反骨?
  林泰来叹口气,他开始怀念鞠景仁和韩克諴这对卧龙凤雏了。在咸镜道的试验证明,朝奸比朝臣好用。
  他还有点后悔,两个月前刚入朝时,坐视甚至鼓励柳成龙在平安道滥杀了几百个所谓朝奸。
  当时自己思路还不清晰,居然没有意识到朝奸的用处,白白浪费了几百条生命。
  如果救下这帮朝奸,然后也为己所用,那就好了,何至于用柳成龙这种“前朝余孽”!
  真是世事无常,人生总有后悔的时候。
  金顺嫔的父亲叫金安乐,倭乱之后弃官躲回了老家,以前什么官职不重要,反正也没了。
  本贯黄海道延安郡,据说这延安金氏也是朝鲜国的名门。
  次日,林泰来起床后,一边穿戴,一边对金顺嫔问道:“你们家族就没个真正大人物么?”
  金顺嫔有点羞愧的答道:“数十年前有过,但受了拖累,近些年没了。”
  林泰来好奇的问:“什么情况?出了权臣,怎么还拖累家族?”
  金顺嫔回答:“延安金氏数十年前有一个状元权臣金安老,在我国的权势和名声大概与大明的严阁老差不多,还不得善终。”
  林泰来:“……”
  能混到严阁老那样程度也是人才,看来你们延安金家这基因还不错啊。
  本来林泰来想在内院接见金安乐,但顺嫔死活不让,将林泰来推到了前堂。
  这金安乐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在天帅面前拘谨的很。
  也可能是尴尬,他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一位糟蹋了自己女儿的天帅说话,关键是自己女儿还踏马的是自己国家国王的侧室!
  从礼法上来说,应该疾言厉色的怒斥之,但从现实考虑,却又该跪舔,正常人都会拧巴和无所适从。
  林天帅寒暄过后,也没话可说了。
  想了想后,决定还是先让小老头开开眼,见见世面,然后再打开话题。
  于是林天帅先赐了座,让金安乐在旁边坐下,然后宣李如松、柳成龙、郑仁弘入见。
  这三人上了堂后,一边向天帅行礼,一边好奇的看向坐在侧面的金安乐。
  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人物,竟然比他们三位还优先?还踏马的有座位?
  看这小老头惴惴不安的表情,也不像什么大人物啊。
  嘭!林天帅用力拍案,怒喝道:“李!如!松!”
  李大将下意识的应声道:“末将在!”
  随即懵逼又茫然,经略公你这是怎么了?闹什么脾气呢?
  林经略并指如戟,指着李如松厉声斥责道:“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嘱咐告诫说,兵至开城则止!
  汝明知有敌军数万在前,却以数千马兵冒进,受挫于碧蹄馆,使官军死伤惨重,阵亡几近二千,先前凝聚士气即时低迷!
  汝若早听本部院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消磨士气,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李如松羞愧的低下了头,这些话真真的就是直戳心窝子,让他又一次心疼起来。
  不过奇了怪了,这些话为什么听起来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卧槽!在旁边负责现场翻译的崔五魁最先反应了过来,连忙劝道:
  “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朝鲜未定,而戮领兵之大将,岂不可惜乎?”
  李大将:“……”
  茫然的眼神重新清澈起来,我的好兄弟你用挥泪斩马谡的段子是几个意思?
  吓唬人玩呢?这玩笑可就有点大了啊,还有外人在呢,给老兄我一点面子!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先过年再说
  朝鲜国右议政兼三道体察使、都督诸军事柳成龙可能觉得,自己先前与林天帅混得比较熟,便开口劝道:“当时王京在望,李将军也是一时急切了……”
  但林泰来丝毫没给脸面,不客气的斥道:“闭嘴!我们天兵事务,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柳成龙:“……”
  看来自己在无形之中已经得罪天帅了,不然何至于被如此训斥?
  在原本历史上,南人党首领柳成龙就“勾结”李如松,然后凭借李如松的强力支持在李朝小朝廷里当上了“首辅”。
  每每想到这点,林天帅岂能不防范历史惯性?
  一年之内半岛上只有一个太阳,不允许别人影响自己的布局,老兄李如松也不行!
  此时李如松咬牙道:“我部损兵折将,导致形势受挫,责任全在我一身,任凭军门治罪!”
  林泰来却低下头,拿起茶盅开始品茗。
  见李如松主动开口请罪,刚才出面捧哏的崔五魁也闭口不言了。
  但林泰来却转头对崔五魁问:“你怎么不说话了?继续说啊。”
  崔五魁苦笑,现在自己哪还敢开口?
  李大将请罪之后,那就是要动真格进行处罚了,而自己就是个翻译官,有什么资格在这种场景下说话?
  但是,但是,但是,经略公居然主动指定自己发言表态?
  崔五魁不禁心神摇动的陷入了幻想,难道这意味着,经略公想给自己加担子?想让自己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林泰来又指了指在旁边坐着的小老头金安乐,貌似疑惑的说:“有贵客在,可能听不懂我与李如松之间的话。
  崔行人你不给他翻译翻译?这是想偷懒失职吗?”
  崔五魁:“……”
  原来还是让自己当翻译啊,还以为让自己就如何处罚李如松发表意见呢。
  带着淡淡的失落感,崔五魁对金安乐说了一通,将眼下情况明白告知。
  金安乐惶恐的看看李天将又看看林天帅,自己又能说什么?
  “你说该怎么处置?”林泰来对金安乐问道。
  金安乐很谨慎的说:“先不必处分,戴罪立功即可。”
  李大将主力现在驻扎在三京之一的开城,而开城距离老家延安郡就几十里路程,金安乐哪敢说什么不是。
  要是惹恼了李大将,开城的天兵一个时辰就能骑马冲锋到家门口了。
  林泰来便对李如松道:“好!看在金先生的面子上,汝败军之罪暂且寄下,等你日后将功赎罪!”
  李如松、柳成龙、郑仁弘三人再次齐刷刷的看向金安乐,这小老头到底是谁啊?
  尤其柳成龙心内更是五味杂陈,自己想说句话被当狗一样训斥,而这小老头一句话就让经略公轻轻放过了李大将。
  自己这右议政兼三道体察使兼都督诸军事只能在下首站着,而这小老头却能在旁边有个座位!
  正当柳成龙胡思乱想的时候,林天帅再次拍案,大喝道:“柳成龙!郑仁弘!说完李如松,再说你们二人!
  先前本部院从顺安出发时,也对你们说过,第一阶到开城就暂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