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是了, 皇儿们不是正好还没看本次的考卷?也不用看了,同样的试卷呈上来三份,让三位皇儿做一做, 而朕出的题目皇儿们同样做上一做, 且让朕看看大离未来储君与栋梁之才得本事。”
  一言既出,文臣们喜笑颜开, 而三位皇子却是嘴巴一张, 手中刚想抓起就近的试卷看上一看,然而晚了——旁边的臣子已经火速收回试卷了。
  于是这才有了蛇相公临时换考卷,提前结束考试归家一事。
  皇上说得体面,其实却是有私心的, 他虽然心痛于皇儿们的无能,可他自己……咳咳,也没本事多少,大离未来栋梁之材们的考卷,他显然是看不懂滴~
  废话!他年纪小小就当皇帝了,用他妈的话说:都当皇帝了还让自己那么辛苦干嘛?还不好好吃饭睡觉保重龙体,多活一天就多当一天皇帝,这才是正道。
  当然,他怀疑他妈还有潜台词,就是:你多当一天皇帝,我就多当一天皇太后,多好?
  行吧,儿子肖母,他刚好也是这么想的,于是自打当了皇帝的那天起,他就不好好读书了。
  又不指望读书可靠报效朝廷,他读书那么好做什么?
  所以他的文学素养其实……非常低,也就登基前水平罢了。如今参加考试的人都是举人出身、状元之才,他们的文章……他肯定是批不了的。
  不过他倒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干不了的事就让干得了的人干,如今在这里批卷子的人可都是当年科举考试最厉害的那波人爬上来的,让他们干这事——专业对口!
  于是他就非常温良地恭维了自己的臣子,顺手把这事甩给他们做了。
  而众文臣面对如此温和的皇帝自然是没话说,其实他们早就分好工了——之前皇帝从不来不是?也就是这次偶然来了,他们才将试卷抱过来,如今皇帝表明由他们判卷,他们自是按照原本的分工做事。
  何况皇帝还打算出题,甚至大包大揽这最后一题的评分。
  老实说……
  “众爱卿”心中有些欣慰的同时也有些打鼓:自家事自家知,自家皇帝的水平……也就入朝十年以下的新臣子有点摸不清,但凡混成老油条的,大多对皇帝的水平心知肚明。
  这样的皇帝亲出的题目……能用吗?
  事实上,还真能用。
  别说,这其实就是皇帝大包大揽这个活儿的主要原因呢!也是他的私心所在——
  皇帝出的题目……是关于茶馆的。
  “如何在各地因地制宜经营好一家茶馆”——看看,这就是当今圣上给本次考生亲出的最后一道大题了。
  咳咳……这些年他开茶馆老实说没赚到什么钱,到底哪里不对呢?他……也不知道。不过也是事到如今他才发现:他不会可以问人啊!问大臣显然不行,然而问这些考生必须可以!
  而这可不是一般考生,是大离最优秀的考生啊!这么多考生可不是白读书的,他们读书是为了将来报效朝廷,报效自己的,而如今就是他们报效自己的机会了。咳咳,当然!茶馆经营都说不出来个门门道道,自己将来将国家交给他们吗?
  于是,皇帝就心安理得的夹带私货,借科举之名,为自己寻找茶馆经营之道了。
  而这刚好也是他唯一擅长的方面,摆了十年茶摊,他对这茶摊经营甚为了解,起码考生写出来他就知道可行不可行,如此也能彰显自己的专业度。
  真真一举两得啊!
  捋着胡须,皇帝对自己的灵光一现非常自得,等到考生们将试卷交上来,他当真迫不及待地开始判卷了。
  首先批的就是大皇儿的卷。
  然而——
  皇帝本来是一脸期待地打开试卷的,然而看了几行就速速将手中的卷子揉了,将揉成纸团的卷子扔到大皇子头顶,他大声叱道:“盖个茶馆要那许多钱!你这注定得亏本!”
  行吧,大皇子一开笔就写到开茶馆想要赚钱,务必要将茶馆修的阔气华丽无比,吸引大批文人墨客来饮茶来着。
  皱起眉,他紧接着看二皇子的——没办法,离他最近的就是三名皇子,是以他们交卷也现成,哪怕写的并不快,然而近啊!
  二皇子言:可以将宫中的茶带出去卖,节约开支……
  眉毛进一步皱紧,皇帝笔尖蘸墨在他试卷上写了个大大的“否”。
  “不行,这招我用过了,亏,亏得厉害的。”
  “众爱卿”:不敢吭声。
  紧接着,皇帝又打开了三皇子的试卷——
  “我不喜欢开茶馆,我要开面馆。”
  好吧,三皇子的爱好与皇帝不同。
  彻底对自己的三个儿子不抱希望,捶胸叹气了好一阵,皇帝好不容易顺了顺气,开始看大离未来栋梁之材交上来的策论了。
  别说,要不然说他这题出得好呢?这么厉害的读书人的文章,他居然能品评,虽然好些人用语生涩了些,然而看不懂的一律不看,只看他看得懂的部分,凭借多年茶馆老板当下来积累的经验,他还真能看出这些考生写的建议靠不靠谱,贴不贴合实际。而由于考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各自根据各自出身之地的特点提出的建议有些还很结合实际,颇给了皇帝一些去其他地方摆茶摊的思路……
  咳咳,先不提去其他地方摆茶摊之事,皇帝继续看,末了当真选出了自己觉得最好的一篇。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太好了!用语朴实,朕全看得懂……咳咳!朕是说咱们大离国的读书人读书出来是为了建设大离的,文章太华丽没用,还是要让人人看得懂才行,假如他用语华丽,将来当了官员,写出去的政令百姓们看不懂,理解错误对朝廷有了误解这可怎么是好?”
  皇帝立刻为自己找补出来一个华丽丽的理由,别说,还当真有些道理。
  然后皇帝又言:“让人看懂倒也不算什么,难得的是此人言之有物,提的建议可行度极高,句句在理。”
  “那个……爱卿们且帮朕查查看,这位考生祖上不会是开茶馆的吧?”
  如果是开茶馆的,那经验现成拿来就用就可以了,然而他倒也不会觉得这人厉害就是。
  皇帝迅速做好了决策。
  而他的命令一出,文臣们自然行动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揭开这份考卷上糊上的名字,看到这位考生名字的时刻,文臣们愣了愣:他们原本以为自家皇帝审卷怕是审不出来什么的,然而居然真让他审出来了——
  这佘天赐不但是皇帝选出来的第一,在之前的比试之中,他的考卷在众文臣的轮轮审判众亦是出类拔萃,都说文无第二,然而他在众考官处得到的综合评分竟是最高,加上皇帝这轮评判,这家伙在殿试前的名次怕是稳了。
  “考生佘天赐,夏城出身,年二十一,乃是上一轮乡试刚刚晋上来的新举人,如今也是他第一次参加会试,且在其他考卷的评分中,目前亦是排名第一。”
  “臣查过了,他家不是开茶馆的,他娘子是开酒楼的。”
  主持这里的文官在查询完毕后恭恭敬敬地将该人的情况汇报给了皇帝。
  实际上他也觉得这人不错,而底下几名文官还为其他两个人争吵过,倒是陛下和自己英雄所见略同——如此这般,这位大臣倒是对皇帝有些刮目相看,还隐隐有些知己之感。
  皇帝不知道这些啊!然而他却察觉得出这位爱卿对自己的态度和平时都有点不同了,这种莫名其妙被认同的感觉让皇帝更带劲了,虽然对这种“果然是优等生,没有什么碾落红尘,被朕高高捡起”的剧情觉得有点无聊,不过对方的建议对自己来说十分实用,难得自己的判断和这些过去的状元们一致,皇帝便尾巴一翘,大方的宣了:
  “就这样吧,第一名暂就是这佘……佘天赐了,其余的也按照你们评下来的顺序排吧,早早将榜单公布出去,趁热把殿试也考了,朕……朕急着见见大离未来的栋梁呢!”
  “朕急着回去实践一下好好开茶馆呢”——差一点将真心话说出口,好在及时刹住了。
  轻咳了一声,皇上喝了口茶,半晌挥了挥手,再次摆驾回了后宫。
  文臣们速速拟好榜单,抄写一份传出去,自有人快马加鞭将榜单进一步传出去。
  这边,礼部速速行动起来操办殿试了;
  那边,蛇相公确实完全不知道这些事,在家美美睡了一觉,和妻子小别胜新婚后,他难得没有立刻读书,而是陪妻子一起去了阿棠的新宅。
  “这宅子好,周围有读书人,有菜市场,有学堂……做什么都方便,且安全清闲。”他也赞了这宅子。
  末了看看空空如也的大门口,笑道:“我家的礼向来都是娘子在准备,然而亲戚这里的礼我却也想尽一点心思,别的不说——我身上的银子都是娘子赚的,送其他东西都还是花娘子的钱,算不得我准备的礼,如此这般,我就送个字吧。”
  “小姨子姓花不是,我就为你写个门匾吧?还有堂匾这些,不如我们一边走一边起名,起好了由我一起写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