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刘彻:……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秦念:原来你居然觉得这是真的?】
【刘彻:……】
对于刘彻而言,比起秦念多次否定天意,这些才是真能触及他对天意的信任。
这些怎么能是假的?!
【秦念:难怪那些胡巫术士骗你跟骗傻子似的。】
【刘彻: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赤帝子斩白蛇”也全是假的?】
【刘邦:……】
【秦念:啧,你怎么什么都敢信?】
刘邦无语凝噎。
他编造这些故事,不过是要证明自己的神异,也是定大汉为天命所归的正统。
刘彻怎么能信这种话?
【秦念:刘邦,看到了吧?编故事神话自己的结果,就是你的后代被骗子当傻子骗着玩。】
【秦念:原来巫蛊之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你啊,汉高祖。】
【刘邦:确为吾之过错。】
刘邦倒是想狡辩。
但天幕禁止谎言,且巫蛊之祸的灾祸历历在目,刘邦实在不忍此事再度发生。
秦念否定他编的那些故事后,刘邦发现自己的民心仅仅下跌数个名次。
原来天命之说,黔首并没有那么在意。
【刘彻:……】
刘彻的天塌了。
【刘彻:那阿母怀朕时的“梦日入怀”?】
【秦念:这就得问你娘了。不过朕猜这九成九是假的,剩下的一丝丝真实性源于巧合。】
【刘彻:……】
刘启时期。
此时刘启不能于天幕上发言,但天幕依旧可见。
面对七岁彻儿震惊的目光,王娡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想到巫蛊之祸,再想到彻儿的太子之位已然十分稳固,王娡闭着眼摇了摇头。
她实在不忍看彻儿此时的表情。
【刘彻:你先前说“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不是已经得到验证了吗?】
由于王娡早已去世,盛年刘彻无法得到真相,于是还不死心。
【秦念:刘病已在长安狱的事又不是什么秘密,这话很难编吗?】
【刘彻:但此事为真!刘病已最终成为天子!】
秦念摸摸下巴。
这话还真不好反驳。
不过也不是不能反驳。
【秦念:望气者编一千个谎言,其中九百九十九个失真的无人在意,剩下的那个巧合则会被载入史册——这能作为望气者可信的理由吗?】
【刘彻:……】
【秦念:比如那些说黄河决堤不要去治理的望气者与卜算者,这群杂碎全杀了都没一个是冤枉的。】
【刘彻:张汤,去审查这些人,其究竟有无望气之能。】
今日休沐,张汤正在学宫讲学。
他的学生不多,儒家被后世秦皇所否后,太学中五十学子中,目前也只有七人愿意转修法家。
见陛下有令,张汤连忙恭敬领命。
“汝等七人皆随我去审案。”
随着刘彻出言要审查这些人,他的民心也骤然上升。
黔首苦黄河泛滥十三年,当然也恨透了田蚡与这些望气者与卜算者!
董仲舒苦笑。
他闭门修书十日,远未修尽上古圣王之谬误。
结果高祖的诸多神异、王太后的梦日入怀居然也都是假的。
史书中究竟还有多少谬误?
【李世民:汉高祖于武负、王媪的酒肆留饮,则售酒数倍,故而两人常免去其赊酒的债务,这也是假的吗?】
武负、王媪就是说刘邦醉酒后有龙盘旋的人。
李世民亦信天命之说。
那些过于神异的他也不信,毕竟他亦有这类编造而出的“异象”。
但他觉得酒肆售酒数倍之事应为真。
毕竟这等小事,李世民认为只有亲身经历者才会提及。
【刘邦:此事不假!】
刘彻等笃信天命的皇帝当即精神大振。
甚至包括嬴政。
【秦念:那是因为你交友甚广,你在哪里、哪里就会聚集一堆狐朋狗友,武负王媪卖出去的酒能不变多吗?】
在秦念看来,刘邦这就是活体广告。
老板给活体广告免单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刘邦:咳。】
又被拆穿,刘邦只能摸摸鼻子。
唉,这秦念怎么什么都知道。
想必也是常年混迹于市井之中。
笃信天命的皇帝们:“……”
连这种小事都不是天命,天命又会体现在何处?
【武曌:吕公相面,就将亲生女儿嫁给当时满口大话的汉高祖,这又是何故?】
秦念正想给出回答,就想起祖龙不清楚这件事。
作为“始皇后人”,她应该先解释原委。
【秦念: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友,为躲避仇家来沛县安家。迁居宴上,萧何是县令的属官,让送礼不满千钱的坐于堂下。】
当事人萧何目不敢斜视。
刘邦见秦念刻意提及萧何,就知道此事的真相也将公诸于众。
唉,这武曌怎么这么不明事理。
那么多神异之事都被秦念否定,这相面一事显然也不会为真,何必再问呢?
【秦念:刘邦一钱不出,却口称贺礼万钱。萧何说刘邦喜欢说大话,但吕公看到刘邦的脸就惊为天人,迎他入内。刘邦坐上座戏弄其他宾客,随后吕公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
这些话都出自史书记载,武曌知道秦念详细解释此事,应是说与始皇帝。
【秦念:此前沛县县令求娶吕雉,吕公不答应,却主动将女儿嫁给刘邦。】
秦念曾言,萧何是刘邦的好友。
嬴政看着这三段话,隐约猜到真相。
【秦念:刘邦,问题来了,你去赴宴,是一时兴起还是有人相邀?比如……萧何?】
【刘邦:秦皇,你如何猜测此事为假?】
刘邦当然知道秦念详说“吕公相面”,是说给始皇帝看。
可见后世史书的记载,正是他与萧何商议后修改的内容。
既然如此,秦念又是如何发现其中端倪?
【秦念:吕公与人结仇,搬家是为了得到沛县县令的庇护,那大概率已有结亲的默契。】
这段话纯属秦念个人依据史实作出的推测。
会不会被刘邦的扮演者采用,秦念也不确定,于是加上“大概率”一词看情况。
………
吕雉冷下脸。
【刘邦:此言差矣,若已有默契,吕公又怎么会毁沛县县令之约?他可是来前寻求庇护,怎会得罪县令?】
刘邦耍了个心眼。
天幕禁止谎言,他以反问避开规则限制,就可以让后世人误以为此事是假。
这是先前以萧何之事试探出的规则缺漏。
………
秦念点点头。
刘邦既然这么回答,那就是“认可”她的猜测。
这个猜测就变成了刘邦剧本里的设定。
【秦念:拒绝沛县县令的求娶,却将女儿嫁给年纪大、多大言、少成事、甚至还有私生子的你,这不也是对县令的羞辱吗?】
【刘邦:或是吕公真有相人之能?】
【秦念:别用疑问句。】
秦念作为钻规则漏洞的老手,一眼就看出老流氓在干什么。
这既然是一个走科学观的扮演群,相面之说肯定是假。
【刘邦:……】
刘邦无奈。
果然,他发现的规则缺漏,秦念也没有忽略。
………
刘彻再度震惊。
吕公相人也是假的?
怎会如此?!
难道就没有一件神异事件为真吗?
【秦念:吕公入沛县是为了取得庇护,当他发现泗水亭长这条地头蛇远比沛县县令更有权势时,当然会在萧何的劝说下,将女儿嫁给你。】
【刘邦:亭长的权势高于县令?这又从何说起?】
刘邦还是忍不住狡辩。
为了始皇帝时期的自己与三族。
【秦念:陈胜吴广起义,许多郡县的官员都被民众杀死,沛县县令恐惧被杀,意欲随之而反。】
【秦念:可他却忌惮你,调你的连襟樊哙出城找你,随后就闭门想杀掉萧何曹参——他一个县令为什么要忌惮一个亭长呢?你不应该是他造反的助力吗?】
【刘邦:……】
第36章
起义?
秦念视谋逆为起义?
嬴政眉头紧皱, 但没有出言驳斥。
秦念于数朝之后复秦,所行之事恐怕亦是“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许多郡县的官员都被民众杀死”——
嬴政暂且按捺住杀心。
若是六国余孽作祟, 秦念应不会言“起义”之说。
何况代秦之汉的刘邦亦非六国余孽。
“出身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