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都市言情>月行失序> 第136章

第136章

  陶念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说起“等我们都稳定下来,明年可以……”的时候,林知韫嘴角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随后又流露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林知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让那股灼热感压下喉间的哽咽,再抬头时,脸上已是最温柔不过的神情,声音稳得听不出一丝波澜:“是啊,明年……肯定会更好的。”
  第二天,陶念便匆匆去褚溪,参加为期一周的辅导员培训。
  林知韫像过去一个多月的每一个工作日一样,在熟悉的地铁站下车,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走向学校。
  在距离校门还有百余米时,她察觉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喧嚣。人群像潮水般聚集在校门口,嘈杂的议论声混杂着激动的叫喊,打破了以往的宁静。
  她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走近了,眼前的景象让她的心猛地一沉。
  学校那扇电动玻璃大门,被几道醒目的、交叉贴着的白色封条锁住了。封条上,还盖着相关部门鲜红的印章。
  门前,人群分成了几拨:穿着制服的保安和保洁阿姨们情绪最为激动,围着一个看起来像是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人大声诉说着什么“工资”、“养家”、“骗子”……另一些则是闻讯赶来的家长,脸上写满了惊愕、愤怒与惶恐,他们高声质问着“怎么回事”、“孩子怎么办”;而更多的,是和林知韫一样刚刚到校的老师,他们茫然地站在外围,脸上是难以置信的震惊,有人还在不停地拨打手机,但是,无人接听。
  林知韫站在原地,周遭的一切声音仿佛瞬间被拉远,变得模糊不清。她看着那白色的封条,简单粗暴地将了她和同事们过去数月所有的心血、规划和理想隔离开来。
  前期那些所有的征兆,迟迟未发的电脑、拖延的报销、闪烁其词的行政回复、骨干教师的悄然离职、关于资金链的流言、以及那延迟得越来越理直气壮的工资……此刻,一一得到了验证。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是的,意料之外,是它以这样一种毫无尊严的方式突然宣布死亡;情理之中,是那艘船的船板早已遍布裂痕,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这时,几辆公务车无声地驶来,车上下来的人表情严肃,他们迅速控制住场面。不久后,所有教职工被召集到附近一个临时租用的会议室里。
  教育局和劳动监察部门的负责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公布了冷酷的裁决:锦城未来教育实验学校因投资方撤资,资金链彻底断裂,资不抵债,经研究决定,即日起无限期停课,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破产清算。
  林知韫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手指冰凉。
  她没有哭,也没有质问,只是感到一种极度的疲惫和虚无。
  她为之放弃稳定工作、投入巨大热情的新工作,连一声像样的告别都没有,就这样仓促地、狼狈地落幕了。
  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是昨晚临睡前陶念发来的信息,分享着培训的见闻,末尾还有一个可爱的笑脸。
  她该怎么对陶念说?
  对你的庆祝言犹在耳,而我的乌托邦却已轰然倒塌吗?
  接下来的几天,林知韫独自一人待在公寓里。学校所在的区域成了新闻里一个短暂的社会热点,然后迅速被新的信息淹没,如同从未存在过。
  她独自一人,在某个工作日的上午,回到了学校。警戒线已经撤除,但大门依旧紧锁。在一位留守保安的默许下,她得以进入教学楼。
  走廊空空荡荡的,她的办公室还保持着离开时的样子,桌面上摊开着未完成的课程大纲,那盆绿萝因为缺水有些蔫了。
  她沉默地、有条理地收拾着个人物品。几本专业书,一个水杯,几支笔,还有窗台上那盆绿萝。她把它们装进一个不大的纸箱,抱在怀里,轻飘飘的,仿佛她这一个多月的激情与梦想,最终只剩下这么一点重量。
  回到家,她把纸箱放在玄关角落,没有立刻整理。似乎不去动它,那段生活就还没有被正式宣告终结。
  然后,她打开了电脑,开始浏览招聘网站。界面熟悉又陌生,年龄一栏的“36”这个数字格外醒目,许多招聘要求中“35周岁以下”的字样。
  她浏览着,筛选着,一次次地按下投递按钮,渐渐地,她的内心变得一片麻木。
  晚上,手机铃声响起,是陶念发来的视频通话。林知韫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才按下接听键。
  屏幕那端,是陶念带着些许疲惫却兴奋的脸,背景是出差所在酒店的房间。
  “今天忙死了,不过活动效果特别好!你怎么样?学校那边一切都好吗?”陶念躺在了床上,捧着着手机,眼里一片柔情。
  “都挺好的。”林知韫的声音一如既往,听不出一丝异样,“新课程大纲在讨论,有点忙。你那边顺利就好,别太累着。”
  林知韫引导着话题,问及活动的细节,问及当地的天气,问及她何时回来。
  她成了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偶尔点头,适时地微笑。
  她看着屏幕上的陶念,看着她因为新工作、欣环境而欣喜的眼睛,那些已经到了嘴边的、关于破产、关于封条、关于未来迷茫的话语,被她又一点点、艰难地咽了回去。
  不能说。
  至少现在不能说。
  不能让自己的骤雨,去打湿陶念此刻难得的晴朗。
  就让她再多拥有几天这无忧的快乐吧。
  挂断视频后,房间重新陷入一片寂静。
  林知韫靠在沙发上,仰起头,闭上眼睛,任由巨大的疲惫和孤独感将自己彻底吞噬。
  辅导员培训的最后一天,褚溪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傍晚,课程结束,陶念回到酒店房间,第一件事就是拨通林知韫的视频通话。
  屏幕那端,林知韫的脸出现在熟悉的家中书房背景前,光线温暖。她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头发柔顺地披在肩头,嘴角挂着惯常的、温柔的浅笑。
  “培训结束了?累不累?”林知韫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嗯,刚结束。还好,就是有点想你了。”陶念趴在床上,看着屏幕里的人,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撒娇的意味,“昨天还抽空见了瑾年姐,对于读博的事,她给我指了几个方向。等秋季开学,我的工作步入正轨,就可以慢慢着手了。但是她也说了,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定向博士这条路,也不太好走。”
  “嗯,慢慢来,很多路可能不如预期那么容易。”林知韫的眼神中充满了欣慰,“陆副院长怎么样?”
  “她就还那样,她说再奋斗几年,就坐等退休。”陶念笑着说,“你呢?有没有好好吃饭?等我回去,带你吃好吃的。”
  “好。”林知韫眼神有瞬间的游移。她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才应道:“我新陈代谢慢,你还年轻,要多吃点好吃的。”随后又问,“你明天几点的车回来?我去接你。”
  “不用接啦,高铁站很方便的。”陶念敏锐地捕捉到那一丝异样,“你脸色好像有点疲惫,是不是没休息好?”
  “可能吧,这几天睡眠有点浅。”林知韫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避开了陶念探究的目光。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为一个更深的笑容,语气轻缓:“没事,可能就是……有点想你了,等你回来就好了。”
  那股欲言又止的微妙气氛,被隔着屏幕的陶念捕捉到了。
  陶念心里划过一丝疑惑,但很快被林知韫后面那句直白的想念抚平,心里甜甜的,将那点异样归咎于分别带来的敏感。
  第二天回程的高铁上,陶念靠着车窗,心情雀跃。她打开手机,习惯性地点开微信,扫了一眼订阅的公众号。
  【今日锦城】的推送标题赫然映入眼帘——《“未来教育实验学校”猝死,投资方撤资,家长教职工维权无门》。
  陶念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她迅速点开链接。
  报道详述了学校突然倒闭、管理层失联、家长和教职工聚集维权的经过,配图是紧闭的校门上刺眼的白色封条。
  而报道的发布日期,是三天前。
  三天前……正是她培训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她和林知韫每晚视频,听她说“一切都好”的时候。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后背窜了上来,随即是火烧火燎的委屈和心疼。
  原来她那几天的疲惫、她的欲言又止,背后藏着的是这样的变故。
  可她为什么不说?
  为什么宁愿一个人扛着这么大的事,还要在视频里强颜欢笑,叮嘱自己注意休息、多吃点好吃的?
  作为她最亲密的人,作为曾发誓要风雨同舟的恋人,自己为什么和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一样,需要通过一则冷冰冰的新闻,才知道她这些事?
  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上来,视线迅速模糊。
  她猛地咬住下唇,不让自己在车厢里哭出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