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都市言情>月行失序> 第129章

第129章

  陶念知道她说的有道理,便有些不甘心地问:“那我该怎么办?难道什么都不做吗?”
  “不是不做,是要更聪明地做。”陆瑾年又继续说,“你需要找一个立场中立、但说话有分量的人来推动。比如,一位已经调离或退休、了解当年情况的老领导,或者一个与你们双方都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由他们提出‘复查旧案’的动议,才显得名正言顺,也更能引起重视。”
  电话挂断后,陶念靠在头枕上,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模糊成一片。
  不知过了多久,车门被拉开,林知韫坐了进来。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疲惫地靠进座椅,闭上了眼睛。车内顶灯的光线勾勒出她侧脸的轮廓,那上面写满了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陶念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悬了一晚上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覆上林知韫冰凉的手背,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是不是……不顺利?没关系的……”
  林知韫缓缓睁开眼,转过头看向她。她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陶念的心揪得更紧了,然而,下一秒,林知韫的嘴角牵起一个极其疲惫却又无比温柔的弧度。
  “我妈她……”林知韫的声音有些沙哑,她反手紧紧握住了陶念的手,“她一晚上没睡。但她说……她接受了。”
  陶念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不是悲伤的泪,而是巨大的释然和无法言喻的感动。
  她倾身过去,紧紧抱住了林知韫,将脸埋在她的颈窝,哽咽着说:“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林知韫轻轻拍着她的背,她们在狭小的车厢里相拥,仿佛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
  ***
  接下来的几天,如何“破案”成了陶念心头大患。她反复放大那四张照片,当年的像素本就不高,又刻意做了模糊处理,细节更是难以辨认。
  正当一筹莫展时,一个名字跳入脑海——李仕超。她记得这位老同学考上的是数字媒体专业,当年还曾在群里吐槽,说自己是班里唯一不是艺术生的理工男。
  虽然后来各自奔波于生活,他恋爱成家,她打工求学,联系渐少,虽然上次未能参加他的婚礼,但正是李仕超婚后回晋州时特意去探望了林知韫,才让她得知了林知韫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陶念点开那个沉寂许久的对话框,发了条信息:【在吗?】
  李仕超的回复带着熟悉的调侃:【不砍一刀,不帮带孩子,不投票。除了这些,兄弟都在。】
  陶念忍不住笑了一下,直接将两张问题照片发了过去。
  【帮个忙,用你的专业眼光看看这几张图。】
  【这什么啊?】李仕超问,【老照片修复?你这像素都快糊出马赛克了。】
  【对,就是这些模糊的地方。】陶念圈出照片边缘一处不协调的色块,【还有这张,窗户玻璃的反光里,总觉得像映出了什么字迹。】
  没过多久,李仕超发来了修复后的照片。原本模糊的车窗玻璃变得清晰,上面映出一行细微的字迹:【车型:大众帕萨特 2008款 1.8t】
  【看这里,】李仕超圈出放大区域,【是车窗贴膜上的品牌标识。这算是重大发现吧?】
  陶念的心跳骤然加快,立刻追问:【你还记得当年学校里,有哪位老师开这款车吗?】
  屏幕那端沉默片刻。其实李仕超看到照片时,就已猜到了七八分。他最终只是问:【你查这些旧事,是为了林老师,对吗?】
  【是。】陶念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我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她背负莫须有的污名。我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就认输。】
  【明白了。】李仕超的回复带着可靠的笃定,【这车油耗高,当年在校园里很扎眼。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徐青云老师家属的车。她爱人在供电局上班,每天接送她都开这辆黑色帕萨特。】
  所有线索瞬间串联了起来:徐青云的学科组长身份、与林知韫的竞争关系、以及这辆锁定拍摄位置的车。
  陶念发现自己非常平静,像猎人终于看清了陷阱的轮廓。
  从这一刻起,日复一日的备考和工作对陶念而言有了新的意义。
  她仍会熬夜刷题,仍会加班赶工,但每个疲惫的深夜里,她觉得这些辛苦都值得,都有回报。
  ***
  早春二月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二十一中校园里却已是一派热闹景象。红色横幅在操场上迎风招展,校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寒暄。
  趁着局长、主任们都去会议室的时候,陶念避开主会场喧闹的人群,独自在跑道边踱步。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教学楼方向缓缓走来,虽然鬓角已染霜,但那份特有的温婉气质让陶念瞬间认了出来,是她当年的政治老师王秀菊。
  “王老师!”她快步上前,声音里带着惊喜。
  王秀菊老师眯起眼打量片刻,随即绽开笑容:“是陶念啊!”她伸出双手握住陶念的手,“模样没怎么变,就是更精神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都这么多年了。”
  “您应该已经退休了吧?”陶念轻声问,这时礼堂传来掌声,会程即将开始。王秀菊拍拍她的手背:“是啊,岁月不饶人啊。现在在哪儿高就呢?”
  “在晋州教育局,中教科工作。”陶念微微躬身回答。
  “好啊,有出息了。”王秀菊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当年那届学生里,就属你最沉得住气。怎么没往更大的平台发展?晋州这潭水啊……”她没有继续说,而是转移了话题,“听说林老师也调去教育局了?”
  “是,我们现在是同事。”陶念点了点头,等待着她继续说。
  王秀菊的食指在保温杯盖上轻轻叩击两下,像在斟酌什么。终于轻声叹道:“小陶啊,你们林老师当年……是真不容易。学科带头人评选前后那些风浪,唉,人在高位,难免要挡别人的路。”
  “有人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对不对?”陶念压低声音,目光紧锁着王秀菊的表情。
  王秀菊嘴角浮起一丝复杂的笑意。她抬手整理了下被风吹散的银发,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最终只是轻叹一声,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这时校园广播响起典礼即将开始的提示音。陶念立即抓住这个时机,点亮手机屏幕:“王老师,我们加个微信吧?”她调出个人二维码,递了过去。
  远处,林知韫和几位教育局领导说话,转身时目光下意识寻找着什么。当两人视线交汇的刹那,林知韫冲着她微微一笑。
  林呦呦:【怎么坐那么远?】
  林呦呦:【过来。】
  于是,永不删除拉黑的中教科陶副科长便乖乖坐了过去。
  ***
  这天,是晋州市第二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摘牌仪式。
  徐青云作为“特聘顾问”端坐主席台,接受着昔日同事们的奉承。陶念以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身份列席,安静地坐在后排角落。
  仪式后的茶歇时间,人群自然地簇拥到徐青云身边。她端着茶杯,手指不经意地抚过胸前那枚已经有些褪色的“功勋教师”徽章。
  “徐老师当年带出的重点班,升学率至今没人打破呢!”一个中年教师感叹道。
  徐青云嘴角浮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声音却带着谦逊:“都是孩子们自己争气。”
  陶念恰好路过,只听见她带着一丝炫耀说:“……所以说,在体制内,光会教书不行,还得懂规矩。不该你碰的位置别碰,不该你亲近的人别亲近,不然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当年那个林……还想跟您争学科带头人,简直是白日做梦!”另一个人给她递上了一杯茶,“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地去支教了?差点都回不来了……”
  徐青云接过新续的茶,轻蔑一笑:“那种小姑娘,以为会写几篇作文就能往上爬?那几张照片,不过是小小的教训罢了……”
  陶念将手机平放在会议手册下,只露出摄像头孔洞对准方向,将刚才的对话录了下来,并且加密保存。
  她很小心,视线始终落在手中的会议手册上,未曾与徐青云有过直接的眼神接触。
  ***
  随后的一天,陶念去二中检查教学材料,在走廊拐角恰巧遇见了从前二班的班主任陈蔓老师。短暂的寒暄后,话题不经意间转到了往事上。
  陈蔓老师推了推眼镜,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唉,提起你林老师……就想起学科带头人评选那阵子。那时候,关于你林老师的风言风语就没断过,说什么的都有,最伤人的就是传她‘个人生活不检点’。”
  她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继续说:“结果一出来,她落选了。之后好几周,我在食堂就没见她正经吃过一顿饭。餐盘里的菜拨拉两下就放下筷子,人眼看着就瘦了一圈。”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后怕和清晰的心疼:“后来有一回,我晚上回办公室取东西,发现她晕倒在了办公桌前,脸白得一点血色都没有,手边还摊着没批完的作业本。我赶紧叫了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医生说是长期精神压力和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挂了好几天营养液才缓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