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铄石流金, 七月的天气让人只想瘫在电风扇跟前,做一滩融化成糖水的冰棍儿。
  不过姚栀栀还是得打起精神,把要用的东西和要看的书打包, 准备搬去江边小院居住。
  这样等到大哥带着三个孩子过来的时候, 才不至于住不下。
  至于什么让大哥他们住招待所, 其他人保持原样,这种事姚栀栀是做不出来的。
  虽然她不缺钱,完全可以承包大哥和孩子们的住宿费用,但是那样真的很没劲, 本来一家人就分开几个城市聚少离多, 好不容易在一起过个暑假,还要分散在几个住处, 那还聚个什么劲儿呢?
  再说了, 天气这么热,本来就懒得动弹, 要是分开住, 那大哥每次送孩子们过来的时候, 走在路上不热吗?
  总之,她想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热热闹闹的, 何况江边风好得很,可比小院这里凉快多了,离婆婆上班的地方也近。
  所以她接到大哥的电话之后, 便毫不犹豫地开始收拾了。
  姚卫华过来帮忙,笑着说道:“我去江边看过了,那边正好新铺了一条水泥路,到时候我教你开车。”
  姚栀栀求之不得, 笑着说道:“那就每天清早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学,晚上太阳下山之后也行,其他时间就算了。”
  姚卫华接过她手里的一本大部头的外文书籍,看了眼,原来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他把书放进了身侧的大致箱子里,抹了把汗道:“嗯,今年是热得有点反常,不过你别担心,我天天早点起来去菜场把菜买齐了,之后就不用出去了。”
  姚栀栀笑着把电风扇的脑袋拨到三哥那边,应道:“我跟你一起去吧,你穿得这么光鲜亮丽,肯定会有人想要宰你一顿。”
  姚卫华把电风扇的脑袋又拨了过去,满不在乎地说道:“那倒没什么,不过是多给几个钱的事儿,只要他们卖的东西新鲜就行。”不过他想想还是改口道,“你要是真想去也行,回来的路上正好我教你开车。”
  姚栀栀哭笑不得,干脆把电扇脑袋上的摁钮摁了下去,摇头吧,这样就不用拨过来拨过去了,她笑着调侃道:“我真开了你敢坐啊?不怕我把车开进江里去?”
  姚卫华笑着打趣道:“开呗,你要是真有本事越过护江大堤拱到江里去,那你可以去美国拍警匪片儿了,枪战那段就由你来。”
  “你可得了吧,我真开进去了你就等着哭吧。”姚栀栀才不信呢,她感冒发个烧,都能把三哥急得团团转,她就不信,要是她真的冲到江里去了,三哥还有心思去琢磨什么枪战片儿?
  她把最后一本书塞进箱子里,转身去里屋抓了条毛巾出来,让三哥擦擦汗。
  姚卫华没有反驳,只是嘴硬了一句:“我才不哭呢。回头你嫂子笑话我怎么办?”
  “那不怕,嫂子还没影子呢。”姚栀栀也打趣道,“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我得给我同学打个电话,让他们帮我介绍个准嫂子。”
  姚卫华翻了个白眼:“行行行,你厉害,我不说了。论催婚,你比爸妈还积极。”
  “哥你不讲道理了啊,这次可是你先提嫂子的。总不能是大嫂笑话你吧?”姚栀栀有理有据地反驳回去。
  不过提到大嫂,姚卫华还是忍不住叹气:“可惜了,大嫂太忙,这次也没空过来,等两边交通更方便一点,我直接飞回去连着崔家的叔叔阿姨都看望一下吧。这些年他们帮忙照顾孩子,也真是不容易。你说,要是我到时候送他们一套房子,是不是好一点?”
  “嗯,行啊,你觉得哪个地段的好就买呗,不过我看,送给他们就不必了,你直接写在大嫂一个人名下吧。”毕竟崔家的长辈年纪都那么大了,要是房子写给他们,以后他们不在了,手续上还要再麻烦一次,不如一次到位,直接送给他们最在乎的人。
  姚卫华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他认真道:“也对,说实在的,咱家爸妈都在帮你和二姐带孩子,大哥那边也就刚开始的几年咱妈帮过一阵子。这么多年,崔家叔叔阿姨一句怨言没有,咱们是该表示表示了。到时候叫上二姐,一起买点什么东西给他们。”
  “行,要不这样,等我毕业的时候,咱们一大家子尽量一起回一趟东北,到时候该准备的也都差不多了,免得现在太过匆忙,也来不及选到什么好的。”姚栀栀的建议是有道理的,毕竟如今刚刚改革开放,很多地方的住房还是以公住房为主。
  倒不是说公住房不好,而是这种房子,往往户型狭窄,面积过小,真想买也是集体产权,麻烦多多。
  不如再等两年,到时候她毕业了,要送点什么,崔家爸妈也不好以她是学生为由拒绝,而且那时候,应该已经有一些商品房面世了,到时候可以有不错的选择。
  姚卫华明白她的意思,弯腰抱起满满的纸箱子,往外走去,应道:“行,听你的,正好这两年我打听打听,要买就买套好的。”
  要不然,凭什么大嫂生的三个孩子跟老姚家的人姓,出力的却是人家老崔家的爸妈?
  这太欺负人了不是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崔家爸妈通情达理,姚卫华却明白自家大哥才是获利的一方。
  不过大哥的收入有限,想让大哥买房,暂时是没有指望的,那就他来吧。
  反正他当了大老板,有的是钱,自己享福了,自然也要带着大哥一起潇洒潇洒,不过目前大哥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其实他也不缺钱,真正缺的,是道义上站不住脚。
  男权社会,你既然享受了冠姓权的好处,那孩子就该是你这一方出力啊,凭什么让人家女方付出那么多?
  姚卫华这两年在香港看到了很多,感触颇深。
  很多时候,付出的那一方在乎的并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获益方的态度。
  所以这几年过年,他都会想办法托人带点东西去东北,礼轻情意重嘛。
  搬完家的第二天,大哥就带着三个孩子来了,江边小院一下子住满了人,热闹得跟什么似的。
  姚栀栀选了三楼的一间房,虽然有点西晒,不如二楼凉快,可是大哥远来是客,二楼最凉快的房间当然都留给大哥了。
  这么一来,公婆跟爸妈各自在一楼住一间,她这一家跟三哥住在三楼,至于二姐一家,因为二姐上班忙,不想爬楼,杨树鸣更是忙成了陀螺,所以两口子选了东边的厢房,那里没有盖洋楼,还是以前四合院的老款式。
  他们家的四个孩子则分别住到了二楼和三楼,男孩子跟姚卫华和姚卫国挤挤,女孩子跟姚丹一个房间,这样吹着穿堂风,学习的时候凉快一些。
  姚丹作为三家孩子里头的老大,平时很照顾弟弟妹妹们,就算大人出去办事了,她也能跟冠英一起各自负责好女孩子们和男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所以姚栀栀学车的时候,基本上不担心什么。
  不到一个礼拜,她就已经熟练地点火起步了,姚卫华笑着调侃道:“不是要往江里开吗?怎么不开了?”
  “我才不呢。这车多难弄啊,傻子才让车子泡水呢。”姚栀栀已经喜欢上了开车兜风的感觉,不过她刚学,不敢开太快,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像个铁蜗牛一样在江边挪动,不少钓鱼佬都注意到她了,还有眼熟她的,会跟她打招呼呢。
  她笑着跟那空军的钓鱼佬问好:“隆哥,今天收获多吗?吃不完的话我跟你买两条?”
  “快别提了,我半夜打的窝,不知道哪个孙子偷偷跑过来占了便宜,今天愣是没有咬钩的。”隆哥全名邓兴隆,在江边码头开了个小卖部,这样那些跑船的人上岸后就能吃点东西填填肚子,这隆哥还挺有脑子,不管船工们买不买东西,他都提供免费的茶水。
  毕竟天这么热,都是在外面跑生活的,不容易啊。
  底层劳动人民很容易将心比心,这点理解是应该的。
  也是他会做人,那些船工收获了善意,自然愿意投桃报李,进店消费。
  所以他那小卖部的生意很好,只不过最近放暑假了,孩子在家闲着也是惹事,就被他叫过来看店了。
  每天营业额的千分之一,他会留给孩子做零花钱。
  姚栀栀在三楼正好可以看到那间小卖部,她特地观察过几天,那小卖部一天的营业额在三百到五百之间。
  千分之一的话,那就是三毛到五毛的样子,这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而且看店的时候,孩子是可以拿自家店里的东西吃喝的,简直美翻了。
  这给隆哥争取了很多钓鱼的机会,要不然,他根本不舍得离开他的小卖部。
  可惜他今天又空军了。
  可怜他每天豪情万丈地过来江边,却总是两手空空地回去,姚栀栀都忍不住同情他了。
  于是她提醒道:“那你今晚别睡了,打完窝就在小卖部守着,记得把灯关了。”
  邓兴隆若有所悟,笑道:“好嘞,明天一定钓几条大的给你开开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