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就这般,各方工匠往来穿梭于王府,整个王府跟个巨大的齿轮一般,因着这艘大船的建造,环环相扣,运转得愈发顺畅。
忙起来的可不止木坊、铁坊、漆坊三坊,要迎王妃,织坊的绣娘们也要赶着绣制衣裳,金丝彩线堆了满案,单是一件衣裳上的纹样,就要耗费数日功夫。
香坊也没闲着,不止调了“同心香”“合欢香”出来,连熏衣的香料都配出了近十种,说是要让王妃的院落里,日日都飘着不同的清甜香气。
整个王府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瑞宁更是揣着个小账本,整日东奔西跑地调度,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
渐渐的,王府要迎王妃的消息传遍了赢州城的大街小巷。
若是寻常州府,上官成婚与城中百姓并无太多关联,赢州却不同。赢州城从最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的初具规模,城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王府带着百姓们一起夯土、砌墙、铺路建起来的。
王府借此有了稳固的根基,百姓们也得了工钱,早已是休戚与共的光景。
因此这消息一传开,赢州城便沸腾了。谁都知道,王爷迎妃是天大的事,而王府办事向来大方,要备聘礼,少不得采买各种物料,要做衣裳首饰,要收山珍海味,这不就意味着有活干、有钱赚吗?
百姓们翘首以盼,果不其然,没过几日,王府就派出人四处采买,石坊要采最好的青石料给王妃的院子堆砌假山,连院中的池塘山石,都在图纸上换了数个样式。
木坊除了忙着造船,还得腾出人手赶制装聘礼的柜子,以及王妃院落里要用的家具,样样都要好木料。
织坊更是忙不过来,除了王妃的喜服,连陪嫁的被褥、帐幔,都要绣上寓意吉祥的纹样,时日太赶,不得不满城都在寻手艺好的制衣娘,邀进府中一同赶制衣物。
连海边的渔民都得了消息,每日天不亮就出海,专挑最稀罕的海货送去王府,盼着能被采去当聘礼。
秋收刚过,地里的活计松快了,赢州城却比农忙时更热闹,百姓们采石、砍木、寻货,街头巷尾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就在这时,王府又放出消息,要在海滩建码头,需招募大批壮丁,管吃管住,工钱一日一结。
这消息更是让全城都动了起来,毕竟采料、伐木等活计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可建码头只要有一身气力就行。且码头是大活计,非短时间能建成,这不啻于找了个长久活计,更要紧的是,码头建成后,商船往来,卸货、装船都需要人手,往后的生计便有了盼头。
一时间,不管是年轻力壮的汉子,还是手脚麻利的妇人,都涌到王府门口报名。连临近村落的百姓都闻讯赶来,把王府外的街头挤得水泄不通。
而在赢州城喜气洋洋之时,赢州外的军营之中也悄然起了波澜。
神武军要扩军。
雁萧关本想着等游骥在元州扩军积累经验后,再让他回赢州主持扩军事宜。可现下婚事将近,他得带军去夷族,扩军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便决定亲自着手。
好在元州扩军流程乃是他和游骥一同敲定,无论是大方向还是细节,他都心中有数。
前两日,雁萧关已将以大柱为首的几个老军副召集起来,透了扩军的口风。军副们自然振奋,原先神武军人数尚少,所有军副统一由雁萧关统领,可若是扩军,势必要设置军主,不然军务繁杂,难免牵扯不清。
对他们这些老人而言,这正是晋升的机会。一旦升了军主,手下便能管更多人,肩上的担子重了,说话的分量也会更足。
同样的,还会从士兵中选出更多人担任队主、军副。这些人选的确定不能由雁萧关独断,须得由朝夕相处的军副们推荐,毕竟谁的实力过硬、为人可靠,他们最清楚。
可还没等他们议出个确定的扩军、选人章程,营中听到风声的士兵便先找上了大柱。
大柱虽是军副,手下管着五百多号人,可他操练时虽严格,私下里却能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因此大家有事也敢寻他帮忙。
寻到他面前的,正是流民出身的士兵。当初对战海盗时,凭借着勇猛出色的表现,他们得以进入神武军,神武军饷银充足,日子过得安稳,早已成了流民村人人羡慕的对象。
因着深知神武军的好处,如今听闻要扩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纷纷举荐亲友。
“军副,我那拜把子的兄弟力气大,前阵子建城时帮着扛石料,一人顶俩,他能不能进咱们神武军?”
“军副,我那邻居箭术可好,在山里打兔子从没空过手,入军后定能用得上。”
等扩军消息被流民村的人告知给相熟的山民后,山民们也动了心思。他们刚从山上迁下来便被安置在流民村,常与流民村的村民打交道,自然也知道流民出身的士兵过的是什么日子。且他们落户在元州城后,日日见神武军纪律严明,士兵待遇优厚,更是心生向往。
山民们虽除了寻山货外别无长技,却各有独到之处,有的身手灵巧,有的力气惊人,有的听觉敏锐……这些都是他们在山中活命的本事。消息一传二、二传四,个个都壮着胆子,托相熟的士兵打听,好不容易才将话带给大柱。
大柱听了众人的诉求,没敢私下做主,而是寻到雁萧关得空之时,准备同他禀报。
操练完,雁萧关尚需处理军务。如今赢州平和,无外贼,无内乱,军务清闲,无非是内勤调度、粮饷清点之类的琐事,几日堆积下来,也不过薄薄几张文书,几眼便能瞧完。
因此他动作不紧不慢,还在擦汗,便听外间通报大柱求见。
见大柱进来,雁萧关抬眸,“有事?”
大柱上前一步,将营中士兵提及的流民村流民和山民想入军的事一五一十说了,末了补充道,“这些人中,有些确实不错。我之前回营时便听说,山民里有个叫阿木的,能在树上待一整天不动,盯哨再合适不过,还有流民里的二刘,前次回王府运军械,出府时遇着他给王府送货,顺手帮了把手,扛着几百斤的箱子,脸不红气不喘,都是可用之才。”
雁萧关擦汗的手顿了顿,“你是觉着要先在他们之中招兵?”
“末将觉得,不妨先让他们来试试,”大柱道,“流民知感恩,山民身手活,都是好苗子。反正最终能不能留下,还得看操练和心性,不合格的让他们回去便是。”
雁萧关将汗巾扔进盆里,水花溅起,“既如此,你便带着人先去流民、山民中招兵,但必须通过考核。过了,编入新兵营,未通过,绝不徇私。”
大柱眼睛一亮,这是将招兵之事放权给他了。他连忙拱手,“末将领命,定不辜负王爷信任。”
雁萧关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大柱兴冲冲地转身,迫不及待同同僚得瑟去了。
扩军有了眉目,雁萧关草草看了一眼同往日大同小异的军务,几下处理完毕,便骑马带着眠山月回城。
一路过来,只见集市越发热闹,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
这些商队赶来,一来是想运来珍宝,同王府交易瓷器,厉王府的瓷器如今在宣州、元州一带颇为抢手,尤其是带纹样的瓷器,海商们出的价格格外高,他们一来一往能赚不少。二来,百姓们采来的山珍海货、运来的石料木料并非全合王府心意,商队正好能收购转卖。
种种买卖都得通过王府,因此现下赢州城最热闹的莫过于王府。
商队带来海中珍珠、外邦香料、大梁绸缎等奇珍,山民们背着山珍,渔民扛着海货,都一股脑往王府送。
瑞宁让人分门别类,合用的留下,不合用的便从中牵线,介绍给其他商队。百姓们省去了寻商队的功夫,卖得快,价格也公道,商队则能一站式收齐想要的货物,省去不少脚力。
就算在王府处卖不出去的东西,也能通过王府介绍,卖给赢州城里新开的茶铺、杂货铺,转眼便成了百姓日常用度之物。
货物多了,雁萧关每每来往路过,都会寻机看两眼,挑些合眼缘的物件。眠山月更是乐坏了,当日从元州回赢州时,他还觉得赢州定没有元州热闹好玩,若非舍不得雁萧关,着实不太想离开元州。
没成想,如今瞧来,赢州竟比元州还要热闹几分。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往来最勤的宣州商队。
今日也是巧,宣州几家商队恰在同一日进城,便相约在南街最大的客栈歇脚。其中年纪最大的是陈家商队管事,他出门便招呼着几个同行围坐一处,喝着赢州本地酿的米酒,忍不住感慨,“谁能想到,当初连山匪都懒得光顾的赢州,能有如今这般热闹。”