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崔丞相冷笑一声,这杜仲还有心思趁机拉踩他。
  “臣附议,杜尚书言之有理。”
  大殿之上忽然传来掌声。
  只见秦金枝站在上方一脸正经的鼓着掌。
  “杜尚书跟崔丞相对本郡主跟祖父还真是关爱有加,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用我们祖孙二人偿命,真不愧是老交情。”
  杜仲冷哼一声,“郡主慎言,老夫与镇北王府可没什么交情。”
  秦金枝若有所思的说道:“原来没有交情,我还以为杜尚书呈上来的东西这么清楚,是躲在我祖父的床底下听来的。”
  杜仲脸色一变,他就知道这秦金枝嘴里没什么好话!
  崔丞相开口道:“郡主不用跟杜尚书口舌之争,人证物证俱在,陛下贤德,即便您跟陛下胜若亲子,可面对天下百姓,陛下也不会包庇于您。”
  瞧瞧,这话说的,滴水不漏。
  秦金枝点点头,“本郡主也觉得皇祖父贤德,不会放过作奸犯科之人,不过我还是想问问杜尚书,我祖父制造假币是为了什么?我们镇北王府可不缺钱。”
  杜仲上前一步,“这便是老臣请求陛下留镇北王一命的原因。”
  皇帝闻声挑眉,“哦?杜尚书说来听听。”
  杜仲说道:“国库空虚,咱们晋国与楚国战事多年,但是军中一直物资紧缺,镇北王制造假币,也是为了军中将士,只是,镇北王不应该用这么多条人命来供养镇北军!”
  秦金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你是说,我祖父制造假币全部都用来购买军中物资了?你确定?”
  杜仲冷哼一声,“证词在此!”
  秦金枝点点头,“既然杜尚书这么肯定,那我也有点东西请陛下瞧一瞧,洪公公,麻烦将人带进来。”
  皇帝点头,洪公公便出了大殿。
  没一会,洪公公身后便跟着进来一个人影。
  不少官员都认出来,这不是那个赵家的家主?
  赵元英走上前,“民女参见陛下。”
  皇帝见状问道:“金枝,这是何意?”
  秦金枝挑挑眉,“我要给您看的东西就在这位手中。”
  赵元英从袖中掏出一个账本双手呈上。
  洪公公立马上前。
  皇帝将那账本翻开,脸色逐渐沉重。
  随后将账本合上,“镇北王制造假币一案纯属污蔑,若是当年有冤案,定有幕后黑手逍遥法外,朕会让三法司重新调查当年冤案之事!”
  杜仲听后当即上前说道:“陛下不可包庇啊!证据确凿您若是包庇,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呐!”
  崔丞相也上前说道:“陛下,臣等知道镇北王跟您亲如兄弟,但是此事非同小可,还请陛下不可姑息!”
  “陛下,不可姑息!”
  以崔丞相跟杜尚书为首的百官全部跪下。
  殿上一时间站着的大臣寥寥无几。
  皇帝见状面色瞬间露出怒容。
  “朕确实是包庇了一些人,但朕,包庇的可不是镇北王!”
  皇帝起身直接将账本扔在了杜仲跟崔丞相面前。
  杜仲不明所以,打开账本。
  谁知越看脸色越黑。
  这些年的军中物资竟然都是这个赵家资助。
  时间,地点,物资数量,所有的经手人,价值几何事无巨细的记的一清二楚!
  秦金枝送往军中的资金不是都从天香楼赚取的银子?
  这一场戏,他们便是笃定秦金枝不会将钱财的来路明交代。
  毕竟百万大军的军饷是靠皮肉赚来。
  若是被其他国知道了,会被取笑百年。
  秦金枝看着底下众人变黑的脸色勾起嘴角。
  这些大人怎么还这么天真,什么话都信。
  秦金枝云淡风轻的开口道:“各位大人,可看清了?若是觉得这账本是假的,大可以去查。”
  这账本记的实在太细了,想要造假都十分困难。
  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秦金枝开口道:“现在,本郡主想问问,你们污蔑栽赃我们祖孙二人,意欲何为?”
  杜仲跟崔丞相当即明白了陛下刚才的话。
  陛下说的包庇之人,是他们!
  百官跪下,“陛下息怒。”
  偏偏这时秦金枝开口道:“杜尚书若是怨恨我没有救下你那侄孙大可以直接讲出来,没必要找这么多人,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来栽赃我们祖孙二人,你这样,可是寒了我百万镇北军的心。”
  杜仲连忙说道:“陛下,臣也是受人诓骗,绝无私心,还请陛下恕罪。”
  秦金枝啧啧不已,“堂堂尚书,百官之首,就这么容易被人诓骗,还真是我晋国之难啊,我看也不用打仗了,把朝堂之事全都交给杜尚书跟崔丞相,没几年,朝中忠臣就被全部冤死了。”
  崔丞相当即开口道:“此事是臣失察,还请陛下降罪,还镇北王制造假币一事,证据确凿,即使这账本是真的,也不能证明镇北王就是无辜的。”
  他眼光一深,果然不能跟秦金枝过多接触。
  她每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随时随地挖坑。
  账本准备的如此充分,早在不知多久前秦金枝就开始防备了。
  宫中传出陛下对镇北王跟秦金枝的态度冷淡让他们都忽略了一些细节。
  即便他们准备的如此充分,可只要这账本一出,即便镇北王有嫌疑,可也定不了他的罪了!
  皇帝冷声说道:“那便查!若是镇北王有罪,朕绝不徇私。但,若是查出有人陷害忠良,朕绝不会放过此等贼子!”
  秦金枝跟秦业起身,“陛下英明!”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元英开口道:
  “赵元英上前听封!”
  第213章 以死明志
  “姑苏赵家,忠君爱国,在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解囊,为我大晋的将士送去粮饷却从不贪功,当的起第一皇商的称号,赵元英,巾帼不让须眉,对社稷有功,朕决定封你为县主,封号昭荣,赐封地燕山县,食邑五百!”
  赵元英恭敬的叩拜,“谢陛下隆恩!”
  杜仲跟崔丞相脸色十分难看,假币一事不仅没能给镇北王定罪,竟然还让一个女商人得了县主得封号,小小得县主就能有封地,这是多大的恩宠!
  杜仲脸色一沉,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陛下跟皇后虽然没有对天下昭告这赵元英的身份,但是他还是探查出来,这赵元英便是皇后当年丢失幼妹的亲生女儿,是皇后的亲侄女。
  赵家的财富在姑苏十分雄厚,有了这样的钱财支撑,太子将来即位又多了分把握。
  这时,秦金枝开口道:“既然各位提到了将士们物资的问题,那我就跟各位说道说道,国库空虚,送去边关的粮饷远远不够,这些年将士们的粮饷大部分都是由赵家跟镇北王府所出,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镇北军保护的是不是晋国的黎民百姓?”
  百官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镇北军保护的自然是晋国的百姓。”
  秦金枝冷笑一声,“既是晋国的百姓,数十年的战事,边关粮草缺失向朝廷求援的信笺多达百封,各位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可有一人,心系将士,想着为我大军解一解这燃眉之急?”
  百官沉默不语。
  秦金枝脸上都是嘲讽,“晋国危难之际你们这些高官在做什么?你们在享乐,在弄权,在结党营私,如今在污蔑栽赃一位为了晋国的江山社稷已经穷尽一生的老人,各位大人,午夜十分,你们可还心安啊?”
  秦金枝不待众人反应,抽出佩剑,横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皇帝跟镇北王当即站起身,“金枝,你这是做什么!”
  秦金枝目不斜视的看着各位大臣。
  “我祖父一生戎马,为晋国鞠躬尽瘁,我绝不允许任何人污蔑他一世清名,既然各位大人如此污蔑我镇北王府,那今日我便以死明志,请晋国的各位英灵为我秦家主持公道!”
  “不可!”
  “金枝郡主且慢!”
  “郡主三思!”
  没想到为首阻拦的竟然是杜仲跟崔丞相二人。
  今日秦家制造假币一事从赵元英拿出账本的一瞬间就已经板上钉钉。
  秦金枝在京中多有荒唐,可镇北王跟镇北军却十分得民心。
  尤其是跟楚国大战刚刚结束。
  秦金枝若是今日死在这大殿之上。
  光是民怨他们就平复不尽。
  秦家满门忠烈,男丁死绝。
  只有秦金枝这一个孙女,在大战结束后被百官逼死,连忠臣都如此下场,百姓又当如何自处。
  此事由崔丞相跟杜仲牵头。
  到时秦金枝一死,政敌弹劾,天子震怒,最主要得,是那百万镇北军!
  名正言顺得夺权是一回事,可为了军权逼死镇北军少主,到时铁骑奔袭,血洗京城,他崔家跟杜家危已。
  秦金枝可死,军权可夺,但绝不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