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水乡人家(种田)> 水乡人家(种田) 第197节

水乡人家(种田) 第197节

  一面用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
  小厮捂住头躲开,呵呵笑道:“大少爷交代的事,小的怎么敢不用心呢!当然要做最好了。我晚上还让意匠给他们讲课呢,教他们认图识字。江家的画儿我也买了不少,专门给他们做比较……”
  方初看着才十几岁的少年,感觉他要成精了。
  圆儿表功完毕,便问方初可能开张做买卖了。
  方初没有回答他,只叫他先住下来。过几天再说。
  圆儿以为他还有事要交代,答应一声,自去找人安顿不提。
  这里,方初对着那几张竹丝画又出神半响,才收了起来。
  ※
  再说郭家诸人,从醉仙楼回去后,便迎来了泼天的喜事。
  原来。朝廷颁旨嘉奖了夏织造。对于贡献机器、惠及百姓的郭家也没落下,皇上和皇太后均派人来赐赏。
  郭守业听说后,激动得险些发晕。
  吴氏都不敢相信。还只管拉着人问。
  郭大全急得叫道:“爹,娘,先接旨。”
  又命人去沈家叫清哑回来。
  那圣旨是传给清哑的。
  清哑得信后很意外,没想到会有这殊荣。忙在沈亿三陪同下赶了回来,沈亿三帮着张罗安排香案等。
  朝廷赏赐了郭家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另,皇太后也赏赐了清哑金、银、玉梭(织布的梭子)各一对,各类珠宝头面首饰十盒,各类珍稀药材和补品五箱。各类绫罗绸缎数十匹,各类精美吃食数盒,平安如意的小金银裸子两匣……
  赏赐绫罗绸缎。一是宫中惯常用此来赏赐,二却是皇太后听说清哑会织。所以特地挑那些珍稀料子给她研究,希望她看后有所启发,能织出更好的东西来。
  除了这些东西外,朝廷还赐给郭家一项殊荣:那就是专利!
  因皇帝和朝臣们商议后觉得,专利牵涉太广,涉及各行不说,各行各类创新标准也不同,还有奖惩措施等也难定,若是全面实行,会引发什么后果难以预料。
  当今宰相原是户部尚书,精通经济,他提议:郭家将关系国计民生的机器公开,为了嘉奖和补偿,就在湖州一州、霞照一地、纺织这一行,仅给予郭家布专利保护。
  这殊荣郭家当之无愧!
  也就是说,今后郭家新出的布料,只要在锦署衙门备案后,可通过收费的方式转给其他用户经营,朝廷视同郭家财产给予律法保护。
  朝廷将根据郭家专利实行的结果,再行定夺是否全面推行专利;若要推行,可根据郭家的经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有备无患。
  接旨后,沈亿三帮着打赏接待了传旨太监等人。
  送走他们,才大笑恭贺郭守业:“亲家,这真是天大的喜事!”
  郭守业也笑得合不拢嘴,道:“咱们两亲家同喜。这事还要感谢亲家。我虽然没多少见识,也晓得朝廷有人好办事。这件事亲家肯定出了力的,你就不说,我心里也晓得。”
  沈亿三摆手道:“也就是托人说句话而已。重要的是郭家对朝廷有大贡献,他们说了才管用。不然,我就是再托人,谁肯理咱们庄户人家?”
  郭守业笑道:“亲家就是实在。”
  吴氏等人听着二人说话,都喜气洋洋。
  沈亿三说笑一会,又告诫郭守业父子要慎重,“……虽然这样,亲家往后更要格外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就作威作福起来,更不能借这专利敛财。要知道,这旨意一下,天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郭家呢。千万别大意了,回头给郭家招来祸患。”
  郭守业听了连连点头。
  郭大全道:“沈伯伯放心,侄儿不敢乱来。”
  清哑也在旁听着,沈亿三的话让她警惕。
  她便对爹和大哥道:“我们继续教百姓织布。朝廷虽许了专利,我们也别太苛刻了,只要不是明目张胆侵犯郭家,就别追究……重要的是为朝廷提供一个参照……”
  她一边想,一边说,把郭家今后的大方向定下。
  沈亿三赞道:“侄女点到紧要处。正是凡事要以百姓为重。”
  众人商议半天,拟定数项规划,郭大全都记下了。
  正在这时,严纪鹏和方瀚海闻风上门来祝贺,跟着又是曾家、刘家等人家,都登门恭贺,郭家父子一一迎入看茶,喧嚣一直持续到晚间才散。
  掌灯后,吴氏领着儿媳和清哑等人清点赏赐品。
  后院上房内,点了数盏油灯,桌上、几上都摆满了东西。
  灯光下,绸缎纱罗绽放光华,珠宝首饰烨烨生辉,奇香异果香气浓郁。
  巧儿拿起一样首饰,惊叹一番,放下,又拿起一样……
  郭勤吃了一样果子,又换一样……
  清哑挑了一对羊脂玉镯,帮吴氏套在腕上。
  “人养玉,玉养人。这个给娘。”
  她觉得戴玉比金银要好。
  吴氏用手摸了摸,想说“你留着自己戴吧。”到底没舍得,且她知道这是闺女的孝心,于是笑逐颜开地收下了。
  “帮你两个嫂子都挑一样。这些东西不送娘不要紧,嫂子不能落下了。将来你还是要靠哥嫂多些。有了事他们帮你出头。”
  她瞥了一眼那边整理绫罗绸缎的阮氏,悄声点拨清哑。
  第216章 妙手
  清哑对她一笑道:“我知道。”
  她拿了一套攒珠点翠头饰,道:“这是我帮二嫂挑的。还有这个——”将一套红宝石的推到她面前——“这个给大嫂的。”
  吴氏看得晃眼,忙道:“这就够了。剩下的你自己留着。”
  清哑道:“再帮沈姑娘挑一套。”
  吴氏赶紧点头道:“是该帮寒梅挑一套。”
  巧儿仰头问:“小姑,我的呢?”
  清哑微笑道:“有。小姑帮你选两套,等你长大再戴。”
  巧儿便满意地低下头去。
  吴氏戳了孙女一指头,笑了。
  清哑清点一遍,忽见一尊尺来高的玉佛,急忙捧起来送到吴氏跟前,道:“这个放在娘屋里,娘好早晚上香。”
  吴氏果然欢喜,道:“这个好。我正要拜菩萨拜佛呢。”
  待收拾完毕,清哑将那套点翠首饰送给阮氏。
  又趁着大家高兴,亲自帮阮氏梳妆,戴上给大家看。
  梳头、洗脸、上脂粉、描眉、涂唇,再戴上点翠镶珠宝凤钗、梅花翠钿、珍珠耳坠等,转眼间阮氏就像变了一个人。她本就生得不错,只是原先在乡下,做活计多了,才没那么显眼;如今丢下农活一年多,养得细致了,再这么被清哑一捯饬,便成了风姿绰约的少妇。
  众人都看呆了眼。
  郭大有几乎认不出自己媳妇了,看得两眼放光。
  巧儿惊叹道:“娘比画儿上的仙女还好看!”
  阮氏难得红了脸,嗔道:“别瞎说!”
  又不好意思地瞅了郭大有一眼,赶紧就闪开了。
  郭大全急忙道:“小妹,回头帮你大嫂也弄弄。不然她该说你偏心你二嫂了。”
  郭大贵笑道:“是大哥自己这么想吧!”
  众人都哄笑起来。
  清哑对大哥保证道:“我帮大嫂弄。”
  别看蔡氏泼辣粗俗,眉眼长得却不差,要不然郭大全当初也不能看上她。她眉宇间一股子英气,清哑暗自为她做了形象定位:要把她打造成王熙凤那样的厉害角色,所以为她选的首饰都是华丽耀眼的。
  郭大全见小妹妙手回春,对于自己媳妇的新形象不免期待起来。
  郭守业和吴氏看着一群儿孙,笑容就没断过。
  吴氏心细。叫帮亲友都挑些东西。一是让他们粘粘喜气,二也是鼓励人心的意思,若受了这等赏赐却一毛不拔。肯定不妥。
  清哑便道:“娘安排。”
  这方面人情世故她可比不上吴氏,送多送少,也没主张。
  吴氏便和阮氏商议。
  阮氏道:“那些首饰是太后赏给小妹的,样样贵重不说。也不好拿来送人,也不够分;那些绫罗绸缎也不能送。小妹有用的;药材补品挑些送长辈,再把金银裸子和吃的分些送各家,要是不够,再去外面买些……”
  吴氏满意地点头道:“老二媳妇想得细致。就这样办!”
  一面叮嘱清哑道:“那些东西你自己收好了。别随便就给人。”
  清哑微笑点头。心里却想挑一样送严未央。
  严未央自然不缺首饰,以前还送了她许多呢,但这些是宫里出来的。送她一样正好表示自己心意。
  忙到快三更时,大家才洗漱睡下。
  ※
  鲍长史府上。鲍二少爷对父亲道:“爹,你也瞧见了,郭姑娘多出色的女子,连太后都夸。这样的儿媳爹不想要,难道要娶那平庸的?”
  鲍长史呵斥道:“那也要她愿嫁你才行。你想给爹惹祸?”
  鲍二少爷道:“爹请大媒去提亲,怎么就惹祸了?!”
  鲍长史道:“爹已经提过了,郭家拒绝了。”
  鲍二少爷道:“我不信!”
  鲍长史气道:“你不信,郭大全亲口说的,他妹子不想嫁人。已经拒绝了许多家。难道你没听说过?”
  鲍二少爷道:“那些人算什么!难怪郭姑娘不愿意。郭大全问过郭姑娘吗?怎见得郭姑娘就不愿嫁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