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水乡人家(种田)> 水乡人家(种田) 第335节

水乡人家(种田) 第335节

  郭勤吓一跳,忙坐在榻边追问:“谁欺负的你?跟我说。”
  巧儿抽噎道:“是……是梅子陵。”
  郭勤问:“梅子陵是谁?”
  巧儿道:“严暮阳的表弟。”
  郭勤问:“你这伤都是他弄的?”
  那口气已经很不善了,眼珠子也瞪起来了。
  巧儿点头,一边哭。一边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郭勤见往常伶俐精怪的妹妹露出这般小可怜模样,且两人平时冤家对头一般,这回她竟然选择把委屈告诉他,向他求助。顿时为兄的责任和护短的脾气爆发,怒不可遏。
  郭俭见一向神气活现的姐姐哭了,也跟着生气。
  他心里疑惑,问道:“姐姐怎不告诉小姑呢?”
  郭勤闻言叱道:“笨!跟小姑说有什么用!”
  郭家上下谁不知清哑性子,多说一个字都不容易。况且梅子陵下的暗招,又是小孩子,死不承认的话,她如何好意思揪住这事不放?所以巧儿不吭声再正确不过了,不然当场闹开肯定没结果,顶多梅子陵受几句谴责,还是不了了之。
  郭勤自己身为小孩子,最是深谙此中诀窍。
  巧儿赞赏地看了郭勤一眼,觉得兄妹所见略同。
  至于郭俭,跟哥哥姐姐不在一个层次上。没法沟通。
  她抽噎了下,道:“我都没告诉暮阳哥哥呢。”
  妹妹在严家被欺负,郭勤连严暮阳也怪上了,道:“那是他表弟,告诉他,他还能向着你说话?哼,梅子陵,小爷要是放过他,小爷就不叫郭勤,我跟他姓。改名叫梅勤!混账王八蛋,不要脸,没本事才欺负女娃子!背后下黑手,算什么男人……”
  发狠骂了一通。又严厉嘱咐郭俭不得泄露此事。
  又安慰巧儿:“你先养着,等我好好想一个法子治他。”
  巧儿乖乖地点头,看他的眼神十分崇拜依赖。
  郭勤心里一软,越发心疼:妹妹年纪虽然小,却是从来少吃亏的。从小到大,自己使尽浑身解数也很少在她面前占上风;去年严暮阳也没在她手上讨了好。今日却吃了这样大暗亏,难怪伤心。
  伤心的时候,就记起他这个大哥了。
  怎么说,他们都是一家人,是兄妹。
  于是柔声问:“你想吃什么?我叫人去弄。”
  巧儿忙道:“我也不想吃什么。大哥哥,你快使劲想法子帮我出气。我想东西吃就叫银锁去告诉奶奶和三婶。”
  郭勤点头,这事确实要好好筹划。
  他虽然未学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但根据以往经验,若要捉弄一个人,必定要先知道他的喜好、性格、习惯,甚至家世背景等等,才好根据情形下手。
  他便问道:“你看那个梅子陵怎么样?”
  巧儿小嘴一撇,不屑道:“没出息!看见四脚蛇都怕,叫得跟鬼嚎一样。要是他敢当面欺负我,我肯定不叫他好过。他偷偷地下手,我……我没法子……严暮雨她们也都不喜欢我,还笑话我……”
  说着,她眼中又迅速聚满泪水,呜呜哭将起来。
  郭勤闻言,更添了一层气,恨得牙痒痒的。
  又心疼妹妹,哄道:“巧儿乖,别哭。等哥哥去会会他们!”
  小少年保护欲被彻底激发,像长辈一样百般哄劝巧儿。
  他在城里混了两年,大概也明白郭家新发家,与方家、严家、沈家等人家不能比。许多人心里瞧不起郭家,不过面上不说而已。亏得皇上封了姑姑织女,又为郭家建了牌坊,这才好些。
  因咬牙切齿道:“谁稀罕她们喜欢!又不是没人玩,沈家哥哥姐姐不是来我们家了么。严家好了不起吗?严暮阳还没敢瞧不起我呢,他表弟算什么东西!哼,有几个臭钱就兴得跟二五一样!再有钱,还能比得过沈家?再有钱,还不得巴着咱小姑?有本事严家不用郭家的技术,我就服他!”
  说着,掏出帕子帮巧儿擦眼泪。
  擦完又托着帕子放在她鼻子前头,道:“出劲。”
  巧儿便用力一呼气——
  呼哧一下,两条鼻涕钻了出来。
  郭勤捏住她鼻头用力挤,挤完对折,再横擦。
  擦干净了,将脏帕子扔到一旁。
  巧儿被他照顾,越发柔顺,再不像往日牙尖嘴利。
  郭俭又殷切地拿果子给姐姐吃。
  巧儿尽管并不想吃,却很给面子地接过去吃了。
  这一刻,兄妹几个十分相亲相爱。
  巧儿吃果子时,郭勤目光落在她缠裹着纱布的小手上,火气又腾升而起,心里把梅子陵祖宗八代挨个都咒了一遍,发誓要叫他不好过,一面紧急想主意。
  第370章 激励
  忽问巧儿道:“你才说他怕四脚蛇?”
  巧儿点头道:“嗳。看见了吓得直跳。”
  她说着疑惑地看着郭勤。
  郭勤笑眯眯地凑到她耳边,嘀咕了几句。
  巧儿眼睛一亮,道:“这个好!”
  郭勤道:“我还要好好布置。那天你还去吧?”
  巧儿歪头道:“怎么不去!去看大哥哥收拾他!”
  郭勤道:“嗯,你去,俭儿也去,咱们这样……”
  不大一会工夫,巧儿已经恢复笑容。
  郭勤这才去找沈怀玉兄妹,尽地主之谊。
  沈怀玉已经是半大少年了,虽待人彬彬有礼,但对郭家兄妹并不热络。然经暗中观察后,发现郭勤伶俐非常,极有主意,书也念得不错,郭巧亦聪慧可爱,郭俭乖顺有礼,加上爷爷曾暗中告诫他,要他与郭家兄妹好好相处,这才放开矜持,同他们玩开了。
  再说清哑,匆匆来到西坊研发小组工作室外,就听里面传来阵阵笑声,门口一个丫头见了她忙蹲身道:“姑娘来了。”
  清哑点点头,脚下不停地走进屋去,细腰细妹紧随。
  屋里,几个女孩子正和郭盼弟大说大笑。
  原来是在西坊做工的郭氏族中姐妹来看望盼弟。
  为什么她们不留在绿湾村西坊呢?
  这是乡下人的小见识,觉得在城里能见世面,又兴许运气好,能碰到些机会,嫁个富家女婿也不一定。
  除了这些人,还有福儿也在。
  福儿才到郭家几天就被清哑看重,揽入研发小组。而清哑在城里乡下两头奔波,总会带两个研发小组的人在身边,随时研究讨论,相当于她助手的意思。以前她总带着冬儿和盼弟,这次因冬儿生产。加上她要锻炼福儿,所以才带了来。
  见她进来,众人停止说笑,忙都站了起来。
  福儿很是忐忑。一副偷懒被抓住的模样,脸红得厉害。
  倒是盼弟无所谓,迎上来道:“清哑姐姐回来了。”
  一面让座,清哑便坐下了。
  清哑便问:“说什么这样高兴?”
  盼弟笑道:“也没说什么,就是问她们我去严家穿什么衣裳好。”
  清哑恍然:怪不得。穿着打扮永远是女孩子不老的话题。
  见她神色还好,族中姐妹胆子大了些,在盼弟领头下,纷纷问她去严家情形:严姑娘嫁妆如何,婚礼如何,来了哪些人等等。
  清哑哪里说得清,她自己还一头雾水呢。
  盼弟知她不爱说这些,主动道:“这也不用问。你们想想,严姑娘是严家女少东,嫁的又是当官人家。那排场肯定不得了。”
  一个族妹叹道:“到底有钱人家,女孩子也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嫁的好。我们一辈子也赶不上。清哑姐姐还能比得上。”
  清哑见姐妹们看她的目光满是羡慕,还有些自卑,又有些渴望,恨不得拥有她的能力和荣耀,心下不太认同。
  她觉得自己必须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她们的父母都曾千方百计把她们往她身边塞,希望能亲近她、受些熏陶,再通过她认识一些高门大户的闺秀或少年,以此来扭转改变命运。殊不知这根本没用,关键还在她们自己身上。
  她便认真道:“你们不比别人差。”
  众女听得一愣,等反应过来,就都笑了。
  这话中听可不中用。
  清哑道:“只要一心一意做事。一样能做成功。”
  众人含笑听着,犹如听教导。
  这“姑且听之”的态度让清哑不耐,再次认真强调道:“一心一意,就一定能做出成绩。‘一心一意’,你们懂不懂?”
  众人见她如此慎重,都敛了笑。不知如何是好。
  盼弟忙笑道:“清哑姐姐,我们一定好好做……”
  清哑摇头,觉得她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
  她想起“庖丁解牛”的典故。
  于是她便告诉众女这个典故:庖丁解牛,技近乎道。任何一行,只要坚持用心揣摩,便能摸索出其规律,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众女听完,依旧茫然,不是很触动。
  清哑又举出一例:有个人学厨师,只学会了白案(面点类),师傅不肯教他红案。但是他并不泄气,数年用心钻研白案,终于取得极高成就,还获得了皇帝赞誉。
  当然,这个故事是她前世看的报道,事实是那个面点师获得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赞誉,终在这一行出人头地。
  她总结道:“我们天天织布,月月织布,年年织布,只要一心一意钻研,都有可能织出好布,都有可能成为织女!”
  她并非忽悠她们,黄道婆不就是大字不识的村妇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