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少爷,前面有猜灯谜的,咱们去试试吧!”曲宝指着前方人群聚集处,那是个挂满各式花灯的摊子,花灯下方还挂着带字的木牌,猜中上面的灯谜,便能将对应的花灯带走。
  曲花间也来了兴趣,带着几人试图挤进去,“走,咱们也去试试!”
  好不容易在林茂和小林的帮助下挤进人群,曲花间一眼便相中挂在高处的那只缠绕着鹿角状树枝的圆形翠微色灯笼 ,昏黄的火光透出草汁浸染过的油纸,呈现出浅浅的黄,看着野趣十足。
  何况那灯笼上缠绕的鹿角形树枝,与他头上的鹿角簪相得益彰。
  摊主是个眼神精明的瘦高个子,此时正敲着铜锣大声吆喝,“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猜灯谜了啊,猜中花灯下的灯谜即可将价值百文的花灯带走!十文钱一个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曲花间看上的那只灯笼下挂着四块小木牌,只要猜中那四个灯谜就能将其带走。
  只见木牌上用端正的行楷写着四列小字,分别是:
  明月横空飞神箭。
  已作霜风九月寒。
  美人口中吐真才。
  问君明月几时有。
  一首拼凑而来的打油诗,既不对仗,也不押韵。
  曲花间心中默了默,便找到摊主,递上十个铜板。
  摊主顺着他的手指,取下了那块牌子,笑眯眯的递给客人,“客人心中可是有答案了?”
  曲花间点点头,“可是‘中秋团圆’四字?”
  周围的人看见这人才刚挤进来,便胸有成竹的说出谜底,纷纷发出惊叹,还有人起哄道:“老板,快揭晓谜底吧,莫不是这小公子说对了,你舍不得灯笼了?”
  摊主岂会做那等自砸招牌的事儿,忍着心里的肉疼,笑眯眯的点头,一边取下那盏花灯双手奉上,“小公子一看便非池中之物,一来就猜对了,您拿好!”
  围观群众见摊主果真守信,一些识字的人纷纷掏出铜板也要试试,一时气氛更加高涨几分,连曲宝都忍不住掏出所剩不多的零花钱,准备赢一盏花灯回来。
  他看中的是一盏弯月形状的小灯,只有巴掌大,因为太小,里面并没有放蜡烛的位置,不能发光,但胜在精巧,而且只有两道字谜。
  可惜曲宝的虽然认得大部分的字,却对字谜一窍不通,憋了半天才猜出一个来,另外一个字还是林冉猜出来的。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朋友聚散终有时。
  谜底是‘明月’二字。
  两人均接过自己心仪的花灯,同行其他人都表示不参与,于是便心满意足的退出人群。
  猜完灯谜,接下来也没什么好玩的了,曲花间浅浅地打了个哈欠,带着一众人往回走,到家时已是圆月高悬,三更时分了。
  街上的行人也陆陆续续散去,只余色彩缤纷的彩灯挂在街边巷口,描绘出一幅灯火阑珊的画卷。
  ——
  翌日,曲花间不出意料的睡到了晌午,等小林端来热水洗漱完毕,又简单吃了些饭食,便坐在书案前研磨写信,因着不擅长文言文,曲花间写信通常言语简短,这次却仿佛下笔有神,洋洋洒洒写了三大篇。
  先是问候了远在边城的穆酒中秋节好,又说他送的节礼自己很喜欢,尤其是藏剑簪,既好看又实用。
  还讲了昨日中秋夜,青岱城中格外的热闹,酸甜可口的蜜饯,和精致漂亮的花灯,随信送上,请你也尝尝。
  最后,八月十五星月皎洁,愿来日与君共赏。
  写好信,曲花间取来信封小心翼翼的封好,又将信放在装了中秋节礼的匣子里,这才交给小林让他拿给送信的兵士。
  只见红木清漆匣子里,除了半包开封过的蜜饯,一盏镶嵌着鹿角状木枝的翠微色花灯,还有一枚雕工极佳的墨色平安扣。
  祝愿远在边关的将军平安如意。
  送信的兵士是穆酒的亲兵,昨日紧赶慢赶将自家将军的信送到,便被管家曲福请进客院,好吃好喝的过了个节,顺便等着曲东家写了回信,好带回给自家将军。
  此时拿到回信,亲兵便毫不耽搁的翻身上马踏上归程。
  一人一骑快马加鞭到达边城只用了不到十日,亲兵刚进军营,还没来得及下马喝口水润润干渴的嗓子,便见自家将军三步并作两步大踏而来,活像个索命的阎王。
  穆酒冷着脸,伸出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掌,“拿来!”
  亲兵不敢耽搁,连忙从褡裢里取出某将军心心念念的东西,这才被放过去喝水休息。
  没过几日,亲兵们和各路将军便发现自家大将军变得怪怪的,先是从不佩戴饰品的人突然腰间多了个墨色的平安扣,上面还骚气的打了个大老粗不认识的绳结。
  然后众人在集议商量军务时又见那干净简洁的军帐上方挂了个花里胡哨的灯笼。
  有个军中出了名的大马哈千户大大咧咧的开口,“将军你挂个这玩意儿干什么,娘们唧唧的,还不如多点盏油灯亮堂。”
  于是众人便见自家将军的脸比平时更黑了几个度。
  副将见状连忙踹了那憨货一脚,骂骂咧咧道:“会不会说话你?不会说话把嘴缝上,这么好看的灯笼你欣赏不来?”
  说着转头又夸那灯笼,憋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好词儿,只得干巴巴的来一句,“瞧,绿油油的的,多好看。”
  一旁的秦枫: ……
  快闭嘴吧您!
  最后的结果就是,某人掏出一把蜜饯,抠抠搜搜地一人分了一小颗,副将还多得了一颗,唯独那说灯笼花里胡哨的千户没有。
  副将无声长叹,将自己多得的一颗蜜饯塞进那兀自委屈的憨货嘴里,小声说:“憨货,这可是曲东家送的东西,你敢说不好?况且没看到将军喜欢吗?你还敢说他娘们唧唧?”
  “啊?这是曲东家送的?我不知道!”千户闻言大惊,再一看那花里胡哨的灯笼,也变得眉清目秀了起来。
  咱们边军的衣食父母曲东家送的东西,那能有问题?必定是咱这帮土狗大老粗审美不行!
  千户细细品味着嘴里的蜜饯,嗯,这酸梅子也好吃,又酸又甜的,就是少了点,大将军也太抠了,就给一颗。
  这就冤枉穆酒了,拢共也就半包蜜饯,连一斤都没有,能给这么多人一人一颗尝尝味儿,全靠多年的兄弟情支撑。
  摸了摸怀兜里干瘪的油纸包,穆酒心里闷闷的,都快没有了,这些狗东西还嫌少!
  等议事完毕,负责送信的亲兵又来活了,捏着厚厚的信封,亲兵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马不停蹄的又送信去了。
  却不知信里只有自家将军对礼物的满意,和蜜饯被同袍吃完的幽怨。
  -----------------------
  作者有话说:提前一个多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吧哈哈哈!
  甜甜的异地恋你们喜欢吗?
  第33章 惊蛰
  中秋后, 各处庄子上也传来消息,今年的粮食已经陆续收割完成,城外庄子的田地最肥沃,一共收了三千四百石粮食, 刨去粮税, 收到的佃租三百多石基本能覆盖府内上下几十口人的消耗。
  而糖罐山和去年新买的万亩荒山, 因着是荒地开垦出来的, 产量略低, 加起来有个五万石左右。
  各处作坊和地里的帮工要吃饭, 加上一千战俘一年的口粮莫约有万石左右,还有一些像火锅店堂食和卤味店外带之类零碎的粮食消耗也有几千石,除了这些,还得预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能匀出来送往边城的不过区区三万石, 于二十万边军而言, 可谓杯水车薪。
  曲花间简单算了算, 要让边军二十万将士顿顿都能吃饱, 一年得消耗七八十万石粮食。
  边军也不是全靠朝廷发饷度日的,兵士们自己也会种地产粮食。
  穆酒将边军分为三批,一批站岗巡逻, 一批训练,一批负责开荒种地,隔段时间轮换,这样的轮番下一年能收的粮食在二十五到三十万石的样子。
  如今多了和曲花间的交易, 边军负责提供北方山货和武力支持,曲花间负责销路和采购粮食,勉强能弥补吃饭的缺口。
  但也只是能吃上饭而已,朝廷的军饷已经拖欠许久, 许多将士的武器都已磨损陈旧,但无力更换,将士们的饷银也发不下来。
  就连冬日的棉衣棉被也是去年曲花间想方设法凑来的。买棉花欠下的货款,还是用南方火锅店和几家作坊今年整个春季的收益补齐的。
  算到最后,曲花间长叹一口气,还差得远呢,想要把二十万边军养得兵肥马壮,现在这点家业还远远不够。
  远的不说,想要自给自足不再买粮度日,就得再种好几十万亩田地。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先不说青岱县有没有这么多地给他种,就算有,种地的人也没这么多。
  刚好穆酒的信又送来了,曲花间在回信里感叹了几句,很快又收到了他的回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