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张长袖看到曲花间,略有些不好意思, 见人并没有露出不满,这才放下心来,热情地招呼他们挑选花灯,还连连摆手不肯收钱。
  曲花间自然不可能占人便宜, 把铜板塞人手心里,让狸奴选了个灯笼,试着破解上面的字谜。
  张长袖的灯谜出得颇有水平,比之当年曲花间在冀州猜的那次难多了,不过如今渔湖镇大多数孩子都在新学读过书,文化水平肉眼可见的比其他地方高,时不时也有人猜中字谜将相中的花灯带走。
  狸奴选的花灯上的字谜相对困难,连曲花间都想了好一会儿才得出答案,他同穆酒对视一眼,都没有给狸奴提示,站在一边安静等待小孩儿自己想。
  没多会儿,狸奴手中便多了一个散发着微黄灯光的小兔子灯笼,他跟着两位爹爹从人群中走出来,小脸上洋溢着欣喜,一双大眼闪闪发亮。
  他把花灯举高,递给曲花间,“爹爹,送给你!”
  虽然猜灯谜的钱是爹爹出的,但灯谜是狸奴靠自己猜出来的,也算出了一半的力,他想把这一半也送给自己最喜欢的爹爹。
  至于干爹,狸奴抬头望了望面容冷峻的男人,想了想,又将自己最喜欢吃的糕点递过去。
  干爹他也很喜欢的。
  狸奴知道,爹爹和干爹是要相伴一生的人,跟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只是两人都是男子罢了。
  穆酒接过糕点,低头看着那张可爱的小脸,心中一软,大掌抚过狸奴梳得一丝不苟的书生髻,再次牵起他的小手去别处逛了。
  新学旁边一条小巷子里,这条巷子的尽头直通渔湖下游的出水口,许多学子下学后会去那里清洗笔砚,是以这条巷子就叫洗砚巷。
  这条巷子平日里就十分热闹,许多买早食零嘴儿的都会在此处摆摊,有家境好些的学子早上来不及在家吃饭,便会在这里买些包子馒头之类的早食。
  此时正在假期里,又是元宵夜,自然没人卖早食,而是各色小食小玩意儿应有尽有。
  许多带孩子的家长都会牵着孩子到巷子尽头去放花灯,一时间巷子里热闹非凡。
  曲花间和穆酒也带着狸奴过去放花灯,湖边好几处卖花灯的摊子,各色花灯应有尽有,价格在十来文到几十文不等。
  狸奴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两大一小三盏翠底粉瓣的莲花灯,又花一文钱借用了摊主的笔墨,请两位爹爹在花灯上写下愿望。
  曲花间让狸奴先写自己的愿望,狸奴想了想,最后写下略带稚气的四个字,“一家平安”。
  这个愿望简单又朴素,却是狸奴最大的愿望,他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两位爹爹和爷爷都这般疼爱他,其他叔叔们也都很好,他希望一直这样下去。
  等狸奴写完,曲花间接过笔,重新蘸了墨汁,也在花灯里的空白纸条上写了几个小字,随即很快折好放回去,另外父子两人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
  穆酒偷看失败,索性幼稚的学着曲花间背过身去,也不肯给他看自己写了什么。
  狸奴左右看看两人,挠挠头,又因个子太矮偷看不得,只得摇摇头,捧着自己的小花灯,随着爹爹的步伐往水边的阶梯而去。
  三盏花灯互相依偎着顺水而下,仿佛一家三口携手前行,正如放灯的一家人离去的背影。
  放完花灯,几人在洗砚巷一处小摊后面支起的小桌边坐下来。
  这个摊子是卖炙肉串的,切成指头大小的肉块穿在竹签上,放到烧红的碳炉上炙烤,刷上一层酱油,再撒上一些辣椒粉和葱花,并没有多余的调味,但仍旧香飘数十米,引来许多食客。
  炙肉串定价并不算低,猪肉的十文一串,羊肉的则要二十文,许多循着香味来的行人问问价格便摇着头走了。
  也有小孩子闹着非要吃,大人一咬牙买了一串素的给孩子解馋,时值冬日,也没几样时蔬,素的也就芋头,泡发的豆角,酸菜和窖藏的白菜几样,都不是什么美味的吃食。
  小孩子自然不依,这些东西一整个冬日都吃够了,谁还肯吃啊?那摊主被问来问去也不恼,笑嘻嘻的推荐摊子上的小鱼串。
  鱼肉的价格稍低些,只要六文一串,大人也只好买上一串。
  狸奴口味同穆酒相似,更喜欢吃鱼和猪肉,曲花间却独爱羊肉那股淡淡的膻味,于是便各要了十串。
  老板见遇到大客户,高声吆喝了自家收拾桌子的媳妇帮忙招呼着客人,自己则取了肉串仔细烤起肉来。
  三人坐在小桌边,将之前买的吃食一并放在桌子上,挑拣着各自喜欢吃的东西边吃边等,小哈则蹲坐在一旁馋得直流口水。
  狸奴见状,挑出一包盐味比较淡的肉脯,捏着一角递到小哈嘴边。小哈轻轻将肉脯衔走,一点也没碰到小主人的手。
  穆酒见旁边还有卖甜酒饮子的小摊,便走过去打了一竹筒甜酒,和一碗热腾腾的蜂蜜羊奶。
  蜂蜜羊奶很对狸奴的胃口,他捧着碗小口啄饮着,时不时还同小哈分享着零嘴,肉串很快便烤好端上来。
  曲花间和穆酒就着同一个竹筒一人一口饮着温热的甜酒,手里撸着串。
  这家炙肉串的手艺不见得多好,连穆酒的手艺都赶不上,但坐在街边小摊撸串喝酒的感觉是和在家完全不一样的,曲花间咽下一口甜酒,满足的喟叹一声。
  他将竹签递到穆酒嘴边,男人很自觉的将一小块羊肥肉咬走,留下不那么油腻的瘦肉。
  狸奴在一旁同小哈挨挨挤挤,看到两位爹爹这般恩爱,捂着嘴偷偷笑起来,小哈不解小主人在笑什么,但不妨碍它随口便叼走了狸奴手中吃了一半的肉脯。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原是主街上的龙灯队伍开始舞起来了,人流渐渐向主街涌去,一条用粗布捆扎而成的黄龙被竹竿顶起来,底下耍龙灯的汉子们挥舞着手中竹竿,整条龙便跟着腾飞起来。
  汉子们将黄龙举得高高的,龙头上做工精湛的一盏小灯不论怎么挥舞都不会熄灭,灯油也丝毫没有倾撒出来,即便隔得老远,也能看到其风姿。
  活灵活现的黄龙沿着几条主街各走了一遍,人群也随着龙灯一直移动,直至在街心广场处停下。
  街心广场是渔湖镇最宽敞的一个场所,平时有什么集会或是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今夜亦不例外。
  广场中央燃着一大堆篝火,龙灯队伍走至篝火处便不再移动,而是围着篝火舞动起来,期间龙神中间还掉落数道条幅,上面是那些筹备此次灯会的商号名称。
  其中最大最显眼的,不是曲记,而是老木头杂货铺。
  这个新年是渔湖镇建立以来最热闹的一年,穆老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十分热爱这里,此次筹办龙灯,他几乎掏空了自己这几年攒下的小金库。
  几人早在狸奴的请求下跟随人群来到广场上,曲花间遥遥看了一眼,那奋力挥舞着龙头竹竿,笑得见牙不见脸的老头,不是穆老是谁?
  狸奴也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兴奋地蹦跳着鼓掌,嘴里还大声呼喊着爷爷,人群拥挤,穆老没看到自己的宝贝孙子,穆酒干脆双手叉住小孩儿的咯吱窝,将人往肩膀上一放。
  小孩儿突然离地,惊呼了一声,很快发现坐在干爹肩上视野十分的好,连爷爷都一眼看到了自己,正冲他眨眼睛呢。
  他更加兴奋起来,学着人群中一些喝彩的人一般,双手放在嘴边作敞口筒状,大声尖叫着。
  龙灯舞了许久,不知何时有人往篝火中扔进去许多晒干的完整竹节,竹节燃烧起来,内里的空气膨胀将竹子炸开,发出噼啪的爆响声,也让这个元宵夜的气氛达到高潮。
  人们挥着手狂欢,甚至有人围着篝火跳起不成型的舞来,气氛一片欢欣,突然,举着龙头的穆老冲几个小辈挤眉弄眼,狸奴看懂了他的意思,连忙指挥着两位爹爹往龙头的方向挤过去。
  原是灯会结束要烧龙身,龙头则是留下明年再用,但上面的胡须却是可以给围观群众带走的。
  有种说法,能抢到龙灯会胡须的人,这一年都会受到龙神保佑,好运缠身,穆老一早就同狸奴交代了让他抢龙须的事,烧龙身之前,也直把龙头往自家孙孙那边举。
  狸奴坐在干爹肩上,十分顺手,咯咯笑着就抢到了头一把龙须,接着曲花间几人便被其他抢龙须的人挤出人群之外。
  见孙子已经抢到一把,穆老心满意足,此时也总算公平公正了些,举着龙头绕篝火转了三圈,让更多人都能有机会抢到龙须。
  “哈哈哈哈!抢龙须咯,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喜乐咯!”
  温暖的篝火下,头发花白的老者大笑着,脸上的皱褶似乎都被这一刻的欢欣抚平,此时此刻,他和所有人一样,只是这片幸福祥和的土地上泯然众人中的一员罢了。
  第106章 种菜
  除了渔湖镇, 这个新年幽州许多地方都过得不错,前两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丰产,又因连城港打通了南北商道, 许多商人或是过来经商, 或是经过这些地方, 多多少少都拉动了一些当地经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